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1985708 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万千心理) 中国轻工业出

9787501985708 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万千心理) 中国轻工业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Moschini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治疗
  • 绘画心理治疗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来访者
  • 万千心理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心理健康
  • 艺术
  • 自助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5708
商品编码:295456725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万千心理)

定价:50.00元

作者:(美)Moschini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019857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1、市场上有一些绘画治疗的书,但本书主要是针对有困难的来访者的绘画治疗,如神经症患者等。

2、本书将绘画治疗的理论和案例很好地结合起来,可读性强,非常具有借鉴性。

3、读者:对绘画治疗感兴趣的读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师。

内容提要


艺术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接近人类心灵基础的部分。它可以在观赏者和艺术家、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打开一条非言语的沟通线。《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一书向所有不同背景以及不同经验水平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们介绍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如何把艺术应用到他们对来访者的治疗中。
如何定义有困难的来访者呢?每个治疗师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包括那些拒绝谈话的孩子、那些否认自己行为责任的犯以及那些患有精神病性幻觉的成年人,这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本书包含了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建构以及关于评估和治疗的实践方案。而真正赋予本书活力的是众多的案例回顾,其中包含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示,这些都来自作者十六年的实践经验。
此外,本书对于心理治疗专业的师生以及任何有兴趣把艺术治疗纳入其实践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本实践取向的极好的参考书。

目录


部分 防御机制和行为常模 1
章 我的防御 3
理智化 6
转 换 10
凝 缩 16
退 行 24
总 结 32

第二章 适应和整合 33
皮亚杰 42
弗洛伊德 63
埃里克森 69
曾经如此、曾经如此,然而,曾经并非如此 80
收 集 87
总 结 91

第二部分 解读线条画 95
第三章 对艺术的诠释 97
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 101
画人测验(DAP)案例 106
画人测验(DAP)艺术评估 112
案例描述 114
房—树—人(HTP) 121
房—树—人(HTP)案例 126
房—树—人(HTP)艺术评估 139
案例描述 139
八张卡片重复绘画测验(8CRT) 147
八张卡片重复绘画测验(8CRT)艺术评估 148
案例描述 149
总 结 163

