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斗炮大战
定价:45.00元
作者:黄少龙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9640302
字数: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象棋斗炮大战分为顺炮和列炮两大类。红黑双方按同一方向摆中炮称为顺炮,是*古老的布局之一。列炮局的特点是双方都从中路及其侧翼进行对攻,子力行动迅速,很快投入战场,从而引起矛盾冲突,并发生复杂变化。目前,列炮仍属流行布局,每当竞赛关键时刻,也有人选择此类布局拼搏。《象棋斗炮大战》的宗旨是将象棋的发展史加以记录和发扬,为广大的初、中级象棋爱好者提供服务与帮助,相信《象棋斗炮大战》可以成为重要的研究和收藏资料,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黄少龙,中国象棋大师,南开大学教授。1984年创办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历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等院校棋牌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象棋协会秘书长等职。
1977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以后参加中国对菲律宾象棋赛及中国对法国象棋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6年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1990年获伦敦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铜奖。1997年参加象棋个人国际邀请赛,获组冠军。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担任亚洲象棋赛棋局讲评。
曾出版《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开局战理》、《列炮纵横谈》、《象棋对策论》、《象棋秘诀丛书》、《象棋大全》等60多部著作,多次获全国象棋图书一等奖。
文摘
序言
上篇 顺炮篇
章 直车过河对横车
节 吃卒压马对肋车进击
第2节 七炮冲兵对天马行空
第3节 实战局例
第二章 直车边马对横车
节 缓进车对右边马
第2节 七路炮对右正马
第3节 实战局例
第三章 直车正马对横车
节 挺三兵对进肋车
第2节 两头蛇对右正马
第3节 骑河车对挺3卒
第4节 实战局例
第四章 直车对缓开车
节 七炮冲兵对右炮过河
第2节 左马盘河对右炮过河
第3节 左马外肋对右炮过河
第4节 实战局例
第五章 横车对直车
节 肋车进击对直车
第2节 左正马对过河车
第3节 左正马对巡河车
第4节 实战局例
下篇 列炮篇
章 直车对边马
节 边马对边马
第2节 正马对边马
第3节 打入冷宫
第二章 挺双兵对半途列炮
节 五九炮对右车巡河
第2节 高左炮对右横车
第3节 实战局例
第三章 挺三兵对半途列炮
节 红左炮过河
第2节 挺3卒反对称型
第3节 实战局例
第4节 红右马盘河
第5节 急进右马
第6节 红兑炮跃马
第四章 缓开车对半途列炮
节 两头蛇对右横车
第2节 挺七兵对骑河车
第3节 左车过河对三步虎
第4节 实战局例
第五章 黑挺7卒
节 红左正马
第2节 弃兵抢先
第六章 小列手炮
节 黑平炮兑车
第2节 列炮窝心马
第七章 名局选录
这本关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变迁的学术专著,内容扎实得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磐石。作者从生态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特大城市扩张对周边微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可逆影响。书中大量引用了田野调查的一手数据和精细的建模图表,论证过程严谨到令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垂直绿化”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章节,它不仅提供了翔实的案例分析,还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非空泛的口号。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高水平的研讨会,不断有新的认知被激活。唯一的“门槛”在于,如果你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者宏观经济学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初读时可能会感到吃力,因为作者没有过多地进行基础概念的普及。但这恰恰也说明了其专业性,对于业内人士或对城市未来深感兴趣的严肃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
评分哇塞,这是一本纯粹的商业策略实战手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篇幅去讨论理论模型,而是直接切入了十个全球领先企业的危机应对和市场突围过程。我关注的重点是它对“非线性增长”的解读,书中用极具冲击力的图表展示了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线性规划的局限性。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一次重大公关危机的复盘,作者深入剖析了决策层在信息碎片化和舆论反噬下的决策链条,展示了真正的高压决策是如何产生的。整个叙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如果你是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突破口的创业者或中高层管理者,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值得你拿出荧光笔反复勾画。唯一的“槽点”可能是,因为案例都是近十年的,对于某些更早期的、基于传统渠道的经典案例有所侧重不足,但总体来说,其前瞻性和实战性是毋庸置疑的,强力推荐给所有想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人。
评分天呐,我得说说我最近迷上的那本科幻小说!这本书的想象力简直是突破天际,完全没有落入传统科幻设定的俗套。故事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到令人发指的“量子纠缠社会”,在那里,个体的自由意志与群体的集体意识之间产生了奇异的互动和冲突。作者对于高概念的解释非常到位,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而是将复杂的物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中。我尤其喜欢主角团为了寻找“信息熵的源头”所进行的跨维度旅行,那种视觉冲击力和哲学思辨的碰撞,让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对话火花四射,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读起来酣畅淋漓。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后半段的情节推进稍微有点急促,几个关键的反转处理得略显仓促,如果能再多铺垫一些伏笔,让读者的猜想过程更煎熬一些,那体验感就更上一层楼了。不过,这绝不影响它成为我今年读到的最激动人心的科幻作品之一。
评分这本新近读到的历史传记,简直是一场对那个风云变幻年代的深度潜水。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于几位核心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复杂动机的刻画,达到了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巧妙地将宏大的政治格局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读起来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流水账。比如,书中对某位军事统帅在关键战役前夜的心理侧写,那种在责任重压下的踌躇满志与深沉恐惧,被描摹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火药味和人物的汗水。叙事节奏的把握也相当老练,时而紧凑如鼓点,时而舒缓如长歌,让你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被裹挟前行,时而又能驻足沉思。唯一略感遗憾的是,对于某些边缘人物的背景介绍略显单薄,如果能再给予一些篇幅,构建一个更立体的社会群像,想必会更加完美。尽管如此,它依然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对于想了解那个时代复杂性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丰盛的精神飨宴。
评分刚刚合上这本散文集,心中涌起一股暖洋洋的怀旧之情。这不仅仅是关于作者童年记忆的简单叙述,更像是一封写给“慢生活”的情书。文字里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旧时光的温度,尤其擅长捕捉那些常人会忽略的微小细节——比如夏日午后老式电风扇的嗡鸣声,或者邻居家厨房飘出的饭菜香。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自然、亲切,仿佛是坐在老屋的藤椅上,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家庭、友谊和成长的片段,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在不动声色间击中了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旧物新生”的篇章,如何看待和处理那些承载着回忆的物件,这引发了我对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深深的反思。这本书的节奏是舒缓的,需要静心品读,急躁的读者可能会错过其中韵味,但沉浸其中,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诗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