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传输系统运行与维护
定价:34.00元
作者:贾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1399353
字数:349000
页码:217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新的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结合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编写。以“十二五”期间城市光网的建设为背景,全面介绍了光传输网络的硬件结构和网络协议体系,并结合通信工程项目详细介绍了光传输设备的安装调测、光传输业务的开通、光传输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的操作。引导学生在掌握光传输网络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光传输系统项目施工维护中的各项技能。本书可分为两个部分。第 一部分为1~5章,主要介绍光传输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光传输系统的通信线缆和发送接收设备、同步数字传输体系等。第二部分为6~10章,主要介绍光传输系统工程实践操作技能,包括硬件安装、设备调测、业务开通、故障检测及例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
目录
目录前言
学习领域1认知光传输系统
章光纤通信技术概述2
1.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2
1.1.1什么是光纤通信2
1.1.2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
1.1.3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分类4
1.1.4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6
1.1.5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7
1.2光传输网的发展9
1.2.1光传输网的主要通信方式9
1.2.2光传输网推动电信行业的发展9
1.2.3光传输网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12
课后练习题14
第2章光传输系统通信线缆15
2.1光纤与光缆15
2.1.1光纤的基本知识15
2.1.2光纤的传输特性17
2.1.3光纤的类型19
2.1.4光缆的结构和型号21
2.1.5光纤连接器件25
2.2E1电缆28
2.2.1E1电缆介绍28
2.2.2装接E1同轴电缆的直式BNC公接头31
2.2.3装接E1同轴电缆的直式L9�睲公接头33
2.2.4装接E1同轴电缆的直式SMB母插头34
课后练习题36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用元器件38
3.1通信光源38
3.1.1常用半导体光源38
3.1.2半导体光源技术的新发展40
3.2光电检测器42
3.2.1光电检测器的工作原理42
3.2.2常用光电检测器42
3.3无源光器件43
3.4光放大器45
3.4.1光放大器的应用和分类45
3.4.2EDFA的技术原理46
3.4.3EDFA的应用47
课后练习题48
学习领域2光传输系统硬件安装调试
第4章光传输系统设备安装50
4.1光传输系统硬件设备介绍50
4.1.1OptiX Metro 1000设备介绍50
4.1.2OptiX OSN 2500设备介绍54
4.2机柜安装59
4.2.1机柜定位60
4.2.2支架定位与安装62
4.2.3机柜在支架上安装65
4.2.4机柜安装检查67
4.3光传输设备安装68
4.3.1安装流程68
4.3.2在机柜中安装设备68
4.3.3安装接地电缆70
4.3.4安装电源线71
4.3.5安装E1电缆72
4.3.6安装尾纤74
课后练习题76
第5章光传输系统网络调测78
5.1调测准备78
5.2单站调测79
5.2.1测试线缆连接79
5.2.2测试光接口指标81
5.2.3测试PDH通道82
5.3系统调试83
5.3.1检查全网光纤的连接84
5.3.2监测全网性能和告警86
5.3.3测试以太网连接86
5.3.4测试全网误码87
课后练习题88
学习领域3光传输系统业务开通
第6章光传输网技术90
6.1数字光传输网通信体系90
6.2SDH传输原理93
6.3SDH传输网结构98
6.3.1SDH传输网的常见网元98
6.3.2SDH传输网拓扑99
6.3.3链形网业务传输101
6.3.4环形网业务传输101
6.4MSTP技术的演进108
6.4.1MSTP的引入108
6.4.2代MSTP108
6.4.3第二代MSTP109
6.5密集波分复用技术110
6.5.1波分复用技术的产生背景110
6.5.2DWDM技术概述111
6.5.3DWDM系统结构114
6.5.4DWDM系统的特点和优势114
6.5.5DWDM系统发展趋势115
6.6光接口类型117
课后练习题118
第7章光传输系统组网及业务配置开通120
7.1光传输系统组网120
7.1.1链形网120
7.1.2环形网120
7.1.3环带链形网121
7.2业务配置方式122
7.2.1T2000网管软件介绍122
7.2.2命令行配置软件介绍123
7.3网元初始化配置127
7.3.1网元初始化基本命令介绍127
7.3.2使用网管软件初始化网元128
7.4业务配置136
7.4.1SDH点对点E1业务136
7.4.2SDH点对点以太网业务138
7.4.3SDH链形业务142
7.4.4SDH光传输环形业务146
课后练习题150
学习领域4光传输系统维护
第8章光传输系统例行维护154
8.1网管维护指引和记录154
8.2设备维护指引和记录160
课后练习题160
第9章光传输系统常见故障处理162
9.1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62
9.1.1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162
9.1.2告警和性能分析法163
9.1.3环回法164
9.1.4替换法165
9.1.5配置数据分析法166
9.1.6更改配置法166
9.1.7仪表测试法167
9.2故障定位的基本流程167
9.2.1排除外部设备故障167
9.2.2故障定位到单站169
9.2.3故障定位到单板并终排除169
9.3业务中断故障处理169
9.3.1告警信号事件170
9.3.2业务中断故障处理流程171
9.3.3业务终端故障处理方法173
9.4误码问题故障处理175
9.4.1误码问题故障定位方法175
9.4.2误码问题的故障处理方法175
9.5设备对接故障178
9.5.1设备对接故障定位方法178
9.5.2设备对接故障的处理方法179
9.6SNCP保护倒换故障处理183
9.6.1SNCP保护倒换故障定位方法183
9.6.2SNCP保护故障定位与排除184
课后练习题185
学习领域5了解下一代光传输系统
0章光纤通信新技术188
10.1ASON技术188
10.1.1ASON的概念、发展历史、功能及特点188
10.1.2ASON的基本框架189
10.1.3ASON的控制协议192
10.1.4ASON网络技术193
10.1.5典型ASON设备介绍196
10.2OTN技术197
10.2.1OTN的标准及特点197
10.2.2OTN技术原理200
10.2.3OTN设备介绍203
10.3PTN技术204
10.3.1概述204
10.3.2PTN技术应用206
10.3.3PTN的关键技术207
10.3.4典型PTN设备介绍212
课后练习题216
