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启发Do科学:第三辑(共10册)
定价:228.00元
作者:日)朝日新闻社 文 图 ,张东君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434777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培养动手能力:DO科学就是做科学。本书与“十万个为什么?”有本质区别,打破少儿科普读物直接回答孩子提问的传统,更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学:围绕小学科学课的知识点,制作专题内容与小学科学课对照表,把每一册的主题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是**小学科学课外辅导读物。
贴近生活:书中选择的200个问题源自上百万儿童、家长、教师和科学家的问卷调查,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并涵盖高科技研究成果,培养孩子从小关注科学,成为懂得科学生活的人。
分册阅读:采用世界**的分册阅读期刊形式,集百科知识、图画书、期刊于一身,给孩子阅读成就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文并茂:由日本**动漫团队精心绘制,配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把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孩子乐于接受的卡通故事。同时附有严谨、精美的科学解剖图、示意图和高度清晰照片,将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科学现象直观呈现。
内容提要
《DO科学》,是日本《朝日新闻》2005年出版的少儿百科系列图书,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任总顾问,带领十位*科学家编审而成,在日本畅销逾600万册。2008年在台湾推出中文繁体版,即在当地热卖40万册,并入选“年度金鼎奖*新杂志奖”。
同年底由北京启发世纪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内地,并结合中国大陆的自然、地理、科技发展等情况重新修订。《启发Do科学》一共50册,陆续分5辑出版,面向7-12岁的少儿和小学科学教师,主题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体、高科技等领域。
每辑都精心制作一本《亲师手册》,协助小学科学教师、家长们结合各个年级科学课的标准,轻松指导孩子学习科学,并与孩子互动,分享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目录
宇宙主播玛丽直播报道
高山上的空气为什么会变稀薄?
富士山会爆发吗?
土星环是由什么构成的?
为什么会打雷?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宝石是怎么形成的?
初的生物究竟是什么?
地球正在逐渐变暖吗?
住在地球另一边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台风是从哪里来的?
寻找朱古力的同伴
海豚真的会说话吗?
袋鼠的肚子为什么有口袋?
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吗?
乌龟为什么会把脚缩起来?
蜗牛和贝是同类吗?
为什么水母会螫人?
鲑鱼为什么能回到出生的河川?
鼹鼠只要晒太阳就会死掉吗?
食蚁兽真的只吃蚂蚁吗?
真的有产卵的哺乳类吗?
柯里博士的秘密研究室
金字塔是怎么建造的?
光速和音速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机器人能拥有「心」吗?
为什么没办法制造复制人?
高速铁路为什么可以跑那么快?
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隧道是怎么挖掘出来的?
电灯泡和日光灯到底哪里不同?
水和油为什么不会混在一起?
橡皮擦为什么能把字擦掉?
香菇仙人的小小旅行
为什么会流汗?
水黾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行走?
男生和女生哪里不一样?
热带雨林是什么样的地方?
蜂巢里是什么样子?
伤口为什么会痊愈?
为什么有些植物要黏在人身上?
秋虫为什么要鸣叫?
为什么会长出头发?
菌是怎么长出来的?
科学见习地
哈尔滨极地馆
北投温泉博物馆
美国加州科学中心
北京紫竹院
大连贝壳博物馆
台北县建安小学
世博-中国国家馆
世博-城市地球馆
世博-城市人馆
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
科学魔术
科学家故事
史怀哲
丁肇中
贝尔
琴纳
华佗
法拉第
阿基米德
哥白尼
钱学森
莱特兄弟
DIY手工折纸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尤其是那本关于“植物的生长奥秘”的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植物就是晒太阳、浇水就能活,但这本书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光合作用、根系吸收养分、甚至植物之间是如何“沟通”的。书里有一页特别形象地画出了根部吸收水分的过程,用微观的视角展示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我这个成人也学到了不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鼓励孩子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家种豆芽,观察它的生长过程,记录每天的变化。我带着我家小姑娘一起做了,她每天都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给豆芽浇水,观察它的发芽速度,还在笔记本上画下豆芽的样子。这个过程不仅让她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更培养了她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提问,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它会问“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转动?”,然后一步步地揭示出向日葵向光性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比直接告诉答案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本关于“动物的生存智慧”的书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介绍了不同动物的伪装、迁徙、捕食等生存策略,用了很多精美的动物插画,栩栩如生。我儿子对着书里的变色龙看了半天,然后开始模仿变色龙改变颜色,虽然只是孩子的想象,但足以说明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还问我为什么有些动物冬天会冬眠,书里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包括冬眠的生理机制和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整套书的编排都非常有条理,内容循序渐进,不会让孩子感到 overwhelmed。我真的觉得这套书在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呵护和引导,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的包装设计就很有意思,我收到的时候,那彩色的盒子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觉特别有活力,不像有些科普书做得死气沉沉的。拆开后,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十本书,每一本的封面都画得非常精美,而且风格各异,有的像是卡通,有的又有点写实,但都带着一种探索的乐趣。我最先拿起的是那本讲“光的秘密”的书,里面的插图非常生动,把抽象的光线折射、反射这些概念都变得直观易懂。我记得里面有一个小实验,只需要一面镜子和一束光,就能演示出光的反射原理,我带着孩子一起做了,他特别兴奋,反复玩了好几次,感觉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科学魔法。还有一本讲“声音的旅行”的书,我以前一直觉得声音就是耳朵听到的,但这本书从声波的产生、传播到耳朵的接收,讲得非常细致,还用了很多有趣的类比,比如把声波比作水波,一下子就把我脑子里模糊的概念给清晰化了。这本书的文字也不枯燥,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和人物,比如讲到声呐原理的时候,就提到了蝙蝠,让我觉得科学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我儿子现在正好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这套书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每次他拿起一本,都能专注地看上半天,时不时还会跑过来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我一时半会儿也回答不上来,但看着他求知的眼神,我就觉得这套书真的值了。而且,我发现这套书的难度跨度也挺大的,有的内容即使是我这个大人看了也会觉得很有趣,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但同时又不会让孩子觉得太难而产生畏惧心理,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平衡。