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棋王经典中局
定价:46.00元
作者:张弘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6292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张弘编著的《象棋棋王经典中局》是“象棋经典中局”的**辑,在这部书稿中作者精选了我国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李义庭的经典中局各三十局,进行讲解、点评;同时还对这两位特级象棋大师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主要成就、棋风特点、传记故事,以及棋路历程等,内容引人入胜;读者从中不仅能够学到象棋大师掌控象棋中局的精湛技艺,而且能够学到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此稿的公开出版,对于广大象棋爱好者学习领会技术要点,提高棋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和收藏价值。
内容提要
目录
杨宫璘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朱剑秋负杨官磷
——1951年华东华南象棋名手对抗赛
第二局 董文渊负杨官磷
——1952年杨、董10局 大赛
第三局 陈松顺负杨官磷
——1953年次杨、陈10局 大赛
第四局 杨官磷胜侯玉山
——1954年杨、侯10局 大赛
第五局 杨官磷胜张增华
——1956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六局 晏宗晋负杨官磷
——195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七局 刘剑青负杨官磷
一一196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八局 杨官磷胜何顺安
——196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九局 杨官磷胜李义庭
——:196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局 杨官磷胜赵明
——:196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一局 刘殿中负杨官磷
——196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二局 杨官磷胜李义庭
——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三局 李义庭负杨官磷
——1966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四局 徐乃基负杨官磷
——1974年全国象棋个人赛
第十五局 臧如意负杨官磷
——1974年全国象棋个人赛
第十六局 钱洪发负杨官磷
——1974年全国象棋个人赛
第十七局 胡荣华负杨官磷
——1977年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象棋赛
第十八局 刘殿中负杨官磷
——197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九局 杨官磷胜李来群
——198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二十局 王嘉良负杨官璘
——198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
第二十一局 陈孝垄负杨官磷
——198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二局 胡远茂负杨官磷
——198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三局 杨官磷胜赵国荣
——1981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四局 李来群负杨官磷
——1983年第3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五局 刘殿中负杨官磷
——1983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六局 杨官磷胜柳大华
——1984年第4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
第二十七局 杨官磷胜傅光明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象棋团体赛
第二十八局 杨官磷和许银川
——1995年第四届芙蓉度假村杯广东省棋王邀请赛
第二十九局 孟立国负杨官磷
——1999年届红牛杯象棋元老赛
第三十局 杨官璘胜李义庭
——2003年过宫炮布局 对抗赛
李义庭经典中局
部分 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 传记故事
第三部分 棋路历程
第四部分 经典中局
局 李义庭胜杨官磷
——1954年大新游乐场攻擂赛
第二局 李义庭胜何顺安
——1954年同羽茶楼攻擂赛
第三局 李义庭胜董文渊
——1954年同羽茶楼攻擂赛
第四局 李义庭胜屠景明
——1955年民众乐园公开表演赛
第五局 李义庭胜马宽
——1956年民众乐园公开表演赛
第六局 李义庭胜沈志奕.-
——1956年擂台公开表演赛
第七局 李义庭胜杨官磷
——195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八局 李义庭胜王嘉良
——1957年公开表演赛
第九局 刘剑青负李义庭
——195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局 徐天利负李义庭
——195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一局 庞凤元负李义庭
——1957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二局 李义庭胜徐天利
——1958年公开表演赛
第十三局 李义庭胜陈松顺
——1958年广州市、沈阳市、武汉市名手友谊赛
第十四局 李义庭胜刘忆慈
——1958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五局 陈新全负李义庭
——1958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十六局 李义庭胜陈选源
——1959年公开表演赛
第十七局 李义庭和王嘉良
——1959年届全运会象棋个人赛
第十八局 李义庭胜陈德元
——1960年公开表演赛
第十九局 胡荣华负李义庭
——1960年上海市、湖北省友谊赛
第二十局 李义庭胜孟立国
——.1960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一局 李义庭胜胡荣华
——1961年六省市象棋友谊赛
第二十二局 李义庭胜季本涵
——:1962年七省市象棋邀请赛
第二十三局 李义庭胜胡荣华
——1962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四局 李义庭胜杨官磷
——1963年公开表演赛
第二十五局 陈柏祥负李义庭
——1964年公开表演赛
第二十六局 李义庭胜臧如意
——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七局 朱永康负李义庭
——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八局 李义庭胜钱洪发
——1965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二十九局 李义庭胜金启昌
——1966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第三十局 陈柏祥负李义庭
——1966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作者介绍
张弘,1983年生于哈尔滨市,1998年考入黑龙江省体校象棋专业队进行训练。曾多次获得黑龙江省象棋赛前三名,数次代表黑龙江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第五名,现为国家一级运动员。2002年调入当代体育杂志社《棋艺》编辑部工作,现任首席编辑。十多年来,在杂志上先后担任多项棋艺研究专栏主笔,策划并撰写了大量各题材系列专辑稿,深受读者好评。与特级大师王嘉良合作出版的《中国象棋初级教程》、《中国象棋中级教程》、《中国象棋高级教程》系列丛书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籍。2006年始,兼任黑龙江省棋牌训练管理中心象棋业训教练,负责省内青少年培训教学工作,培养出了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锦标赛冠军。
文摘
序言
我有时候觉得,一本优秀的书,就像一个宝藏,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而“张弘”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如同那位宝藏的守护者,将他毕生的智慧和经验,悉心地整理,并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位“张弘”的治学精神,他的严谨,他的专注,他的热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学习象棋的知识,更能感受到他所传递的那份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卓越的追求。这种“人”的温度,是任何冰冷的知识都无法替代的。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在冰冷的棋盘和招式背后,跳动着一颗鲜活的、充满智慧的心。
