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2015中國智庫年度發展報告 |
| 作者 | 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 王斯敏 |
| 定價 | 98.00元 |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95910 |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2015年,中國智庫建設躍至新高度、站上新起點:外部環境不斷改善,政策支撐愈加有力;自身治理機製逐漸建立,體製痼疾有所緩解;智庫研究理論體係開始建構,評價機製趨嚮多元;智庫與媒體間關係緊密,融閤發展之勢凸顯。本書著眼於上述方麵,在2015年中國智庫建設與發展的海量信息中尋找新亮點、總結新態勢、形成新思考、助力新發展。書中特彆針對黨政智庫、社科院係統智庫、高校智庫、社會智庫進行瞭深入分析與研究。 |
| 作者簡介 | |
| 王斯敏,光明日報社理論部智庫版、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版主編,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副主任,多年來在期刊和《光明日報》上發錶多篇關於智庫研究的理論性文章。 |
| 目錄 | |
| 總報告 匯聚“強大腦”支撐科學決策——2015年中國智庫建設與研究概覽 引 言 一 國傢戰略勾畫藍圖——大政新政頻齣 (一)中央頂層設計全麵布局 (二)高校智庫建設穩中有新 (三)各地積極跟進,層層落實 (四)各行業領域科學謀劃發展 (五) 智眼旁觀:進一步健全智庫發展的法製保障與製度設計 二 智庫建設熱火朝天——創新體製機製 (一)數量“井噴式增長”,新智庫紛紛建立 (二)改革體製機製,既有智庫積極轉型 (三)智庫聯盟風起雲湧,國際協同閤作 (四)智眼旁觀:厲行改革,深化閤作,提升智庫建設質量與水準 三 智庫研究蓬勃興起—— 提升行業自覺 (一)研究與評價機構如雨後春筍 (二)評價與排名指標日趨多元 (三)研究專著紛紛湧現 (四)學術觀點盈韆纍萬 (五) 智眼旁觀: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迎接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的新時代 四 媒體與智庫相嚮而行—— 走嚮融閤發展 (一)媒體智庫傳播平颱不斷湧現 (二)媒體自辦智庫推陳齣新 (三)智庫自辦媒體趨勢火熱 (四) 智眼旁觀:智庫與媒體發展呈現深度融閤大趨勢 結 語 分報告 ·分報告一· 新進展 新探索——我國黨政直屬智庫2015年度發展報告 ·分報告二· 緊抓機遇 跨越發展—— 我國地方社會科學院係統智庫2015年度發展報告 ·分報告三· 改革創新 加速前行——我國高校智庫2015年度發展報告 ·分報告四·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我國社會智庫2015年度發展報告 附 錄 2015年度智庫研究十大成果(自身建設類) 2015年度智庫研究十大成果(谘政建言類) 2015年度中國智庫建設大事記 後 記 |
| 編輯推薦 | |
| 資政啓民、助推發展,這是國傢與人民對智庫的熱切訴求。隨著“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概念被明確提齣,一年來,智庫建設外部環境不斷改善、政策支撐愈加有力;智庫自身治理機製逐漸建立、體製痼疾有所突破;智庫研究的理論體係開始建構、評價機製趨嚮多元;智庫與媒體之間的關係愈加緊密,融閤發展之勢鮮明凸顯。本報告著眼於上述方麵,在2015年中國智庫建設與發展的海量信息中尋找新亮點、總結新態勢、形成新思考,以期對我國當前乃至今後的智庫建設有所裨益。 |
| 文摘 | |
| 序言 | |
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中國智庫界精英思想的深度對話。它沒有落入那種陳舊的、官僚化的報告窠臼,而是以一種非常開放和前瞻的姿態,探討瞭智庫發展的時代命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思想影響力”的衡量和提升策略的討論,這涉及到智庫的核心價值。書中分析瞭在當前媒體格局和信息傳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智庫如何纔能有效地發齣自己的聲音,如何纔能讓研究成果真正觸及決策者和公眾。其中關於跨界閤作、智庫聯盟以及利用新技術提升研究傳播效率的章節,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覺得,智庫不應該隻是象牙塔裏的研究,而應該與社會現實緊密結閤,甚至引領社會進步。這本書恰恰展現瞭這一點,它呈現瞭許多中國智庫在應對重大現實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思維。即使是一些我原本不太熟悉的智庫,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我也能感受到它們獨特的個性和貢獻。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份年度報告,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思想界如何在新時代尋求創新與突破的生動寫照。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瞭中國智庫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它不再是過去那種相對封閉、服務於特定群體的機構,而是越來越走嚮開放、多元,並且積極地參與到公共討論和社會治理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智庫與創新”之間關係的解讀,這讓我看到瞭智庫在推動技術進步、社會創新方麵所能扮演的積極角色。書中列舉的許多案例,都展示瞭智庫如何通過跨學科的研究,為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比如,在環境治理、城市規劃、科技發展等領域,智庫的研究成果都對政策製定産生瞭重要影響。同時,我也注意到書中對“智庫的獨立性與影響力”之間的平衡問題的探討,這讓我思考,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既保證研究的客觀公正,又能有效地影響決策。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智庫的未來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是一個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趨勢非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可以說是滿足瞭我在這方麵的求知欲。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錶麵現象的報告,而是深入到瞭智庫運作的“幕後”。我瞭解到,一個優秀的智庫,不僅僅是靠幾個聰明的研究員,更需要一套完善的組織架構、信息獲取渠道、學術交流平颱以及成果轉化機製。書中對這些“內功”的分析,讓我對智庫的專業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智庫的國際化”和“中國智庫在國際舞颱上的作用”的探討。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國智庫如何與其他國傢的智庫進行閤作與競爭,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發齣中國的聲音,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很多關於這方麵的思考角度。另外,書中對一些新興智庫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中國智庫領域充滿活力的創新力量。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深度”和“廣度”的結閤。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統計數字,而是將這些數字背後的邏輯和趨勢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解讀。我一直認為,評價一個國傢智庫的發展水平,不能隻看數量,更要看其研究的質量、獨立性以及對現實的影響力。這本書在這幾個方麵都給齣瞭非常詳實的分析。它探討瞭中國智庫在麵臨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數字經濟發展等問題時,是如何發揮其專業優勢,為國傢提供政策建議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智庫治理”和“智庫倫理”的章節所吸引,這反映瞭作者對智庫健康發展的深切關注。在一個信息真假難辨的時代,如何確保智庫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如何避免研究成果被過度政治化,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有啓發性的思考。此外,書中對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智庫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讓我得以全麵瞭解中國智庫的版圖。
評分這本書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智庫這片廣袤而復雜的土壤。作為一名對政策研究和思想動態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當下中國智庫的發展脈絡、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走嚮。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期待。它並非羅列枯燥的數據或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智庫的運作模式、研究成果的轉化機製,以及它們在國傢戰略製定、社會議題討論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智庫如何與政府、媒體、企業以及公眾建立有效溝通橋梁的探討感到印象深刻,這對於理解“思想”如何影響“行動”至關重要。書中的案例分析翔實,既有宏觀層麵的戰略性解讀,也有微觀層麵的具體實踐展示,讓我能夠從多個維度去理解智庫工作的復雜性和創造性。讀完之後,我對於“智庫”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質量、獨立性的研究成果是多麼寶貴。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智庫的窗口,更激發瞭我對未來智庫發展模式的思考,讓我對接下來的研究方嚮有瞭更清晰的把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