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阶梯围棋教室 从业余6段到专业棋手(第2版)
定价:40.00元
作者:黄希文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381769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根据多年的围棋教学经验,科学地将围棋爱好者的学棋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入门到业余初段、业余初段到业余3段、业余3段到业余6段、业余6段到专业棋手。按各种不同的水平,有针对性地编排围棋教学内容。
本书将业余6段到专业棋手作为读者对象。这个层面的读者水平很高,基本掌握了围棋的各种技战术,但在收官上还有的差距。针对这个特点,本书主要介绍各种情况下的收官手段,尽快成为专业棋手。
《阶梯围棋教室》第2版应读者的要求,在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同时也删掉了一些过时的东西。本套丛书更加实用,相信它会成为不同层次围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章 呕心沥血——实战取胜战略
讲 一剑封喉的利器——实战取胜的八种武器
节 八种武器之一 布局简化
第二节种武器之二 序战必胜
第三节八种武器之三 良机勿失
第四节八种武器之四 先发制人
第五节八种武器之五 攻则有利
第六节八种武器之六 强手制胜
第七节八种武器之七 胜不涉险
第八节八种武器之八 官子不漏
第二讲 胸有成竹好画竹
节三阶段到五阶段
第二节序战决定三分成败
第三节终局战决定七分胜负
第二章 独树一帜——中盘常用战术
第三讲 风卷残云——以攻为主的战术
节 攻击的基础是以多胜少
第二节 攻击的原则是主动进攻
第四讲 忍耐是金——以守为主的战术
节 防守的要领是以柔克刚
第二节 守不忘攻做到厚积薄发
第三章 理论创新——战略方向理论
第五讲 全新理论——战略方向是中盘阶段的重要课题
节灵活运用是关键
第二节战略方向选择的十二条法则
第四章 指点江山——全局实战指南
第六讲 技术总动员——融合战略战术
节序战必胜完胜局
第二节波澜壮阔劫争局
第五章 三国鼎立——中日韩名家的围棋观
第七讲 中国围棋——博大精深
节聂卫平的围棋思想
第二节聂卫平的围棋精神
第三节马晓春的围棋秘密
第八讲 日本围棋——力与美的结合
节从吴清源到藤泽秀行
第二节从林海峰到王立诚
第九讲 韩国围棋——后来居上
节曹徐争霸
第二节李刘横行
附录 弈海精华——古今中外百局选
作者介绍
黄希文,东北牡丹江人,1963年生。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国家队,1982年定为四段,1990年升为六段。20世纪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1988年开始投身围棋产业,先后成立了京西围棋会馆、金伯乐棋类培训中心等围棋培训机构。在多年的围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586围棋快速提高方案”,抓住了棋艺提高的关键环节,找到了迅速提高棋艺的*途径。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被棋界称为“5天长一段”。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教科书式”的严谨与克制。它没有过多煽情的段落,也没有太多夸张的赞美之词,一切都以棋盘上的事实为依据。对于我这种希望获得系统性提升的棋迷来说,这种风格恰恰是最需要的。它像一位极其耐心的、要求严格的老师,不会因为你理解得慢而感到不耐烦,但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总结性段落中使用的那种精确的术语,这迫使我必须去学习和掌握围棋界通用的、专业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提升自己的交流和思考深度至关重要。比如,它对“棋形优劣”的判定标准,不是简单地描述“这个棋形看起来舒服”,而是从效率、眼位可能性、对外作战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顾之前看过的章节,因为书中的知识点是高度关联和递进的,前面对“厚势”的理解,是后续理解“大模样控制”的基础。这是一套需要“回看”和“消化”的书,绝非一目十行可以速成的,但每一次的消化,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棋力提升,这种脚踏实地的进步感,是任何快速技巧类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友好。它要求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我尝试过在通勤的地铁上翻阅,结果发现,仅仅是理解其中一页复杂的变化图,我就需要停下来,拿出我的小棋盘,摆上五六次,甚至十几次,才能真正搞清楚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但这恰恰体现了它的价值——它不是让你“看懂”的,而是让你“学会”的。我记得有一段关于“缓手与急所”的讨论,作者用了大段的篇幅来阐述为什么在某些看似平静的局面中,一步“看似缓和”的走法,实则是为了积累势能,等待对手失误后一击致命。这种对“时间感”和“局势判断力”的细致剖析,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快”与“慢”的理解,明白了围棋中的速度往往是相对的,是建立在对全局掌控基础上的艺术。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炫耀,随便看看别人的讲解就可以,但若真想在棋道上有所精进,这本书绝对是磨砺心性的绝佳教材。
评分这套棋谱,说实话,我断断续续地看了快半年了,虽然我水平离“专业棋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每一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给自己的棋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仓盘点”。我记得我买它的时候,主要是冲着那个“从业余6段到”去的,那时候我的水平刚好卡在业余初段,对高段位的对局思路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扎实,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示,就是那种非常严谨的棋谱展示,大量的变化图清晰地罗列在那儿,迫使你必须得自己动手,用棋盘把每一步都模拟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复杂定式下的“精妙手筋”的解释,那种感觉就像是偷窥到了高手对局时的内心独白,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走哪里”,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必须走那里”。比如,书中讲解一个角部的战斗时,它会从最简单的应手开始分析,然后逐步推导出走“某一步”能带来全局的优势,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方法论”的书,教你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一套简单的“题库”。虽然有时候遇到一些过于深入的讨论,比如涉及到AI时代的最新变化时,我还是得暂时跳过,但就其本身对传统围棋精髓的梳理和提炼,这本书无疑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
评分我个人是那种典型的“实战派”学习者,对纯理论性的东西很容易感到枯燥。但《阶梯围棋教室》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将理论融入到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实战对局之中。它不像一本古谱那样,只呈现对局结果,而是把职业棋手们在不同阶段的决策点都标了出来,并辅以深入的剖析。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布局的宏观构想”的讲解尤为精彩。在现代围棋中,布局往往决定了七八成的胜负走向,而这本书并没有满足于讲解流行的布局,而是深挖了布局背后的思想体系,比如如何在对方强势区域附近构建自己的根据地,如何通过“打入”来试探对方的反应强度。每一次阅读这类章节,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建筑师,学习的不是砖瓦的堆砌,而是宏伟蓝图的设计原则。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走某一步棋,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可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整体战略框架。这本书的实战案例选择得极具代表性,跨越了不同年代的棋风,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围棋思想的演变。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字面意义上的厚重,以及内容上的“压迫感”。我过去看的很多围棋书,要么是趣味性强,侧重于介绍一些有趣的定式或布局小技巧,要么就是针对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讲解规则和基础手筋。而这套书,完全是针对那些渴望突破瓶颈、进入更高层次对弈的棋手设计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全局观”的培养。书中的许多案例,不再局限于局部的得失,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比如在中盘的攻防转换中,如何通过一个看似不重要的弃子,来换取对棋盘上关键区域的控制权。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厚味的应用”,那时候我总是倾向于把棋子走得密不透风,追求眼位,但书里通过几个关键对局的复盘,让我深刻理解了“厚势”是一种潜在的攻击力,如何有效利用这份厚势,才是从“会下棋”到“会赢棋”的关键一步。这种讲解方式,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心智成熟度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相信,随着我棋力的增长,未来重读这本书时,会有全新的感悟,这正是它价值所在——一本可以伴随棋手成长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