第四章 指 引 169
指引作为介入 175
总 结 197

第三部分 艺术治疗实践 199
第五章 个体治疗——三个来访者 201
来访者研究5.1 203
来访者研究5.2 217
来访者研究5.3 231

第六章 团体治疗案例 247
此时此地互动 251
共 情 263
自我暴露 273

第七章 二人是伴,三人太挤 283
家庭治疗指引 283
配对沟通绘画 287
家庭壁画 293
来访者研究7.1 295
来访者研究7.2 298

附录A 结构方面 307
附录B 形态方面:人物的定性分析 313
附录C 形态方面:房子的定性分析 325
附录D 形态方面:树的定性分析 329
附录E 八张卡片重复绘画测验适用的评分表 333
附录F 指引举例 335
附录G 团体治疗过程指引举例 343
参考文献 34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心灵的画布:探索艺术在心理疗愈中的深层力量》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洪流中,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重重,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深藏的创伤,如同未解的谜团,困扰着我们的内心。当语言的力量显得苍白无力,当传统的心理咨询遇到瓶颈,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疗愈方式——艺术治疗,便如同黎明的光芒,照亮了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 《心灵的画布》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探索之旅,它将带领读者走进艺术与心理疗愈的奇妙交汇点,揭示色彩、线条、形状如何成为表达内在世界的通用语言,如何帮助我们穿越迷雾,抵达理解与接纳的彼岸。本书将聚焦于艺术治疗的普适性原则与实践,为各年龄段、不同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份温和而强大的心灵指南。 第一章:遇见无声的表达——艺术为何能疗愈? 本章将首先破除对艺术治疗的刻板印象,它并非要求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强调创作过程本身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探讨艺术治疗的心理学基础,例如,它如何绕过大脑的理性防御机制,直接触及潜意识的情感和记忆。我们会介绍“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 Therapy)的理念,它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写作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运用,旨在提供更全面、多元的表达途径。 潜意识的诉说: 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安全、非评判的空间,让那些被压抑、被遗忘的情绪得以释放。色彩的选择、笔触的轻重、形象的塑造,都是潜意识在画布上的低语,等待被聆听和理解。 情绪的具象化: 许多复杂的情绪,如愤怒、悲伤、恐惧,难以用言语清晰表达。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审视、处理和转化它们。例如,一幅描绘内心风暴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情绪的规模和强度,从而找到应对之道。 童年创伤的出口: 许多童年时期的创伤,由于当时年龄尚小,无法用语言描述,便被深埋心底,影响着成年后的生活。艺术创作,特别是对早期记忆的描绘,往往能唤醒并安全地处理这些创伤,促进内在的修复。 自我认知的深化: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在表达,也在探索。通过审视自己的作品,我们能够发现隐藏的自我特质、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建立更清晰、更全面的自我认知。 第二章:色彩的语言——解读颜色的内在力量 色彩是艺术中最直观、最富情感的元素。《心灵的画布》将深入解析不同颜色的心理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感知。本书不会提供僵化的“颜色含义表”,而是鼓励读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去理解。 色彩的情感共鸣: 红色可能象征热情,但也可能是愤怒;蓝色可能代表宁静,也可能暗示忧郁。我们将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下,色彩的含义如何千变万化,以及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来引导观者的情绪。 情绪与色彩的连接: 读者将被引导去观察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倾向于使用哪些颜色,以及这些颜色在作品中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例如,焦虑时是否倾向于使用跳跃、冲突的色彩?平静时又偏爱怎样的色调? 色彩的治疗性运用: 介绍如何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调节情绪。例如,在感到压力时,可以尝试创作一幅充满绿色或蓝色的作品来寻求放松;在需要能量时,则可以尝试注入一些温暖的黄色或橙色。 色彩与潜意识的对话: 探讨色彩如何成为连接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某些色彩的选择,可能是潜意识在默默传递着被忽视的信息。 第三章:线条与形状的诉说——构建内心的地图 线条和形状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骨架,它们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心理信息。《心灵的画布》将带领读者探索线条的形态、方向,以及形状的特点如何反映我们的内心状态。 线条的流动与阻滞: 无论是流畅的曲线,还是生硬的直线;是杂乱无章的线条,还是规整有序的布局,都可能暗示着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的流动状态。例如,缠绕不清的线条可能反映内心的混乱,而坚实有力的线条则可能展现力量和决心。 形状的暗示: 圆形可能象征完整、和谐;方形则可能代表稳定、秩序,但也可能束缚;三角形可能指向目标,也可能暗示冲突。我们将鼓励读者观察,自己在描绘不同形状时,内心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空间与构图的心理学: 作品中元素的摆放、留白的处理,都承载着心理意义。画面是否拥挤?是否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这些都可能与我们处理信息、应对压力的方式有关。 “抽象”的叙事: 即使是抽象的线条和形状,也能构成一种独特的叙事。通过引导读者对自己的抽象作品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关于自我、关系和困境的隐喻。 第四章:创作的实践——开启你的心灵画布 本章将进入艺术治疗的实践层面,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无需专业指导的创作练习,帮助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艺术疗愈的力量。 “情绪肖像”: 引导读者用色彩和线条描绘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不追求具象,只关注表达。 “内心风景”: 鼓励描绘内心世界的景象,可以是具象的风景,也可以是抽象的意象。 “希望之光”: 创作一件关于希望、梦想或力量的作品,帮助在低谷时期的人们重拾信心。 “关系地图”: 通过绘画来描绘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探索其中的互动模式和情感连接。 “释放与转化”: 创作一件关于释放负面情绪或转化困境的作品。 创作后的反思: 强调创作完成后,最重要的环节是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并尝试用温和、好奇的态度去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本书将提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读者开启自我对话。 第五章:艺术疗愈的边界与延展——与专业艺术治疗师同行 虽然《心灵的画布》旨在提供自我探索的工具,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艺术治疗的局限性。本章将探讨何时需要寻求专业艺术治疗师的帮助,以及专业艺术治疗师在个案处理中的核心作用。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当个体面临严重的心理创伤、持续的抑郁、焦虑,或艺术创作过程中触发了难以承受的情绪时,建议寻求专业艺术治疗师的介入。 专业艺术治疗师的角色: 强调艺术治疗师的专业培训,他们不仅是艺术的引导者,更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能够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引导个体深入探索,并处理复杂的情感创伤。 不同艺术形式的协同: 介绍艺术治疗如何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 艺术疗愈的长远意义: 探讨艺术疗愈如何帮助个体建立更强大的内在资源,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并最终实现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 《心灵的画布》是一次邀请,邀请你放下评判,拾起画笔,用最真实、最温柔的方式与自己对话。它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和疗愈力,而艺术,正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无论你是一位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普通人,一位渴望自我成长的探索者,还是对心理疗愈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艺术治疗的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心理治疗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领域——如何有效地介入那些“困难”的来访者。我曾经因为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在处理一些具有深度创伤或复杂情感问题的来访者时,感到力不从心,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通往更深层疗愈的道路。它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利用绘画这一强大的非语言工具,来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情绪疏导和创伤修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绘画作品的细致解读,以及治疗师如何巧妙地引导来访者去探索作品背后的意义,从而达到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接纳。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技巧,更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对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尊重,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那充满人文关怀的封面设计,以及“万千心理”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专业深度。虽然我对艺术治疗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如何将其应用于那些“疑难杂症”的来访者,我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空泛地谈论理论,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详细阐述了艺术治疗师在面对不同类型困难来访者时,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介入方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处理具有防御性强的来访者,以及如何运用非语言的艺术媒介来鼓励他们表达和探索。书中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治愈的哲学——尊重、接纳、共情,以及相信艺术本身的疗愈力量。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沟通”的定义,以及如何在治疗关系中,通过艺术的桥梁,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心理健康领域有热情,并且希望拓展自己治疗视野的读者。

