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科学原理
定价:28.00元
作者:廖永岩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502768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地史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资料,本书系统论证了生物的演化引起冰川周期性形成和消融;周期性的冰川形成和消融,造成固体地球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固体地球的膨胀和收缩,导致地球周期性的构造运动,以及地磁场形成和反转、生物大灭绝、矿床形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现象周期性地发生;以上作用导致地球的演化。应用以上理论,本书合理解释了岛弧形成、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大陆增生、山脉隆升等多地学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对将来地球的演化趋势及全球变化进行了推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地球科学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和地球科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地球科学原理》的结构安排实在是太巧妙了,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学科划分来展开,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和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地球。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枯燥的地质学概念,而是以“时间的尺度”作为引子,带领读者穿越亿万年的地质岁月,感受地球的古老与沧桑。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互馈”的章节,作者将地质事件与生物的进化过程巧妙地联系起来,例如,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如何导致气候剧变,进而影响生物的灭绝和新生;又例如,藻类的光合作用如何改变了大气成分,为复杂生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认识到地球科学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完整图景。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无论是岩石的显微照片,还是地质构造的示意图,都清晰地展示了科学的细节,为理解复杂的概念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描绘的地球历史而感到震撼,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漫长的演化历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隐约可见地球的轮廓,再配以简洁有力的书名,立刻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浩渺与地球的神秘。我一直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充满好奇,从山川湖海的形成,到岩石的变迁,再到气候的演化,每一个现象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翻开这本书,我被作者严谨而生动的笔触深深吸引。第一章就详细阐述了板块构造理论,从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到大陆漂移的证据,再到板块边界的各种地质活动,作者用清晰的图表和生动的案例,将这个宏大的理论剖析得淋漓尽致。我之前对这些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读完这一章,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有了全新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实地考察的技术和方法,例如通过地质图的解读来追溯地质历史,通过岩石样本的分析来判断其形成环境,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探险指南,激励着我去探索和发现。
评分我非常欣赏《地球科学原理》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介绍,更将视角延伸到了地球的外部环境。书中对“大气圈的演化”和“海洋的起源与发展”的探讨,让我对地球的整体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详细介绍了早期大气成分的构成,以及随着生命活动和地质作用,大气成分是如何逐渐演变的,这对理解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在海洋的部分,作者不仅追溯了海洋的形成过程,还深入分析了海洋环流、潮汐、以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之前总觉得海洋是一个神秘而独立的存在,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它与大气、陆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动态的生命支持系统。书中的案例研究也很有说服力,比如对某个海域沉积物的分析,如何揭示了古代气候的变迁,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评分坦白说,我起初拿到这本书时,对“原理”这个词有些畏惧,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然而,《地球科学原理》的语言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平实而富有感染力,作者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着那些看似复杂的地质现象。例如,在讲解风化和侵蚀作用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物理、化学风化过程,而是通过描述河流如何雕刻峡谷,风如何塑造沙漠地貌,雨水如何侵蚀山体,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深刻理解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机制。书中对“水循环”的阐述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蒸发、凝结、降雨等过程,而是将水与气候、地貌、甚至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娓娓道来,展现了水在地球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我之前对“干旱”和“洪水”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比较片面,读了这一章后,才真正明白其背后的复杂成因,以及地球系统如何维持微妙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的深入探讨,这对于我们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举地球的各种矿产资源,而是着重分析了资源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人类是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的,并深刻剖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能源的演化”的章节所吸引,从古代的薪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再到核能和新能源,作者勾勒出了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变迁史,并分析了不同能源形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让我对我们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此外,书中还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以及“土壤的退化与修复”等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些内容都让我反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加审慎和负责任。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发人深省的社会科学著作,它促使我思考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