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移动宽带革命 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 (原书第2版)

4G移动宽带革命 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 (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格努斯.奥尔森 著
图书标签:
  • 4G
  • 移动宽带
  • EPC
  • 分组网络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网络工程
  • 移动通信
  • 技术解析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3337
商品编码:295707194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4G移动宽带革命 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 (原书第2版)

定价:99.00元

作者:马格努斯.奥尔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115333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帮你理解并运用EPC架构的必读指南。?本书由参与推动3GPP标准的来自爱立信的专家所撰写,这些专家在目标、发展和未来方向方面都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经验。?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EPC的书籍,并涉及较新的相关技术和概念。?本书是一本描述和解释包含架构、特性和协议的整个EPC架构的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EPC的潜力,掌握开发EPC产品和开发LTE/EPC移动宽带网络的知识和相应的洞察力。?书中部署场景的案例学习展示了EPC中所描述的功能是如何根据实时的网络上下文就行放置的。 本书由Verizon公司首席架构师Kalyani Bogineni博士和TeliaSonera移动业务公司网络研究部专家Ulf Nilsson博士联袂推介并撰写了序言。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SAE/EPC的网络架构、概念和标准,以及相关接口、协议和流程的细节。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共18章,从EPC的背景和愿景、EPC概述、主要概念和服务、EPC的具体细节、EPC的总结与展望等五个部分有序地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EPS架构概述,EPS部署场景和运营示例,EPS中的数据业务,EPS中的话音业务,会话管理和移动性,安全功能,QoS、计费和策略管理,选择功能,用户数据管理,话音和紧急服务,LTE广播,定位功能,卸载功能和同时使用多种接入方式功能,EPS网络实体和接口,相关协议和流程,总结与展望等。本书的版发行后迅速成为了SAE/LTE网络基本原理的重要参考书之一,第2版在版基础补充了在SAE/LTE开始主导移动网络后日趋重要的一些领域的相关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通信和网络领域的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和设计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LTE研发人员加深对SAE/EPC理解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目录序言——Kalyani Bogineni博士序言——Ulf Nilsson博士致谢前言部分EPC的背景和愿望章移动宽带与核心网演进1.1一个全球化标准1.2 EPC的起源1.2.1 3GPP无线接入技术1.2.2 3GPP2无线接入技术1.2.3 SAE——在不同网络之间架起了桥梁1.3转移价值链1.4本书使用的术语第2部分EPC概述第2章架构概览2.1 EPS架构2.1.1 LTE网络中的IP连接2.1.2 LTE接入网的新型功能2.1.3 LTE和GSM/GPRS或WCDMA/HSPA间的交互2.1.4 3GPP语音业务2.1.5 LTE和CDMA网络的交互2.1.6 3GPP接入技术和非3GPP接入技术间的交互2.1.7蜂窝网络中对广播的支持2.1.8位置服务2.1.9微型小区和本地接入的优化2.1.10其他特性2.1.11结构概述的总结2.2移动网络无线技术2.2.1移动服务的无线网络概览2.2.2无线网络功能2.2.3 GSM2.2.4 WCDMA2.2.5 LTE第3章 EPS部署场景和运营商实例3.1场景1:部署LTE/EPC的现有GSM/GPRS或WCDMA/HSPA运营商3.1.1阶段——初始化EPC部署3.1.2第二阶段——现存分组核心的聚合3.1.3第三阶段——进一步优化通用分组核心3.2场景2:现有CDMA运营商的LTE/EPC部署3.3场景3:部署LTE/EPC的新运营商第4章EPS中的数据业务4.1消息业务4.2机器间通信(M2M)4.2.1工业和企业使用场景4.2.2社会性——M2M和可持续发展第5章EPS中的语音服务5.1LTE网络上实现语音服务5.2基于IMS技术的语音服务5.3 SRVCC——单频语音呼叫连续性5.4电路交换回退5.5 MMTel/SRVCC和CSFB的比较5.6 IMS紧急呼叫和优先服务第3部分EPC主要概念和服务第6章会话管理和移动性6.1 IP连接性和会话管理6.2会话管理、承载和QoS 6.2.1概述6.2.2 E-TURAN接入的EPS承载6.2.3 EPS和GERAN/UTRAN接入的会话管理6.2.4其他接入的会话管理6.3用户身份标识和相关的传统身份标识6.3.1用户标识6.3.2用户临时标识6.3.3与2G/3G中用户身份标识的关系6.4移动性原则6.4.1概述6.4.2 3GPP接入族的移动性6.4.3空闲模式信令缩减(ISR)6.4.4闭合用户组6.4.5 E-UTRAN和HRPD之间的移动性6.4.6 3GPP接入和非3GPP接入间的通用移动架构6.4.7接入网发现和选择6.5与管理的WLAN网络之间的交互6.6池化、过载保护和拥塞控制第7章安全功能7.1安全介绍7.2安全服务7.3网络接入安全7.3.1 E-UTRAN中的接入安全7.3.2与GERAN/UTRAN的交互7.3.3针对IMS紧急呼叫的特殊考虑7.3.4可信和不可信的非3GPP接入7.3.5可信非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7.3.6不可信非3GPP接入中的接入安全7.3.7基于主机的移动性(DSMIPv6)的特殊考虑7.4网络域安全7.5用户域安全7.6家庭eNB和NB的安全问题7.6.1 H(e)NB安全架构7.6.2封闭用户组7.6.3设备认证7.6.4托管方认证7.6.5回程链路安全7.6.6位置验证7.7法律干预第8章服务质量、计费和策略控制8.1服务质量(QoS)8.1.1 