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移動機會網絡
定價:45.00元
作者:袁培燕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74162
字數:
頁碼:1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移動機會網絡為滿足物聯網透徹感知與泛在互聯需求提供瞭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機會路由作為實現間歇式連通環境下節點通信的理論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
《移動機會網絡》結閤移動機會網絡中節點具有的豐富社會屬性,從信息擴散機理、數據轉發策略以及網內信息處理三個方麵入手開展研究,提齣瞭一係列模型和方法。這些模型與方法以社會化網絡分析理論為基礎,並在大量計算機仿真和數據集下進行瞭驗證。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1 移動自組織網絡
1.1.1 移動自組織網絡産生背景
1.1.2 移動自組織網絡概念
1.1.3 移動自組織網絡的特點
1.1.4 移動自組織網絡的應用領域
1.2 移動機會網絡
1.2.1 移動機會網絡産生背景
1.2.2 移動機會網絡概念
1.2.3 移動機會網絡體係結構
1.2.4 移動機會網絡典型應用
1.3 移動網絡模型
1.3.1 發射節點的定位問題
1.3.2 點綫移動模型
1.3.3 參考點組移動模型
1.3.4 曼哈頓網格移動模型
1.3.5 社區移動模型
1.4 移動網絡連通度
1.4.1 臨界傳輸範圍
1.4.2 節點平均度
1.5 移動網絡數據集
1.5.1 攜帶GPS信息的數據集
1.5.2 未攜帶GPS信息的數據集
1.6 移動網絡仿真工具
1.6.1 網絡仿真平颱NS-2/3
1.6.2 網絡仿真平颱0NE
1.7 移動機會網絡研究內容
1.7.1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建模問題
1.7.2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路由問題
1.7.3 移動機會網絡網內信息處理
1.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路由協議
2.1 先驗式路由
2.1.1 DSDV
2.1 ,2 FSR
2.1.3 WRP
2.1.4 STARA
2.1.5 0LSR
2.2 反應式路由
2.2.1 AODV
2.2.2 DSR
2.2.3 TORA
2.2.4 LAR
2.2.5 SSR
2.3 兩種路由協議類型的比較
2.4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能量路由策略
2.4.1 小能量路由策略
2.4.2 延長網絡存活時間策略
2.4.3 基於拓撲控製的能量策略
2.5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QoS路由策略
2.5.1 CEDAR
2.5.2 TBP
2.6 仿真模型
2.6.1 能量模塊
2.6.2 計算模塊
2.6.3 四種模塊之間的聯係
2.7 移動自組織網絡連通性分析
2.7.1 節點密度對連通度的影響
2.7.2 停留時間Pt對連通度的影響
2.7.3 節點移動速率對連通度的影響
2.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路由協議
第4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信息擴散模型
第5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基於節點社會度量的路由算法
第6章 基於節點社會關係的機會路由策略
第7章 基於社區結構的機會路由策略
第8章 移動機會網絡網內信息處理技術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緒論
1.1 移動自組織網絡
1.1.1 移動自組織網絡産生背景
1.1.2 移動自組織網絡概念
1.1.3 移動自組織網絡的特點
1.1.4 移動自組織網絡的應用領域
1.2 移動機會網絡
1.2.1 移動機會網絡産生背景
1.2.2 移動機會網絡概念
1.2.3 移動機會網絡體係結構
1.2.4 移動機會網絡典型應用
1.3 移動網絡模型
1.3.1 發射節點的定位問題
1.3.2 點綫移動模型
1.3.3 參考點組移動模型
1.3.4 曼哈頓網格移動模型
1.3.5 社區移動模型
1.4 移動網絡連通度
1.4.1 臨界傳輸範圍
1.4.2 節點平均度
1.5 移動網絡數據集
1.5.1 攜帶GPS信息的數據集
1.5.2 未攜帶GPS信息的數據集
1.6 移動網絡仿真工具
1.6.1 網絡仿真平颱NS-2/3
1.6.2 網絡仿真平颱0NE
1.7 移動機會網絡研究內容
1.7.1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建模問題
1.7.2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路由問題
1.7.3 移動機會網絡網內信息處理
1.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路由協議
2.1 先驗式路由
2.1.1 DSDV
2.1 ,2 FSR
2.1.3 WRP
2.1.4 STARA
2.1.5 0LSR
2.2 反應式路由
2.2.1 AODV
2.2.2 DSR
2.2.3 TORA
2.2.4 LAR
2.2.5 SSR
2.3 兩種路由協議類型的比較
2.4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能量路由策略
2.4.1 小能量路由策略
2.4.2 延長網絡存活時間策略
2.4.3 基於拓撲控製的能量策略
2.5 移動自組織網絡中的QoS路由策略
2.5.1 CEDAR
2.5.2 TBP
2.6 仿真模型
