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
定价:46.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1.0元,折扣76
作者:高谊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3100511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主要分为健康理论篇、理论试题篇、体育法规篇以及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四部分,内容包括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运动与健康营养、体育卫生与运动安全、运动处方及其制定方法、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书共十九章,约40万字。
目录
作者介绍
高谊,南开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天津市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大学体育教学和研究,曾著有《普通高校跆拳道课程教材》《中国舞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等。
文摘
序言
从实操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教程”二字名不副实。尽管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背景介绍,但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它提供的指导非常苍白。比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测量最大摄氧量,却很少提供一个普通人可以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在家中自我监测和评估心肺功能的简易方法。又比如,在涉及到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章节,内容虽然专业,但多是症状描述,真正指导学生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时,该如何做出初步处理和快速反应的流程图或决策树却很缺失。我希望一本教程能提供清晰的“If-Then”路径,即如果出现某种情况,你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然而,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陈述,把评估和决策的过程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摸索。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运动过程中的许多关键决策需要快速作出,如果不能在书本上获得明确的行动指南,那么所有的理论学习最终都可能沦为空谈,无法真正落地到每一次的体育锻炼中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编排逻辑,让我这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时常感到思维跳跃。章节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有时候你会感觉上一页还在讲心肺功能,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团队项目战术分析,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铺垫。这可能与它试图涵盖的内容范围太广有关——从基础的身体素质到球类运动技巧,再到体育法规和健康饮食的零散介绍,像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但深度和广度都显得有些尴尬。举个例子,关于营养学的介绍简直是蜻蜓点水,几页纸就把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讲完了,这还不如我上网随便搜一篇科普文章来得实在。我更愿意看到教材能聚焦于几个核心领域,然后深入剖析,比如,如果重点放在“如何科学地进行日常体能维持”,那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这样,每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又都浅尝辄止,最终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是“哦,好像学了点东西,但具体怎么用又不太清楚”。它更像是一本知识点的罗列清单,而非一套引导学生系统思考和实践的教程。
评分这本书的案例和情境设置,完全脱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无论是对特定运动项目的描述,还是对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探讨,都带着一种过时的官方腔调,仿佛时间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很多例子都是基于传统的田径、篮球、排球等主流项目,对于当下年轻人更热衷的,比如飞盘、滑板、瑜伽或新兴的健身潮流,几乎没有提及。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枯燥乏味,我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我身边的真实场景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关于“团队协作”的描述,多是基于严肃的比赛场景,但对于大学社团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如何调动参与积极性、如何利用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动员等方面,却付之阙如。教科书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它应该反映当下社会对“健康生活”的理解和实践方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份被反复印刷、更新速度极其缓慢的档案资料,而不是一个充满生机、能指导我们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身心平衡的“教程”。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崭新的纸张味道,带着油墨的清香,让人心头一热,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活力的旅程即将开始。书脊挺括,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一看就是那种务实、不花哨的教科书风格。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目录,准备系统地学习时,那种期待感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内容排布上,似乎过于注重理论的堆砌,那些关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章节,虽然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对于一个仅仅想在课余时间找到点运动乐趣,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的普通大学生来说,显得太过沉重。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啃下前几章,里面充斥着各种我不太熟悉的专业名词,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不是一本应该激发我运动热情的“教程”。更别提那些插图了,虽然是彩色的,但很多动作分解图拍得相当模糊,有些角度甚至让人费解,我得对照着网上的视频才能勉强理解那个特定的拉伸姿势到底是怎么回事。总的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深入研究体育科学,这本书或许能提供坚实的基础,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山,而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我穿上跑鞋、立刻就想去操场走一圈的激励,这本书给我的更多是“哦,原来运动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的敬畏感,而非即刻的行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倒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纸张适中,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但真正让我感到困扰的是它对“健康”二字的诠释方式。它似乎更偏向于传统体育体系下的技能训练和体能达标,对于现代人日益关注的,例如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亚健康问题、情绪管理与运动的关系,或者如何将碎片化的时间融入日常锻炼中等前沿话题,着墨不多。比如,关于跑步的部分,讲的更多的是标准姿势和配速训练,对于一个“周末战士”来说,这些标准似乎有些高不可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建立运动习惯,如何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训练强度,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你达到某个固定的体测标准。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那些基础较弱或者身体素质一般的同学产生挫败感,从而彻底放弃运动。我翻阅了关于柔韧性训练的那一章,里面推荐的拉伸动作大多要求很高的身体柔韧度,对于常年僵硬的上班族来说,执行起来简直是折磨,稍不注意还容易受伤。这本书的编写者似乎忘记了,现在的体育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让“人人爱运动”,而不是筛选出“身体素质最优异的那部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