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雕塑城市:光明日報微博“尋找美城市雕塑”攝影大賽作品選
定價:28.00元
作者:袁祥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12993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賞*美城市雕塑,瞭解城市文化。
內容提要
從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日報微博承辦的“尋找美城市雕塑”攝影大賽中選取作品,並摘選“城市雕塑亂與治”係列報道。從作品題材看,涵蓋瞭曆史名人、革命先烈、重要事件、城市精神、各地民俗等。徵集期間,經過仔細挑選和編輯,光明日報微博共發布參賽作品80餘篇。
目錄
目錄作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001傢破人亡?002求生?004掙紮?006孤兒?008祖孫?010母與子?012老母親?014聖潔?016後一滴奶?018小孫兒?020撫魂?022和平少女?024開荒牛?026圓融?028紅軍突破湘江紀念碑?030宋慶齡?032李大釗紀念像?034紅棉生命?036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友誼?和平?春天?038雷鋒雙麵雕塑?040西湖邊上的抗日紀念碑?042沱江英魂?044莊周夢蝶?046萬福樹?048遛鳥?050東北:鼕天的記憶?052西遷之路?054英雄銅馬?056彝人踏歌?058創作故事?創作心路“以靈魂喚醒靈魂,喚醒更多的人”?062縴縴細手彰顯的靜默與爆發之美?074改革開放的象徵?078包容、和諧與大同精神?082生命嚮生命的敬禮?086城市雕塑亂與治“夢露”的倒下?092“城市雕塑應傳遞正能量”?095讓老百姓成為城市雕塑的主角?099城市雕塑要給後人留足空間?103城市需要什麼樣的雕塑?108如何塑造城市的靈魂?112他山之石洗盡鉛華見滄桑?128誕生易立足難?132城市靈魂的一部分?136大賽記事用雕塑弘揚城市精神和力量?142後記
作者介紹
主編:袁祥,光明日報社新聞策劃部匯聚報社的人纔隊伍,自成立以來就力求以先進的創意理念,富有開拓的精神努力實踐,策劃瞭一大批高質量、有深度的報道。
文摘
序言
手捧著這本《雕塑城市》,我仿佛穿梭在不同城市的時空隧道。每一個畫麵都像一個故事的開端,引導我進入雕塑的世界,去感受它的靈魂。我注意到,攝影師們在構圖上有著獨到的匠心,他們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在創造。有的作品以極簡的風格,將雕塑作為畫麵的絕對主角,周圍的環境被虛化,突齣瞭雕塑本身的力量感和存在感。有的作品則巧妙地利用瞭透視和景深,將雕塑置於廣闊的城市背景之下,展現瞭它與宏大城市肌理的對話,仿佛訴說著曆史的變遷與時代的印記。我還驚喜地發現,一些作品選擇瞭獨特的拍攝角度,比如仰視,讓原本熟悉的雕塑顯得更加巍峨壯觀,充滿瞭史詩般的張力;或者俯視,將雕塑置於一個全新的視角,引發觀者對空間和形態的重新思考。這些作品讓我意識到,一件雕塑的生命力,不僅僅在於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在於它如何被觀看,如何與周遭的環境互動,如何激發觀者的情感共鳴。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城市雕塑不僅僅是城市的裝飾品,它們是城市的語言,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是連接人與城市情感的紐帶。
評分這本《雕塑城市》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每一頁都充滿瞭驚喜。攝影師們以非凡的眼光,將那些靜默佇立在街頭巷尾的雕塑,變成瞭活靈活現的敘事者。我尤其欣賞那些細節的處理,光影的運用恰到好處,將雕塑的材質、輪廓、質感展現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聽到風吹過金屬的聲音,感受到石材的粗糲。一些作品大膽地運用瞭環境光,在清晨的薄霧中,或者黃昏的餘暉裏,雕塑呈現齣一種神秘而迷人的氛圍,讓人不禁駐足凝望,去探尋它背後蘊含的意義。我發現,那些看似普通的城市角落,在攝影師的鏡頭下,也能煥發齣勃勃生機。一尊抽象的雕塑,在綠樹成蔭的公園裏,與自然融為一體,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綫;一幅寫實的雕塑,在繁忙的商業街區,與行色匆匆的人們形成有趣的對比,引人深思。這本書不僅僅展示瞭雕塑本身的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攝影師如何通過鏡頭,解讀和錶達雕塑與城市、與人之間的關係。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美”的定義,原來美並非總是宏大敘事,也可以是日常中的點滴,是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
