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延安精神军工文化--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事迹
定价:38.00元
作者:贺亚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64011123
字数:395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将向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和宣传活动中的有关材料编撰成书,力图进一步巩固学习宣传成果,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系统创新团队和师德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深邃的红色调让人立刻联想到革命的激情与历史的厚重感,那种油画般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喜欢它在标题处理上的那种克制与力量感,既点明了主题的宏大,又没有流于俗套的口号式宣传。每一次翻开它,都会被那种精心挑选的视觉语言所吸引,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探寻封面背后所承载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封底的那段引言,文字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历史态度,让人在尚未阅读内文之前,就已经对作者的用心程度有了初步的印象。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严肃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让人期待着一场关于精神传承的深度阅读之旅。这种初次接触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是很多同类题材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与选材组合,体现了一种跨越时代的审美连接。我注意到,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照片和图纸扫描件,经过了极其细致的修复和排版,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插图,而是与文字叙事相互印证、互相佐证的“沉默的证人”。每一次翻到图页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尤其是那些泛黄的笔记和略显粗糙的工程草图,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代入感,让读者在跟随文字的逻辑推进时,还能随时通过视觉材料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现场感,这无疑是为这部严肃的历史作品增添了极强的收藏价值和研究参考意义。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精神世界的挖掘,达到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高度。这不仅仅是关于几位杰出人物的生平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信念如何铸就工业脊梁”的深度剖析。书中对“牺牲”与“坚守”这两个主题的处理尤其深刻,它没有停留在高大全的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侧面描写和内心独白(即便是根据史料推测和重建的),展现了他们在巨大的压力和物资匮乏面前,如何维持内心的秩序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念。这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寻,让整本书的立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史或人物传记的范畴,上升到了对民族精神遗产的重新审视。
评分读完之后,最让我感慨的是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家。他没有急于把所有的成就一股脑地抛出来,而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技术攻关的艰难历程,徐徐展开。那种紧张感,如同在观看一场精密的机械运作,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关键转折点上留白的艺术,没有过度渲染情绪,而是让事实本身去说话,这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少了一份理想化的光环,多了一份属于凡人的坚韧。这种叙事手法的成熟度,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见证者,亲历着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绝非一般传记文学所能比拟,它展现出一种近乎于散文诗的细腻和对细节的极致捕捉。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描摹极其到位,无论是黄土高原上凛冽的寒风,还是简陋试验室里昏黄的灯光,都跃然纸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高精尖的理论和实践过程时,竟然能够找到一种既保持学术的精准性,又让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翻译”方式。这种驾驭复杂素材的能力,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深入骨髓的理解之上的,绝非浮光掠影的采写。它成功地将“科学的理性”与“精神的浪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张力,让人读起来既有智识上的满足,也有情感上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