E-UTRAN中的QoS8.1.2与GERAN/UTRAN的交互8.1.3与其他接入方式交互时QoS方面的内容8.2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8.2.1 PCC架构8.2.2 PCC基本概念8.2.3网络侧发起的QoS控制和终端侧发起的QoS控制8.2.4 PCC和漫游8.2.5 3GPP Release 8以来的PCC新增特征8.2.6固定宽带接入的PCC支持8.3计费第9章选择功能9.1选择功能架构9.2 MME、SGSN、SGW和PDN GW的选择9.2.1选择过程概述9.2.2 DNS基础设施的使用9.2.3 MME选择9.2.4 EPS中的SGSN选择功能9.2.5 GW选择概述9.2.6 PDN GW选择功能9.2.7 Serving GW选择功能9.2.8切换(非3GPP接入)和PDN GW选择9.3 PCRF选择0章用户数据管理10.1家乡用户服务器10.2用户配置文件库10.3用户数据汇聚10.3.1 UDC整体描述10.3.2前端和用户数据库1章语音和应急服务11.1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语音业务11.2基于IMS技术的语音服务11.3 MMTel及其架构11.4 VoLTE11.5 T-ADS11.6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11.7 IMS集中化服务 (ICS)11.7.1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AS)11.7.2从E-UTRAN至GERAN或UTRAN的SRVCC11.8 E-UTRAN切换至CDMA 1xRTT的SRVCC11.9电路交换域回落(CSFB)11.10电路交换与VoLTE的迁移路径和共存11.11 IMS紧急呼叫的EPS紧急承载服务11.12多媒体优先服务2章LTE广播12.1背景和主要概念12.2 MBMS解决方案概述12.3 MBMS用户服务12.4 MBMS移动网络架构12.4.1架构概览12.4.2接口12.5 MBMS承载服务12.5.1会话开启12.5.2会话停止12.5.3会话更新3章定位功能13.1定位解决方案13.2定位架构与协议13.3定位方法13.4定位报告格式13.5 EPS定位实体和接口13.6定位过程4章卸载功能和同时多接入14.1介绍14.2 3GPP无线接入网络卸载——同时多接入14.2.1多接入PDN连接性 (MAPCON) 14.2.2 IP流移动性(IFOM) 14.2.3非无缝WLAN卸载(NSWO)14.3卸载核心和传输网络——有选择的IP流量卸载(SIPTO)14.4到本地网络的访问 ——本地IP访问(LIPA)第4部分EPC的具体细节5章EPS网络实体和接口15.1网络实体15.1.1 eNodeB15.1.2 MME15.1.3 Serving GW15.1.4 PDN GW15.1.5 PCRF15.1.6家庭基站子系统和相关实体15.2 UE、eNodeB和MME的控制平面(S1-MME)15.3基于GTP的接口15.3.1控制平面15.3.2 MME←→MME(s10)15.3.3 MME←→Serving GW(S11)15.3.4 Serving GW←→PDN GW (S5/S8)15.3.5 SGSN←→MME (S3)15.3.6 SGSN←→Serving GW (S4)15.3.7 SGSN←→SGSN (S16)15.3.8可信的WLAN接入网络←→PDN GW (S2a)15.3.9 ePDG←→PDN GW (S2b)15.3.10用户面15.3.11 eNodeB←→Serving GW (S1-U)15.3.12 UE←→eNodeB←→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3 UE←→BSS←→SGSN←→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4 UE←→UTRAN←→Serving GW←→PDN GW(GTP-U)15.3.15 UE←→UTRANvGSN←→Serving GW←→PDN GW (GTP-U)15.3.16 UE←→可信WLAN接入网络←→PDN GW (GTP-U)15.3.17 UE←→ePDG←→PDN GW (GTP-U)15.4基于PMIP的接口15.4.1Serving GW-PDN GW (S5/S8)15.4.2可信非3GPP接入——PDN GW (S2a)15.4.3 PDG-PDN GW (S2b)15.5基于DMISPv6接口(UE-PDN GW(S2C))15.6与HSS相关的接口和协议15.6.1概述15.6.2 ME-HSS (S6a) 和 SGSN–HSS (S6d)15.7与AAA相关的接口15.7.1概述15.7.2 AA服务器-HSS(SWx)15.7.3可信非3GPP接入–3GPP AAA 服务器/代理 (STa)15.7.4不可信的非3GPP IP接入-3GPP AAA 服务器/代理 (SWa)15.7.5 ePDG-3GPP AAA服务器/代理(SWm)15.7.6 PDN GW-3GPP AAA服务器/代理(S6b)15.7.7 3GPP AAA代理—3GPP AAA服务器/代理 (SWd)15.8 PCC相关接口15.8.1概述15.8.2 PCEF-PCRF (Gx)15.8.3 BBERF-PCRF(Gxa/Gxc)15.8.4 PCRF-AF(Rx)15.8.5 TDF-PCRF (Sd)15.8.6 OCS-PCRF (Sy)15.8.7 PCRF-PCRF (S9)15.8.8 BPCF-PCRF (S9a)15.8.9 SPR-PCRF (Sp)15.9与EIR相关的接口(MME-EIR和SGSN-EIR接口(S13和515′))15.10与I-WLAN相关的接口(UE-ePDG(SWu))15.11与ANDSF相关的接口15.11.1 ISMP策略节点15.11.2发现信息节点15.11.3 UE位置节点15.11.4 ISRP节点15.11.5 Ext节点15.12与HRPD IW相关的接口15.12.1优化切换和相关接口(S101和S103)15.12.2 MME�躤HRPD接入网络(S101)15.12.3 Serving GW�蹾SGW (S103)15.13到外部网络的接口15.13.1概述15.13.2功能15.14 CSS接口(MME-CSS接口(S7a))6章协议16.1简介16.2 GPRS隧道协议综述16.2.1协议结构16.2.2控制面(GTPv2-C)16.2.3用户平面(GTPv1-U)16.2.4协议格式16.3移动IP16.3.1概述16.3.2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移动性机制16.3.3移动IP的基本原则16.3.4移动IPv6的安全性16.3.5包格式16.3.6双栈操作16.3.7额外的MIPv6特性——路由优化16.4代理移动IPv616.4.1概述16.4.2基本流程16.4.3 PMIPv6安全16.4.4 PMIPv6数据包格式16.4.5双栈操作16.5 Diameter协议16.5.1背景16.5.2协议结构16.5.3 Diameter节点16.5.4 Diameter会话、连接和传输16.5.5 Diameter请求路由16.5.6节点发现16.5.7 Diameter消息格式16.6通用路由封装16.6.1背景16.6.2基本协议16.6.3 