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 罗振 9787206108709

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 罗振 97872061087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振 著
图书标签:
  • 克隆技术
  • 生命科学
  • 生物技术
  • 基因工程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科学
  • 罗振
  • 科学普及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108709
商品编码:296026347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

定价: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罗振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206108709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克隆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物种的各具特色的生命现象,在探索生命的同时也关注了克隆科学技术,解读克隆的原理,以及克隆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物种各具特色的生命现象,在探索生命的同时也关注了克隆科学技术,解读克隆的原理以及克隆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克隆的研究成果和“克隆人”引起的风波,非常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生命科学普及读物。

目录


章 科学冲击波:克隆
节 生命的复制——克隆
何为克隆
生命是如何克隆的
克隆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传奇的“多莉”
克隆羊“多莉”诞生记
“多莉”引起的轩然
“多莉”的悲惨命运
第三节 中国克隆技术的发展
中国克隆事业人
我国克隆技术取得的成果
我国克隆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生命复制的前提:细胞
节 细胞克隆技术
什么是细胞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克隆技术
第二节 细胞的组成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器
细胞质
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的培养
什么是细胞培养
生存的舞台——培养细胞的条件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动物细胞的培养
第四节 细胞的活动
无限的循环——细胞周期
传递的开始——细胞分裂
变异的关键——细胞分化
衰老的前兆——细胞衰亡
细胞的杂交——细胞融合

第三章 “七十二变”:基因克隆
节 基因克隆
从基因谈起
基因控制生命的遗传
什么是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
DNA的克隆
第二节 基因克隆的载体
质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
病毒载体
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的其他应用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奥秘
不怕病虫害的庄稼
抗除草剂的作物
泼辣的“庄稼汉”
发光的植物
“超级动物”的奥秘
第五节 神奇的复制技术——PCR
DNA复制需具备的条件
PCR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PCR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 的革命:动物克隆
节 克隆的时刻——动物克隆
什么是动物克隆
动物克隆的无限契机
克隆大熊猫
复制印度野牛
抢救欧洲盘羊
冷冻动物园的后代
第二节 植物克隆
克隆技术与农业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花粉和花培养
试管育苗

第五章 生命的挑战:克隆与人类
节 克隆人的是是非非
生命是什么
克隆人诞生过程狂想
克隆完全相同的人可能吗
理性对待克隆人
第二节 造福人类的克隆技术
试管婴儿
克隆人体器官
未来的制药厂
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

作者介绍


罗振,河南周口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在下列图书编辑中,曾担任主要编辑:《生命需要绿色》《给自己一个希望》《谁动了我的空气》《目标——用目标点亮人生》《行动——好动机带来好机会》《性格——好性格影响一生》《自信——奇迹从自信开始》《责任——把成功当成习惯》等。

