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摄影眼的培养--十面埋伏 阿默等--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WN]摄影眼的培养--十面埋伏 阿默等--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十面埋伏 阿默等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教育
  • 构图
  • 光影
  • 视觉
  • 艺术
  • 摄影入门
  • 阿默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华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05665
商品编码:29523623210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眼的培养

定价:49.80元

作者:十面埋伏 阿默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96056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摄影眼”系列重磅新作:唤醒你的“摄影灵魂”;

2.呈现——原汁原味的台湾系摄影风格作品是如何拍出来的;

3.十一位新生代台湾摄影达人的摄影语言、摄影观念分享;

4. 对原版书的设计和排版进行了改造,中文版更加简洁、前卫、时尚,贴近大陆读者的审美倾向。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继《摄影眼的培养》《摄影眼的培养II》之后,推出的“摄影眼”系列第3部著作。本书邀请11位当代台湾摄影达人,通过10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帮助读者找到培养自己“摄影眼”的新思维。

无论你是摄影“麻瓜”,还是获奖连连的高手,本书都能够重新唤醒你的“摄影灵魂”。从找寻新主题、创新表现手法、运用较佳拍摄技法,一直到如何利用手中的器材、拍摄技巧、影像后期制作等,将你的想法转化成影像,让照片传递出你的意念。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器材,喜欢的是什么主题的摄影,一个发自内心、匠心的“摄影眼”,便开启了联系你我的共通语言。

目录


C h 0 1

用摄影点亮世界阿默006

|让我们学会如何用相机记录下生命中的点滴

C h 0 2

金秋新西兰十面埋伏022

|让我们饱览新西兰壮阔的景致与人文风情

C h 0 3

风景在我心杨筑麟038

|让我们学会把心中的画面,用相机转化成美丽作品

C h 0 4

红外线摄影宋永州058

|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绮丽与梦幻

C h 0 5

摄影自由行李婉莉&洪志辉074

|让我们仿佛亲临现场,见证极光、希腊与日本的旷世美景

C h 0 6

延时摄影陈治平096

|让我们时间的制约,飞快地见识台湾的柔美

C h 0 7

鸟瞰与飞行商耀元116

|让我们用航拍的视角,俯瞰这片土地的风华

C h 0 8

我对人像创作的爱张哲榕132

|让我们打破艺术的神秘面纱,在影像之中省思与沉淀

C h 0 9

用心按下不做作的快门高恺莲152

|让我们和“茂木太太”一同感受影像的温度与人情味

C h 1 0

光影台湾许守涌174

|让我们找到台湾各处的私房美景,也为摄影人的坚持深深感动

作者介绍


十面埋伏(十面摄区摄长),本名蔡志雄,各大摄影教室热门讲师,上市上柜公司摄影讲师,具有超过百场的摄影团指导经验。著作:《十面讲堂——风景、旅游、人文摄影全攻略》《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2》。

阿默(mookio),本名陈精国,台湾摄影家,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主,深受网友喜爱。目前已出版过摄影专著:《iPhone:轻触的浪漫》、《FUJIFILM X100:兼具机械与数字的摄影魅力》在两岸三地拥有相当多的粉丝。

杨筑麟 (Canney Yang),天性喜欢冒险、异想天开,为了要看见不同的视界,开始学习摄影。高雄市2014年地瓜电视台风景画面及摄影旅游人2014摄影专刊提供,罗森科技特约摄影讲师。

宋永州(ATN),红外线摄影达人,2010年起专注于红外线摄影领域,几年间解开各式红外线摄影器材上的诸多难题,创立的红外线个人品牌也成为,并且不定期开办红外线教学课程。

