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
定价:38.00元
售价:28.9元,便宜9.1元,折扣76
作者:乔万尼.卡拉达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46752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往往以公众、甚至其他专业的科学家难以理解的方式面世,这对科学事业获得持续支持十分有害。科学家是进行科学传播的*人选,但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有能力做科普。传播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技巧与方法,需要锻炼机会和经验积累。《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就是科学家提高科普能力,提升个人影响力的*教材!——郑永春2016年卡尔萨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有做事的人才能真正说清楚,科学是科学家做的事情,也只有科学家才能说清楚什么是科学。但是,这本书告诉科学家,怎么说才能说得更清楚。——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传播教授丰富的案例,有力的论证,精妙的阐释,切实的建议……读来让人豁然寻思、眼界大开。这部“指南”,不仅可以看作是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向导,而且亦可视为科技记者和科普作家了解科学传播的重要参考。 ——尹传红《科技文摘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内容提要
推荐阅读序言 i导 论1一个需要学习的新技巧 1为什么要参与科学传播? 4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好处 8本书的内容 10*章 离开象牙塔 13科学和社会:就像是婚姻 13公众理解科学的起起落落 15人们关注科学和科学家吗? 18与社会对话 20科学的知识和观点是如何塑造的? 22对风险的认识 25成为游戏的一员 27传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没有尽头的任务 29第二章 公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30从同行传播到公众传播 30 对注意力的竞争 31情感的力量 34讲故事的力量 36为什么科学是“困难的”? 37科学传播中的伦理 41第三章 传播的策划 44良好的开端 44澄清你的目标 46了解你的受众 48评估局限性和机遇 50选择信息 55传播是一项艰苦的战斗 56人际传播的十条法则 57第四章 讲述科学故事 59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读一个故事 59什么是一个故事? 60如何构建一个故事 62控制 63争论,而不是说服 64解释,让困难的变容易就是让难懂的变容易 69文本:简短、清晰、有效 75图像的使用 79第五章 利用记者 80记者和科学家:两种不同的文化 80什么是“好”新闻 83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一样 85 如何获得媒体 87如何回应媒体的要求 89携手工作 92第六章 了解媒体 95选择正确的媒体 95电 视 97广 播 99一般媒体101专业媒体102 图 书103科学博物馆和展览105互联网107干吧!109推荐阅读素材110
目录
作者介绍
乔万尼卡拉达(Giovanni Carrada), 大学教授,科学传播学专家,任职于意大利科技部,曾担任过欧盟委员会科技传播撰稿人,业界颇有影响的专家,发表过多部科技传播学专著。他的著作《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是指导科学家进行科普转播的专著,为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提供了基础知识储备。该著作收到业界人士的好评。对于要从事科学传播的非科学家人士也很有帮助。
文摘
序言
《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在细读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乔万尼·卡拉达博士的匠心独运。他没有拘泥于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科学传播的艺术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科研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需要提升的方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理解你的受众”这一核心理念的反复强调。卡拉达博士以大量生动的案例说明,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兴趣点的受众,对科学信息的接收方式和理解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科学家在进行传播时,必须首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才能“对症下药”,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传递信息。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调整,更包括了内容的选择、传播渠道的运用,甚至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书中提出的“同理心”原则,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要求科学家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用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去沟通,而不是仅仅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沟通方式,可能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听众的感受,导致信息的有效传递大打折扣。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评分读着《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对话之中,而乔万尼·卡拉达博士就是那位引领我探索科学传播奥秘的向导。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一点,在于它并非一本冰冷的理论手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卡拉达博士用一种极其贴近实际的方式,剖析了科学家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从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到如何应对媒体的尖锐提问,再到如何将晦涩的科学语言转化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叙事。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科学故事”的阐述深深打动,它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只有冰冷的公式和图表,它同样蕴含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好奇、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改变世界的愿景。通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科学家不仅能传递知识,更能激发情感共鸣,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科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是真正的高级。书中对于“受众中心”原则的反复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可能更倾向于从科学家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所讲的都是重要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听众的需求、兴趣和知识水平,是成功传播的前提。我开始反思,在未来的沟通中,我需要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用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传递信息。
评分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于科学传播固有的认知。我一直认为,科学家就该专注于实验室里的研究,而将传播的任务交给专业的媒体人。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想法。卡拉达博士在书中强调,每一位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传播能力,因为他们是自己研究最直接、最权威的代言人。他提出的“科学普及的责任感”让我深思。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有责任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社会福祉,而有效的传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书中对于“如何讲好一个科学故事”的阐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将科学研究的逻辑、创新过程中的曲折、以及最终的应用价值,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避免专业术语陷阱”的建议。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专业词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如同天书。卡拉达博士指导我们如何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是通过类比和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让科学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传播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将科学的魅力展现给世界的责任。