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本关于“磁力的奥秘”的书,它用各种日常用品做例子,比如冰箱贴、指南针,甚至还有磁悬浮列车的原理,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儿子对着冰箱贴玩了半天,我趁机给他讲了讲为什么冰箱贴会吸在冰箱门上,他听得津津有味,还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会吸住,有的不会,这绝对是他独立思考的萌芽。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多的是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一点我非常赞赏。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科学探险地图。其中一本关于“声波的旅行”的书,简直是让我重新认识了声音。它不仅仅是耳朵听到的声音,而是深入到声波的产生、传播、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声音。书中的插图非常生动,用彩色的波形图来表示不同声音的特点,让我对声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共鸣”的实验,只需要两根相同的音叉,就能演示出共鸣的现象。我带着孩子一起做了,当其中一根音叉振动时,另一根音叉也跟着振动起来,他非常惊讶,并且反复尝试了好几次。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演示,变得具体可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另外一本关于“天气预报的奥秘”的书,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介绍了影响天气的各种因素,比如气压、湿度、风向,以及气象学家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天气的。书中还介绍了关于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儿子现在对天气变化特别敏感,每次刮风下雨,他都会跑来问我:“妈妈,今天的风有多大?雨会下多久?”他会尝试用书里的知识来预测天气,虽然不总是准确,但他的积极性让我感到欣慰。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启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无疑是一套非常出色的科学启蒙读物。我尤其喜欢那本关于“能量的转化”的书,它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过山车、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板,来解释能量转化的原理。我儿子就对“过山车”是如何“爬上去”又“冲下去”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就给他一个非常好的解释,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我发现,这套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孩子主动去思考,去发现科学的奥秘。另外一本关于“人类的起源”的书,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介绍了人类从猿类进化而来的过程,以及人类身体的演变。书中用了很多精美的插画,展示了不同时期人类祖先的形象,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儿子看着书里那些“长得像猴子”的人,觉得非常有趣,并且会想象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这套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历史和科学概念,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和历史的视角,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生命起源和人类发展的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哇,这套书看起来真专业!”。其中一本讲“光学的秘密”的书,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惊讶。它从光的基本性质,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一直讲到更复杂的概念,比如光的衍射和干涉。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逻辑性很强,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一个概念。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小孔成像”的实验,只需要一个纸盒、一张白纸和一根针,就能清晰地看到小孔成像的原理。我带着孩子一起做了,他对于自己亲手制作出“小黑屋”来观察成像效果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这不仅仅是观看书本上的图片,而是亲身参与到科学实验中,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效果是无可比拟的。另外一本关于“磁力的奥秘”的书,也让我耳目一新。它详细介绍了磁场的形成、磁力线的概念,以及永磁体和电磁体的区别。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磁悬浮技术的原理,让我这个成人也学到了不少。我儿子现在看到任何带有磁性的东西,都会拿起来仔细研究,并且会尝试用书中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它们会互相吸引或排斥。这套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将高深的科学理论,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能够引发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科学探究精神的启蒙,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的书籍,每一本都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盒子,里面装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我最先翻阅的是那本关于“生物的分类”的书,以前我总觉得动物就是动物,植物就是植物,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生物的世界是如此的庞大和精细。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不同生物的特征,比如昆虫、鱼类、鸟类,甚至还有微生物。书中那些精美的生物插画,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我儿子特别喜欢书里介绍“恐龙”的部分,他会指着图上的恐龙,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它们的名字和习性,虽然有些是书里有的,但他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生物的分类,更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对生命的热爱。它鼓励孩子去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去感受生命的神奇。另外一本关于“化学的奇妙”的书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它并没有直接介绍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食物的烹饪、肥皂的去污能力,甚至颜色的变化,来揭示化学的原理。书中有一个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用紫甘蓝汁作为指示剂,来测试不同物质的酸碱性。我儿子在家里的厨房里,找出了一些醋、小苏打、甚至牙膏,然后用紫甘蓝汁做测试,看着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他激动得手舞足蹈。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和例子,变得具体可感,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科学知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的培养,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那本关于“材料的秘密”的书,简直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的一些普通物品。它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特性,比如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为什么塑料不会生锈,为什么玻璃会碎。书中用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例子,比如勺子、衣服、瓶子,然后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物品的材料构成和特性。