李婉莉(Vera Lee) & 洪志辉 (Peter Hong),她们是喜爱旅游和摄影的夫妻档,渴望利用相机记录下世界各地的美景。得奖记录:2011 中华百年宝岛风华摄影比赛 第二名(Peter Hong);2012 台北101国际摄影比赛 奖(Vera Lee);2012 摄群网赞网络摄影比赛 铜奖(Peter Hong);2012 日月潭摄影比赛A组 环潭区写真 银牌(Peter Hong);2013 “观光局”——旅行台湾,心动台湾奖(Peter Hong & Vera Lee)。著作(共同出版):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Peter Hong);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2(Peter Hong & Vera Lee)。

陈治平(Hogin Chen),DCView数码视野评议委员/延时摄影讲师,台北摄影学会延时/风光摄影讲师,桃园摄影学会延时摄影讲师,台湾省摄影学会延时/风光摄影讲师,台湾电力公司延时/风光摄影讲师。1997年台电之美摄影比赛生活组金奖、电力组银奖,2008“eye上国家公园”铜牌奖,2009第四届武陵生态之美摄影比赛银奖。

商耀元(Jack Shang),工作中关注企业品牌营销的细微变化,善于用相机展现光影和景色。

张哲榕(Sim Chang),视觉艺术硕士,荣获美国IPA国家精选奖、法国PX3金奖、日本东川町国际写真节奖。作品受邀至俄罗斯国际摄影节、法国巴黎PX3、纽约See me、香港AHAF、台北当代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等地展出。日本写真评论教父——饭泽耕太郎先生评论其 “无瑕的爱”系列是比日本人还要宅的作品。

高恺莲(Karren Kao),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由于极度热爱摄影,毕业后随即投入职业摄影工作,放弃从医,并开始不间断的进行各种类型的摄影创作。 2012年,受邀参加高雄美术馆《出社会》。现今成立摄影工作室,目前是商业摄影师和自由创作者,在美术馆、诚品、华山、驳二等艺文空间举办展览,并经常在各大展演空间举办座谈会,著有《Karren的超异想婚摄——百变风格婚纱摄影》。

