UG NX 11.0入门 进阶 精通 第2版A4-9-1

UG NX 11.0入门 进阶 精通 第2版A4-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UG NX
  • NX11
  • 0
  • CAD/CAM
  • 机械设计
  • 入门
  • 进阶
  • 精通
  • 软件教程
  • A4-9-1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4875
商品编码:29428973078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出版说明qiax言 章 *X 11.0入门概述1.1 *X软件概述1.2 *X 11.0基本工作环境 1.2.1 启动与退出*X 11.0 1.2.2 熟悉*X 11.0主操作界面 1.2.3 定制界面 1.2.4 切换应用模块1.3 *X 11.0基本操作 1.3.1 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1.3.2 视图基本操作 1.3.3 模型显示基本操作 1.3.4 对象选择基本操作1.4 图层应用基础1.5 *X 11.0系统配置 1.5.1 *X项设置 1.5.2 用户默认设置1.6 视图布局 1.6.1 新建视图布局 1.6.2 保存布局布置 1.6.3 打kai视图布局 1.6.4 删除视图布局 1.6.5 替换布局中的视图1.7 *X 11.0常用工具 1.7.1 坐标系 1.7.2 点构造器 1.7.3 矢量构造器 1.7.4 类选择器1.8 对象编辑操作基础 1.8.1 对象显示与隐藏 1.8.2 对象选择设置 1.8.3 编辑对象显示 1.8.4 移动对象 1.8.5 删除对象1.9 *X 11.0基础入门范例1.10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1.11 思考与练xi*2章 二维草图设计2.1 草图概述2.2 设置草图平面 2.2.1 在平面上 2.2.2 基于路径2.3 重新附着草图2.4 绘制基本二维草图曲线 2.4.1 绘制直线 2.4.2 绘制圆弧 2.4.3 绘制轮廓线 2.4.4 绘制圆 2.4.5 绘制草图点 2.4.6 绘制矩形 2.4.7 绘制多边形 2.4.8 绘制椭圆或椭圆弧 2.4.9 绘制艺术样条 2.4.10 绘制二次曲线2.5 绘制草图曲线进阶技术 2.5.1 偏置曲线 2.5.2 阵列曲线 2.5.3 镜像曲线 2.5.4 交点 2.5.5 相交曲线 2.5.6 投影曲线 2.5.7 派生直线 2.5.8 添加现有曲线2.6 编辑草图曲线 2.6.1 倒斜角 2.6.2 圆角 2.6.3 快速修剪 2.6.4 快速延伸 2.6.5 拐角 2.6.6 移动曲线 2.6.7 偏置移动曲线 2.6.8 修剪配方曲线 2.6.9 删除曲线 2.6.10 调整曲线尺寸 2.6.11 调整倒斜角曲线尺寸2.7 草图约束基础知识 2.7.1 尺寸约束 2.7.2 几何约束 2.7.3 设为对称2.8 草图约束进阶知识 2.8.1 自动标注尺寸与自动约束 2.8.2 连续自动标注尺寸和创建自动判断约束 2.8.3 自动判断约束和尺寸 2.8.4 显示草图约束 2.8.5 显示草图自动尺寸 2.8.6 备选解 2.8.7 转换到/自参考对象 2.8.8 显示对象颜色2.9 定向视图到草图2.10 草图综合绘制范例2.11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2.12 思考与练xi第3章 3D曲线设计3.1 绘制常见的曲线特征 3.1.1 点 3.1.2 直线 3.1.3 圆弧/圆 3.1.4 艺术样条 3.1.5 螺旋线 3.1.6 文本 3.1.7 其他曲线命令3.2 派生曲线 3.2.1 偏置曲线 3.2.2 投影曲线 3.2.3 组合投影 3.2.4 相交曲线 3.2.5 桥接曲线 3.2.6 等参数曲线 3.2.7 镜像曲线 3.2.8 截面曲线 3.2.9 缠绕/展kai曲线 3.2.10 在面上偏置曲线 3.2.11 其他派生的曲线3.3 编辑曲线 3.3.1 修剪曲线 3.3.2 曲线长度 3.3.3 光顺样条 3.3.4 模板成型 3.3.5 分割曲线 3.3.6 编辑曲线参数 3.3.7 修剪拐角 3.3.8 编辑圆角 3.3.9 拉长曲线3.4 3D曲线综合设计范例3.5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3.6 思考练xi第4章 基准特征与实体建模基础4.1 实体建模应用概念4.2 基准特征 4.2.1 基准平面 4.2.2 基准轴 4.2.3 基准CSYS 4.2.4 光栅图像4.3 体素特征 4.3.1 长方体 4.3.2 圆柱体 4.3.3 圆锥 4.3.4 球体4.4 拉伸特征与旋转特征 4.4.1 拉伸 4.4.2 旋转4.5 扫掠特征 4.5.1 基本扫掠 4.5.2 沿引导线扫掠 4.5.3 变化扫掠 4.5.4 管道4.6 布尔操作 4.6.1 求和运算 4.6.2 求差运算 4.6.3 求交运算4.7 综合设计范例——托脚零件设计4.8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4.9 思考与练xi第5章 细节特征与其他设计特征5.1 细节特征 5.1.1 边倒圆 5.1.2 面倒圆 5.1.3 倒斜角 5.1.4 拔模 5.1.5 拔模体5.2 其他设计特征 5.2.1 孔 5.2.2 凸台 5.2.3 腔体 5.2.4 垫块 5.2.5 键槽 5.2.6 槽 5.2.7 三角形加强筋 5.2.8 螺纹5.3 阶梯轴设计5.4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5.5 思考与练xi第6章 模型进阶处理与特征编辑6.1 偏置/缩放 6.1.1 抽壳 6.1.2 缩放体6.2 关联复制 6.2.1 阵列特征 6.2.2 阵列面 6.2.3 