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超等編的《烏茲彆剋斯坦共和國林業發展和森 林管理*佳實踐報告(英文版)》為中國林業齣版社 2017年5月正式齣版的《烏茲彆剋斯坦共和國林業發 展報告》的英文版。本書介紹瞭烏茲彆剋斯坦林業立 法、政策、中長期發展規劃、林業管理現狀、發展需 求、製約因素、發展趨勢、**林業閤作開展情況, 提齣中國與該經濟體開展林業閤作的領域、方式及活 動建議;分析總結該經濟體在荒漠化防治、森林火災 防控、森林病蟲害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退化土地 恢復、森林資源綜閤開發利用等方麵的*佳實踐。本 書專傢來自烏茲彆剋斯坦主林業局,書中數據詳實可 靠,彌補瞭目前一路一帶沿綫**林業資源及管理情 況信息空白,勢必為推進一路一帶林業閤作規劃提供 重要信息支撐。
Foreword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tables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Current state of forests and forestry
1.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economy
1.2 Land use status
1.3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1.4 Urban forestry
1.5 Community-based forestry
1.6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of forest products
Chapter 2 Contribution of forest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2.1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forests and woodlands
2.2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in forests and forestry
2.3 Forests, livelihoods and poverty
Chapter 3 Forestry policy and legislation
3.1 Forestry policy
3.2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lanning for forest development
3.3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Chapter 4 Bes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4.1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4.2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4.3 Rangeland degradation control
4.4 Salinization control
4.5 Forest fir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4.6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4.7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forests
4.8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Chapter 5 Fore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0-2015)
5.1 Forestry education
5.2 Technical capacity of forestry authorities
5.3 Capacity building activities within forestry authorities (2010-2015)
5.4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rtnerships and networking for forestry
5.5 Training sectors and theme
5.6 Reviews and evaluations of forestry-related initiatives
5.7 The way forward
Chapter 6 Forestry projects and initiatives
Chapter 7 International forestry cooperation mechanism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源於我對“報告”這種形式本身所承載的嚴謹性和信息量的高度期望。一本以“報告”形式齣現的林業發展和管理實踐匯編,往往意味著它不僅僅是觀點性的論述,更是基於數據、案例和分析的係統性梳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統計數據,例如,烏茲彆剋斯坦森林覆蓋率的變化趨勢、森林資源的總量和結構、林業産值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等。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導緻這些數據變化的原因,並基於“最佳實踐”來提齣具體的改進建議。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森林政策的製定與執行、林業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林業科研和技術推廣體係的建設等內容。對於“管理”的闡述,我也希望能夠看到關於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采伐更新、以及森林碳匯核算等方麵的具體操作流程和成效評估。這本書如果能做到詳實、準確、有深度,那它將成為研究烏茲彆剋斯坦乃至中亞地區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石,為政策製定者、科研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提供寶貴的信息支持。
評分我對本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大中亞區域林業發展報告”這個副標題的聯想。中亞地區,曆史上以其廣袤的草原和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聞名,如今,在快速的全球化進程中,該地區麵臨著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以及荒漠化加劇等嚴峻挑戰。林業,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資源,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整個區域的生態安全和經濟可持續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烏茲彆剋斯坦林業發展在整個大中亞區域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例如,烏茲彆剋斯坦的林業政策和實踐,是否能夠為其他中亞國傢提供可藉鑒的經驗,尤其是在應對共同的環境挑戰方麵。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討論跨界水資源管理與森林健康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通過區域性的閤作機製來共同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係統。此外,書中對“最佳實踐”的定義,我也希望能夠看到其背後蘊含的對經濟效益、社會公平和環境效益三者協同發展的追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關於烏茲彆剋斯坦的報告,更可能是一扇瞭解整個大中亞地區生態睏境與應對策略的窗口。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亞地區發展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烏茲彆剋斯坦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議題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雖然聚焦於林業,但它所揭示的關於資源管理、環境保護以及如何在大規模發展項目中融入可持續理念的洞察,無疑具有更廣泛的參考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關於烏茲彆剋斯坦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真實案例,例如,在農業擴張、城市化進程以及能源開發等領域,當地是如何審慎地對待森林資源,避免重蹈一些發展中國傢因短期經濟利益而犧牲長期環境可持續性的覆轍。同時,我也想瞭解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創新性的林業技術和管理模式,比如,如何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森林監測和病蟲害防治,如何通過社區參與和利益共享機製來激發當地居民參與森林保護的積極性。書中對“最佳實踐”的解讀,也讓我遐想,這些實踐是如何在烏茲彆剋斯坦特有的地理、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是否具有普適性,又或者需要如何因地製宜地進行調整和應用。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關注大中亞區域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讀者,提供瞭一個重要的視角和研究素材,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發展中國傢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學者,我對烏茲彆剋斯坦林業發展和森林管理的“最佳實踐”報告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那些在烏茲彆剋斯坦成功實施的林業項目,並詳細闡述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烏茲彆剋斯坦在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區建設以及生態補償機製等方麵的具體措施和成效?我非常好奇,在當地特殊的政治經濟體製下,這些“最佳實踐”是如何被設計、執行和推廣的。是依靠政府的強力推動,還是通過市場機製的引導,抑或是廣泛的社區參與?我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成功的植樹造林項目是如何剋服瞭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方麵的挑戰,並最終實現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此外,我也希望瞭解書中是否會探討烏茲彆剋斯坦在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麵所麵臨的挑戰,比如,非法采伐、過度放牧、以及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係統的影響,並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關注點在於其“英文版”的屬性,以及它所代錶的對外信息傳播的視角。通常,國內的報告會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呈現信息,而英文版的報告則可能更加側重於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並與全球的林業發展趨勢接軌。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國際化的視野來解讀烏茲彆剋斯坦的林業發展。例如,書中是否會引用國際上通行的林業評估標準和統計方法,並與其他國傢的林業發展數據進行對比?我也希望瞭解,在“最佳實踐”的選取和描述過程中,是否存在對國際先進理念的藉鑒和吸收,以及這些實踐如何符閤或挑戰瞭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框架。同時,一本英文版的報告,也可能更加注重嚮國際社會展示烏茲彆剋斯坦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和成就,這對於提升國傢形象和吸引國際閤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烏茲彆剋斯坦在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綠色經濟轉型等方麵的創新實踐,從而為其他發展中國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