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 |
| 作者 | 徐文生 |
| 定价 | 39.00元 |
| 出版社 | 辽宁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1463771 |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画树用笔要中锋、立干为先,树木造型无外是画 树的高低、穿插、曲直。树的种类有不同,同一种类 又有不同姿态,枝与枝间要穿插自然,疏密得当,大 枝要敛,小枝要散,中锋行笔,笔笔转换。在临摹古 人画法的同时到自然中去观察树木的生长规律,熟悉 和了解古人如何将自然的树换成画中树,由此往复自 然会掌握画树的规律。《树》由徐文生编著。 |
| 作者简介 | |
| 徐文生,生于辽宁,祖籍山东。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目录 | |
| 课 国画工具和材料 一、中国画颜料 二、宣纸 第二课 笔墨知识 第三课 历代名画赏析 第四课 画树的基础知识 一、画树的基本常识 二、画树的基本表现方式 三、树叶的传统画法 四、不同树种的画法 第五课 临摹与写生 一、临摹 二、写生 第六课 创作步骤解析 创作步骤详解(一) 创作步骤详解(二) 创作步骤详解(三) 创作步骤详解(四) 创作步骤详解(五) 创作步骤详解(六) 创作步骤详解(七) 创作步骤详解(八) 创作步骤详解(九) 第七课 作品赏析 |
| 编辑推荐 | |
| 画中树木大都取材于乔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灌木和藤蔓植物,尤其以乔木为多。而中国画以“意”为重,山水画尤重意境,所绘树木绝非植物图谱,意达即可。艺术家对树木的自然形态在艺术上加工、变形、抒情,在画中之表现已非其原貌,却更真切有情。《树》由徐文生编著。 |
| 文摘 | |
| 序言 | |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对传统绘画教程的认知。徐文生老师不仅仅是在教你“画树”,更是在教你“观树”,教你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自然。他强调写意画的灵魂在于“意”,而“意”的来源,正是我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讲到如何表现树的“刚毅”,他不是简单地画出粗壮的树干,而是通过笔墨的顿挫,线条的力度,以及留白的运用,将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以形写神”的手法,让我茅塞顿开。而且,徐老师对于墨的运用,简直是出神入化。他能用最简单的墨色变化,表现出树木的不同质感,比如松树的粗糙,白桦的细腻,柳树的柔滑。这些都不仅仅是技巧,更是画家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书中大量的示范画,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听到树叶在风中婆娑的声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让我明白,写意画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艺术,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表达,一种与观者心灵产生共鸣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名虽然是《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但我拿到手里之后,感觉它远远不止于教你如何画“树”这么简单。徐文生老师将写意画的精髓,尤其是在描绘植物这一主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并没有一开始就纠结于树干的粗细、枝条的走向,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意”。什么是写意?写意画的“意”从何而来?书中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树木形态的细致观察,引导我们去体会树木的生命力,它们在风中的摇曳,在四季中的变化,甚至它们的“情绪”——是挺拔刚毅,还是苍劲古朴,亦或是柔美婀娜。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然后,再将这份感受通过笔墨表现出来。书中的很多例子,并不是简单的步骤分解,而是从构图的整体感觉出发,如何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树木的体积感和质感,如何用线条的疾徐顿挫来传达树木的动态。我常常反复翻看那些示范画,试图去揣摩徐老师下笔时的心境,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棵有生命力的树的?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且,他不止是在教授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绘画理念,一种与自然对话,与心灵交流的艺术态度。这本书让我觉得,画树,不仅仅是画一个“形”,更是画一种“气”,一种“神”。它教会我如何去“看”,如何去“悟”,如何让笔下的线条不仅仅是线条,而是有了生命和灵魂的载体。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写意画殿堂的窗户。徐文生老师以“树”这个极其普遍又富有生命力的题材,巧妙地将写意画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笔墨套路,而是强调观察、体悟和创新。他引导我们去“读”懂一棵树,去感受它的生长脉络,它的生命节律,以及它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我特别欣赏他对“意”的解读,他认为“意”是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是通过笔墨传递出来的。书中关于如何表现树木的“姿态”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他会分析松树的挺拔,垂柳的飘逸,甚至不同季节下同一棵树的不同神韵,然后用最精炼的笔墨去捕捉。那些示范画,寥寥数笔,却能唤起观者无限的遐想,仿佛置身于其中,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鸟儿的鸣唱。