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請把你的手伸給我(一個女心理谘詢師的十年鄉村谘詢手記)
定價:35.00元
作者:周永紅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60707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十年磨一劍,永紅集多年心血的處女作終於問世瞭,可喜可賀!
永紅是個性情中人,敏感、好學、要強,已不年輕的她卻依然懷著年輕的心與夢。一個來自基層、未曾接受過係統專業的心理學教育的女子,能潛心10年在鄉間從事義務心理谘詢,並在實踐中勤於學*結,終在心理學這個高深的領域內自成一體,何其不易,個中的酸甜苦辣,外人很難想象。
過去8年間,我曾帶過不少朋友去永紅處考察調研,這一兩年來也曾攜永紅的書稿拜訪請教過數位心理學界、齣版界的專傢學者,大多數人對她的工作錶示贊賞,但也有些人不太認可,覺得她的路子似乎不符閤谘詢心理學的常規。然而,在我看來,本土化也是一個創新過程,“化繁為簡”,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目錄
001 自序:在那並不遙遠的地方
第·章傢長的煩心事
002傢有“小偷”
007想嫁人的ll歲女孩
015人際關係焦慮源於曾被寄養
023候車室裏遇到的尋子故事
030走進央視“心理訪談”的母女
第二章世上沒仃壞孩子
040愛傷人的小男孩
046乖孩子的青春歲月
054考試“掉鏈子”背後的原因
058虎“成功”教育很可怕
……
第八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打開的日記,裏麵記錄著十年的風雨兼程,記錄著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喜悅。作者的筆觸,不帶任何矯飾,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曾以為,心理谘詢師的工作,一定是充滿著理論和數據,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最純粹的實踐中,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深刻體悟和與生俱來的同情心。我被書中那些充滿智慧的對話所打動,作者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去觸及最復雜的內心;如何在一個充滿隔閡的環境裏,搭建起一座座溝通的橋梁。我看到瞭鄉村女性的堅韌,看到瞭她們在生活的重壓下,依然努力維持著傢庭的溫暖;我看到瞭老人的孤獨,看到瞭他們對被關注的渴望;我看到瞭孩子們的純真,也看到瞭他們身上潛藏的敏感。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對“生活”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衣食住行,更包含瞭情感的起伏,精神的追求,以及在漫長歲月中,對自我和世界的探索。這本書讓我覺得,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麵臨何種睏境,都有著一種力量,一種可以讓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往往就蘊藏在最平凡的生命體驗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評分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探險,我被作者那份沉靜的力量所吸引,仿佛她能用一種奇特的方式,撫平我內心深處的波瀾。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鄉村社會人際關係的描繪,那種錯綜復雜,卻又因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而産生的奇特羈絆,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關係標簽化,而是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去展現其中的微妙之處。我從中看到瞭傢庭的力量,也看到瞭傢庭的局限;我看到瞭鄰裏之間的互助,也看到瞭人與人之間難以避免的猜忌。在作者的記錄中,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在相似情境下的反應,也看到瞭許多我從未設想過的處理方式。她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個谘詢案例,更是在記錄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在這一切之下,人性不變的內核。讀這本書,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仿佛我曾經也生活在那裏,也曾與書中的人物有過交集。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能讓你忘記自己是一個讀者,而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旁觀者,一個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的存在。
評分在某個漫長的午後,陽光穿過窗欞,我無意間翻開瞭一本看似尋常的書,卻被它瞬間俘獲。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溫和而又堅定的姿態,將我帶入瞭一個我從未設想過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如同鄉村清晨的露珠,晶瑩剔透,又帶著泥土的芬芳,悄無聲息地滲透進我的心田。我曾以為,心理谘詢隻存在於都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存在於整潔的谘詢室裏,然而,這本書顛覆瞭我所有的固有認知。它讓我看到瞭,在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在那些淳樸的麵孔背後,同樣有著復雜的情感糾葛,有著難以言說的痛苦與掙紮。作者以一個旁觀者又親曆者的視角,描繪瞭一幅幅鮮活的鄉村眾生相,那些樸實無華的村民,他們帶著生活的烙印,帶著各自的睏境,來到瞭作者的麵前。我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呼吸,感受到他們的無助,甚至能聞到他們身上特有的鄉村氣息。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像一粒飽滿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瞭思考的根須。我開始反思,何謂真正的“正常”?何謂“心理健康”?在與世隔隔絕的鄉村,這些概念又呈現齣何種彆樣的意義?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它有的隻是最真摯的記錄,最深切的關懷,以及最動人心魄的生命力。它像一束光,照亮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讓我們看到瞭在平凡生活中蘊藏的偉大與堅韌。
評分我很難用簡短的幾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它更像是一次漫長而溫柔的對話,讓我得以窺見一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堅韌的部分。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特彆,她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那些最細微的情緒波動,最難以啓齒的隱痛。我曾以為,鄉村生活就是平靜無波的,然而這本書描繪的,卻是一幅幅暗流湧動的畫麵。那些看似尋常的對話,背後可能隱藏著長久的誤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可能承載著沉重的期待。作者沒有刻意去製造情節的起伏,但每一個故事都足以讓人迴味無窮。我反復思考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作者如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建立信任,如何用最樸素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如何去安撫那些破碎的心靈。這些,都不僅僅是谘詢技巧的展示,更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摺射。她自身的成長,她對鄉村這片土地的熱愛,她對生命本身的敬畏,都融化在她的文字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專業”這兩個字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理解和關懷。它讓我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被聽見,被理解。這種樸素的願望,在書中得到瞭最動人的詮釋。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那種沉甸甸的,仿佛觸碰到真實肌理的震撼。我一直以為,所謂的“問題”,一定是那些戲劇性的、需要被大張旗鼓解決的事件,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很多時候,真正的睏境,就隱藏在日常的雞毛蒜皮之中,隱藏在那些被壓抑的沉默裏。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耐心和細緻,讓我驚嘆。她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審判者,而是一個靜靜傾聽的朋友,一個願意耐心剝開層層迷霧的探索者。我特彆喜歡她描寫那些鄉村人物的筆觸,沒有絲毫的居高臨下,而是帶著一種平等的尊重,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邏輯,去感受他們情感的溫度。那些看似簡單粗獷的鄉村人,在作者的筆下,展現齣瞭驚人的復雜性和深度。我曾想過,在那樣一個封閉的環境裏,人們的內心是否也會同樣封閉?然而,書中的故事告訴我,無論在哪裏,人性都是相通的,愛與痛,渴望與失落,都是生命中最原始的驅動力。作者通過自己的十年曆程,不僅僅是在記錄谘詢的案例,更是在記錄一種生命的力量,一種在睏境中依然能夠生長、依然能夠尋求連接的頑強生命力。讀這本書,我感到自己也在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著內心的滌蕩,仿佛也在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世界的連接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