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9787502366124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97875023661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翦新春 著
图书标签:
  • 唇裂
  • 唇腭裂
  • 整形外科
  • 颅面外科
  • 继发畸形
  • 修复重建
  • 儿童外科
  • 口腔颌面外科
  • 临床医学
  • 手术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66124
商品编码:296248212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翦新春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2366124

字数

页码:1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共分17章,前5章是叙述正常人体颅颌面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形态学。6~16章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的鼻畸形、唇畸形,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的鼻畸形、唇畸形、鼻唇联合畸形、口哨畸形、牙槽嵴裂、颌骨发育不良畸形、骀畸形、腭穿孔、腭咽闭合不全等继发畸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17章列举典型病例,并加以点评。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可供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医师、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翦新春,教授,男,1951年出生,湖南省安乡县人。1975年毕业于原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76年1月—1983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任住院医师。1983年8月考入湖南医学院研究生科攻读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6月获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学位。1987年10月—1988年4月在原上海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学习。1992年10月—1994年5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颌面部创伤修复治疗,被聘为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牙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客座教授。1986年6月毕业以后,被分配在湖南医学院湘雅医院任口腔科主治医师,1991年8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8年10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被聘为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硕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原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外科学整形外科专业博士生导师。

文摘

唇裂或唇腭裂患者,除患者有唇裂或唇腭裂缺损的畸形外,同时伴有鼻及颌面部其他畸形的存在。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对唇裂或唇腭裂畸形进行修复时,往往对其他伴发的畸形也应同期进行修复。因此,这就要求每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对唇裂或唇腭裂本身的缺损畸形有深人的了解之外,同时也必须对口腔颌面部区域相关器官的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使患有唇裂或唇腭裂畸形的患者在进行唇裂或唇腭裂修复时,对伴发的鼻畸形也能得到有效的整复,使其恢复至近似正常人的解剖形态结构。
鼻是面部为突出的结构,患有唇裂或唇腭裂的患者,往往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他们迫切要求通过整复消除这些畸形,以解除内心蒙受的痛苦。
由于种族的不同,其鼻型、结构也有很多的差异。例如,白种人的鼻高而窄,黑人的鼻多呈扁阔,黄种人多低鼻梁。鼻又是人体呼吸道的前端,有净化加温空气及嗅觉、发音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故手术时对形态与功能两者都要考虑到,塑形的鼻子要有立体感,而且多数在非直视下进行,所以说鼻是面部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不仅对鼻部的组织解剖要很熟悉,而且要与美的艺术修养及精巧的手术操作相结合,才能使鼻手术后留下美的塑形。

序言

章 颜面部软组织结构及特点
节 面部分区与标志
第2节 面部表情肌
第3节 面部的神经分布

第2章 正常成人鼻的解剖形态学
节 鼻的相关形态学
第2节 鼻的相关解剖学

第3章 正常成人唇的解剖形态学
节 唇的形态学特征
第2节 唇的解剖结构

第4章 腭、咽部解剖形态学
节 腭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第2节 咽部的解剖结构

第5章 容貌美学
节 头型与容貌美
第2节 面型与容貌美

第6章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后鼻畸形的整复
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解剖特点
第2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Ⅱ期整复时间
第3节 鼻翼塌陷畸形整复术
第4节 鼻背过低和轻度不对称整复术

第7章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后上唇畸形的整复
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继发畸形的评估
第2节 唇瘢痕
第3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长矫正术
第4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短整复术
第5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紧整复术
第6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口轮匝肌异常
第7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标志异常
第8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人中和人中嵴的重建
第9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红不足或畸形
0节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哨畸形的整复

第8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
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长的整复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短的整复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上唇过紧的整复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轮匝肌畸形的整复
第5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人中异常的整复

第9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口哨畸形的整复
节 口哨畸形的成因
第2节 口哨畸形的分级
第3节 口哨畸形的外科整复
第4节 口哨畸形的预防

