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晏祖寿 著
图书标签:
  • 太湖
  • 湖泊
  • 地理
  • 中国地理
  • 自然地理
  • 环境科学
  • 水利
  • 江苏
  • 长江三角洲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ISBN:9787806213346
商品编码:2959447691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0-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定价:13.00元

作者:晏祖寿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1-01

ISBN:9787806213346

字数:109000

页码:1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太湖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太湖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目录


自然地理篇
1 太湖流域面积有多少?
2 你知道太湖流域的水系构成吗?
3 太湖古代名称是什么?它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排第几位?
4 太湖流域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
5 你知道太湖流域及其平原的诞生与发育过程吗?
6 太湖是怎样形成的?
7 通常称山间小河沟为“溪”,汇入太湖的溪也是小河沟吗?
8 太湖流域有多少湖泊?你能说出其中六个大中型湖泊的名称吗?
9 为什么太湖流域会有这么多的湖泊?
10 太湖中我多少大小岛屿?哪两个较大的岛屿已和陆地连在一起了?哪个岛屿面积大?
11 太湖下游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
12 “五湖”指什么湖?你知道吴越大战“五湖”的故事吗?
13 太湖流域有哪些城市?你能说出无锡的名称由来吗?
14 太湖周围有哪些名山?
15 为什么称太湖流域为江南水乡?流域内哪个市的水面面积多?
16 你知道太湖流域河网的特点吗?
17 太湖的形态特征为何在全国大型湖泊中甚为罕见?它是如何形成的?
18 人人都说太湖美。太湖美在何处?
19 太湖流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0 太湖流域的降水量是多少?有什么特点?
21 太湖流域全年有几个雨季?有什么特点?
22 你能举出梅雨和台风雨成灾的典型例子吗?
23 哪几年太湖水位曾创历史新高?灾害有多大?
24 太湖流域土地资源有多少?有何特点?哪些是全国七大流域之?
25 太湖流域水资源有多少?为什么说太湖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条件较优越的地区之一?
26 太湖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27 60年代以后,太湖流域出现现偏旱大丰收、旱年丰收,大旱甚到特大旱不减产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28 为什么说洪涝灾害仍然是太湖流域当前的心腹之患?
29 太湖流域的水灾有什么特点
30 什么中潮灾?太湖流域哪些地区潮灾严重?你能简要描述一下古今潮灾的情况吗?
……
历史文化篇
社会经济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内容梗概: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是一部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地理科普读物。该丛书以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太湖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关于太湖的一百六十个常见问题,内容涵盖太湖的地理概况、形成演变、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治理保护等方面。本书旨在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读者对太湖乃至中国江河湖泊的兴趣,普及地理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对中国水资源的深入了解和珍惜。 本书亮点: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从太湖的“前世今生”到“现在时”,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从生物万象到生态保护,几乎囊括了关于太湖的方方面面。160个问题精心挑选,既有基础性的常识,也有深入的探讨,力求解答读者心中的种种疑问。 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采用问答体例,打破传统教科书的沉闷,让知识获取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每个问题都配有详实但通俗易懂的解答,辅以精美的插图、表格、数据分析,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科学严谨,权威可信: 内容由多位地理、水文、生态、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严格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权威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学习平台。 地域聚焦,视野宏大: 尽管聚焦于太湖,但本书并非“就湖论湖”。在解答太湖相关问题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大量关于中国其他主要江河湖泊的比较、联系和知识延伸,使读者在了解太湖的过程中,也能触类旁通,获得对中国水系整体的认知。 人文关怀,生态思考: 除了纯粹的科学知识,本书还深入挖掘了太湖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人类活动对太湖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太湖生态问题的探讨,引发读者对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细节(部分示例): 第一部分:太湖的地理概貌与形成演变 太湖在哪里? 详细介绍太湖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属省份(江苏省)、主要城市(苏州、无锡、常州)、所处地理区域(长江三角洲)、经纬度范围等,并绘制清晰的区域地图。 太湖有多大? 阐述太湖的水域面积、容积、平均水深、最深处等关键数据,并与其他国内外著名湖泊进行比较,让读者对太湖的规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太湖是怎样形成的? 追溯太湖的形成历史,可能的地质构造、冰川作用、地壳运动等原因,结合科学的地质年代划分,解释太湖的演变过程。 太湖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分析太湖的主要水源,包括河流(如太浦河、淀淜河、望虞河等)的汇入、地下水补给、降水等,并介绍主要的流域面积。 太湖为什么叫太湖? 探究“太湖”名称的由来,可能涉及古代的历史传说、方言演变、文献记载等,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太湖的湖岸线有多长? 介绍太湖湖岸线的长度,以及湖岸线形态的特点,例如曲折度、岛屿分布等。 第二部分:太湖的水文特征与生态环境 太湖的水质如何? 详细解读太湖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主要的水质指标(如透明度、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富营养化指标等)及其变化趋势。 太湖的平均水温是多少? 介绍太湖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规律,以及水温对湖泊生态的影响。 太湖的水位是如何变化的? 分析太湖水位受季节、降雨、径流、人工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介绍主要的调蓄措施。 太湖有岛屿吗?有多少个? 列举太湖著名的岛屿,如鼋头渚、三山、西山、东山等,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面积、特色及历史文化。 太湖为什么会有蓝藻水华? 深入剖析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包括富营养化、水体动力条件、气象因素等,并阐述其危害。 太湖的生物多样性如何? 介绍太湖中常见的鱼类、鸟类、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并关注一些珍稀或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 太湖的湖床是怎样的? 描述太湖湖底的地貌特征、沉积物类型,以及它们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太湖的径流与降水有什么关系? 分析太湖流域的降水分布特征,以及降水如何影响太湖的入湖水量和水位。 第三部分:太湖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太湖里有哪些鱼? 详细介绍太湖主要的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以及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和捕捞情况。 太湖的特产有哪些? 关注太湖的特色水产品,如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等,介绍它们的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 太湖有哪些水生植物? 介绍太湖中具有代表性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太湖的鸟类资源丰富吗? 介绍太湖及其周边的鸟类种类,特别是候鸟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以及观鸟的乐趣。 太湖的底栖生物有哪些? 介绍生活在太湖底部的无脊椎动物,如螺、蚬、虾、蟹等,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太湖的生态系统健康吗? 评估太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威胁因素(如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并探讨改善途径。 太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阐述太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 第四部分:太湖的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 太湖与古代文明有什么关联? 追溯太湖地区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太湖在古代经济、交通中的作用。 有哪些关于太湖的历史传说和典故? 讲述与太湖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等,丰富本书的文化内涵。 太湖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有何地位? 探讨太湖在历代诗词、绘画、书法、园林艺术等方面的意象和影响。 太湖是怎样成为重要渔业基地的? 分析太湖渔业的发展历史、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太湖旅游资源有哪些? 介绍太湖沿岸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苏州园林、鼋头渚、三山岛、阳澄湖等,以及太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太湖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 分析太湖的水运、灌溉、供水、环境等功能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太湖与江南水乡文化有什么联系? 探讨太湖的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以及“鱼米之乡”的形成。 第五部分:太湖的治理保护与未来展望 太湖面临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详细列举太湖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如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围垦破坏等。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治理太湖做了哪些工作? 介绍历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太湖治理项目、政策法规、投入情况等。 太湖的污染治理有哪些主要措施? 深入分析太湖污染治理的科技手段和工程措施,如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流域管理等。 公众在太湖保护中能做些什么? 引导读者从日常生活出发,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支持环保组织等。 太湖的生态修复进展如何? 关注太湖生态修复的案例和成效,如湿地恢复、植被重建、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等。 如何实现太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何在利用太湖资源的同时,保护其生态环境。 太湖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对太湖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建设美丽太湖的愿景和建议。 除了太湖,中国还有哪些重要的江河湖泊值得我们关注? 在总结太湖经验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其他重要水体,呼吁全社会关注中国的水资源保护。 本书面向读者: 青少年学生: 作为地理、环境、科普的入门读物,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地理爱好者: 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湖泊生态系统。 环保工作者与研究人员: 提供翔实的案例和研究素材,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关心水资源保护的公众: 提高对水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了解太湖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深层联系。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太湖的书,更是一扇连接读者与中国壮丽水系的窗口。通过对太湖的细致描绘,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珍视,以及对建设一个绿色、美好未来的共同责任。