GRE分组格式16.7 S1-AP16.8非接入层(NAS)16.8.1 EPS移动管理16.8.2 EPS会话管理16.8.3消息结构16.8.4安全保护的NAS消息16.8.5消息传输16.8.6未来扩展和后向兼容16.9 IP安全16.9.1引言16.9.2安全封装载荷与认证头部16.9.3互联网密钥交换16.9.4 IKEv2的移动性和多宿主16.10扩展认证协议16.10.1概览16.10.2协议16.11流控制传输协议16.11.1背景16.11.2基本协议特性16.11.3多流16.11.4多宿主16.11.5数据包结构7章流程17.1 E-UTRAN的附着和分离17.1.1 E-UTRAN的附着过程17.1.2 E-UTRAN的分离过程17.2 E-UTRAN的跟踪域(TA)更新17.2.1跟踪域更新过程17.2.2 MME改变时的TA更新17.3 E-UTRAN的服务请求17.3.1 UE触发的服务请求17.3.2网络触发服务请求17.4域间及域内3GPP接入移动切换17.4.1移动切换过程的阶段17.4.2 EPS中的3GPP切换案例17.4.3 E-UTRAN接入方式下的移动切换17.4.4 E-UTRAN以及其他3GPP接入方式(GERAN和UTRAN)之间的使用S4SGSN的切换17.4.5基于Gn/Gp的SGSN切换17.4.6 GERAN和UTRAN接入网之间的使用S4 SGSN以及GTP/PMIP的切换17.5承载和QoS相关架构17.5.1 E-UTRAN承载管理17.5.2 GERAN/UTRAN承载管理17.6 Non-3GPP系统的移动管理17.6.1 GTPv2的S2a接口的可信WLAN接入网(TWAN)的初始附着17.6.2 GTPv2的S2a接口的可信WLAN接入网(TWAN)的去附着17.6.3 S2b接口的PMIP下不可信Non-3GPP接入附着17.6.4 S2b接口的PMIP下不可信Non-3GPP接入去附着17.6.5 S2c接口的DSPMIP下可信Non-3GPP接入附着17.6.6 S2c接口的DSPMIP下可信Non-3GPP接入去附着17.7 3GPP系统和Non-3GPP系统间的移动切换17.7.1概述17.7.2 Non-3GPP的EPS切换17.8 Non-3GPP接入的QoS相关过程第5部分EPC的总结与展望8章总结和展望附录附录AEPC相关标准实体附录B相关缩写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本书所有的作者都来自爱立信公司,他们已经在EPC和3GPP的商业和技术方面工作了很多年。其中几个作者还积极从事了3GPP标准推动。马格努斯.奥尔森 爱立信公司在系统架构和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自从1995年加入Ericsson以来,他就一直从事整个移动网络架构方面的工作,并且在移动系统标准化方面具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他担任3GPP TSG SA WG2(架构工作组)主席4年时间,在其中其贡献了大量的标准规范。从驱动系统架构演进(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工作项目在3GPP启动以来,马格努斯.奥尔森就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他拥有瑞典林雪坪工学院应用物理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凯瑟琳.穆里根 目前担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她的研究方向包括通信行业的先进技术以及围绕与此相关的数据流的新的商业模式。她具有15年的通行行业的从业经验,其中就包括在Ericsson的10年。涉及移动行业的经济和技术方面,她拥有数个,并且是的相关的多本书籍的作者。凯瑟琳拥有剑桥大学工程哲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且获得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业信息技术的荣誉学士学位。

文摘


序言



《4G移动宽带革命: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原书第2版)》 导读 这是一本深入剖析4G移动通信网络核心技术和演进路径的权威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EPC(Evolved Packet Core)和4G分组网络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本书聚焦于4G技术如何颠覆传统的移动通信模式,构建起高速、低延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管道,从而催生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核心内容:EPC的构建与功能 本书的核心在于详细解读EPC,即演进分组核心网。EPC是4G 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的核心骨架,是实现分组交换通信的关键。它承担着数据业务的承载、控制以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关键功能。 EPC的架构演进: 本书将追溯EPC从2G/3G时代的GPRS/UMTS核心网演进而来的历程,强调其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性变革,从电路交换向全分组交换的转变。读者将了解到,EPC采用了更加扁平化、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的设计,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业务需求。 EPC关键网元详解: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作为EPC的信令核心,MME负责用户位置管理、注册、切换、鉴权等与移动性管理相关的信令处理。本书将深入分析MME在用户接入、网络间的切换(如LTE到3G/2G)等场景下的具体工作流程和交互协议。 S-GW (Serving Gateway): S-GW是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起点和终点,负责用户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它与eNodeB(LTE基站)直接相连,并将用户数据分发到P-GW或其它S-GW。本书将详细阐述S-GW在数据路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移动性管理。 P-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GW是EPC与外部IP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网)的接口。