0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Ⅱ期整复概论
节 与鼻畸形相关的鼻解剖学简介
第2节 理想的鼻形态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工期修复后继发鼻畸形的异常结构特征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Ⅱ期鼻畸形的整复方法

1章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
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病理解剖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方法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整复
第4节 鼻翼软骨缝合技术在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畸形中的应用

2章 牙槽嵴裂骨移植修复
节 骨移植的时间
第2节 移植材料的来源
第3节 患者的选择
第4节 植骨前的牙正畸
第5节 骨移植区的准备
第6节 外科技术
第7节 双侧牙槽嵴裂的特殊考虑

3章 腭裂术后瘘孔的修复
节 瘘孔的分类及手术原则
第2节 瘘孔封闭

4章 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节 腭咽结构的评估
第2节 腭咽功能不全的治疗

5章 唇腭裂患者的外科正颌治疗
节 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发育障碍
第2节 诊断与治疗计划
第3节 未行牙槽嵴裂区域骨移植的单侧腭裂患者上颌前徙术
第4节 已行骨移植的单侧唇腭裂患者的上颌前徙术
第5节 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前徙术
第6节 上颌横行扩弓
第7节 正颌后并发症的预防
第8节 下颌骨畸形的正颌治疗
第9节 上颌前徙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0节 咽辦对上颌骨前徙的影响

6章 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少见并发畸形的整复治疗
节 低鼻梁或鞍鼻畸形的整复治疗——隆鼻术
第2节 驼峰鼻矫正术
第3节 歪鼻矫正术