文摘


《科普书·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在全世界引起轩然。这只不同凡响的羊究竟是怎样被培育出来的呢?威尔姆特研究小组的具体做法是,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来,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另一只6岁母羊的身上取出一个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内,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个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后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内,随着母亲的成功分娩,“多莉”便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多莉”的这一诞生过程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大相径庭。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是这样的:与卵细胞结合形成个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胚胎后发育成体动物。可见,哺乳动物的生命过程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的参与。从遗传角度讲,这只小绵羊具有其母亲的遗传特征,是其6岁母亲的复制品。
  羊能复制,那么人呢?人和羊同属哺乳动物,羊已被复制成功,复制人是不是为时不远了呢?自从《自然》杂志发表威尔姆特的文章以来,甚至在文章正式发表之前,有关“克隆”绵羊的消息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如同原子弹爆炸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震惊和反响。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克隆羊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即2月24日,紧急召见美国国家生物伦理咨询小组,要他们对此问题的法律和道德影响进行研究,并于90天内提出报告。3月4日,克林顿发布禁令,禁止用联邦经费从事“克隆”人研究。2月25日,《波士顿环球报》以《克隆的冲突》为标题,发表文章介绍了关于克隆羊所引发的争论。同一天,《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我们应该为克隆羊担忧吗?》又反映了部分科学家为克隆技术辩护的观点。2月27日,路透社向世人透露,“梵蒂冈呼吁禁止克隆人”。3月3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以《克隆研究的问题将受到严格检验》为题,重新挑起争议。3月5日,意大利卫生部长发布命令,禁止对人或动物进行任何“克隆”实验。
  同日,丹麦科学家在经过充分辩论之后,宣布暂停正在进行中的“克隆”研究,直到作出一项有关政治、法律和道德的相关决定为止。也是在同一天,日本学术审议会也决定禁止使用公共科研经费研究与人类有关的“克隆”技术。而阿根廷议会也讨论了一项立法提案,这项提案提议对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处以8~20年。德国、加拿大等国也纷纷采取行动,禁止“克隆”人的研究。
  “多莉”的悲惨命运芦斯林研究所自从“多莉”出生后,便备受关注。大家都希望能从卢斯林那里得到关于“绵羊之星”的手消息。在2003年2月7日左右,卢斯林研究所却发出了令人担忧的消息:多莉已经开始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后经兽医诊断,“多莉”患有严重的进行性肺病。所谓“进行性”疾病,是指患者病情不断发展恶化,生命危在旦夕。鉴于这种情况,研究所决定为多莉实施“安乐死”,他们实在不忍眼睁睁地看着多莉郁郁而终,希望这只曾经享受过生命的快乐、并且为全世界带来过无数惊喜的可爱的小绵羊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一般说来,一只绵羊平均可以活11~12年,而多莉今年只有6岁,寿命仅相当于普通羊的一半。
  克隆羊“多莉”死了!培育出这只世界上例体细胞克隆动物的苏格兰卢斯林研究所于2月14日向外界宣布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消息。
  “多莉”的悲剧再次引发了有关克隆技术的争议。
  关于“多莉”的死。科学界流传“克隆动物早衰”的说法。英国《新科学》杂志指出,克隆动物比普通动物体内缺少一种叫做凋聚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保护细胞内的染色体,控制细胞衰老的进度,好比一座“生物钟”。2002年2月,日本研究人员也指出,克隆鼠的寿命比普通老鼠短。但是,美同先进细胞科技公司发表了驳斥上述观点的研究报告。他们在对24只克隆牛经过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后,发现所有指标均正常,没有缺少凋聚物的迹象。然而,2003年2月2日,澳大利亚只克隆羊在活了短短2年零10个月后突然死亡,其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

