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

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美英 著
图书标签:
  • 天牛
  • 昆虫
  • 昆虫学
  • 野外识别
  • 图鉴
  • 农业害虫
  • 生物多样性
  • 昆虫图鉴
  • 植物保护
  • 害虫防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90159
商品编码:296194599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

定价:38.00元

作者:林美英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2490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天牛生态图片及简短的文字介绍天牛,对昆虫爱好者和从事林业和检疫相关工作的读者会有比较大的帮助。本书以昆虫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照片为基础,配合专业鉴定打造了这本观赏型、综合性的天牛生态图鉴。同时介绍了如何寻找天牛、各种分布区域和观察时间。文字通俗易懂,以便昆虫爱好者和收藏者能够参照图片和描述对自己的天牛图片或标本作出初步的鉴定,并提高野外寻找天牛的热情和分辨能力。是一本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入门、鉴定天牛和野外参考的工具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天牛、天牛的雌雄区别、到哪里观察天牛、种类识别,对300种中国常见天牛的大小、特征、观察时间及分布作了简要说明和描述。共涉及中国分布的3科和天牛科里的7亚科的代表类群。

目录


作者介绍


林美英,中国知名天牛分类研究学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4年始进入天牛分类领域, 在世界的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一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分类基础扎实,科研态度严谨。至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发表(含合作发表)新属4个,新亚属3个,新种42个,新亚种4个,属级新异名1个,种级新异名13个,新组合8个,新地位8个。

