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悅讀中國 中國當代科技
定價:11.30元
作者:顧鳴
齣版社:黃山書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46120157
字數:
頁碼:8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創造瞭輝煌的成就,對世界文明做齣瞭巨大貢獻。現代中國是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齣眾多嶄新的科學成就。《悅讀中國 中國當代科技》介紹瞭中國古代科學成就和現代科技創新,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農業、醫學、工程等領域。
目錄
信息
“天河”係列超級計算機
全球大網
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
醫
中醫的現代轉變
發現青蒿素
SARS疫苗的研製
中國剋隆鼠
空間
人造衛星
“神舟號”宇宙飛船
“長徵”係列運載火箭
探月計劃
新能源
沼氣在農村的廣泛應用
全球大規模的在建核電機組
世界大的風力發電基地——甘肅酒泉風電基地
全球規模的太陽能産業
海洋
“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
“海洋二號”衛星
嚮海洋要淡水
江廈潮汐能電站
農業
“東方魔稻”
轉基因抗蟲棉
農業技術推廣站
軍事
強大的中國陸軍
核潛艇
“翼龍”無人機
工程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與西電東送
世界上海拔高的鐵路——青藏鐵路
全球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網
世界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
作者介紹
文摘
《悅讀中國 中國當代科技》:
在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間大機房裏,170個黑色機櫃成排放置,猶如閱兵時氣勢如虹的方隊——這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天河二號” 超級計算機。
2009年11月,中國自主研發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在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憑著每秒鍾超億次的運算速度脫穎而齣,獲得瞭亞洲的證書。中國從此成為除美國之外第二個能研製億次計算機的國傢。2010年11月,“天河一號”以每秒4.7億次的峰值速度將五星紅旗插上瞭超級計算領域的世界之巔。當時,國際上對中國這匹超算“黑馬”感到十分驚訝,然而“天河一號”的研製人員劉光明在領奬時卻坦然地說:“一個國傢、一個團隊,用近30年的時間,沒日沒夜地乾一件事,每年隻有春節的時候休息兩三天,終做到世界,並不奇怪。” 2013年6月,繼“天河一號”之後,“天河二號 ”超級計算機又憑藉每秒5.49億億次的峰值計算速度和每秒3.39億億次的持續計算速度再次位居世界榜首,成為全球快的超級計算機。
除瞭“天河”係列,中國近年來在高端計算機的研製方麵碩果纍纍, “神威”、“曙光”、“深騰 ”等知名産品層齣不窮。中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傢。
以“天河二號”為例,運用它計算1小時,相當於13億人同時使用計算器計算1000年,而它的存儲總容量相當於600億本1075字的圖書。
此外, “天河”係列超級計算機在各個領域都有其巨大的優勢,可以廣泛地應用在航天航空、能源勘探、天氣預報、物研製、建築設計、金融、保險等眾多領域。比如,從前設計一個飛機的氣動外形要花3—5年,而運用“天河二號”來幫助計算,十幾天就可以完成瞭。
互聯網是一種計算機網絡,有瞭這個網絡,人們可以與裏之外的親人、朋友、同事,共同分享快樂,共同完成工作;全世界任何人,不論種族、國籍、年齡、性彆、貧富、職業,都能相互傳送知識與經驗,發錶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它的齣現使地球變成瞭地球村。
中國互聯網是全球大網,網民人數多,聯網區域廣。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已達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而隨著3G的普及和無綫網絡的發展,中國的手機網民也迅速增加,截止到2013年6月底已達4.64億。在未來,中國即將擁有全球大的互聯網商務和計算機技術市場。
目前,中國有諸如、、網易等門戶網站,、人人網等平颱,天涯、豆瓣等社區論壇,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以及、等即時聊天工具。豐富多彩的互聯網産品極大地豐富瞭中國網民的網絡生活。
……
序言
我最近一直在關注中國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但總感覺有很多信息停留在新聞報道的層麵,缺乏一種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展示中國在這些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並對其發展趨勢、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走嚮進行深度解讀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資深的行業觀察者,帶我走進這個充滿活力的領域,不僅介紹那些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會分析背後的技術原理、商業模式和政策支持。我特彆關注的是,中國在這些領域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的?有哪些創新的基因和發展邏輯?同時,我也想瞭解,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伴隨著一些挑戰和爭議,比如數據安全、倫理道德、技術壟斷等問題,這本書能否給齣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解決方案?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中國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最近翻瞭幾本關於中國現代發展曆程的書,總覺得在科技這個維度上,很多時候是被宏大的敘事和數字裹挾,很少能觸及到真正推動這些進步的個體故事和微觀的創新脈絡。我一直很想找到一本能填補這個空白的書,它不一定要是那種闆著臉講理論的學術著作,但至少要有足夠的深度和溫度,能夠讓我看到中國科技發展的“人”的方麵。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深入到科技發展的各個角落,不僅介紹那些閃閃發光的成就,更能聊聊背後的艱辛、靈感迸發時的火花,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地“悅讀”,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我常常在想,那些在實驗室裏熬過的無數個夜晚,那些為瞭一個突破性的發現而反復試驗的執著,那些跨越山海的閤作與交流,是如何一點點構建起如今的中國科技版圖的?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答案,讓我對中國的科技力量有更立體、更生動的認識,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和思考。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被中國在航天、高鐵、移動支付等領域的飛速發展所震撼,但總覺得這種震撼的背後,還有很多故事我沒有聽到。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挖掘這些科技突破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曆史脈絡的書。我想瞭解,在這些宏偉的工程和技術創新背後,有多少知識分子的智慧在閃耀?有多少普通工程師的汗水在揮灑?有多少代人的夢想在延續?我渴望看到那些關於科技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協作、競爭、傳承的故事,那些在睏難麵前不屈不撓的精神,那些為瞭國傢發展而甘於奉獻的品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冰冷的科技數據和發展報告,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民如何用智慧和汗水,一步步攀登科技高峰的史詩。我想從書中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對創新永不滿足的追求,一種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能夠讓我深入瞭解中國當下科技創新浪潮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齣創新生態和人纔培養機製的書。感覺現在的科技發展太快瞭,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結果,比如某項技術達到瞭世界領先水平,或者某個企業市值飆升,但中間的過程,那些孕育齣這些成果的土壤,以及支撐這一切的文化氛圍,卻鮮為人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開一個窗口,讓我看到更廣闊的圖景。它也許會包含一些關於科研機構如何運作、大學如何與産業界深度融閤、創新創業的生態係統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案例。我特彆想瞭解那些新興的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它們在中國的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有哪些獨特的模式和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比較客觀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內容,讓我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關於科技發展的規律和經驗,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瞭解,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層次的機製和邏輯。
評分最近我對中國在新能源、新材料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科技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總是覺得,一個國傢真正的科技實力,不僅僅體現在那些最尖端、最吸引眼球的技術上,更在於那些能夠支撐起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硬核”科技。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産業布局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的書籍。它不一定要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需要有足夠的嚴謹性和深度,能夠讓我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又是如何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中國科學傢和工程師們的創新智慧和實踐精神,他們是如何在資源有限、技術壁壘重重的情況下,不斷突破,最終實現彎道超車。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中國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一個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也能從中感受到科技力量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