序言



《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 作者:罗振 出版社:9787206108709 生命奇迹的复制与重塑:探秘克隆技术的奥秘 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漫漫征途中,克隆技术无疑是最具颠覆性和争议性的领域之一。它如同造物主的魔法棒,能够复制生命,重塑基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生命本质、改写生命蓝图的奇幻之门。罗振先生的《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一书,便是一部深入浅出、拨云见雾的克隆技术百科全书。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生动活泼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这项技术的起源、发展、原理、应用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克隆的曙光:从古老的传说到科学的实践 “复制”这个概念,并非现代科学的专利。早在神话传说中,我们就常常看到关于“分身术”、“镜像复制”的奇幻描述。然而,将这种想象转化为科学现实,则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本书追溯了克隆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早期对无性繁殖的观察,到细胞核移植理论的提出,再到一次次实验的失败与突破。 我们了解到,克隆的科学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对遗传物质的载体——细胞核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尝试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并观察其是否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早期的实验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真正的里程碑出现在20世纪末。1996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克隆了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绵羊多莉。这一事件轰动全球,不仅标志着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瞬间将这项技术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多莉的诞生,如同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引发了无数的期待、惊叹,以及随之而来的伦理、道德的深层思考。 《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细致地描绘了多莉诞生前后,科学家们所经历的无数次试验,那些失败的尝试,那些不眠的夜晚,以及最终成功的喜悦。它不仅呈现了科学家的智慧与毅力,更让读者感受到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严谨与艰辛。 二、克隆的机器:解密核心原理与技术路径 理解克隆技术,核心在于掌握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克隆技术的几种主要方法,让读者对这一复杂的技术不再感到神秘。 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这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也最常用于哺乳动物克隆的技术。本书详细解释了SCNT的过程:首先,取出一个供体生物的体细胞(如皮肤细胞、乳腺细胞等),分离出其细胞核。然后,取一个卵细胞,将其细胞核移除(去核)。最后,将供体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射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促使其发育成早期胚胎。这个胚胎随后被植入代孕母体内,如果妊娠成功,便会诞下与体细胞供体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书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展示了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让读者对“复制”的精确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胚胎分割(Embryo Splitting): 另一种克隆技术,原理与SCNT有所不同。本书会解释,胚胎分割技术模仿的是自然界双胞胎的形成过程。当一个早期胚胎(如桑葚胚或囊胚)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将其中的细胞进行物理分割,然后将分割后的细胞团分别植入代孕母体内。这种方法可以一次性产生多个基因相同的个体,其基因组与原始胚胎完全相同。 其他克隆技术: 除了上述两种主流技术,《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还会提及一些其他的辅助性或发展中的克隆技术,例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在克隆领域的作用,以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克隆技术的结合等,展现了该领域不断进步的态势。 本书不仅关注宏观的操作流程,更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层面,解释了核质相互作用、基因组重编程、细胞分化等关键生物学概念,让读者理解为何体细胞的“身份”能够被“重置”,从而重新“启动”生命的进程。 三、克隆的疆界:从科研探索到产业应用 克隆技术并非仅仅是科学家的游戏,它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动物克隆: 这是克隆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本书将重点介绍动物克隆的各种应用: 优良种畜的复制: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繁殖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如产奶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奶牛,肉质优良的猪,以及具有特定品种特征的宠物犬等。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濒危物种的保护: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克隆技术为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克隆已经灭绝或数量极少的动物,科学家们试图恢复它们的种群,保护宝贵的遗传资源。 科研模型的建立: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利用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基因背景高度一致的实验动物模型,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新药、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例如,在癌症研究、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高度同质化的模型动物能够大大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克隆宠物”: 随着技术的发展,克隆已故爱宠也逐渐成为可能,为一些宠物主人提供了情感慰藉,但也引发了关于生命价值和情感寄托的讨论。 植物克隆(组织培养): 虽然本书侧重于动物克隆,但也会简要介绍植物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克隆,能够快速、大规模地繁殖出基因相同的优良植物品种,对于农业生产、林业育种、珍稀植物的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体克隆的边界与争议: 提及克隆技术,很难绕开“人体克隆”这一敏感话题。本书会理性地探讨人体克隆的可能性、技术上的挑战,以及更重要的,围绕人体克隆产生的巨大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争议。它会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人体克隆的立场,分析其潜在的风险,例如“设计婴儿”的担忧,以及对人类尊严和生命意义的冲击。本书不会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技术发展与人类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 四、克隆的未来:伦理的考量与科学的展望 克隆技术的发展并未止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望克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深入探讨其所带来的深层思考。 基因编辑与克隆的结合: 随着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克隆技术与基因编辑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对克隆的胚胎进行精确的基因改造,从而培育出具有特定功能或抵抗特定疾病的生物体。这将为疾病治疗、生物制造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治疗性克隆与再生医学: “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是指利用SCNT技术获得的早期胚胎,提取其胚胎干细胞,用于研究和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并非旨在复制完整的个体,而是希望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本书将深入探讨治疗性克隆的科学原理、技术前景以及与生殖性克隆的根本区别,同时也会审视其在伦理上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不仅仅是一本科技术书籍,它更是一次对生命、伦理、道德的深刻探索。克隆技术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独特性、身份的定义、以及人类在改造生命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作者将引导读者思考: 我们是否有权利“复制”生命? 克隆生命与自然生命有何区别? 如何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尊重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技术的发展将如何重塑我们对“人”的定义? 结语: 罗振先生的《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是一部集科学性、科普性、思辨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它以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越克隆技术的时空长廊,从历史的深处走到科学的前沿,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走到社会的宏观图景。本书不仅揭示了克隆技术的惊人力量,更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本质、伦理边界以及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强大技术时,应有的审慎与智慧。阅读此书,你将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生命这台精密的“复印机”,其运作的原理,以及人类手中这支“笔”,能够书写怎样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名字——罗振。这位作者在生命科学领域是否有着深厚的造诣,我尚不清楚,但我相信他能够通过这本书为我们带来关于克隆技术的独特见解。书名《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非常直观,一下子就点明了主题。我一直对克隆技术这种能够“复制”生命的概念感到非常着迷,它似乎触及了生命最根本的秘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让我明白这项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存在不同的克隆方式,以及每种方式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探讨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医学、农业、甚至是在拯救濒危物种方面。这本书的出版号9787206108709,这表明它是一本经过正规出版流程的书籍,我可以对其内容的严谨性抱有信心。我对这本书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希望它能引发我对于生命伦理、科技边界以及人类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我猜想,书中或许会包含一些案例研究,通过实际的例子来佐证克隆技术的潜力和挑战。