用户评价

评分

“问答”的形式,对于我这种喜欢碎片化阅读,又希望知识系统性强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太湖160问》这本书,就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点。我经常是在通勤路上或者睡前翻上几页,随手翻到哪个问题,就能得到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解答。但不思議的是,这些看似独立的问答,却串联起了一个关于太湖的完整图景。我发现,书中关于太湖的提问,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方面面。比如,它会问太湖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也会细致到太湖某个角落的特色地貌;它会探讨太湖的生态系统,也会深入到太湖中某种生物的生存状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层面,而是很多问题都延展到了“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如,为什么太湖的水体容易富营养化?如何有效地进行太湖的生态修复?这些问题都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让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对太湖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一个美丽的湖泊”,而是上升到了对其复杂性、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书籍,《太湖160问》这本书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之前对太湖的印象,大概就是“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句话虽然耳熟能详,但却很难让我深入了解太湖到底“美”在哪里。这本书用一种近乎“刨根问底”的方式,将太湖的“秘密”一一揭开。我特别喜欢它“问答”的形式,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知识渊博的长辈聊天,每一个问题都引人入胜,每一个回答都令人豁然开朗。比如说,我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像太湖这样的大型湖泊,它的水体会有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书中就从水体成分、藻类生长、光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让我对水体变化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关于太湖的命名,书中也追溯了历史,介绍了不同的说法和演变过程,这让我感觉到,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背后也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回避任何复杂的问题,而是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知识普及给读者,让我觉得学习地理和历史,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评分