它为用户分配IP地址,进行计费、策略控制、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等。本书将深入解析P-GW如何实现网络接入、策略执行和与外部网络的无缝连接。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是用户签约信息数据库,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业务鉴权信息、位置信息等。本书将阐述HSS如何与MME、S-GW等网元交互,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和服务。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PCRF是EPC中的策略控制中心,负责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业务类型、网络状况等因素,动态地制定和下发QoS策略、计费策略等。本书将重点分析PCRF在实现差异化服务、流量管理和收益保障方面的作用。 EPC与LTE网络的协同: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EPC与LTE空中接口(eNB)的紧密配合。eNB负责将用户的无线信号转换为IP数据包,并与EPC的S-GW进行交互。EPC的信令网元则协调eNB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 核心内容:4G分组网络的演进与特性 本书不仅聚焦于EPC,还将全面解析4G分组网络(LTE)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 LTE空中接口技术: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作为LTE的下行链路核心技术,OFDMA能够有效地对抗多径衰落,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本书将解释OFDMA的工作原理、资源调度机制,以及如何支持不同业务的QoS需求。 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作为LTE的上行链路技术,SC-FDMA在OFDMA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有利于终端设备的功耗和成本控制。本书将对比OFDMA和SC-FDMA,分析它们在LTE中的应用场景。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利用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显著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本书将详细介绍MIMO的原理,以及其在LTE中的不同配置和应用。 LTE网络架构: 除了EPC,本书还将解析LTE网络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如S1接口(eNB与EPC之间的接口)、X2接口(eNB之间的接口),以及它们在网络运行中的作用。 QoS保障机制: 在4G分组网络中,QoS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将详细介绍LTE的QoS框架,包括QCI(QoS Class Identifier)、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GBR(Guaranteed Bit Rate)等参数,以及EPC如何与eNB协同,实现端到端的QoS保障,满足视频、语音、数据等各类业务的需求。 移动性管理: LTE网络支持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缝切换,本书将深入剖析移动性管理协议,包括跟踪区更新、切换过程(如切换类型、切换参数)等,确保用户在移动中体验不间断的服务。 网络安全: 本书还将探讨LTE网络中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鉴权、密钥协商、数据加密等,保障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超越基础:4G的应用与影响 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它还深入探讨了4G移动宽带革命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 4G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上网体验,催生了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移动支付、云服务等一系列爆炸式增长的应用。本书将分析4G如何成为这些应用得以实现的基石。 物联网(IoT)的兴起: 4G网络为海量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推动了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本书将探讨4G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车联网等。 行业数字化转型: 4G移动宽带正在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本书将分析4G在这些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未来的演进方向: 在全面解析4G的基础上,本书也将为读者展望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5G的演进、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为理解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4G移动通信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工程师: 深入理解4G EPC和分组网络的原理、架构和关键技术。 网络架构师: 掌握4G网络的部署、优化和未来演进策略。 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 了解4G网络的特性和能力,为开发创新的移动应用提供技术洞察。 IT专业人士: 把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其对企业IT战略的影响。 对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结语 《4G移动宽带革命:全面解析EPC和4G分组网络(原书第2版)》将成为您理解4G技术、把握移动通信未来发展脉搏的宝贵参考。通过本书,您将能够系统地掌握EPC的核心功能、4G分组网络的关键技术,以及4G革命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之前我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基站+核心网”这样一个非常粗糙的概念上。