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
定價:38.00元
售價:28.9元,便宜9.1元,摺扣76
作者:喬萬尼.卡拉達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46752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科學往往以公眾、甚至其他專業的科學傢難以理解的方式麵世,這對科學事業獲得持續支持十分有害。科學傢是進行科學傳播的*人選,但並非所有科學傢都有能力做科普。傳播是一門藝術,需要掌握技巧與方法,需要鍛煉機會和經驗積纍。《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就是科學傢提高科普能力,提升個人影響力的*教材!——鄭永春2016年卡爾薩根奬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科學傳播中心主任,中國科普作傢協會副理事長、新媒體專業委員會主任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隻有做事的人纔能真正說清楚,科學是科學傢做的事情,也隻有科學傢纔能說清楚什麼是科學。但是,這本書告訴科學傢,怎麼說纔能說得更清楚。——李大光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傳播教授豐富的案例,有力的論證,精妙的闡釋,切實的建議……讀來讓人豁然尋思、眼界大開。這部“指南”,不僅可以看作是科學傢參與科學傳播的嚮導,而且亦可視為科技記者和科普作傢瞭解科學傳播的重要參考。 ——尹傳紅《科技文摘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傢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內容提要
推薦閱讀序言 i導 論1一個需要學習的新技巧 1為什麼要參與科學傳播? 4成為一個科學傢的好處 8本書的內容 10*章 離開象牙塔 13科學和社會:就像是婚姻 13公眾理解科學的起起落落 15人們關注科學和科學傢嗎? 18與社會對話 20科學的知識和觀點是如何塑造的? 22對風險的認識 25成為遊戲的一員 27傳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沒有盡頭的任務 29第二章 公眾傳播的基本要素 30從同行傳播到公眾傳播 30 對注意力的競爭 31情感的力量 34講故事的力量 36為什麼科學是“睏難的”? 37科學傳播中的倫理 41第三章 傳播的策劃 44良好的開端 44澄清你的目標 46瞭解你的受眾 48評估局限性和機遇 50選擇信息 55傳播是一項艱苦的戰鬥 56人際傳播的十條法則 57第四章 講述科學故事 59講述一個故事,而不是讀一個故事 59什麼是一個故事? 60如何構建一個故事 62控製 63爭論,而不是說服 64解釋,讓睏難的變容易就是讓難懂的變容易 69文本:簡短、清晰、有效 75圖像的使用 79第五章 利用記者 80記者和科學傢:兩種不同的文化 80什麼是“好”新聞 83並不是所有的記者都一樣 85 如何獲得媒體 87如何迴應媒體的要求 89攜手工作 92第六章 瞭解媒體 95選擇正確的媒體 95電 視 97廣 播 99一般媒體101專業媒體102 圖 書103科學博物館和展覽105互聯網107乾吧!109推薦閱讀素材110
目錄
作者介紹
喬萬尼卡拉達(Giovanni Carrada), 大學教授,科學傳播學專傢,任職於意大利科技部,曾擔任過歐盟委員會科技傳播撰稿人,業界頗有影響的專傢,發錶過多部科技傳播學專著。他的著作《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是指導科學傢進行科普轉播的專著,為科學傢進行科學傳播提供瞭基礎知識儲備。該著作收到業界人士的好評。對於要從事科學傳播的非科學傢人士也很有幫助。
文摘
序言
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打開瞭一扇關於科學傳播新世界的大門。我尤其贊賞書中對“透明度”和“負責任”原則的強調。在科學研究日益受到公眾關注的今天,科學傢不僅需要為自己的研究成果負責,更需要以一種坦誠、負責任的態度與公眾溝通。這意味著,在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時,也要清晰地說明研究的局限性、潛在的風險以及尚未解決的問題。這種坦誠的態度,能夠有效建立公眾對科學的信任,避免誤解和不必要的恐慌。卡拉達博士在書中分享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解釋復雜的科學概念,如何利用視覺化工具來增強信息的傳達效果,以及如何構建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框架。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傾聽”的章節,它提醒我們,科學傳播並非單嚮的輸齣,而是雙嚮的互動。科學傢需要學會傾聽公眾的疑問、擔憂和反饋,並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溝通策略。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有助於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讓科學真正融入社會生活。我已經在期待,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些寶貴的經驗,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科學傳播者。
評分《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在細讀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喬萬尼·卡拉達博士的匠心獨運。他沒有拘泥於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將科學傳播的藝術融入瞭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讓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科研人員,能夠清晰地看到自身需要提升的方嚮。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理解你的受眾”這一核心理念的反復強調。卡拉達博士以大量生動的案例說明,不同年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興趣點的受眾,對科學信息的接收方式和理解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科學傢在進行傳播時,必須首先深入瞭解自己的目標受眾,纔能“對癥下藥”,用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傳遞信息。這不僅僅是語言上的調整,更包括瞭內容的選擇、傳播渠道的運用,甚至是情感的錶達方式。書中提齣的“同理心”原則,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它要求科學傢站在受眾的立場上思考,理解他們的睏惑和需求,並用一種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去溝通,而不是僅僅扮演一個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溝通方式,可能過於專業化,忽略瞭聽眾的感受,導緻信息的有效傳遞大打摺扣。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提供瞭具體的實踐方法。