许守涌,风景、溪瀑、微距、生态摄影达人,奥林巴斯特约讲师,热衷摄影,喜欢尝试各种创新的拍摄角度与手法。

文摘





序言



《光影流转:艺术摄影的感知与表达》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的影像如潮水般涌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这片数字洪流中,真正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画面却屈指可数。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其核心在于“看”,在于如何超越表象,捕捉事物的本质,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叙事。本书并非一本摄影技巧的“速成指南”,也不是对某一特定摄影流派的详尽解读。它旨在引导读者踏上一段探索“摄影眼”的旅程,这是一场关于如何“看见”世界的全新认知革命,一场关乎理解光影、形体、色彩、情感以及瞬间之美的深度对话。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并非去模仿其技法,而是去解构其内在的思考逻辑,学习艺术家们是如何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如何将寻常事物赋予不凡的意义。 第一章:拨开迷雾,看见本质 摄影的起点,不在于按下快门的瞬间,而在于“看见”的意愿和能力。许多人拿起相机,只是机械地记录,将眼前的景物“复制”下来,却未能触及事物的灵魂。要培养摄影眼,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不满足于表面”的好奇心和洞察力。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质疑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经验,去发掘事物隐藏的特性。 观察的层次: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物最显眼、最表层的信息。而摄影眼则需要我们进入更深的观察层次。例如,当我们拍摄一棵树时,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它的绿色叶片和粗糙的树干。但摄影眼会注意到树皮的纹理如何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叶片如何在风中舒展,光线如何穿透枝叶投下斑驳的光影,甚至树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这种观察的深入,需要耐心和专注,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地去“读”眼前的世界。 发现“不寻常”的“寻常”: 伟大的摄影作品往往能从最平凡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一个日常的街角,一个不起眼的静物,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表达的载体。关键在于,艺术家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角度、细节或情感联系。这需要我们训练一种“发现力”,对周围的环境保持高度敏感,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间、线条、质感和光影变化。 提问的力量: 摄影眼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拍摄对象时,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拍它?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我想通过这张照片传达什么情感或信息?有没有更具表现力的方式来呈现它?”这些问题会引导我们超越简单的记录,进入更具思考性的创作状态。 感官的协同: 摄影并非纯粹的视觉活动。培养摄影眼,也需要调动我们其他的感官。气味、声音、触感,甚至温度,都可能成为我们理解和表达的线索。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我们需要去感受它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去想象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这些内在的感受会通过画面传递出来。 第二章:光影的语言,色彩的诗篇 光影,是摄影的生命线。它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也是传递情感、塑造氛围的关键。而色彩,则为画面增添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具个性的语言。掌握光影和色彩的运用,是提升摄影表达力的重要途径。 理解光线的性格: 光线并非单一的存在,它有着丰富多样的性格。直射的阳光、柔和的散射光、温暖的夕阳、冷峻的月光,每一种光线都会赋予景物不同的质感和氛围。了解不同光线下的表现力,例如顺光下的清晰细节,侧光下的立体感和质感,逆光下的剪影和轮廓光,以及漫射光下的柔美过渡,是摄影师运用光线进行创作的基础。 光影的戏剧性: 光影的对比,尤其是明暗的强烈对比,可以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感和视觉冲击力。学会利用光影的对比来强调主体的轮廓,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或者创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阴影并非画面的“空白”,它们是构成空间、烘托主体的重要元素。 色彩的情绪与象征: 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暖色调(如红、橙、黄)通常带来热情、活力、温暖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绿、紫)则往往传递出宁静、忧郁、神秘或清冷的意境。了解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并结合拍摄对象的特质,有意识地运用色彩,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追求色彩的和谐统一,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制造视觉焦点。例如,互补色的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而邻近色的运用则能营造出柔和、宁静的氛围。摄影眼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到画面中色彩的关系,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黑白的深度: 即使在彩色摄影盛行的时代,黑白摄影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剥离色彩的干扰,让观者更专注于形体、线条、光影和质感。黑白摄影的魅力在于其纯粹性和对基本元素的极致追求。学会欣赏和运用黑白的光影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摄影的本质。 第三章:构图的魔力,视角的选择 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是引导观者视线、组织画面元素的艺术。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画面更加均衡、和谐,突出主体,并传达出清晰的意图。而独特的视角,则能赋予作品生命和灵魂。 打破“眼平”的视角: 我们习惯于“眼平”的视角,因为这是我们日常观察世界的方式。然而,摄影的魅力在于能够突破这种惯性。尝试仰拍、俯拍、低角度、高角度,或者改变拍摄距离,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让熟悉的场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线条的力量: 直线、曲线、斜线、S形线、对角线……线条是画面中最具引导性和表现力的元素。它们可以引导视线,分割空间,制造动感,或者暗示方向。学会识别和运用画面中的线条,能够让构图更加生动、富有层次。 留白与节奏: 画面中的“留白”,即空白的空间,并非无用的部分,它能够为画面留出呼吸的空间,引导观者看向主体,并营造出宁静、舒缓的节奏感。学会运用留白,能够让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 这些经典的构图法则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有效引导。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画面元素,使画面更加均衡、和谐,并具有视觉吸引力。 打破常规的构图: 在掌握了基本构图法则之后,摄影眼更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构图方式。对称、重复、对角线构图、留白过大或过小的构图,都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 情感的倾斜: 构图不仅仅是形式的安排,更是情感的表达。选择一个特定的视角,构图的安排,都在无形中传递着摄影师对拍摄对象的态度和情感。是客观的记录,还是主观的抒发?构图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这种倾向。 