阵列几何特征 6.2.4 镜像特征、镜像面与镜像几何体 6.2.5 抽取几何特征6.3 体处理 6.3.1 修剪体 6.3.2 拆分体 6.3.3 删除体6.4 特征编辑 6.4.1 编辑特征参数 6.4.2 编辑位置 6.4.3 移动特征 6.4.4 替换特征 6.4.5 特征重排序 6.4.6 抑制特征与取消抑制特征 6.4.7 特征重播 6.4.8 编辑实体密度 6.4.9 移除参数 6.4.10 特征编辑的其他操作命令6.5 玩具车的车轮模型设计6.6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6.7 思考与练xi第7章 曲面建模7.1 曲面基础概述7.2 依据点创建曲面 7.2.1 通过点 7.2.2 从*点 7.2.3 拟合曲面 7.2.4 四点曲面7.3 由曲线构造曲面 7.3.1 直纹曲面 7.3.2 通过曲线组 7.3.3 通过曲线网格 7.3.4 通过扫掠创建曲面 7.3.5 艺术曲面 7.3.6 填充曲面 7.3.7 *边曲面 7.3.8 条带片体 7.3.9 有界平面7.4 由曲面构造曲面 7.4.1 修剪片体 7.4.2 延伸曲面 7.4.3 规律延伸 7.4.4 修剪和延伸 7.4.5 延伸片体 7.4.6 偏置曲面 7.4.7 过渡曲面 7.4.8 桥接曲面 7.4.9 可变偏置7.5 编辑曲面 7.5.1 X型 7.5.2 I型 7.5.3 扩大 7.5.4 剪断曲面 7.5.5 更改边 7.5.6 更改阶次 7.5.7 更改刚度 7.5.8 *向反向 7.5.9 使曲面变形 7.5.10 变换曲面7.6 曲面加厚7.7 曲面分割与缝合 7.7.1 分割面 7.7.2 缝合7.8 四通管模型设计7.9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7.10 思考与练xi第8章 装配设计8.1 装配设计基础 8.1.1 新建装配文件 8.1.2 引用集应用基础 8.1.3 装配导航器8.2 装配方式方* 8.2.1 自底向上装配 8.2.2 自订向下装配8.3 装配约束 8.3.1 “角度”约束 8.3.2 “中心”约束 8.3.3 “胶合”约束 8.3.4 “接触对齐”约束 8.3.5 “同心”约束 8.3.6 “距离”约束 8.3.7 “平行”约束 8.3.8 “垂直”约束 8.3.9 “固定”约束 8.3.10 “对齐/锁定”约束 8.3.11 “等尺寸配对”约束8.4 组件应用 8.4.1 新建组件 8.4.2 添加组件 8.4.3 镜像装配 8.4.4 阵列组件 8.4.5 新建父对象 8.4.6 移动组件 8.4.7 替换组件 8.4.8 使用“装配约束”命令 8.4.9 显示和隐藏约束 8.4.10 记住约束 8.4.11 工作部件与显示部件设置8.5 爆炸图 8.5.1 新建爆炸图 8.5.2 编辑爆炸图 8.5.3 自动爆炸组件 8.5.4 取消爆炸组件 8.5.5 删除爆炸图 8.5.6 切换爆炸图 8.5.7 创建追踪线 8.5.8 隐藏和显示视图中的组件8.6 千斤订装配综合应用范例8.7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8.8 思考与练xi第9章 *X工程制图9.1 *X工程制图入门9.2 制图标准与相关项设置 9.2.1 制图标准设置 9.2.2 与制图相关的项设置和默认设置9.3 图纸页的基本管理操作 9.3.1 新建图纸页 9.3.2 打kai(切换)图纸页 9.3.3 删除图纸页 9.3.4 编辑图纸页9.4 插入视图 9.4.1 基本视图 9.4.2 投影视图 9.4.3 局部放大图 9.4.4 简单剖/阶梯剖视图 9.4.5 半剖视图 9.4.6 旋转剖视图 9.4.7 展kai的点到点剖视图 9.4.8 折叠剖视图 9.4.9 展kai的点和角度剖视图 9.4.10 定向剖视图 9.4.11 创建剖切线及利用现有剖切线创建剖视图 9.4.12 断kai视图 9.4.13 局部剖视图 9.4.14 标准视图9.5 编辑视图 9.5.1 移动/复制视图 9.5.2 对齐视图 9.5.3 视图边界 9.5.4 视图中剖切 9.5.5 更新视图 9.5.6 视图相关编辑9.6 修改剖面线9.7 图样标注 9.7.1 尺寸标注 9.7.2 插入中心线 9.7.3 文本注释 9.7.4 标注几何公差和基准特征符号 9.7.5 标注表面粗糙度 9.7.6 表格注释9.8 零件工程图综合设计实例 9.8.1 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 9.8.2 建立工程视图9.9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9.10 思考与练xi0章 同步建模技术与GC工具箱应用10.1 同步建模基础10.2 同步建模综合范例10.3 GC工具箱概述10.4 齿轮建模 10.4.1 圆柱齿轮 10.4.2 锥齿轮10.5 弹簧设计 10.5.1 圆柱压缩弹簧 10.5.2 圆柱拉伸弹簧 10.5.3 碟形弹簧 10.5.4 删除弹簧 10.5.5 弹簧简化视图10.6 齿轮制图 10.6.1 齿轮简化视图 10.6.2 齿轮参数10.7 部件文件加密10.8 本章小结与经验点拨10.9 思考与练xi

作者介绍