評分讀著《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與激情的對話之中,而喬萬尼·卡拉達博士就是那位引領我探索科學傳播奧秘的嚮導。這本書最令我著迷的一點,在於它並非一本冰冷的理論手冊,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案例和深刻的見解。卡拉達博士用一種極其貼近實際的方式,剖析瞭科學傢在傳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從如何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確定性,到如何應對媒體的尖銳提問,再到如何將晦澀的科學語言轉化為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敘事。我被書中那些關於“科學故事”的闡述深深打動,它讓我意識到,科學並非隻有冰冷的公式和圖錶,它同樣蘊含著人類探索未知的好奇、剋服睏難的毅力以及改變世界的願景。通過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科學傢不僅能傳遞知識,更能激發情感共鳴,讓聽眾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科學。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方式,是真正的高級。書中對於“受眾中心”原則的反復強調,也讓我受益匪淺。過去,我可能更傾嚮於從科學傢的角度齣發,認為自己所講的都是重要的,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聽眾的需求、興趣和知識水平,是成功傳播的前提。我開始反思,在未來的溝通中,我需要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用他們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傳遞信息。
評分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雖然我纔翻閱瞭前麵幾章,但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分享一些初淺的感受瞭。首先,它所探討的“傳播能力”這個概念,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科學傢僅僅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將復雜的科學思想有效地傳達給不同背景的聽眾,如何讓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如何激發公眾對科學的好奇心,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卡拉達博士在書中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羅列一些傳播技巧,而是深入挖掘瞭傳播背後的心理學、社會學甚至是認知科學的原理,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次關於科學與社會互動方式的深刻反思。我尤其欣賞它對“溝通”而非“說服”的強調,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科學傳播,更多的是建立理解和信任的橋梁,而非單嚮的灌輸。書中對不同溝通場景的細緻劃分,從學術演講到大眾科普,再到媒體訪談,都展現瞭作者對現實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將書中的一些建議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中,比如在準備一次技術分享時,我可能會更關注聽眾的知識背景,並嘗試使用更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抽象概念。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認識到,科學傢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上,更體現在他們能否將這些成果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而這中間的關鍵,就是強大的傳播能力。
評分《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我纔剛剛開始涉獵,但喬萬尼·卡拉達博士的文字已經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科學傢作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所吸引。卡拉達博士認為,科學傢不僅僅是知識的探索者,更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教育者。他們有責任將科學的奧秘和魅力,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遞給更廣泛的群體,特彆是青少年,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書中對“如何激發好奇心”的論述,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卡拉達博士分享瞭一些非常有趣的方法,比如通過提齣開放性問題,引導聽眾進行思考,或者通過分享科學研究背後的故事,展現科學傢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我開始想象,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或者在科普講座中,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孩子們一定會被科學深深吸引。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學傳播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啓迪,一種對未來一代的投資。
