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定价:46.00元
作者:齐玉中,周大迈,赵斌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16165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齐玉中、周大迈、赵斌等编著的这本《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为农业部耕地资源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该书对河北省蠡县的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耕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要了解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的读者有指导和帮助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大迈1957年6月生,河北安平人。大学文化,九三学社社员,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保定市南市区第四届政协常委。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抱有很高的评价,它们往往代表了我国农业研究的前沿和实践的深度。《9787511616500 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其研究的课题——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正是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复杂的问题。我想象中,书的论述逻辑会是严谨而清晰的:首先,会有一个关于蠡县耕地资源现状的详尽描述,包括其空间分布、面积变化、地类构成等基础信息;接着,会深入探讨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例如如何科学界定耕地的生产能力、环境承载力以及适宜性;最后,重点会落实在“利用”上,作者们是否会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利用策略,比如如何优化种植结构,如何推广节水、节肥技术,如何应对耕地撂荒等问题,甚至是否会涉及到对土地流转模式的探讨,以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
评分乍一看《9787511616500 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回溯。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精细化管理,耕地资源的评估和利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好奇,在这本书里,作者是如何将理论研究与蠡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例如,他们会分析蠡县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集中连片还是分散零星?土壤类型有哪些?灌溉条件如何?这些因素又会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结构和产量?而“评价”二字,也让我联想到可能涉及到一些量化指标的设定,比如耕地生产力分级、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等等。这些评估结果,最终应该会导向“利用”的策略,可能包括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甚至是对撂荒耕地的再开发利用等。
评分这本《9787511616500 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的封面设计扑面而来一种朴实而严谨的学术气息,虽然我并未深入翻阅,但从其书名和出版信息便能感受到作者们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土地问题的深切关注。我们都知道,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常常在想,在一些地处关键地理位置的县域,如何平衡工业发展、城镇化进程与宝贵的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决策过程必然充满了挑战和智慧。作者们选择河北省蠡县作为研究对象,想必是看到了该地区在耕地资源方面的典型性或者独特性,希望能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村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敏锐观察的读者,我总是对那些深入基层、聚焦具体区域的研究报告充满好奇。《9787511616500 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这本书,仅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实践气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研究人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在烈日下采集土壤样本,在农户家中访谈交流的场景。他们是如何量化蠡县的耕地资源,又是如何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为这些宝贵的土地找出最适宜的“出路”?是继续发展传统种植业,还是引导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抑或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具体案例,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宏观的农业政策是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并产生实际影响的。
评分翻开这本《9787511616500 河北省蠡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的扉页,齐玉中的名字赫然在列,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农业科学和土地管理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想象一下,书中一定详细阐述了在蠡县这样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内,如何科学地评估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适宜性等关键指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统计,更可能包含了复杂的模型分析、实地考察以及对土壤、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而“利用”二字,则意味着书中的研究成果并非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要指向如何更有效地、更可持续地将这些耕地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甚至探索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模式。我相信,这背后一定凝结了作者们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