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
| 作者 | 王大勇 呂德和 梅墨生 |
| 定價 | 49.00元 |
| 齣版社 | 當代中國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407791 |
| 齣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2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李經梧(1912~1997)為中國20世紀一代武術大師,太極拳傢。他在武術上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四傢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本書為《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2007年版)、《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2010年版)的續篇,集中收入瞭李經梧學習並傳授的陳式和吳式太極拳械的主要套路。內容有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吳式太極拳、劍、刀,太極推手和太極杆,同時也收入瞭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
| 作者簡介 | |
| 呂德和,1955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總工會工人療養院教授太極拳。現為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德國、澳大利亞分彆創辦“德和國際太極拳學院”,多次在全國、省級太極拳比賽中獲奬。齣版有《傳統陳吳太極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從李經梧先生遍習太極拳械。曾齣任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太極拳研究會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奪得,並有多人獲評武術段位六段、七段。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梅墨生,1960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傢內丹學者鬍海牙先生弟子。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武當百傑、國際健身氣功聯閤會科學與養生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七段。書畫傢,國傢一級美術師,供職於中國國傢畫院。編著有《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等辭書。 李樹峻, 1942年生,李經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訓。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武術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兩次獲得北京市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退休前為618廠下屬101廠廠長。 |
| 目錄 | |
| 編者前言原序一王培生 |
| 編輯推薦 | |
| 集內功、技擊推手、養生為一體;是道、武、醫的結晶 收入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
| 文摘 | |
| 序言 | |
分隔。 剛拿到這本《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翻開它,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直接與李經梧先生那深厚的太極功底對話。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從其裝幀、紙張質感以及初步的排版來看,齣版社在細節上確實用心良苦。我是一名練習陳氏太極多年的愛好者,一直對陳、吳兩派的源流及器械打法頗感興趣,聽說這本書匯集瞭李經梧先生的傳授精華,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尤其期待書中對器械練習中那些細微之處的闡述,比如弓步的穩固、腰胯的帶動、以及長兵器如槍、劍的進退閃轉,這些往往是口傳心授的精髓所在。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作為整理者,想必是傾注瞭大量的心血,將李先生的武學思想以一種係統化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後學者能有章可循,不至於在浩瀚的武學海洋中迷失方嚮。這本書的齣現,對於傳承和推廣中華傳統武術,特彆是太極拳械,具有非凡的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位傳奇人物的武學魅力。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常年練習太極拳的人來說,《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本書,簡直是期待已久。李經梧先生,作為陳、吳兩派太極拳械的重要傳人,他的武學思想和技法,一直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我一直覺得,拳法練好瞭,器械是必須過的坎,而器械的練習,往往能更好地體現拳法的勁力與變化。這本書的齣現,正好能滿足我對陳、吳兩派太極拳械係統的學習需求。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對器械在發力、梢節(如劍尖、槍尖)的運用、以及與身體整體協調方麵有詳細的講解。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的整理,讓我對內容的質量非常有信心,他們作為武術界的專傢,一定能夠將李先生的精華之處,毫不保留地呈現齣來。這本書無疑將成為我武術道路上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幫助我更上一層樓。
評分在我看來,《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是一部武術教材,更在於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傳遞。李經梧先生的武學思想,經過王大勇和呂德和兩位先生的精心整理,以一種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麵前,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我一直對太極拳的“以柔剋剛”、“藉力打力”的哲學理念深感著迷,而器械的練習,更是將這些理念具象化、實操化。我尤其關心書中對於太極長兵器(如槍、刀)以及短兵器(如劍)的攻防轉換、身法步法的配閤,以及內在勁力的運用是否有深入的剖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特彆是那些對陳、吳兩派拳械有興趣的同道提供瞭絕佳的學習機會。我期望它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太極拳的內在勁力,提升我的拳械技藝,甚至在更深層次上領悟太極的武學精髓。
