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名品(下)(精)

行书名品(下)(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墨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行书
  • 名品
  • 字帖
  • 书法作品
  • 艺术
  • 文化
  • 传统艺术
  • 临摹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31012
商品编码:2963393446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行书名品(下)(精)
  • 作者:编者:金墨
  • 定价:180
  • 出版社:线装书局
  • ISBN号:978751203101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3-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407
  • 字数:20千字

内容提要

金墨主编的这本《行书名品(下)》精选南宋至 清朝历代名家精品行书力作,合为一集,荟萃赵孟頫 、徐渭、八大山人等诸家行书代表作。书风或厚重古 朴、或妍丽娟秀,笔法精妙,风神超迈,件件堪称精 品。本书图版高清,墨色古淡,宜于观赏临摹,无论 对初学者还是书法专业人士,都是案头不可或缺的经 典法帖。
    

目录

南宋·张即之
《杜甫诗卷))
南宋·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题跋》
南宋·陆游
《自作诗卷》
《怀成都十韵诗卷》
南宋·吴琚
《急足帖》
《禀报帖》
《寿父帖》
《观李氏谱牒帖、焦山题名帖》
元·鲜于枢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元·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
《行书归去来辞卷》
《洛神赋》
《心经》
《止斋记》
《兰亭序》十三跋
元·张雨
《独游龙井方圆庵卷》
元·柯九思
题《唐人临王右军帖》
《上京宫词》
元·康里夔夔
跋《赵松雪长清静经》
《奉记帖》
元·杨维桢
《竹西草堂记题卷》
《行书诗卷》
跋《张雨自书诗册》
跋《龚开骏骨图卷》
《梦游海棠城记》
《城南唱和诗卷》
《游仙唱和诗))
元·倪瓒
行书集萃
明·祝允明
《归田赋》《乐志论》
跋《蜀素帖》
《行草书手札》
《洛神赋》
明·唐寅
《行书落花诗册》(节选)
《七律四首诗卷》
明·丈徵明
跋《刘中使帖》
《赤壁赋》


《行书名品(下)(精)》是一部集结了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精选集,以行书为主题,旨在为读者呈现古代行书大家们的杰出创作。本册精选了历代多位著名书法家的行书代表作品,涵盖了从魏晋至明清的各个时期,力求展现行书艺术丰富多变的风格面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的编纂,并非仅仅收录孤立的作品,而是力求勾勒出一条行书发展的脉络。读者将有机会接触到那些被誉为“墨宝”的真迹摹本,通过细致的品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书家在运笔、结字、章法上的独特匠心。例如,在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所书的行书,在严谨法度中不失灵动;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的行书,则在继承晋唐的基础上,更添文人意趣与个性抒发,或圆润丰腴,或洒脱飘逸,或雄健厚重,或秀丽端庄,各具千秋。元代赵孟頫的行书,则以秀美温润、晋人韵味著称,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明清时期,董其昌、王铎、傅山、刘墉等人的行书,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更为恣意奔放、变化多端的风格,将行书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行书名品(下)(精)》在选本上,严谨考究,力求所收录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达到一定高度,同时在史料价值上也具有代表性。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甄选,力求清晰呈现原作的神采。本书的装帧设计精良,字体清晰,纸张考究,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在欣赏这些名家墨迹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位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他们的艺术追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本书的内容重点在于“品”。“品”字,既有品鉴、品味之意,也隐含了对作品艺术质量的肯定。通过对这些精选的行书名品进行鉴赏,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汉字形态,更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行书作为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兼具易于辨认和书写流畅的优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记录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表达个人品格、精神风貌的独特途径。 本书所收录的行书作品,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从严谨的法度到自由的挥洒,从沉静内敛到奔放激情,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书写者的心血与智慧。通过品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学习到行书的用笔技巧、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方面的知识,为自身的书法学习提供宝贵的借鉴。 《行书名品(下)(精)》不仅仅是一本欣赏书法作品的画册,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窗口。它为书法爱好者、艺术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行书艺术的平台。通过对这些“名品”的细致品味,读者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升审美,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远影响。本书期待能够引导读者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人,尤其是在艺术品鉴方面。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关于行书的书籍,不仅仅是“是什么”,更要“为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每一幅名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起笔、行笔、收笔的每一个环节,到字形结构、墨色浓淡、章法布局,都能够有独到的见解。我更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流派、不同时代行书的比较分析,帮助我理解行书发展演变的脉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在今后我接触到更多行书作品时,能够有更强的鉴赏能力,能够一眼看出其中的门道。我希望它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真正地站在一个更专业、更鉴赏的角度去评价和欣赏行书的艺术价值。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来说,一本好的书法类书籍,就像是一扇打开历史和艺术宝库的钥匙。我尤其钟爱那些能够展现古代文人雅趣的书籍,而行书恰恰是这种雅趣的绝佳载体。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甚至是一段旅途的所见所感,都寄寓在笔尖之下。那些行云流水的笔迹,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流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穿越时空的阻隔,去感受那位书写者当时的心境,去理解他笔下字形变化的深层含义。我更期待它能够引领我,去感受那种“得意时易、失意时难”的笔墨情趣,去体会“千人千面”的书法之美。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高度,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欣赏和感悟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碌,能够静下心来做的事情不多,所以一旦有空闲,我总是喜欢找一些能够放松身心,又能有所收获的书籍。书法,尤其是行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极好的减压方式。那种专注在笔尖和纸面的过程,能够让我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进入一种宁静的冥想状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感受他们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同时也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一份平静和安宁。我希望它能启发我的思考,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尝试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并用一种更细腻、更具艺术感的方式去表达。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写字这件事产生更深的兴趣,甚至愿意亲手去尝试,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评分

说实话,在入手之前,我其实对“行书”这个概念,只停留在模糊的印象里。依稀记得小时候学书法,老师总是让我们模仿一些字帖,但我那时候更关注的是如何握笔,如何运腕,对于字的“美”和“意”,并没有太深的理解。直到最近,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行书,那种介于楷书的工整和草书的奔放之间的自由洒脱,特别吸引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导我入门,同时又能深入挖掘其精髓的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名家作品,而是能够解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书写者的心境、以及笔法上的巧妙之处。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带领我一点点领略行书的魅力,让我明白,为什么某些字会看起来如此生动,为什么某些线条会如此富有张力。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起对行书的基本认知,并逐步培养出欣赏和鉴别行书作品的能力,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地“看懂”行书。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很好,那种略带泛黄的哑光纸,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触感,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封面设计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种大红大绿的浮夸风格,而是带着一种内敛的雅致,隐约能看到暗纹,像是古老的宣纸,又有着现代的印刷质感。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光是这份开篇的“仪式感”就已经足够吸引人,让人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我喜欢这种不落俗套的设计,它似乎在诉说着,这本书里的内容,也同样是经过一番考究和提炼的,绝非市面上那些泛泛之辈。想想看,一本关于“行书名品”的书,如果连装帧都显得粗糙,那岂不是贻笑大方?这本的包装,让我觉得它承载的是一份对经典的尊重,一份对艺术的敬畏,这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开始想象,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会经过怎样的讲解和分析,会带给我怎样的美的震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