徐老师对于水墨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浓淡干湿的协调,飞白的巧妙运用,都让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呼吸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写意画的精髓在于“神似”,在于通过简练的笔墨,传达出画者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最难的不是掌握技巧,而是找到那种“意”。徐文生老师的《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他并没有上来就教你如何勾勒树形,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去引导读者如何观察和体悟树木的生命力。他告诉我们,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是挺拔向上,有的是苍劲古朴,有的是婀娜多姿,而这些“性格”正是写意画的灵魂所在。我反复翻看书中对不同树木的描绘,比如松树的坚韧,柳树的飘逸,梅花的傲骨,他都不是简单地复制外形,而是通过笔墨的微妙变化,将树木的精神气质展现出来。他对于“墨”的运用,更是让我惊叹。浓淡干湿的巧妙结合,让树干既有力量又不失灵动;飞白的运用,让枝叶显得疏朗有致,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的声音。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如何将树木融入到更广阔的画面中,如何通过构图来营造意境,如何利用留白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哲学思想。这本书让我明白,写意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画家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理解的表达。它让我开始尝试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再去用笔墨去“写”出那份“意”。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徐文生老师以“树”为载体,巧妙地将写意画的创作理念贯穿其中。他并没有像其他教程那样,将树木分解成一个个固定的笔法和步骤,而是强调从“形”到“意”的升华。他引导我们去观察树木的形态,感受它的生命力,理解它与环境的互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表现“风中的树”的讲解,他用“动”来形容,然后通过笔墨的飞扬和墨色的变化,将那种摇曳生姿的感觉描绘得活灵活现。这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是画家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投入。而且,徐老师在书中还强调了“笔墨的生命力”,他如何通过用笔的疾徐顿挫,来赋予线条以生命;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营造画面的层次和质感。这些都让我意识到,写意画的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情感的表达。书中的示范画,不仅仅是范本,更像是一种对话,引导我思考,如何才能用自己的笔墨,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它让我觉得,学习写意画,是一场与自然、与自我心灵的深刻对话。
评分《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写意画的魅力在于“少即是多”,在于用最少的笔墨去传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徐文生老师在书中,将他对于树木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对写意画的独特见解,融为一体。他并不急于教你复杂的技法,而是引导我们去“读”懂一棵树,去体会它的生命姿态,它的生长力量,它在自然中的存在感。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讲到如何表现树木的“老态”,他用的词是“沧桑”,然后通过焦墨、渴笔、飞白的运用,将那种历经风雨的痕迹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触摸到树干粗糙的表皮。这种对笔墨的精妙运用,让我对写意画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他不仅仅是教你画“形”,更是教你画“神”。书中那些示范画,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仿佛能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感受到阳光透过枝叶的斑驳。而且,徐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构图、用墨、用笔的哲学思考,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绘画技巧的工具,更是一次关于艺术和生命的启迪。它让我明白了,写意画的精髓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在于给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标题里“写意”两个字。我一直觉得写意画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东方韵味,那种“计白当黑”、“以形写神”的境界,是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的。而徐文生老师的这部作品,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将写意画的门槛悄悄降低,又同时为你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虽然书中以“树”为切入点,但这棵“树”绝非简单的描摹对象,它更像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写意画中最核心的技法和理念。徐老师在讲解如何画树的不同形态时,比如松树的苍劲、柳树的婀娜、竹子的挺拔,他并不是机械地告诉你“这里要这样画,那里要那样画”。相反,他会深入剖析每种树木的典型特征,以及如何用最简练的笔墨去捕捉它的神韵。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讲到如何用墨来表现树干的沧桑感,他用了“焦墨、浓墨、淡墨的交织运用,干湿笔法的对比变化”来形容,但文字描述再精妙,也比不上书中那些示范画来得直观。那些画,寥寥数笔,却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到阳光穿过枝桠的斑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写意画的哲学思考,比如“笔墨的生命力”、“留白的意境”等等,这些都让我对中国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本启迪心灵、升华艺术审美的读物,让我认识到,写意画的魅力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在于给观者留下的想象空间。