拿到《太湖160问》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有料”。“160问”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预示着内容之丰富。翻开书页,果然不负所望。它以一种极其详实的方式,解答了关于太湖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太湖地质地貌的描述,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太湖有多大,有多深,而是会追溯太湖的形成过程,解释它与周边山脉、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比如,关于太湖的气候特征,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它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太湖的生物多样性,详细介绍了太湖中各种动植物的种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太湖之中,去感受那生机勃勃的世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将一个复杂的地理实体,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评分

我是一个对故事情节比较看重的人,所以看书时,如果内容太平淡,很容易就会失去兴趣。《太湖160问》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关于地理和历史的书籍,但它的“问答”形式,反而让它充满了故事感。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个引子,将我带入一个关于太湖的“故事”之中。我记得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太湖的“水怪传说”,书中不仅讲述了这些传说,还从科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让我既满足了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又获得了科学的解释。又比如,关于太湖的岛屿,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岛屿的名字,而是会讲述每个岛屿的历史典故、人文传说,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种将地理知识与人文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也让我对太湖产生了更深的感情。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太湖。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我一直对我们国家的地理和水文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孕育了无数文明、承载了无数故事的江河湖泊。当我在书店里看到“中国江河百问丛书”这套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而其中这本《太湖160问》,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对太湖并不陌生,它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我总觉得,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应该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这套丛书的定位,就是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这是一种非常亲切、直观的学习方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太湖160问》,立刻就被它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太湖的水质、面积、深度这些基础数据的罗列,更是深入到太湖的形成、演变,它与周边地理环境的互动,它在历代经济、文化、政治中的地位,甚至是对太湖的保护和治理的探讨。书中涉及的地理、历史、人文、生态等多个维度,都让我惊叹于作者的学识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每一问一答,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探险,让我对太湖的认知不断刷新,不断拓展。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最能触及灵魂的方式,就是通过它最 the 核心的地理要素。对于中国而言,江河湖泊无疑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太湖160问》这本书,就是我走进太湖世界的绝佳起点。它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历史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地理学著作,而是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太湖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我喜欢它提问的方式,那些问题,就像是我自己心中一直以来对太湖的好奇和疑惑,被一一提取出来,然后又得到了详尽的解答。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读到关于太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的章节,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怀,他们的赞叹;读到关于太湖水利治理的艰辛历程,我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不易。它让我明白,太湖不仅仅是一片水域,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它滋养了无数的生命,它也影响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太湖,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太湖。

评分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内容翔实的书籍实属不易。《太湖160问》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来阅读过的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它以“问答”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太湖的方方面面。我之前对太湖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零散的资料,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框架。书中关于太湖的“水质”问题,就用了相当篇幅进行探讨,从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到历代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和治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对太湖的水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比如,关于太湖的“旅游资源”,书中也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不仅仅是列举了著名的景点,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景点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内涵。这种将地理、历史、人文、生态等多个维度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让这本书充满了深度和广度。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地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去感受。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很多介绍中国江河湖泊的书籍,都有点提不起兴趣,觉得它们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太过于浅显。但《太湖160问》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采用“问答”的形式,非常巧妙地吸引了我。我喜欢这种主动探索的阅读方式,感觉像是自己在主动提问,然后又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书中关于太湖的提问,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我记得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太湖的“三白”,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三白”是什么,还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太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另外,关于太湖的“鱼米之乡”的形成,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释了太湖周边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发展历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太湖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和湿地退化,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这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引发思考的社会读物。

评分

刚拿到《太湖160问》这本书,脑海里闪过无数与太湖相关的画面:烟波浩渺的湖面,点缀其间的岛屿,还有那水乡古镇的韵味。但说实话,我对太湖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印象。我清楚它很重要,但具体重要在哪里,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多深厚,它的生态环境面临哪些挑战,我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太湖160问》的出现,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它的“160问”的体例设计,非常巧妙。它不会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那样,从头到尾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我发现,书中提出的问题,涵盖了从地理常识到历史典故,从生态科学到人文故事,几乎无所不包。例如,关于太湖的水系构成,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太湖有几个主要入湖河流,而是会追溯这些河流的源头,它们是如何流经不同的地貌,最终汇入太湖的。又比如,关于太湖的“四宝”(银鱼、白鱼、白虾、螺蛳),书中会详细介绍它们的生长习性,它们与太湖水质的关系,甚至还有关于它们在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太湖的生态系统中,去感受那生命的脉动。

评分

读完《太湖160问》,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对太湖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太湖历史的章节,它将太湖与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太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关于太湖在运河系统中的地位,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太湖如何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运枢纽,以及它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还有,关于太湖的渔业资源,书中不仅介绍了主要的鱼种,还追溯了不同历史时期太湖渔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渔民的生活方式。这种将地理知识与历史人文相结合的方式,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太湖产生了更深的感情。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太湖的书,更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中国地理和历史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