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123卷+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国家疾病分类与代码应用指导手册 全5本 | ||
| 定价 | 1061.00 | |
| 出版社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无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共5本 | |
| 字数 | 共5本 | |
| ISBN编码 | 9787567906822 | |
目录
国际疾病分类 第九版临床修订本 手术与操作 ICD-9-CM-3(2011修订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版 第二版 ICD-10(*一二三卷)
国际疾病分类 第九版临床修订本 手术与操作 ICD-9-CM-3(2011修订版) 书号 9787537753470 定价 260.0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版 第二版 ICD-10 *一卷 类目表 书号 9787117099707 定价 148.0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版 第二版 ICD-10 第二卷 指导手册 书号 9787117099769 定价 37.0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十次修订版 第二版 ICD-10 第三卷 字母顺序索引 书号 9787117105316 定价 218.00
国家疾病分类与代码应用指导手册 孟群等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9787567906822 定价398元
这套共五册的组合,跨越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操作两大核心领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疗信息闭环。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卷册之间的逻辑衔接。比如,某个疾病(ICD-10)的代码后面,往往能直接对应到相关的手术操作(ICD-9/更新版ICD-10-PCS,尽管这本书的侧重点不同,但思维是相通的),这种跨领域的参照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它帮助我们不仅仅看到“病人得了什么病”,还能看到“我们对这个病做了什么干预”。在进行质量控制和效率评估时,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的精确编码,得出的结论都将是片面的。这套书的重量感和厚重感,恰恰体现了医疗数据标准化的严肃性和其在全球医疗体系中扮演的基石角色。它远超了一般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医疗信息领域的“宪法”。
评分真正让我觉得惊喜的是附带的那本《ICD-9》的手术与操作分类部分。说实话,很多人可能更关注疾病本身,但对于临床医生或者医疗信息管理者来说,操作编码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疾病编码。ICD-9的结构虽然略显陈旧,但它在手术描述上的详尽和颗粒度,在某些特定历史数据回顾时显得尤为珍贵。我曾经负责一个关于某项复杂心脏搭桥手术的历史数据分析项目,要追溯十年前的数据准确性,如果不是手边有这本操作分类的权威参考,光是解释那些模糊的手术记录就能让人抓狂。这本书的排版和索引设计,体现了一种老派的严谨,虽然界面不如现代软件那么炫酷,但那种“摸得着、翻得到”的实体感,在需要快速定位特定复杂操作时,反而比电子检索更让人安心。它就像一位沉稳的老教授,虽然话不多,但说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是理解医疗流程演变的必备工具。
评分作为长期与医疗数据打交道的人士,我发现这套书最难得的品质是它的“兼容性”和“演化性”。尽管ICD-10和ICD-9在技术上有所迭代,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医疗信息编码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改进、适应临床实践变化的。ICD-10在精神卫生、肿瘤学等领域的细化程度,相对于ICD-9,简直是质的飞跃。通过对比学习,我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疾病的统计口径需要更新,以及新的分类标准是如何更准确地反映了医学前沿的进展。对于那些从事公共卫生研究,需要进行跨年代数据对比的学者来说,这种“双轨制”的参考资料简直是如虎添翼。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查代码,更是如何理解代码背后的医学进步曲线,这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套关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资料,对于任何一个在医疗卫生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武林秘籍”。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看到那厚厚的几本,心里就有种踏实的感觉。特别是那本《ICD-10》的1-3卷,简直是疾病分类的百科全书。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医院的编码小组为了一个罕见的病例,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还是得翻出这套书来做最终裁决。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从最常见的感冒发烧到那些罕为人知的罕见病,每一个代码的背后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和界定。它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像是对人类健康图谱的一次精细描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探索,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代码会把你带到哪个角落的医学知识深处。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每次版本更新,我们科室都会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微的调整,因为在医疗结算和流行病学统计中,一个代码的偏差可能就意味着整个数据链的错误。能把如此庞杂、专业的内容整理得井井有条,实在令人佩服。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让你“读”完的,而是让你“用”一辈子的。很多时候,我打开它并不是为了查找代码,而是为了理解某个疾病分类逻辑背后的医学思想。比如,ICD-10中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那种层次分明、从病因到症状的层层递进,清晰地反映了当代精神病学的认知框架。我不是专业的精神科大夫,但通过阅读这些分类的说明,我对很多临床诊断的背后的思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那几本关于“损伤、中毒和外因”的章节,细节丰富到让人咋舌,它们是如何将事故发生的场景、工具以及后果精准地量化成一组代码的,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它更是无可替代的教材,每一次给实习生讲解病历记录的规范化时,这本书就是最后的仲裁者,它确立了医疗信息的“共同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