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
定价:15.00元
作者:章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9716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章楷所著的《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农业改进史话》为《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之一,着重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粮食作物品种、经济作物、林业、农具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内容提要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农民通常是用祖辈相传的老方法种田,它虽然不像西方的种田方法那样显得很科学,但传统的农业种田方法毕竟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基本上还是与科学道理暗合的。19世纪后期,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指出:西洋各国的农业技术有些方面比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更合理,故应该取法他们,把其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用到我们的农业生产中来。所以从那时起,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开始效法西方。《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农业改进史话》就着重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粮食作物品种、经济作物、林业、农具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目录
引言
一 从农学会说起
1 农学会的创立
2 《农学报》及《农学丛书》
3 中华农学会
二 农业教育的兴办和发展
1 早的高等农业教育
2 民初的高等农业学校
3 农业学校的师资和教材
4 国民时期农业教育的发展
三 农业机构的建立
1 清末中央及各省筹建农事试验场
2 北洋时期的农政机关和农林试验场
3 抗战前十年的农业试验改进机构
4 抗战期间农业机构的调整变革
四 粮食作物品种改良
1 作物育种技术的进步
2 小麦品种改良
3 水稻品种改良
4 玉米良种的引种和选育
5 其他几种粮食作物的良种选育
五 经济作物的改良
1 引种美棉和棉作改良
2 种植业的改进
3 油料作物的点滴改良
4 两种糖料作物的引种和选育
六 园艺业的发展
1 园艺教育
2 果树业的改进
3 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改良
七 垦殖业略述
1 清末东北地区的放垦
2 苏北盐垦
3 抗战期间后方各省的垦殖事业
八 林业改进
1 国家规定植树节
2 三千里行道“左公柳”
3 调查考察树木森林和水杉的发现
4 “江苏教育林”
5 森林资源横遭掠夺破坏
6 茶业改进
九 农具、施肥、病虫防治的改进
1 从“火犁”、电灌说到农机教育
2 施用肥料的进展
3 作物病虫害防治
十 畜牧兽医业的改进和发展
1 家畜的品种改良
2 乳牛业的发展
3 兽疫防治和兽疫血清等的制造
十一 蚕业的改进和发展
1 浙西嘉湖地区蚕桑业
2 从生丝外销到兴办蚕业教育
3 蚕种改良
4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
5 蚕业惨遭挫折
6 柞蚕业概况
十二 养蜂新法引进和海洋捕鱼
1 养蜂新法的传入
2 20年代后期的养蜂热潮
3 抗战前的渔业改进
4 抗战期间及战后的渔业改进
十三 农村合作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1 合作思想的宣传和早的合作社
2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
3 经营农村放款的金融机构
4 农业贷款银团和棉花运销合作社
5 江苏的蚕丝合作社及皖赣等省的茶业合作社
6 信用合作社
十四 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1 两类农业推广
2 抗日战争前的农业推广
3 风行一时的“乡村建设实验”
4 抗战期间及战后的农业推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是一本视角独特的史书。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如果忽略了最根本的生产力发展,那就如同空中楼阁。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作者章楷先生从农业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切入,剥离了政治风云和战争硝烟,为我呈现了一个更为根本、更为接地气的中国历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农业技术的对比分析,例如,从早期对土地的粗放式利用,到后来对土壤肥力、作物轮作的深入研究,这种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与自然抗争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轨迹。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农具改进,竟然也有如此详尽的论述,并且将其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看到其背后支撑着一切的物质基础,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历史洞察。
评分这本《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曾读过许多关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但唯独农业这一块,总觉得少了一块拼图。这次终于找到了这本专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却立刻被深深吸引。书中所描绘的,并非枯燥的农事记录,而是将农业的发展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唐宋时期精耕细作的飞跃,再到明清时期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作者章楷先生用流畅的文笔,将这些历史片段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了农业生产的每一次变革。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水利工程的章节,那些宏大的都江堰、郑国渠,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灌溉系统,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也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人民奋斗史的书,它让我对中华民族的韧性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文明的根基,就必须关注其最基本的生产方式,而农业无疑是中华文明的基石。章楷先生在这本书中,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农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我尤其被书中对“休耕轮作”制度的深入剖析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耕作方式,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深刻理解的体现,充满了智慧。书中对稻作和麦作区域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国不同地域的农业特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各种传说和民间故事,它们为冰冷的历史增添了鲜活的色彩,也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农业的改进史,是一部充满奋斗、智慧和韧性的史诗,它支撑着中华文明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也为我们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初读《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便被其深厚的底蕴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常常在历史书中寻找那些能够触及普通人生计的细节,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章楷先生以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中国农业发展的宏伟画卷。我被书中关于“旱地改水田”的讲述深深打动,那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积极改造,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书中对不同朝代农业政策的分析也十分精辟,让我看到了统治者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策略来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农业视为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将其与人口增长、商品经济、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和深远影响。读完此书,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农人的辛劳,更体会到中国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
评分读完《中国史话:农业改进史话》,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说实话,起初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偏学术、可能有些枯燥的读物,毕竟“农业改进”听起来就不是那么“故事性”强。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章楷先生的笔触,与其说是写历史,不如说是如同在细细品味一坛陈年的佳酿,醇厚而回甘。他没有直接罗列数据和史实,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细节,将农业技术的演进串联起来。比如,我特别喜欢关于“曲辕犁”的叙述,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它的技术革新,更让我感受到这项发明对农民耕作效率的巨大提升,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格局。书中对于“精耕细作”的描绘也十分到位,我这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农业并非只是简单的播种收获,而是蕴含着一套深刻的哲学和实践智慧。书中穿插的不少关于农谚、农书的介绍,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将经验、知识代代相传。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农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无数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才浇灌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