文摘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UG NX 11.0入门 进阶 精通 第2版A4-9-1》是一本面向广大UG NX 11.0用户,旨在全面提升使用者在三维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领域技能的专业书籍。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方式,系统地梳理了UG NX 11.0的核心功能和高级应用,力求让读者从零基础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UG NX专家。 本书结构设计,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 全书共分为“入门”、“进阶”、“精通”三大篇章,每个篇章内部又细分了若干个章节,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一篇:入门篇——夯实基础,迈出第一步 此篇章是为UG NX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入门指南。它将带领读者熟悉UG NX 11.0的用户界面,理解其基本操作逻辑,建立起对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UG NX 11.0环境与基础操作 深入讲解UG NX 11.0的安装、启动与界面布局,介绍菜单栏、工具栏、建模窗口、图形窗口等关键区域的功能。 详细阐述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在UG NX中的操作习惯与快捷键的使用技巧,帮助读者快速上手。 讲解图层管理、颜色设置、单位制选择等基础配置,为后续建模打下良好基础。 介绍UG NX的单位体系、坐标系概念,理解模型创建的基石。 第二章:草图绘制核心技法 重点讲解UG NX 11.0中草图模块的强大功能,包括直线、圆、圆弧、椭圆、矩形、多边形等基本二维图形的绘制。 详细介绍约束的应用,如尺寸约束、几何约束(重合、平行、垂直、相切、等距等),讲解如何通过约束实现草图的精确控制和尺寸驱动。 讲解曲线编辑工具,如修剪、延伸、倒角、圆角、分割等,掌握对草图进行修改和优化的能力。 介绍参数化草图设计理念,理解如何通过参数驱动图形变化。 通过多个实例,演示草图的绘制过程,包括简单的平面零件草图。 第三章:实体建模基础 讲解UG NX 11.0中主流的实体建模方法,包括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等基本命令。 详细阐述这些命令的应用场景和参数设置,例如拉伸的距离、角度、拔模;旋转的轴、角度;扫描的路径、截面;放样的截面、引导线等。 介绍如何利用草图作为截面,创建基本的实体模型。 讲解圆角、倒角、抽壳、阵列、镜像等实体编辑和复制命令,用于对实体进行修饰和完善。 通过简单零件建模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曲面建模入门 介绍曲面建模的基本概念与优势,以及UG NX 11.0中常用的曲面创建命令,如拉伸曲面、扫描曲面、放样曲面、通过曲线网络创建曲面等。 讲解曲面延伸、修剪、缝合、合并等曲面编辑操作。 演示如何利用曲面创建复杂形状的零件,为后续进阶打下基础。 第二篇:进阶篇——深入掌握,提升效率 此篇章将引导读者深入UG NX 11.0的功能,掌握更高效、更灵活的建模技巧,并开始接触一些专业应用领域。 第五章:高级实体建模技术 深入讲解混合建模方法,即在实体建模中灵活运用曲面工具。 重点介绍基于特征的建模理念,理解特征的关联性,以及如何通过特征管理器高效地修改模型。 讲解高级实体编辑命令,如拔模斜度、边倒圆/倒角、变界面等,掌握对实体进行复杂修改的能力。 介绍倒角与圆角的曲面处理,以及它们在模型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有一定复杂度的零件建模案例,训练读者综合运用所学命令。 第六章:高级曲面建模技术 系统讲解UG NX 11.0中强大的曲面建模工具,包括拘束曲面、多区域曲面、缝合曲面、边界混合曲面等。 重点讲解曲面连续性(G0, G1, G2)的概念及其在创建高质量曲面中的重要性。 掌握曲面光顺、曲面分析(曲率分析、曲面质量分析)等高级工具,确保曲面模型的质量。 讲解曲面与实体的混合应用,如通过曲面创建实体,或在实体上创建复杂的曲面细节。 通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高难度曲面建模实例,提升读者的曲面设计能力。 第七章:装配设计基础与技巧 介绍UG NX 11.0的装配环境,讲解如何导入、放置、约束零部件。 详细讲解各种装配约束的类型(重合、对齐、相切、距离、角度等)及其应用场景。 掌握零部件的移动、复制、镜像、阵列等装配操作。 讲解装配中的爆炸视图、干涉检查、间隙分析等实用功能。 通过多个不同规模的装配案例,训练读者的装配能力,理解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第八章:工程图绘制 讲解UG NX 11.0的工程图模块,介绍如何根据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 详细讲解视图创建(投影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转动视图等)与尺寸标注。 介绍形位公差、粗糙度标注、基准符号的添加。 掌握图纸模板、图框、标题栏的编辑与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绘制符合国标(GB)的工程图纸。 第三篇:精通篇——专业应用,解决挑战 此篇章将深入到UG NX 11.0的专业应用领域,如模具设计和数控编程,帮助读者将所学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模具设计基础(面向注射模具) 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概念,包括分型面设计、拔模斜度分析、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等。 讲解UG NX 11.0在模具设计中的常用工具,如拔模分析、分型面创建、实体拆分、浇口、流道、推杆等的设计。 掌握型腔、型芯的分离与设计。 讲解模具组件库的应用与自定义。 通过注塑模具的实例,系统演示模具的设计过程。 第十章:数控编程基础(面向铣削加工) 介绍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概念。 