评分我对于“弘象棋棋王”这个名字,总会联想到一种气势磅礴、力拔山兮的意境。似乎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象棋的书,更是一位棋王呕心沥血的传世之作,承载着他毕生的棋艺精华和智慧结晶。这种联想,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又增添了几分。我想象着,在那些棋局的解析中,是否能感受到那位棋王叱咤风云的身影?他的每一招棋,是否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他的每一次布局,是否都充满了精妙的构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听”到棋王的心跳,“看”到他运筹帷幄的模样,甚至“感受”到他下棋时的那种专注与激情。这种与大师隔空对话的感觉,是阅读一本优秀传记或技艺书籍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它让我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汲取力量,感受传奇。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ISBN号,它仿佛是一串神秘的密码,预示着它背后所承载的庞大信息量和专业深度。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对于这种严谨的标识,总会让我对书籍的内容更加信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它的ISBN号一样,严谨、系统、全面地展现象棋中局的知识。我希望它能够有条理地、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招式。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学习象棋中局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在其中找到我需要的一切。这种信息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是我在选择一本专业书籍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它传达的知识,更在于它能引发读者怎样的思考和共鸣。这本书虽然主题是棋局,但我相信它所蕴含的逻辑思维、战略布局、以及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一定能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那些复杂的人生岔路口,我们是否也能像棋盘上的高手一样,冷静分析,周密布局,步步为营?每一次下棋,都是一次对全局的把握,对对手心态的揣摩,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考验。这种过程,何尝不是我们应对生活挑战的缩影?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不仅仅是棋艺上的提升,更能升华我的思维方式,让我从更宏观、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这种跨领域的启发,是我阅读时最看重的一部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时,指点迷津;在我懈怠时,激励前行。这种精神层面的收获,远比单纯的技术学习来得更珍贵。
评分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某种潜能的书籍。一本好的书,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该能够主动地激发我思考,让我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点燃我对象棋的热情,甚至激发出我内心深处隐藏的“棋手”DNA。我期待它能够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地“投入”其中,去思考,去尝试,去运用。这种“参与感”和“实践性”,是我对阅读的最大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一片属于象棋的世界,让我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去耕耘,去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它透着一股子“硬核”的味道。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金色烫印的书名,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充满智慧的厚重感。字体选择也非常考究,既有传承的古韵,又不失现代的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内容上的专业和权威。我平时就喜欢收藏一些设计感强的书籍,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这一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这封面,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仿佛它里面蕴藏着无数等待我去发掘的棋局奥秘。这种视觉上的吸引力,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往往是开启阅读之旅的重要一步。一个好的封面,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序曲,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我特别欣赏这种不过分花哨,但细节之处却彰显品味的设计,它不会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书的主题。我甚至能想象到,当这本书静静地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它与其他书籍在视觉上的对比,会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一道风景。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也让我更加确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同样用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经典”读物,它的生命力不在于出版的年代,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普适性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能够超越棋局本身的智慧,一些能够适用于人生各个领域的洞察。我期待它能够教会我如何更理智地分析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制定策略,以及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坚定。这种“跨界”的应用价值,是我在阅读时非常看重的一点。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象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维的书,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在我迷茫时,提供启示;在我前进时,给予力量。
评分我更喜欢那些能够“激发”我行动的书籍。一本好的书,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能够鼓励我付诸实践,去尝试,去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读完之后,让我立刻想要拿起棋子,去检验我所学到的知识,去运用我所理解的策略。我期待它能够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实践者。我希望它能够点燃我对象棋的热情,让我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提高。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满足。
评分我常常觉得,那些能够成为“经典”的书籍,一定有其穿越时空、恒久不变的价值。它不应仅仅是某个特定时期流行产物的记录,而应是能够跨越时代,依然能够给后来者带来启发的智慧结晶。我对于“经典”这个词,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一本真正的经典,应该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无数次被翻阅、被讨论中,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嚼越有嚼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书架上,乃至我人生中的一道“经典”。它不仅仅是一本棋谱,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一种对智慧的深刻领悟。我期待它能够在我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每一次都能获得新的感悟。这种“常读常新”的体验,是衡量一本好书是否具有“经典”潜力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对于“中局”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因为它往往是棋局中最复杂、最考验功力,也是最能体现棋手智慧的阶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局的各种变化,揭示那些隐藏在看似简单的棋步背后的精妙之处。我希望它能够让我明白,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一步棋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局势的深刻洞察,正是中局的魅力所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局的奥义,从而在自己的棋局中,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这种对“关键时刻”的深入研究,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