第四章:瞬间的捕捉,情感的传递 摄影的魅力在于捕捉“决定性瞬间”,在于用静态的画面定格流动的生命。而最动人的照片,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决定性瞬间”的哲学: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强调的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个瞬间能够包含着事物的意义、形式和情感,是所有元素的完美结合。培养摄影眼,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去预判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富有意义的瞬间。 预见与等待: 很多时候,决定性瞬间并非偶然出现,而是通过预见和等待才能捕捉到。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场景和人物的行为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并提前做好准备,占据有利的位置,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到来。 捕捉情绪的流动: 人类的情感是动态变化的。一个微笑的开端、一个眼神的交流、一个动作的转换,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摄影眼需要我们能够捕捉到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并将它们凝固在画面中。 讲故事的能力: 一张优秀的照片,往往能够讲述一个故事。它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场景,却能引发观者丰富的想象。培养摄影眼,就是要学会如何通过画面中的元素,暗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传达出更深层的信息。 同理心与共情: 要想照片能够打动人心,摄影师需要具备同理心,能够站在被摄对象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处境。这种共情能力,会转化为画面中真实的情感流露,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第五章:风格的形成,个性的表达 摄影眼最终的目的是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探索逐渐形成的。 持续的实践与探索: 摄影眼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多拍、多看、多思考,是形成风格的必经之路。尝试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技巧,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反思与总结: 每一张拍出的照片,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仔细审视自己的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拍摄思路。 吸收与转化: 学习大师的作品,并非盲目模仿,而是去理解他们作品背后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从中汲取养分,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语言。 表达的真诚: 真正的个人风格,源于真诚的表达。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当你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时,风格自然会显现出来。 风格的演变: 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摄影师的成长和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其风格也会随之演变和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让自己的摄影之路更加宽广。 结语 “摄影眼”的培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它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一种深刻的思考,以及一份真挚的情感。这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和探索的方向。希望通过对光影、色彩、构图、瞬间和情感的深入探讨,能够激发读者内在的观察潜能,引导大家超越简单的记录,走向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视觉表达。愿每一位拿起相机的人,都能练就一双能够看见世界之美的“摄影眼”,用影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光影构筑的奇幻世界。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如何去“看见”——不仅仅是用眼睛,更是用心去感知,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书中的每一章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摄影的无限可能。它并非枯燥的技术指南,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我开始留意清晨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的七彩光芒,留意街角咖啡馆里,阳光穿过玻璃洒在人们脸上的暖意,留意孩童奔跑时,衣角飞扬的动感。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寻常景象,在作者的引导下,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哲思,时而充满画面感。读起来不像是在学习摄影技巧,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与灵的对话。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摄影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比如,他将光线比作画笔,将色彩比作颜料,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义。我发现,摄影的魅力在于“看见”了别人未曾留意到的角度,在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呈现。这本书让我明白,培养摄影眼,就是在培养一种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摄影的认知非常片面,总觉得摄影师就是记录者。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意识到,摄影更是一种创造,一种用光影和构图来讲述故事的艺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引导线”和“框架式构图”等概念,虽然听起来很技术,但他将其融入了对日常场景的分析中,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何在杂乱的环境中找到视觉的焦点,如何在画面中创造层次感。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有趣地看世界”的指南,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摄影热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相机,去记录我所见证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摄影的理解。我之前总觉得摄影就是拿着昂贵的相机,掌握复杂的参数,拍出清晰锐利的照片。但这本书告诉我的,远不止于此。它强调的是“感觉”,是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色彩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我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同一个物体,如何让平凡的场景焕发出不平凡的生命力。例如,书中关于“负空间”的讲解,让我明白留白并非是空洞,而是引导观者视线的有力工具,它能让画面更加呼吸,更富有想象空间。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种缓慢而深刻的自我探索。它没有强迫你记住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鼓励你走出去,用一颗好奇的心去体验世界。作者分享的许多拍摄心得,都来自于他对生活最真实的体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表达”的篇章,它让我意识到,一张成功的照片,最终能打动人心的,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是摄影师想要传达的那份共鸣。我开始尝试在拍摄时,去捕捉人物的眼神,去记录那些不经意间的笑容,去定格那些充满故事感的瞬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