林美英一直以来是天牛分类学者中的佼佼者,她淡泊名利,不随大流,喜欢野外工作,在昆虫标本的收集、制作、管理、利用方面努力与国际接轨。除了天牛工作,还发表了中国新记录科3个。除了科研工作,也从事部分科普工作,2012年项目“Cerambycidae from China”获得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鲁宾斯坦伙伴计划资助,是个获得该资助的中国籍科学家。2013年荣获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奖。2014年荣获第十七届周尧昆虫分类学奖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虫迹搜寻:步履山野的秘密访客》 在繁星点点的夏夜,伴随着虫鸣低语,一场无声的生命盛宴正悄然上演。那些在阳光下穿梭于草叶间的微小身影,那些在月光下默默啃噬树皮的隐秘居民,它们是地球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古老而神奇的自然故事。本书并非要为你揭示那些拥有炫目光泽、以庞大身躯和独特触角著称的“明星物种”,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山野间默默耕耘、低调存在的“秘密访客”。它们或许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们的存在,却能折射出生态系统的健康脉络,诉说着环境变迁的细微痕迹。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昆虫世界,一个隐藏在日常观察之下、充满惊喜与发现的领域。我们将一起探寻那些我们常常擦肩而过,却可能在无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各类昆虫。从大地深处萌发的第一个嫩芽,到参天古木上斑驳的苔藓,再到溪流潺潺边的湿润泥土,生命的痕迹无处不在,而这些“秘密访客”正是这些痕迹的绘制者。 第一章:大地低语者——土壤与落叶层的居民 你是否曾好奇,那些腐朽的落叶在经历一个冬天后,为何会化为滋养万物的沃土?答案就隐藏在土壤与落叶层中那些不知名的“居民”身上。我们将深入探索那些热爱黑暗与潮湿的生命。 微型分解者与土壤改良者: 想象一下,在你的脚下,无数微小的生物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它们以落叶、枯枝、动物粪便为食,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养分。本书将为你介绍那些在土壤和落叶层中辛勤工作的微型分解者,它们虽然体积微小,却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工”和“养分循环大师”。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那些不起眼的甲虫幼虫、弹尾虫、弹跳蚤,甚至是土壤中的螨虫,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探讨它们的食性、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土壤的肥力,维持地表的健康。 地下工程师与生态平衡师: 许多昆虫的生命周期都与土壤息息相关。它们在土壤中筑巢、繁殖、越冬,它们的活动甚至能影响土壤的结构和透气性。本书将为你揭示那些在地下默默工作的“工程师”,例如那些在土壤中穿梭挖掘的蚂蚁、白蚁,它们不仅仅是在建造自己的家园,更是在改变着周围的微环境。我们将了解它们如何构建复杂的地下网络,它们如何与其他土壤生物互动,以及它们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何贡献。你或许会惊讶于那些你从未留意过的土壤孔隙中,竟然孕育着如此丰富而复杂的生命。 隐秘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土壤和落叶层并非一片祥和,它们同样存在着精彩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我们将认识那些隐藏在枯枝败叶下的“伏击者”,例如那些以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各类节肢动物,以及那些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寻找食物的幼虫。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在土壤中寻求庇护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如何躲避天敌,如何适应地下生活的挑战。通过了解这些隐秘的互动,你将更深刻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复杂性。 第二章:水边精灵与湿地卫士——河流、湖泊及湿地的生命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无数奇特生命的家园。本书将带你来到那些水生环境的边缘,探寻那些与水紧密相连、形态各异的“水边精灵”和“湿地卫士”。 水生昆虫的生存智慧: 从清澈的溪流到宁静的池塘,再到广阔的湿地,各种昆虫以令人惊叹的方式适应着水生环境。我们将认识那些在水中呼吸的蜻蜓幼虫(稚虫),它们如何用腹部末端的鳃进行气体交换;我们将了解那些在水面漂浮、或潜入水底的各类水生甲虫,它们如何利用水面的张力或特化的呼吸器官来满足生存需求。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水生昆虫的幼虫期,因为它们往往比成虫更能反映水体的健康状况。我们将探讨它们对水质的敏感性,以及它们在水生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 水面掠食者与水下居民: 水面上的“划水者”和“潜水者”同样令人着迷。你是否曾见过那些在水面上快速移动的“水黾”,它们是如何优雅地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你又是否注意到那些在水底辛勤劳作的水生蜣螂,它们是如何以惊人的力量搬运食物?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水面及水下居民的捕食策略,它们的独特运动方式,以及它们与水体环境之间的精密联系。 湿地生态系统的守护者: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而昆虫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关注那些生活在湿地边缘、芦苇丛中,或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昆虫。它们如何利用湿地的丰富资源?它们如何与其他湿地生物协同生存?我们将探讨这些“湿地卫士”如何净化水质,如何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第三章:草本漫游者与灌木丛中的舞者——草原、田野与灌木丛的居民 当我们漫步在开阔的草地、整齐的农田,或是茂密的灌木丛时,我们的目光常常会追随那些在草叶间跳跃、在花丛中穿梭的生命。本书将聚焦于这些日常可见却又充满惊喜的“草本漫游者”和“灌木丛中的舞者”。 草叶上的隐士与勤劳的耕耘者: 在广阔的草原和农田中,生活着无数以植物为食的昆虫。它们可能是啃食叶片的食草昆虫,也可能是钻入茎秆或根部的地下害虫。本书将介绍那些看似平凡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草叶上的隐士”。我们将探讨它们的食性偏好、繁殖策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在田野中忙碌的“耕耘者”,例如那些以谷物种子为食的各类象甲,以及那些以昆虫卵为食的寄生蜂。 花粉传播的无名英雄: 当你欣赏野花的绚烂时,你是否想过,是什么让这些花朵得以繁衍?除了蜜蜂和蝴蝶,还有无数不起眼的昆虫在默默地为植物传粉。本书将为你揭示那些不那么出名的“花粉传播的无名英雄”。我们将认识那些在花朵上辛勤工作的食蚜蝇、某些鞘翅目昆虫,以及一些小型的膜翅目昆虫。了解它们如何为植物授粉,以及它们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将让你对自然界的相互依存有了更深的认识。 灌木丛中的伪装大师与机会主义者: 灌木丛为许多昆虫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在那里,隐藏着许多“伪装大师”,它们利用形态、颜色或行为来融入环境,躲避天敌。本书将为你介绍这些在灌木丛中巧妙隐藏自己的昆虫,例如那些模拟枯枝败叶的竹节虫,或是那些颜色与花朵相似的椿象。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在灌木丛中寻找机会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如何利用环境的变化来捕食或生存。 第四章:隐匿的食腐者与环境指示者——分解者、清理者与生态健康之镜 自然界并非只有生机勃勃的生长,分解与清理同样是维持生命循环的重要环节。本书将把目光投向那些以腐败物质为食的“隐匿的食腐者”以及那些能够反映环境健康的“环境指示者”。 大自然的“清道夫”: 许多昆虫以腐烂的动植物为食,它们是大自然中默默无闻的“清道夫”。本书将介绍那些以腐肉、腐木、动物尸体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昆虫,例如各种埋葬虫、丽甲虫、食尸蝇等。我们将了解它们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有机物,防止疾病传播,并将其转化为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养分。你会惊叹于它们在维持环境卫生和物质循环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土壤微环境的塑造者: 一些以腐殖质或动物粪便为食的昆虫,例如某些粪金龟,它们不仅是“清道夫”,更是“土壤工程师”。本书将探讨它们如何通过其进食和排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它们的活动,对于维持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生态健康的“晴雨表”: 某些昆虫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它们的出现或消失,往往能反映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本书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环境指示者”,例如某些水生昆虫对水体污染的敏感性,或是一些稀有昆虫对特定生境完整性的依赖。通过了解这些指示者,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监测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结语:聆听自然的低语,发现身边的奇迹 《虫迹搜寻:步履山野的秘密访客》并非一本冰冷的图鉴,它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自然界中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生命律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能重新认识那些常常被忽略的昆虫,发现它们身上蕴含的生存智慧、它们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整个地球生命系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无论你是在城市公园的角落,还是在乡村田野的小径,抑或是深入山林,只要你愿意睁大眼睛,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秘密访客”无处不在,它们的故事,正悄悄地在你的身边上演。让我们一起,成为大自然的倾听者,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虫迹之中的,属于生命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的装帧设计相当不错,封面采用了哑光材质,摸起来很有质感,图案上的天牛栩栩如生,细节刻画得非常到位,光是看着就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翻开内页,纸张的厚度也刚刚好,不会显得太薄而易破损,也不会太厚重影响携带。印刷的色彩还原度也很高,每一张天牛的图片都色彩饱满、清晰锐利,仿佛它们就生活在纸张上一般。整体的排版布局也十分合理,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压迫感。封底的介绍文字简洁明了,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翻阅。对于我这样对自然观察有些兴趣但又不太懂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样一本从外在到内在都充满诚意的书,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入门选择。而且,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很赏心悦目,能够随时激发我对户外探索的向往。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像我这样常年在野外进行生态调查的科研人员来说,简直是解决了大问题。以往我们识别天牛主要依赖于一些零散的文献资料和经验传承,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但这本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它不仅涵盖了市面上大部分常见的天牛种类,更重要的是,在描述每个物种时,都详尽地列出了关键的形态特征,比如触角、鞘翅的斑纹、体长、身体的粗细比例等等,这些都是野外鉴定最直观的依据。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下的分布情况,这对于我们预测物种出现的可能性和采样点选择非常有帮助。有时候,一些细微的特征差异,如果没有专业书籍的指导,很容易被忽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它无疑会成为我们团队野外工作箱里的必备品。