评分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只会告诉你“怎么画”的枯燥教材。徐文生老师的《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感受美,如何表达美”的深刻对话。我拿到书后,并没有急着去临摹,而是被书中前言和开篇的一些理念深深吸引。徐老师强调,写意画的核心在于“意”,而“意”的来源,正是我们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他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引导我们去“读懂”一棵树,去理解它的生长环境、它的性格特征,以及它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不同姿态。书中的示范画,看似寥寥数笔,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我特别喜欢他讲到如何表现树的“气韵”的部分,他会从笔墨的走向、墨色的浓淡、飞白的运用等多个角度来解析,让我们明白,一根线条,可以是有力量的,也可以是柔美的;一点墨,可以是有厚度的,也可以是通透的。这些都不仅仅是技巧,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我还注意到,书中不仅涉及了单棵树的画法,还花了篇幅讲解如何构建树木的组合,如何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来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写意画创作的认知。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徐老师的画室,在与他一同静静地观察一棵树,感受它的生命律动,然后用画笔将这份感动记录下来。它让我明白,画画不是僵硬的复制,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创造。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观物之术”的学习指南,而“树”只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切入点。徐文生老师通过描绘树木,实际上在教我们如何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如何去体会生命的美丽与韧性。他并没有急于教授笔墨技巧,而是先引导我们去“读懂”一棵树,它的根如何扎入大地,它的枝叶如何向着阳光伸展,它在风雨中的姿态,它在四季中的色彩变化……这些都是构成“树”生命力的重要元素。当我带着这样的理解去翻看书中的示范画时,才真正体会到那种“形神兼备”的魅力。寥寥几笔,仿佛就能感受到树干的粗糙纹理,枝条的蓬勃生长,甚至还能想象出它所处的环境。徐老师对于墨色和水份的运用,堪称是出神入化。他会讲解如何通过墨的浓淡来表现树的体积感,如何通过水分的控制来制造出“润”或“枯”的效果,这些都让我意识到,写意画的笔墨语言是如此丰富和细腻。而且,他不仅仅局限于画单棵树,还提及了如何通过构图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如何让树木与其他景物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关于“如何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课,让我对写意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拿到《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树》这本书,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画的“写意”二字所蕴含的深邃意境。而徐文生老师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将“树”作为单纯的绘画对象来讲解,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载体,通过对树的描绘,深入浅出地阐述写意画的精髓。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如何从自然中汲取“意”,如何将观察到的树木形态与内心的情感相融合,再通过笔墨转化为画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教你复杂的笔法,而是先从“看”开始。他鼓励读者去观察树木的生长姿态,感受它的生命力,理解它的“个性”。比如,他会分析松树的“苍劲”,柳树的“柔媚”,竹子的“挺拔”,但这些分析并不是机械的套路,而是引导我们去体会这些“个性”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用最简洁的笔墨去捕捉它们。书中大量的示范画,看似随意,实则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他对于墨的运用,从浓淡干湿到焦枯润泽,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尤其是“飞白”的运用,如何让笔触留有空隙,产生呼吸感,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写意画并非“不求形似”,而是“以形写神”,通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最简练的笔墨去表现其内在的神韵。徐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写意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挑战,而是一次充满乐趣和启发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