评分在翻阅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的过程中,我被书中那种对科学传播的“人文关怀”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教授一些传播的技巧,而是更侧重于培养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卡拉达博士反复强调,科学传播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公众记住几个科学名词,而是要让他们理解科学的价值,感受科学的魅力,并最终成为科学的拥护者和参与者。他提出的“科学家作为桥梁”的比喻,让我印象深刻。科学家不仅连接着未知与已知,更连接着实验室与社会。有效的传播,就是搭建起这座桥梁,让科学的成果和思想能够顺畅地流淌到社会各个角落。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公众的质疑和误解”的章节,尤其让我感到实用。面对公众的疑问,科学家不能简单地回避或嘲笑,而是需要以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去回应,解释科学的严谨性,纠正错误的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这种“对话式”的传播方式,远比单向的灌输更具成效。我开始意识到,科学家的传播能力,不仅仅是让他们在学术界脱颖而出,更是让他们在社会中扮演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评分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教授一套技能,更是在唤醒一种意识。我一直觉得,科学家就应该埋头苦干,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与外界的沟通,似乎是次要的。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种观念是多么的狭隘。卡拉达博士在书中强调,科学的进步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而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有责任让公众了解和理解这些知识。他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概念,让我深感共鸣。科学家不能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讨论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书中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信任”的阐述,更是切中要害。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是弥足珍贵的。卡拉达博士指导我们,要通过坦诚、透明的沟通,以及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来赢得和维护这种信任。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沟通方式,是否过于生硬,是否忽略了与公众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性。这本书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认识到,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仅需要卓越的科研能力,更需要出色的沟通能力。
评分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它非凡的价值。我一直对科学传播的艺术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引了方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章节。卡拉达博士深入剖析了科学家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例如对专业术语的依赖、对公众接受能力的低估、以及内心的不自信等等。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他建议科学家要学会“讲故事”,用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例子来阐释复杂的科学概念,从而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他还强调了“同理心”的重要性,鼓励科学家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往的交流中,是否过于关注信息的传递本身,而忽略了与听众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传播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和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科学传播者。
评分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打开了一扇关于科学传播新世界的大门。我尤其赞赏书中对“透明度”和“负责任”原则的强调。在科学研究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今天,科学家不仅需要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更需要以一种坦诚、负责任的态度与公众沟通。这意味着,在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说明研究的局限性、潜在的风险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这种坦诚的态度,能够有效建立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卡拉达博士在书中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如何利用视觉化工具来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框架。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倾听”的章节,它提醒我们,科学传播并非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科学家需要学会倾听公众的疑问、担忧和反馈,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助于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让科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我已经在期待,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科学传播者。
评分《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我才刚刚开始涉猎,但乔万尼·卡拉达博士的文字已经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科学家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所吸引。卡拉达博士认为,科学家不仅仅是知识的探索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他们有责任将科学的奥秘和魅力,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特别是青少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书中对“如何激发好奇心”的论述,让我深思。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卡拉达博士分享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方法,比如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听众进行思考,或者通过分享科学研究背后的故事,展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我开始想象,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科普讲座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孩子们一定会被科学深深吸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传播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一种对未来一代的投资。
评分乔万尼·卡拉达的《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虽然我才翻阅了前面几章,但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分享一些初浅的感受了。首先,它所探讨的“传播能力”这个概念,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科学家仅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思想有效地传达给不同背景的听众,如何让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卡拉达博士在书中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罗列一些传播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传播背后的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认知科学的原理,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关于科学与社会互动方式的深刻反思。我尤其欣赏它对“沟通”而非“说服”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科学传播,更多的是建立理解和信任的桥梁,而非单向的灌输。书中对不同沟通场景的细致划分,从学术演讲到大众科普,再到媒体访谈,都展现了作者对现实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一些建议应用到我自己的工作中,比如在准备一次技术分享时,我可能会更关注听众的知识背景,并尝试使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概念。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科学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更体现在他们能否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强大的传播能力。
评分《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乔万尼·卡拉达博士用他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科学传播蓝图。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媒介素养”的探讨。在信息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科学家不仅需要掌握传播的技巧,更需要具备辨别和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卡拉达博士指导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标受众,选择最合适的媒介,并利用其特性来最大化信息的传播效果。无论是撰写一篇引人入胜的科普文章,还是准备一次面向大众的演讲,亦或是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本书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视觉化叙事”的论述。人类是视觉性动物,生动的图像、图表和视频,能够极大地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记忆度。卡拉达博士鼓励科学家打破思维定势,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语言,让科学的传播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对于激发公众的学习兴趣,尤其对青少年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传播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