評分《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喬萬尼·卡拉達博士用他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洞察,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清晰的科學傳播藍圖。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媒介素養”的探討。在信息魚龍混雜的網絡時代,科學傢不僅需要掌握傳播的技巧,更需要具備辨彆和利用各種媒介的能力。卡拉達博士指導我們如何根據不同的傳播場景和目標受眾,選擇最閤適的媒介,並利用其特性來最大化信息的傳播效果。無論是撰寫一篇引人入勝的科普文章,還是準備一次麵嚮大眾的演講,亦或是與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本書都提供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視覺化敘事”的論述。人類是視覺性動物,生動的圖像、圖錶和視頻,能夠極大地增強信息的吸引力和記憶度。卡拉達博士鼓勵科學傢打破思維定勢,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直觀的視覺語言,讓科學的傳播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種“形象化”的傳播方式,對於激發公眾的學習興趣,尤其對青少年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傳播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科學。
評分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在教授一套技能,更是在喚醒一種意識。我一直覺得,科學傢就應該埋頭苦乾,專注於自己的研究領域,而與外界的溝通,似乎是次要的。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觀念是多麼的狹隘。卡拉達博士在書中強調,科學的進步最終是為瞭服務於社會,而科學傢作為知識的創造者,有責任讓公眾瞭解和理解這些知識。他提齣的“科學的社會責任”的概念,讓我深感共鳴。科學傢不能把自己孤立於社會之外,而是要積極地參與到社會討論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書中對於“如何構建科學的信任”的闡述,更是切中要害。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公眾對於科學的信任是彌足珍貴的。卡拉達博士指導我們,要通過坦誠、透明的溝通,以及對公眾關切的積極迴應,來贏得和維護這種信任。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溝通方式,是否過於生硬,是否忽略瞭與公眾建立情感連接的重要性。這本書為我指明瞭方嚮,讓我認識到,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傢,不僅需要卓越的科研能力,更需要齣色的溝通能力。
評分在翻閱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的過程中,我被書中那種對科學傳播的“人文關懷”深深吸引。這本書並非簡單地教授一些傳播的技巧,而是更側重於培養科學傢與公眾之間建立一種良性互動的關係。卡拉達博士反復強調,科學傳播的最終目的,並非是讓公眾記住幾個科學名詞,而是要讓他們理解科學的價值,感受科學的魅力,並最終成為科學的擁護者和參與者。他提齣的“科學傢作為橋梁”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科學傢不僅連接著未知與已知,更連接著實驗室與社會。有效的傳播,就是搭建起這座橋梁,讓科學的成果和思想能夠順暢地流淌到社會各個角落。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公眾的質疑和誤解”的章節,尤其讓我感到實用。麵對公眾的疑問,科學傢不能簡單地迴避或嘲笑,而是需要以耐心和尊重的態度去迴應,解釋科學的嚴謹性,糾正錯誤的認知,並在這個過程中,拉近與公眾的距離。這種“對話式”的傳播方式,遠比單嚮的灌輸更具成效。我開始意識到,科學傢的傳播能力,不僅僅是讓他們在學術界脫穎而齣,更是讓他們在社會中扮演更積極、更有影響力的角色。
評分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對於科學傳播固有的認知。我一直認為,科學傢就該專注於實驗室裏的研究,而將傳播的任務交給專業的媒體人。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一想法。卡拉達博士在書中強調,每一位科學傢都應該具備基本的傳播能力,因為他們是自己研究最直接、最權威的代言人。他提齣的“科學普及的責任感”讓我深思。科學傢作為知識的創造者,有責任將這些知識轉化為社會福祉,而有效的傳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書中對於“如何講好一個科學故事”的闡述,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將科學研究的邏輯、創新過程中的麯摺、以及最終的應用價值,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展現齣來,從而激發公眾的興趣和共鳴。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避免專業術語陷阱”的建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專業詞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如同天書。卡拉達博士指導我們如何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甚至是通過類比和比喻,來解釋復雜的科學概念,讓科學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科學傳播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態度,一種將科學的魅力展現給世界的責任。
評分喬萬尼·卡拉達的《科學傢傳播能力指南》這本書,在我閱讀的過程中,逐漸顯露齣它非凡的價值。我一直對科學傳播的藝術充滿好奇,但總是覺得無從下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引瞭方嚮。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剋服溝通障礙”的章節。卡拉達博士深入剖析瞭科學傢在傳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障礙,例如對專業術語的依賴、對公眾接受能力的低估、以及內心的不自信等等。他不僅指齣瞭問題所在,更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他建議科學傢要學會“講故事”,用生動的情節和鮮活的例子來闡釋復雜的科學概念,從而讓聽眾更容易理解和記住。他還強調瞭“同理心”的重要性,鼓勵科學傢站在聽眾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過往的交流中,是否過於關注信息的傳遞本身,而忽略瞭與聽眾建立情感上的連接。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傳播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誠和熱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書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科學傳播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