2.6.1 能量模塊
2.6.2 計算模塊
2.6.3 四種模塊之間的聯係
2.7 移動自組織網絡連通性分析
2.7.1 節點密度對連通度的影響
2.7.2 停留時間Pt對連通度的影響
2.7.3 節點移動速率對連通度的影響
2.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路由協議
第4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的信息擴散模型
第5章 移動機會網絡中基於節點社會度量的路由算法
第6章 基於節點社會關係的機會路由策略
第7章 基於社區結構的機會路由策略
第8章 移動機會網絡網內信息處理技術
我最近正在籌備一個偏遠地區的應急救援項目,對穩定、快速部署的通信係統有著迫切的需求。市麵上的商業解決方案往往成本高昂且部署周期長,所以我一直在尋找更具創新性的思路。這本書簡直是雪中送炭!它對如何整閤現有的4G/5G基站的殘餘信號,與Wi-Fi Mesh網絡進行動態耦閤的描述,為我們提供瞭一條切實可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部署路徑。書中的公式推導嚴謹,但注釋部分又非常人性化地解釋瞭背後的物理意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麵的態度——在追求連接速度的同時,如何不犧牲用戶數據的安全。這本書為我們後續的係統設計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參考,極大地加速瞭我們的研發進程。
評分我是在一個技術研討會上偶然聽說瞭這本書,當時的主題正好是關於下一代通信網絡的彈性構建。坦率地說,我起初有些懷疑,因為市麵上關於移動通信的書籍太多瞭,大多是重復性的技術堆砌。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並沒有過多糾纏於已經成熟的技術標準,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機會性”和“非連續性”的網絡連接場景中。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嚮你娓娓道來那些在教科書中找不到的“野路子”和“秘密武器”。我記得其中一章專門討論瞭如何利用無人機群作為臨時的中繼節點,這個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並且提供瞭詳細的組網拓撲圖和算法基礎。對於任何希望在極端環境下保持通信暢通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它教會你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評分作為一名對新興技術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瞭解一些前沿的網絡概念。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從最基本的無綫電波傳播原理講起,逐步過渡到復雜的自組織網絡協議設計。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高深莫測的算法時,總是能找到非常貼切的生活化比喻,這使得即便是沒有深厚通信背景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特彆是關於“延遲容忍網絡”(DTN)在移動場景下的應用探討,寫得尤為精彩,它清晰地闡述瞭在數據包無法實時傳輸時,如何通過存儲轉發機製來保證信息的最終送達。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更激發瞭我對未來移動技術發展方嚮的思考,讓我意識到網絡構建的靈活性遠超我的想象。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連接”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總覺得移動網絡就是手機信號滿格,數據流暢無阻。這本書則像一束強光,照亮瞭網絡連接中那些“灰色地帶”——信號微弱處、斷裂時、乃至完全沒有傳統基礎設施的地方。作者對軟件定義網絡(SDN)在移動機會網絡中的調度和優化做瞭深入的探討,這對於管理大規模、動態變化的網絡節點至關重要。那種將網絡視為一個擁有生命力的、自我適應的有機體的觀點,非常具有啓發性。書中最後一部分關於社會維度對網絡構建的影響分析也很有深度,它提醒我們,技術終究是為人服務的。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和工程實用價值的佳作,值得反復研讀和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個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經常需要在沒有穩定網絡連接的地方處理大量數據和進行實時通信。以前,我們總是依賴衛星電話或者臨時搭建的Wi-Fi熱點,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自從我接觸到這本書,我的工作方式徹底改變瞭。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如何利用現有的移動基礎設施,甚至是一些非常規的臨時網絡架構,來構建一個穩定、可靠的通信網絡。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給齣瞭大量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如何優化信號傳輸路徑、如何在復雜電磁環境中保證數據完整性等等。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邊緣計算”的獨到見解,這在傳統網絡書籍中是很少深入探討的。這本書讓我對移動網絡的理解從一個“使用者”提升到瞭“設計者”的高度,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