评分

我最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这本书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对“克隆”这个词既熟悉又感到一丝神秘。它常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科幻作品中,但对其背后的具体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我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预想这本书会详细阐述克隆技术的科学基础,比如DNA复制、细胞工程等,并且会循序渐进地介绍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我特别想了解,人类是否已经掌握了完全复制生物体的技术,以及在哪些领域已经实现了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复印机”这个形象的比喻,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解释,打破我对克隆技术的固有认知,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这项技术。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也显示出它是一本具有相当规模和深度的著作,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简洁的风格中透露着一丝神秘感,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一探究竟。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书名《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以及作者罗振的名字来看,我预感这会是一场关于生命奥秘的深度探索。克隆技术,这个在科幻电影中屡见不鲜的概念,在现实中又将如何被揭示?它是否真的能像复印机一样复制生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剥开克隆技术的层层面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这个既具有科学严谨性又充满争议性的话题。是会聚焦于具体的实验过程,还是会更侧重于宏观的哲学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平衡的视角,既满足我对科学的好奇,也引发我对生命本质和人类未来的深层思考。从“生命科学的复印机”这个比喻中,我仿佛看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同时也隐约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未知与挑战。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解这项技术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又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产生怎样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科技感,简洁的背景搭配引人注目的书名《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克隆技术,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已悄然走进现实,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我一直对这项技术如何能够“复制”生命体的本质感到疑惑,而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暗示了其核心内容。我预感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克隆技术的科学原理。也许会从DNA、基因层面上进行讲解,然后逐步深入到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等关键环节。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案例,为我揭示克隆技术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也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探讨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这项技术究竟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它是否会引发关于生命尊严、个体独特性等方面的讨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克隆技术。这本出版号为9787206108709的书籍,作者是罗振,我对他的专业背景充满期待,相信他能带来精彩的论述。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而《生命科学的复印机:克隆技术》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克隆,这个曾经充满争议和想象的技术,如今在生命科学的版图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阐释“生命科学的复印机”这一概念。是会详细介绍克隆的生物学机制,如细胞核移植、基因编辑等,还是会更侧重于克隆技术在不同生命体上的应用,例如在农业、医药,乃至是已经实现的动物克隆案例?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比如,克隆出来的生命体是否与“原版”完全一致?克隆技术的成熟度究竟如何?它是否真的能实现“量产”生命?我对作者罗振的专业背景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他能够以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呈现在我面前。这本书的出版号9787206108709,预示着它是一本具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读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增长关于克隆技术的知识,更能引发我对生命本质、科技伦理以及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