讲解UG NX 11.0的CAM模块,包括创建工件坐标系、刀具库、机床数据。 详细讲解二维(2D)和三维(3D)加工策略,如轮廓铣、型腔铣、平面铣、等高线铣、投影铣等。 介绍刀具路径的生成、编辑、检查与仿真。 讲解后置处理器(Post Processor)的作用,以及如何生成数控机床可识别的G代码。 通过零件的数控编程实例,训练读者将设计模型转化为加工指令的能力。 第十一章:UG NX 11.0的高级应用与技巧 介绍UG NX 11.0的其他重要模块,如钣金设计、管路设计、焊接设计等。 讲解UG NX的二次开发基础,如用户自定义命令、宏的录制与应用。 介绍UG NX与其他软件(如CAE分析软件)的集成应用。 分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技巧,如自定义用户界面、快捷命令的配置、模板的创建等。 讨论复杂零件的建模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十二章: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复杂产品,结合前文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建模、装配、工程图绘制、模具设计(如有)及数控编程(如有)的全流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帮助读者巩固和融会贯通各章节的知识点。 提供实践练习题,鼓励读者动手操作,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特色: 丰富的实战案例: 全书贯穿大量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案例,涵盖了机械零件、模具、装配体等多种类型,让读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成长。 精炼的语言风格: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力求让每个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图文并茂: 大量高质量的截图和模型图,直观地展示操作步骤和效果,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技巧与方法并重: 不仅讲解命令的使用,更注重传授建模思路、设计原则和工作技巧,培养读者的工程思维。 紧跟技术发展: 针对UG NX 11.0版本,全面讲解其新特性和优化功能,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无论您是UG NX的初学者,渴望系统学习三维设计;还是有一定基础,希望提升建模效率和应用深度;抑或是希望掌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专业技能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熟练运用UG NX 11.0,高效地完成各类三维设计任务,在您的工程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UG NX 11.0入门 进阶 精通 第2版A4-9-1》时,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之前断断续续地接触过一些CAD软件,但UG NX这个名字总让我觉得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它很高深,而且网上零散的教程信息太多,看哪个都感觉缺胳膊少腿。这次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明确地标出了“入门”到“精通”的路径,并且是“第2版”,感觉内容会比较新,也经过了迭代优化。翻开第一页,就被A4的幅面和比较大的字号吸引了,这对于我这种视力不算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最开始的几个章节,果不其然,非常基础,从软件的安装、界面介绍、基本的操作逻辑讲起,甚至连鼠标的点击方式都细致地讲解了。这让我这个初学者感到非常安心,仿佛有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旁边指导。我尤其喜欢它讲解鼠标操作的部分,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会了,实际上只是“会点”,而不是“掌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强大的软件,扎实的基础是多么重要。它没有上来就丢一堆复杂的指令,而是用一种非常平缓的节奏,让我逐渐熟悉UG NX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我可以想象,如果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CAD软件,这本书也能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从一名完全的初学者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相对复杂的建模任务,这本书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只侧重于命令罗列的书籍,而是非常注重逻辑和方法的阐述。比如,在讲解参数化设计时,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说明“如何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点击”。