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昌学院质量工程资助出版系列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仿真与实验实训教程
定价:39.00元
作者:张娜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64087340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与实验实训教程》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需要掌握的三个层次:实验、实训和设计,并借助Multisim仿真平台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书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的开发环境、三极管基本电路实验及实训、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及实训、波形发生电路实验及实训、直流稳压电源实验及实训以及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本书实验内容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所有的知识点,实训内容部分借助Multisim仿真平台完成了对教学难点的分析。另外,本书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均取自于科研项目中部分模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工程性。
《西昌学院质量工程资助出版系列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仿真与实验实训教程》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类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1.1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1.1 万用表的分类
1.1.2 数字万用表
1.1.3 数字万用表面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2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2.1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2.2 幅值的测量
1.2.3 周期和频率的测量
1.2.4 相位的测量
1.3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训
第2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2.1 电阻器
2.1.1 常用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2.1.2 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
2.1.3 电阻的额定功率
2.1.4 电阻的类别和符号
2.1.5 色环阻值表示法
2.1.6 在电路图申电阻单位的标注规則
2.1.7 电阻的使用常识
2.1.8 电阻的检测方法
2.2 电容器
2.2.1 电容的符号及单位换算
2.2.2 电容的识别方法
2.2.3 电容的主要性能指标
2.2.4 电容的检测方法
2.3 电感器
2.3.1 电感器的特性
2.3.2 电感器的型号命名及标注
2.3.3 电感线圈的主要技术参数
2.3.4 电感器的检测
2.4 半导体二极管
2.4.1 二极管的特性
2.4.2 二极管的检测方法
2.4.3 二极管的选用
2.5 半导体三极管
2.5.1 半导体三极管简介
2.5.2 三极管的类型
2.5.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5.4 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2.5.5 三极管的选用
2.6 场效应三极管
2.6.1 场效应三极管简介
2.6.2 场效应管的特性
2.6.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2.6.4 场效应管的检测方法
2.7 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
2.8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焊接练习实训
第3章 仿真软件中元器件库及虚拟仪表
3.1 仿真软件概述
3.2 Multisim仿真环境
3.2.1 Muhisim主窗口
3.2.2 配置仿真环境参数
3.2.3 Muhisim菜单栏
3.2.4 Muhisim主工具栏
3.2.5 Multisim元器件工具栏
3.2.6 Muhisim仪器仪表工具栏
3.3 Multisim电路的创建
3.3.1 电路元器件的使用及操作
3.3.2 电路图设置
3.3.3 导线的操作
3.3.4 常用仪器仪表的操作
3.4 虚拟电子实验台的使用实训
第4章 基本放大电路
4.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仪器仪表及器件
4.1.3 实验內容
4.2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6章 波形发生电路
第7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8章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喜欢那种触感,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就知道里面肯定包含了扎实的干货。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图表的布局清晰明了,即使是复杂的电路图,也能让人很快抓住重点。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公式和概念,都有特别的强调和区分,这一点对于自学或者复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技术类的书籍,光是阅读体验就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有持续翻阅下去的动力。翻开扉页,看到作者的署名和出版社的信息,总有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作品,让人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书本的开本大小也很适中,方便携带,无论是课堂上带着,还是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研读,都非常合适,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使用场景。
评分从教材的整体价值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极强的时代前瞻性,它不仅仅是关于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更融入了现代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仿真验证思想。它没有固步自封于经典的电路分析,而是将仿真工具视为我们理解和设计电路的延伸感官。这意味着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电路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更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来高效地“如何做”。这种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确保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体系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适用性,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电子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需求。对于任何一名致力于深入理解模拟电路设计与调试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可靠且与时俱进的知识基石,是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精研的绝佳选择,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教材本身的定位。
评分作为一本关于“仿真与实验实训”的教程,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上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它并没有停留在枯燥的数学推导上,而是非常巧妙地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仿真操作紧密捆盖。我发现书中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不是那种为了凑数而设置的简单练习,而是紧密围绕着实际工程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展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针对性。对于仿真软件的使用指导,描述得极其详尽和细致,即便是对软件不甚熟悉的新手,也能按照图文并茂的步骤,准确无误地搭建起仿真环境。更棒的是,它不仅教你如何得到正确的结果,更强调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波形”,这种深入的探究精神,才是真正的工程思维的培养。这种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化过程,是这本书含金量最高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成熟而又充满活力,作者显然深谙如何与读者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它既有学术著作应有的严谨和准确性,用词精准,术语规范,确保了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同时又避免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行文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在解释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时,作者常常会运用形象的比喻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类比,使得原本抽象的电子学原理瞬间变得生动具体,易于被大脑接受和记忆。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工程小贴士”或者“陷阱提醒”,这些往往是作者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读者避开很多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可以说是无价的经验分享。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叙述方式,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愉快的知识交流体验,而不是单向的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严密得像一个精密设计的系统,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是层层递进,绝不是那种零散堆砌知识点的集合。从最基础的元器件特性分析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复杂的放大电路、振荡电路乃至逻辑电路的仿真应用,每一步的衔接都自然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难度的陡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概念引入时所采取的“先现象后原理”的叙述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首先建立起对电路行为的直观认识,然后再深入探究背后的物理机制,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在讲解每一个关键电路拓扑结构时,作者似乎都在不厌其烦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这确保了读者不会因为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而卡壳。这种精心雕琢的结构感,让我在阅读时有一种清晰的导航感,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知识体系的哪个位置,以及下一步该去往何方,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