7章 唇裂或唇裂术后继发畸形Ⅱ期整复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节 单侧唇裂术后上唇瘢痕切除后患侧上唇唇高变短
第2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唇珠唇峰人中嵴重建的继发畸形
第3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鼻唇畸形Ⅱ期整复后瘢痕形成
第4节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术后Ⅱ期人中及唇珠重建后的不对称畸形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诊疗前沿: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方案构建 图书简介 本书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了唇裂和唇腭裂(CLP)术后继发性畸形的复杂性、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最新技术进展。全书聚焦于对初始手术后遗留问题的精细化处理,旨在为颌面外科医生、口腔正畸医生、言语治疗师以及修复重建专家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体系。 第一部分:继发畸形的生物力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唇腭裂这一复杂先天性疾病在完成初次修复术后所产生的长期性生物力学影响和组织结构变化。 第一章:初次手术的远期影响与组织重塑 本章详细分析了不同初次手术技术(如Millard法、Tennison-Randall法、Von Langenbeck法等)对上颌骨、牙槽嵴、鼻部软组织和口周肌肉的长期牵拉、瘢痕挛缩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重点阐述了上颌骨发育迟缓(Maxillary Hypoplasia)的发生机制,以及这种骨性不调如何导致中面部凹陷、反颌(Crossbite)和牙列拥挤等继发问题。此外,还涵盖了瘢痕组织的纤维化进程及其对局部血供和组织弹性的影响。 第二章:继发性牙槽嵴裂的骨性及牙齿表现 本章聚焦于唇裂术后残余牙槽嵴裂的病理学特征。分析了牙槽骨缺损的体积、形态及与邻近牙齿(特别是尖牙)关系的临床表现。深入讨论了牙槽骨缺损对邻近牙根吸收、牙萌出异常(如尖牙异位萌出或埋伏)的影响。探讨了骨缺损区域的软组织覆盖不足与上颌窦粘膜的病理牵拉作用。 第三章:鼻部与上唇形态的动态演变 本节详细描述了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幼儿期的鼻翼不对称、鼻小柱偏斜到青春期后由于面部和骨骼的持续生长而导致的继发性鼻畸形(如鞍鼻、鼻翼塌陷)。重点分析了鼻唇沟的缺失或异常以及上唇“红唇”形态的重建需求,强调了鼻部软组织与上唇提肌群功能重建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继发畸形的诊断标准与评估体系 本书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的继发畸形评估体系,强调了主观感受与客观量化指标的结合。 第四章:影像学与三维重建技术在继发畸形评估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锥形束CT(CBCT)、多层CT(MDCT)和口腔三维扫描技术在术前规划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三维重建模型精确测量上颌骨矢状向、垂直向和横向的缺损体积,评估牙槽骨缺损的骨皮质连续性及牙根位置。对Cephalometric分析(头影测量)在评估骨性三级关系的准确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五章:功能性评估:言语、呼吸与咬合功能分析 本章侧重于功能障碍的量化评估。详述了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VPI)的声学分析方法(如鼻化指数、共振图谱)及压力-流速法。同时,详细介绍了咬合力学分析和口面部肌功能评估在制定正畸治疗方案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二期整复治疗的策略与技术精选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系统介绍了针对不同继发畸形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疗手段。 第六章:牙槽嵴裂的植骨修复(Secondary Alveolar Bone Grafting, SABG) 本书对SABG的适应证、时机选择(结合牙齿萌出规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比了多种植骨材料(髂骨、胫骨、钛/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骨替代率及并发症。重点介绍了微创手术技术,包括利用局部软组织瓣进行覆盖,以及如何在高难度、多次植骨失败病例中应用新技术。 第七章:上颌骨发育不全与骨性畸形的矫正 本章全面涵盖了上颌骨发育迟缓的矫治方案。详细阐述了正畸治疗(如快速上颌骨扩张,RME)的原理及适应范围。对于严重的骨性II类错颌畸形,详细介绍了Le Fort I型截骨术在继发畸形中的应用要点,包括截骨线设计、截骨量预测及术后保持策略。特别强调了在骨性发育未成熟患者中,如何平衡骨性截骨与生长潜力。 第八章:鼻部继发畸形的精细化重建 本章聚焦于继发性鼻畸形的修复,强调了多阶段手术策略。详细介绍了针对鼻小柱和鼻尖的支撑重建技术,包括软骨移植的来源、移位方式(如穹窿支撑、L型支撑)。阐述了如何利用耳软骨或肋软骨对鼻翼基底进行精细化塑形,以改善鼻唇角和鼻小柱的对称性。 第九章:口周软组织与唇部形态的精修 本章深入探讨了唇部瘢痕的精修和唇珠的再塑。详细介绍了瘢痕松解术、Z形成术、W术式在唇红和唇系带松解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对提上唇肌(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Muscle)功能的重建,以恢复微笑时唇部的动态美学效果。 第十章:言语功能障碍的协同治疗与整合管理 本书强调了言语治疗与外科手术的紧密结合。详细阐述了VPI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案,并探讨了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咽后壁或侧壁的软组织成形术(如咽成形术或咽瓣术)。强调了术后言语评估和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长期管理与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序列管理 本章着眼于全病程管理,详细规划了继发畸形患者从乳牙期到恒牙期的正畸干预时机。重点阐述了正畸治疗如何为骨性截骨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以及术后咬合的精细调整和长期稳定。 第十二章:并发症处理与美学评价体系 本书总结了继发性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如植骨吸收、鼻部形态复发、上颌骨不愈合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原则。最后,引入了患者报告结果(PROMs)和客观美学量表(如Goldman Aesthetic Scale),以建立以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 目标读者: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正畸科医生、修复科医生、言语病理学家、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及相关科研人员。 本书特点: 聚焦“二期”: 完全侧重于初次手术后的复杂性与精细化处理。 多学科集成: 强调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耳鼻喉科和言语治疗的无缝衔接。 技术前沿: 涵盖了三维影像引导、微创植骨和动态美学分析等最新技术。