参考文献21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加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最近在忙一个关于城市光纤网络升级的项目,需要快速熟悉一些新的技术规范和维护流程,所以毫不犹豫地就买了这本。打开之后,我发现它的排版非常清晰,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穿插在文字中,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动手操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关于OTN设备的故障诊断部分,作者用近乎手绘的风格标注出了关键的指示灯状态和对应的处理步骤,逻辑性极强,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在教你。我试着对照书里的一个典型误操作恢复流程,发现完全可以脱离复杂的厂家手册直接上手操作,大大节省了我的学习时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是,它在技术深度和实用操作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对于一线维护人员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术著作。书本的装帧也很扎实,侧边胶装处理得当,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书页会松散,这在经常需要携带到现场阅读的技术书籍中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大学里某个非常严谨的教授出的期末复习重点总结,面面俱到,逻辑严密到几乎没有一丝可以挑剔的语病或逻辑漏洞。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时间,对照我手头设备的操作手册,交叉验证了书中关于光功率预算计算和链路损耗估算的公式推导。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基础理论上的功底,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写得异常清晰,从最基本的欧姆定律和光功率定义出发,层层递进,确保了读者不会因为跳过中间步骤而感到困惑。这种教科书式的严谨,对于需要进行底层原理学习的初级工程师或者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然而,也正是这种极致的严谨性,让我在阅读中感到了一丝丝的“学术腔”。在描述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陷阱”或“经验之谈”时,文字显得有些过于正式和保守,缺少了一些工程师之间交流时那种直白和略带调侃的实战经验分享。比如,在处理尾纤接触不良这种最常见的物理故障时,书中给出的步骤过于流程化,而没有强调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轻微的摇晃或更换跳线快速定位问题源头的“窍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理论基础无可挑剔的典范之作,但在“江湖经验”的层面,略显保守了。
评分从书籍的出版质量来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值得信赖,印刷清晰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波长分配图谱和时钟同步电路图,即使用放大镜看细节,线条也没有模糊或重影的现象。我个人对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这本书中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控制信号、数据流和光信号的示意图设计得非常出色,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拓扑结构的认知负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链路保护和倒换机制的章节,作者采用了“场景模拟”的方式,通过设定不同的故障点(如某一个放大器故障、某个分光器故障),来展示保护倒换协议(如1+1、1:1)的动作时序。这种叙事方式,比单纯罗列协议规范要生动得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监控室里看着保护光路被成功激活。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精良的视觉化表达,让原本抽象的电信技术变得直观可感,对于我这种偏爱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亮点和吸引力所在。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这本书在不同厂商设备互操作性方面的论述。毕竟,在大型运营商网络中,很少有公司会只使用单一品牌的设备。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A品牌的光模块插入到B品牌的DWDM设备中时,会出现光功率异常或告警不匹配的问题。我特意翻找了书中关于兼容性、光接口管理以及特定协议栈(如G.709)在不同实现方式下的差异性分析。坦白说,这部分内容相对薄弱,或者说,它更多的是在描述“标准”的运行方式,而非“现实”的运行挑战。书中给出的建议多是基于厂家最佳实践或标准协议的理想状态。我期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调整管理软件中的特定参数,来“说服”不同厂商设备实现有效对接的案例。这本书似乎预设了一个相对纯净的实验环境,而在真实、复杂的、混合供应商的网络中,维护工程师需要处理的“灰色地带”和“非标准兼容问题”,在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篇幅来探讨。因此,它更像是一本帮你建立完美知识体系的书,而不是帮你解决复杂“大杂烩”网络疑难杂症的“急救包”。
评分我得说,我本来对这种“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拿到手翻阅后,发现它在对新兴技术如SDH到OTN的平滑过渡策略上,着墨不多,这对我目前正在进行的网络融合工作来说,有点美中不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现有主流设备架构下,如何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概念去优化光传输的业务调度和资源分配。这本书的很多章节,似乎还停留在对传统PDH和SDH时代经典故障分析的梳理上,虽然这些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对于当下追求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维的行业趋势而言,略显滞后了。举个例子,关于波长锁定和动态功率调整的章节,缺乏对AI辅助预测性维护的探讨,仅仅停留在基于告警阈值的被动响应层面。虽然文字流畅,语言也算专业,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股“未来感”。我本来是冲着它的“新书”名号来的,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下一代网络架构和光电子集成技术在实际部署中的维护难点,这本书更多的是扎实的“现在进行式”的总结,而非“未来展望型”的指导手册。希望后续版本能在这些前沿领域做更深入的挖掘和阐述,让这本书能真正跟上光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