我儿子对“为什么窗户是透明的,但镜子也是玻璃做的,却能照出人影?”这个问题一直很好奇,这本书就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释,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材料的科学知识,更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好奇心。它鼓励孩子去思考,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事物会是这个样子。另外一本关于“机械的原理”的书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介绍了各种简单的机械,比如杠杆、滑轮、轮轴,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书中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如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还有我们家里的门把手,都用到了这些机械原理。我儿子就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杠杆”的讲解,他会模仿书里的图,找来一根木棍和一块石头,尝试自己搭建一个简易的杠杆,然后去撬动一些小东西。虽然动作笨拙,但他乐在其中,并且成功地理解了杠杆的省力原理。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将看似复杂的科学原理,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启蒙,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收到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套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开启孩子智慧的宝藏。那本关于“力与运动”的书,我印象最为深刻。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物理定律,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推车、跳远、甚至溜滑梯,来引出力的概念和运动的规律。书里的图解非常巧妙,用动态的箭头和线条,将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表现得一目了然。我儿子以前对“推”和“拉”的概念很模糊,但看了这本书之后,他会主动去分析,比如“我推这个箱子需要多大的力,如果地面很滑,我推起来会不会更轻松?”这种由生活现象引发的科学思考,正是这套书的魅力所在。它能让孩子意识到,科学原理就蕴藏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还有一本关于“电的秘密”的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用非常安全和形象的方式,介绍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些概念。书里有一个关于“电路”的图解,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标,清晰地展示了电流的通路。我儿子就缠着我,让我找一些废弃的电池和灯泡,想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电路。虽然最后在我的帮助下才完成,但他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套书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鼓励孩子去尝试、去实践,即使失败了,也能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逐步深入,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它就像一位耐心而睿智的老师,引导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科学的殿堂。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简直是激发孩子科学好奇心的“利器”。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本讲“太空的奥秘”的书,它把浩瀚的宇宙展现得如此迷人。从行星的运行轨道到恒星的演变,再到黑洞的神秘,书中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释。我以前觉得宇宙太遥远太复杂,但这本书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模型图,将这些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是讲到“土星环”的形成,书中不仅有理论解释,还有非常形象的模拟图,让我儿子惊叹不已。他现在一看到天上的星星,就会跑来问我:“妈妈,那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它是什么做的?”这本书就给了他很好的答案,并且激发了他对天文学的更多好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火箭发射”的原理介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示,讲解了牛顿第三定律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我儿子就缠着我,让我找一些关于火箭的视频给他看,他还模仿火箭发射的样子,在家里的沙发上模拟起飞。这不仅仅是看书,而是真正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行动和想象。另外一本关于“人类的身体”的书也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它详细介绍了人体的各个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比如心脏如何泵血,肺如何呼吸,大脑如何思考。书中的插画非常精细,甚至还有一些3D的立体图,让我儿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我儿子以前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很神奇,这本书就给了他一个科学的视角去认识自己的身体。他现在吃饭都会比以前更认真了,知道营养对身体的重要性。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并且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培养,让我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评分这套“启发Do科学:第三辑”的精髓,我觉得在于它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而且是那种非常深入的学习。我拿到的第一本书是关于“天气的奥秘”,它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刮风下雨,闪电雷鸣,甚至还有关于彩虹形成的原因。书里的插画特别吸引人,把气流的运动、水蒸气的凝结这些复杂的现象都画得一清二楚。我最喜欢的是它介绍“龙卷风”形成原理的部分,用非常形象的图示展示了高低气压的相互作用,让我这个大人都觉得非常有趣。我儿子就喜欢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拿着这本书站在窗边看,然后尝试用书里的知识来解释他看到的天气现象。他曾经问我:“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天会变暗?”这本书就很好地解答了他的疑问,让我觉得孩子的提问得到了及时的、科学的回应,这对他建立科学认知非常重要。另外一本关于“地球的秘密”的书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介绍了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甚至还有关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我以前对这些知识的认知都比较浅显,但这本书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比如用切蛋糕的比喻来解释地壳、地幔、地核,让我立刻就理解了。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化石形成的小故事,我儿子听了之后,对恐龙和古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缠着我带他去博物馆。这套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鼓励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让科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了趣味和惊喜的发现之旅。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为什么”的深入探究,它不会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会追溯到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我认为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