评分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工作者,我经常面临如何有效帮助那些在言语表达上遇到极大困难的来访者。他们可能因为创伤、抑郁、焦虑,或者其他原因,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完全拒绝沟通。传统的咨询模式在这些情况下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为我指明了新的方向。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绘画这一直观且富有表现力的媒介,来打开来访者紧闭的心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解读来访者绘画作品中象征意义的章节,这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分析色彩的选择、线条的粗细、画面的构图,我仿佛能“看见”来访者内心的风景,那些他们自己可能都无法清晰表达的痛苦、渴望和恐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艺术治疗并非只是“玩玩画画”,而是一套系统、严谨且极具疗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它帮助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和接纳来访者,并有效地引导他们走向康复。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意外的惊喜。一直以来,我对心理治疗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理论和常见的咨询技巧,总觉得对于那些“棘手”的来访者,比如有严重情感障碍、创伤经历或者沟通困难的个体,传统的谈话疗法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艺术治疗在处理这类复杂案例中的广阔天地。书中详实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将一个个真实的咨询过程,通过绘画作品的解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引导来访者通过绘画表达被压抑的情绪,以及如何从色彩、线条、构图的细微之处洞察其内心冲突的章节。它教会我,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能够绕过语言的障碍,触及到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角落。读完后,我仿佛掌握了一套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对如何与那些沉默、抗拒或极度痛苦的来访者建立连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本书绝对是心理治疗师,尤其是对艺术治疗感兴趣的同仁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在心理咨询领域寻求突破的从业者量身打造的。它以极其详实且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展现了艺术治疗在处理复杂且棘手的来访者群体中的独特优势。我之前对于如何与那些具有强烈防御机制、或者存在严重情绪失调的个体进行有效互动感到束手无策,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于如何引导来访者通过绘画进行自我探索,如何理解并回应他们作品中的非语言信息,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安全、支持性的艺术治疗环境,都有着极为深入的阐述。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将艺术治疗的理念融入到与来访者的每一次互动中,即使是在非艺术治疗的背景下,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提升治疗的深度和有效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心理治疗的边界和可能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