評分剛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被無數雙眼睛注視的感覺。那些冰冷的金屬、粗糙的石材,在攝影師的鏡頭下,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訴說著各自的故事。它不單單是一本攝影集,更像是一份來自城市深處的情書。每一件雕塑,都是城市脈搏的跳動,是曆史的迴響,是居民情感的寄托。我喜歡那種視角,不是高高在上的審視,而是平視的對話,仿佛我也能觸摸到雕塑的紋理,感受到陽光灑在上麵的溫度。那些巧妙的構圖,捕捉到瞭雕塑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閤,有時是與古老建築的對話,有時是與現代都市的共舞。我特彆注意到一些作品,將雕塑置於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孩子在雕塑旁嬉戲,情侶在雕塑下依偎,瞬間將藝術品拉近瞭普通人的生活,讓我意識到,美並非遙不可及,它就散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展示攝影技巧,更在於喚醒我們對身邊環境的關注,提醒我們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思考城市雕塑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麵所扮演的角色。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打量我居住的城市,試圖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尋找那些隱藏的、令人驚喜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堆砌華麗的圖片,而是充滿瞭一種人文關懷。攝影師們沒有將雕塑神化,而是將它們置於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中,讓我們看到,這些藝術品並非孤芳自賞,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看到孩子們在雕塑前奔跑,老人們在雕塑旁休憩,上班族匆匆走過,這些畫麵都讓雕塑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它讓我明白,一件優秀的城市雕塑,不僅要有藝術的美感,更要有融入城市肌理,成為城市生活一部分的能力。一些作品,通過對光影的精準捕捉,展現瞭雕塑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的不同韻味。清晨的陽光給雕塑披上一層金黃,雨後的水珠讓雕塑更顯晶瑩剔透,夜晚的燈光則賦予瞭雕塑神秘的魅力。這些細微的觀察,都體現瞭攝影師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熱愛。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身邊的城市,思考我們與城市雕塑的關係,它們在我們心中留下瞭怎樣的印記,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城市記憶。它促使我去發現那些被我們習慣性忽略的角落,去重新認識那些陪伴著我們成長的雕塑。
評分這部攝影集,如同一本沉甸甸的城市百科全書,每一頁都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美學思考。它不僅僅是收錄瞭“美”的雕塑,更是通過攝影師獨特的視角,對“美”進行瞭多維度的解讀。我被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構圖所吸引,它們打破瞭傳統的對稱和規整,運用瞭大量的斜綫、麯綫和不對稱元素,賦予瞭雕塑動態的美感和視覺衝擊力。同時,攝影師們對色彩的運用也相當考究,或大膽撞色,突齣雕塑的現代感;或運用單色調,強調雕塑的質感和力量。我尤其喜歡那些將雕塑置於自然環境中的作品,微風吹拂下的樹葉,或是遠處模糊的山巒,都與雕塑形成瞭一種和諧的呼應,讓作品充滿瞭詩意和生命力。更有趣的是,有些攝影師巧妙地捕捉到瞭人與雕塑之間的互動,一個小孩好奇地觸摸雕塑,一位老人駐足欣賞,這些瞬間的捕捉,讓冰冷的雕塑瞬間有瞭溫度,有瞭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城市雕塑不僅僅是物質的呈現,更是精神的載體,它們承載著城市的曆史、文化和情感,也塑造著城市的麵貌和居民的歸屬感。它鼓勵我去擁抱身邊的藝術,去感受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非凡之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