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意识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重要性,它才是整个4G网络的“灵魂”和“大脑”。作者在书中对EPC的各个组成部分,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它们各自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又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对于用户数据如何在EPC中传输、路由和管理的流程描述,简直是“庖丁解牛”,让我对复杂的数据流有了清晰的认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是能够联系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在讲解QoS时,就联系到了高清视频流的传输,这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移动通信变得如此便捷高效”的“故事书”。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对4G移动宽带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的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4G就是比3G快一点,能更流畅地看视频,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这种浅显的认知。作者用极其详尽且逻辑清晰的语言,为我打开了4G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EPC(Evolved Packet Core)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以及4G分组网络如何在幕后默默支撑起我们如今享受到的高速、可靠的移动通信体验。从最初的体系结构设计,到核心网的各个关键节点,再到它们之间的交互流程,书中都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技术概念的类比和图解,这使得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例如,书中对EPC中MME、SGW、PGW等节点的职能描述,就如同给我的脑海中绘制了一幅清晰的网络蓝图,让我得以窥见通信技术背后隐藏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4G网络的“使用者”,更成了一个能“欣赏”和“理解”它运作机制的“观察者”,这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4G移动宽带的核心奥秘。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解读4G分组网络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将EPC这个复杂的网络架构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从书中不仅学习到了4G网络的关键技术,更理解了它们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演进思路。书中对于信令流程、数据传输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讲解,都非常有条理,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信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能够将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使用的4G网络,其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和心血,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程。

评分

对于我这个长期在通信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及时雨”。虽然日常工作中接触4G和EPC,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可见一斑,他将EPC的演进历程、关键技术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对SA(Standalone)和NSA(Non-Standalone)组网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5G NSA向SA演进的策略,都为我们理解当前及未来的网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中对每一个关键功能的描述都非常到位,比如如何实现低时延、如何保证高带宽、如何进行用户接入和切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性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来说,价值非常巨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不仅仅是被4G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所震撼,更是被作者对于整个EPC和4G分组网络的深度解析能力所震撼。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科普层面,而是真正钻进了技术的“骨髓”,将那些看似复杂晦涩的协议和架构,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我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4G世界模型,让我逐渐明白,我们手中那小小的手机,连接的是一个多么庞大、多么精妙的通信帝国。特别是关于网络切片、QoS(服务质量)保障以及安全机制的章节,让我对4G网络的多样化应用和高可靠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经常引用实际案例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兼具前沿性和实操性。我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高科技的“控制中心”,亲眼目睹着数据如何在EPC的核心中穿梭、处理,最终以惊人的速度抵达我的设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