评分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接触昆虫世界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的“易读性”和“趣味性”上。我之前尝试过一些昆虫图鉴,但很多过于专业,术语太多,看得我一头雾水。这本《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则完全不同,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拍图片,详细讲解了如何区分不同的天牛。每一张图片都配有清晰的标签,标注出关键的识别部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天牛生活习性、食性的小故事,比如它们是怎样产卵的,幼虫在树木中是怎样蛀食的,有些天牛为什么会发出“咔咔”的声音等等。这些内容让我在学习识别的同时,也对这些小生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现在,我每次去公园或者郊外散步,都会随身带着这本书,遇到一只天牛,就能立刻查阅,那种发现和识别的乐趣,是任何线上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它对于野外环境的考量。很多时候,我们在室内查阅资料,看到高清的实验室图片,觉得识别很简单。但一旦到了野外,光线、角度、天牛的动态,都会让识别变得异常困难。这本《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的图片,很多都是在自然光照下,天牛在栖息地中的真实状态。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不同天牛的栖息环境,比如它们喜欢在哪种树木上活动,在什么时候最活跃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现场的识别和寻找,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采集与保存”的建议,虽然我主要是进行观察,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也能更好地尊重和保护这些生物。这本书的编辑非常用心,真正站在了使用者的角度,解决了我们在野外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天牛的了解仅限于“它们有长长的触角”。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它们的认知。它让我了解到,原来小小的天牛世界里,竟然有如此多的“隐藏玩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属、不同种的天牛,它们的体型、颜色、花纹都有着千变万化的风格。有的像披着铠甲的战士,有的则像是穿着华丽礼服的绅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区性”描述的部分,它说明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哪些天牛是主要的居民,这让我对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还专门列出了比较表格,直观地指出了它们的差异点,这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现在,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在我们身边,隐藏着这么多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自然奥秘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