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
定价:40.00元
作者:钱旭潮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0303118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钱旭潮、王龙和赵冰编写的《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从实用角度出发,引入双维度交叉法,提炼出七类科技成果类型,以转化主体与转化方式为基础,形成了更加适合现代科技管理需要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成果)的共享与转化。在此基础上,以全新视角(科技资源主体的需求与行为差异),就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行与推广形成三位一体的实际操作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存在的重建设、轻运行、少推广的弊端。
《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供从事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与企事业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参考与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初创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我们深知,获取优质的科技资源和高效的技术转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这本书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书中关于“转化”的章节,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于我们这种亟需将技术变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书中分析了技术转化的不同模式,如许可、转让、合作开发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收益分析方法,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大型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的潜在机会。通过平台,我们有可能接触到更多前沿技术、优质人才,甚至找到潜在的投资伙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建议和实践案例,让我们能够将书中的理念切实地应用到公司的发展中去。
评分作为一名对未来社会形态充满好奇的科幻迷,我一直关注着技术变革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本书所描绘的“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愿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它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协作、普惠的科技时代。书中对平台建设的技术路径,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资源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这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平台运营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探讨。一个成功的平台,绝非仅仅是技术上的奇迹,更需要精妙的运营智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书中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权衡,都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世界:科研成果不再是冰冷的文献,而是能够触手可及、为大众带来福祉的实际应用;知识的传播和转化将更加高效,创新将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洪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前沿和知识传播方式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大门。我一直对信息孤岛的现象感到头疼,尤其是在科研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被锁在各个机构内部,难以获得、共享和转化,这极大地阻碍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便被深深吸引。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打破这些壁垒,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现有科研体制和知识产权模式的深刻反思。作者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层层剥茧,详尽阐述了平台构建的各个环节,包括资源的梳理、标准的制定、技术的支撑、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运营模式的设计。特别是关于“转化”和“公共服务”这两个关键词,我深感其重要性。科技成果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应用和对社会的服务上,如何让实验室里的“珍珠”变成可以服务大众的“商品”,是衡量一个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书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机制的探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看到了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开花的希望。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社会科学和科技政策的研究者,我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这本书所探讨的“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与运行,正是当下科技政策领域最热门、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平台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的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平台管理体系,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如何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果的广泛传播,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作者提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平台建设中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的探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宏观视野和人文关怀。一个成功的平台,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更要有健全的治理机制和负责任的运营理念。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和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与转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也为未来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在基层科技服务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我们渴望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信息,以便为当地的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指导。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它系统性地梳理了构建这样一个综合性平台所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公共服务”部分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将科技资源堆砌在一起,更是强调了如何通过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对接、人才培训等多元化的服务,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书中提到的“用户导向”原则,让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导致技术成果“叫好不叫座”。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优化平台的功能,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推广,让更多需要科技资源的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的科技资源(如专利、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的特点和共享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资源整合和分类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