它强调了在建模之前,应该先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比如确定模型的关键尺寸、约束关系,以及后续的可编辑性。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我以前常常是想到哪儿画到哪儿,导致模型一旦出现问题,修改起来非常困难。这本书教会了我“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让我意识到,高效的建模不仅在于熟练掌握命令,更在于科学的建模思路。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都比较贴近实际应用,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思考,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哪些环节可以利用UG NX的这些高级功能来提高效率。

评分

当我深入到这本书的中段部分时,明显感觉到内容的难度在提升,这正是我期望看到的“进阶”过程。它开始讲解一些更复杂的建模技术,比如曲面造型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参数化设计来优化模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特征”的讲解,之前我可能只知道创建几何体,但这本书让我理解了特征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特征的组合和编辑来构建复杂模型。例如,在讲解“扫描”命令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操作步骤,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扫描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优劣。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子,在自己的电脑上一步步操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回过头去仔细阅读文字描述,查看截图。这个过程虽然需要耐心,但每次成功地创建出一个复杂的特征,都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项”,这些往往是普通教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但它们恰恰是决定建模效率和模型质量的关键。我开始意识到,UG NX不仅仅是画图,更是一种工程思维的体现,而这本书正在逐步引导我理解这种思维。

评分

这本书的“精通”部分,可以说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它涉及到了模具设计、装配设计、以及一些高级的曲面处理技术。我平时的工作中,虽然也会用到UG NX,但多是基础的零件设计,对于模具和复杂的装配体,我一直感觉束手无策。这本书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UG NX更强大的应用潜力。它讲解模具设计的部分,从分型面的处理到冷却系统的布置,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虽然暂时没有实际操作模具设计的需求,但了解这些流程和方法,对我的整体CAD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关于装配约束的讲解,书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约束方式,并且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装配模型,不仅要美观,更要符合实际的装配逻辑,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后续的修改和仿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让我看到了UG NX在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强大能力。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启迪。在阅读过程中,我越来越能感受到UG NX作为一款专业级CAD软件的严谨和强大。书中对于每个操作的讲解,都力求做到精准和到位,并且反复强调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这种深入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真正地理解了UG NX的内在逻辑。我发现,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建模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用一种更系统、更工程化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模型时,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解和构建。我可以预见到,这本书将会在我未来的UG NX学习和工作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着我不断探索UG NX的奥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