用户评价

评分

听到“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这个书名,我立刻感觉它触及了一个非常专业且具有深度的话题。作为一名非医学背景的读者,我理解到这可能是一本专门针对在唇裂或唇腭裂初次手术后,出现了某些不完美或者后续问题,需要进行第二次或更多阶段的修复性手术的书籍。这个“2期整复治疗”的说法,给我一种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一种单一的手术方法,而更可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多步骤的治疗规划。 我推测,书中会非常细致地分析导致“继发畸形”的各种原因,例如初次手术的局限性、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或者一些未预见的并发症。然后,它会详细阐述“2期”治疗的具体内容,我猜测这可能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继发畸形(比如鼻部、唇部、牙槽等)的特定手术技术、重建策略,以及如何在新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外观和功能。这本书或许会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医生们如何运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带来更理想的修复效果,这对于那些正面临类似困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我作为一个读者,虽然不是医生,但对医疗健康类书籍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给我一种感觉,它深入探讨的是一个相对复杂且有挑战性的医疗领域——那些唇裂或唇腭裂在初次手术后,仍然存在的一些继发性的、需要进一步修复的畸形问题。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手术方法,更可能包含了对这些复杂畸形的分类、病因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继发畸形所设计的、分阶段的、有针对性的整复治疗方案。 “2期整复治疗”这个词语尤其吸引我,它暗示了治疗过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精密的规划和分步进行。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详细阐述每一期治疗的目标、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甚至包括如何评估治疗效果,以及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我很好奇,在2期治疗中,医生是如何考量患者的生长发育、心理状况,以及如何在保证功能性修复的同时,也追求美观上的完美。这本书或许能为那些术后仍面临困扰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清晰的指引,让他们理解后续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评分

我一直对人体修复和重塑的医学技术很感兴趣,而《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这个书名,直接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点。它并非简单介绍唇腭裂的初期治疗,而是聚焦于术后可能出现的“继发畸形”,并且明确了“2期整复治疗”这一精细化的处理过程。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包含了一个非常详尽的知识体系,从对继发畸形的深入分类、病因分析,到针对不同情况设计的多阶段、个性化治疗方案。 我猜想,书中会详细描述各种继发畸形的形态学特点,比如鼻部塌陷、唇部短缺、疤痕增生、唇鼻沟发育不良等,并可能辅以大量的插图和影像资料来帮助读者理解。关于“2期整复治疗”,我推测本书会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即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修复,以达到功能和美学上的最佳效果。这可能涉及到骨骼、软组织的重建技术,甚至可能包含牙齿矫正和面部轮廓的协同治疗。对于寻求二次甚至多次手术的患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指导,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可能性和过程。

评分

我一直对医学影像和解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这个书名,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包含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医学图片和示意图。我设想,在介绍继发畸形的成因和治疗方案时,书中会用清晰、精美的图解来展示不同类型的畸形,比如鼻部、唇部、牙槽突甚至软腭的二次畸形。这些图片不仅能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也能让医生们更精确地掌握手术的切入点和关键步骤。 此外,我推测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每一种继发畸形的发生机制,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初次手术后的不完美,这对于预防和早期识别继发畸形至关重要。对于“2期整复治疗”,我猜测书中会详尽描述不同治疗阶段的适应症,以及每一步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这包括使用的器械、缝合技术、植骨材料的选择(如果涉及)、以及如何精细地调整软组织的张力来达到更好的外观和功能。我想象中,书中还应该会包含大量的病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展示治疗的成功与挑战,这对读者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非常有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对健康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常常被那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书籍所吸引。《唇裂或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2期整复治疗》这个书名,就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点出了一个医学上存在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唇裂或唇腭裂在初次手术后出现的“继发畸形”,并且强调了“2期整复治疗”这一关键信息。这让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治疗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针对那些初次治疗不理想,或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出现新问题的患者,进行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二次甚至多次修复。 我设想,书中会非常详细地介绍这些继发畸形的具体表现,比如鼻唇部的不对称、疤痕的挛缩、唇红唇白的不协调,甚至可能涉及到上颌骨的骨性畸形等。更重要的是,它会系统地阐述“2期整复治疗”的理念和策略,这可能意味着在不同的时间点,针对不同的畸形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各种手术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特定情况下的适用性。对于那些经历过初次手术但仍未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和家属来说,这本书可能就像一盏明灯,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更专业的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