評分拿到《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內斂而又不失力量感的美學風格,恰如其分地展現瞭太極拳的韻味。作為一名資深的太極拳愛好者,我對李經梧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他與陳、吳兩派太極拳械的淵源,更是我一直關注的焦點。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武學殿堂的大門。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陳、吳兩派器械在套路編排、動作要領、以及實戰應用上的獨特之處進行詳細的解讀。比如,陳式太極器械的剛猛與纏繞,吳式太極器械的細膩與飄逸,在書中是否能有清晰的對比和闡釋?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的整理,也讓我對內容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充滿瞭信心。我希望能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提升我對太極拳械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讓我的練習更加得法,也更能體會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
評分這本書的 title 讓我眼前一亮——《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武術的傳承氣息。李經梧先生,在太極拳界,特彆是在陳、吳兩派的拳械傳承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我一直對太極拳械的練習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器械是檢驗和深化拳法功力的重要途徑。這本書的齣版,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陳、吳兩派拳械在套路設計上的獨到之處,以及在技擊運用上的具體方法。例如,如何通過器械的進退、纏繞、劈、刺等動作,來體現太極的“引進落空”、“藉力打力”的原理。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作為整理者,他們的專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將李先生的武學思想以一種清晰、係統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更多人能夠從中受益。
評分我一直認為,太極拳的精髓,不僅在於徒手套路,更在於其器械的運用,而《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本書,恰恰聚焦於此。李經梧先生作為一位在陳、吳太極拳械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宗師,他的傳授內容,對於我們後學者而言,無疑是無價之寶。我是一名對太極拳械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習者,一直渴望能夠係統地學習陳、吳兩派的器械用法。這本書由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整理齣版,這兩位先生的專業背景和對太極拳的深入研究,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嚴謹性和權威性充滿瞭期待。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太極器械在“棚、捋、擠、按”等基本勁力上的體現,以及長、短兵器在實際攻防中的不同運用技巧。這本書的齣現,將為我們提供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極拳械的精妙之處,從而提升我們的武術修為。
評分初次接觸《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我的第一感覺是它所承載的分量。這本書的作者並非泛泛之輩,李經梧先生,在太極拳領域,尤其是在陳、吳兩派的傳承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個人對太極拳的器械部分一直抱有極大的熱情,認為器械是檢驗和深化拳法功力的重要途徑。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滿足瞭我對係統性學習陳、吳兩派太極拳械的渴望。我瞭解到,這本書是由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整理齣版的,這兩位先生本身也是深諳此道的專傢,他們的整理工作,必將確保內容的嚴謹性和權威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太極器械的練習方法、發力技巧、以及在實戰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闡述。例如,對於長兵器如何做到“身隨意轉,手隨身動”,以及短兵器如劍、刀在劈、砍、刺、撩等動作中的精妙之處,我都希望能有所收獲。這本書無疑將成為我拳械學習道路上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感覺就好像捧著一份珍貴的曆史手稿。 《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的重量。李經梧先生的名字,在太極拳界,尤其是在陳、吳兩派的武術傳承上,代錶著一段輝煌的曆史。我一直對太極拳的器械部分情有獨鍾,認為器械是檢驗內傢拳功力的重要標準。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滿足瞭我對係統學習陳、吳兩派太極拳械的強烈願望。王大勇先生和呂德和先生作為整理者,他們的學識和經驗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他們能夠準確無誤地將李先生的武學精髓呈現齣來。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器械練習中的發力方式、勁力轉換、以及步法與身法的協調配閤是否能夠有詳細的講解。這本書的齣現,必將成為無數太極拳愛好者,尤其是對陳、吳兩派拳械有研究需求的同道們,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評分收到!以下是為您的圖書《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撰寫的10段讀者評價,每段約300字,風格各異,力求自然流暢,不包含書籍實際內容,並用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曆史的滄桑感和傳承的使命感。《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連接著傳人與學習者。我是一名對太極拳械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也接觸過一些零散的資料,但總覺得缺少一個係統的、權威的指引。李經梧先生的名字在太極界是如雷貫耳的,他所傳的陳、吳兩派拳械,代錶著太極武學的不同發展方嚮和技擊精髓。能夠通過這本書,一窺李先生的傳授內容,感覺像是獲得瞭一把開啓武學寶庫的鑰匙。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復雜的技擊原理,以及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王大勇和呂德和兩位先生的貢獻,不言而喻,他們是武術傳承的功臣。這本書的齣版,不僅是對李經梧先生武學成就的紀念,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弘揚。我個人非常期待它能夠填補我在太極拳械學習中的一些空白,甚至為我打開新的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