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課
定價:56.00元
作者:張蕙芬 黃一峰 攝影 林鬆霖 繪圖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01140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和《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一樣,都是從身邊著眼,從生活入手,體驗小小的自然樂趣,從而發覺“自然就在我身邊”。通過這100堂自然課的,讀者們可以經曆從好奇到瞭解,經體驗而喜愛的過程,逐漸擁有一雙發現自然的慧眼,進而潛移默化地改變生活的態度。
內容提要
許多人一聽到“大自然”,腦海中浮現的常是非洲的莽原或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是我們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遙遠國度。事實上,大自然絕非人煙罕至的蠻荒地帶,自然就在你我生活的周遭,隻是長久的漠視與隔閡,讓我們與自然之間有瞭認知上的鴻溝,而人工化且便利的生活環境更強化瞭這樣的想法。
為瞭讓生活在都市的人對周遭的大自然有嶄新的認知,我們特彆策劃製作瞭《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篩選齣都市與郊區生活均適用的“100堂都市自然課”,按照月份編排,內容包羅萬象,有動物、植物,也有當季的自然景觀,與學校課堂的教授完全不同,除瞭自然知識之外,我們更希望藉由精彩的攝影與自然插畫,提供一般人容易親近的入門路徑,特彆是生活中隨手可得的題材,讓大傢願意重新看待大自然,使人人聽得見大自然的心跳。
每個人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有的人特彆喜愛賞鳥,或拍攝野鳥;有的則選擇欣賞野地路旁小小的野花,或尋覓難得一見的野生蘭花;也有的特愛蝴蝶、甲蟲等昆蟲。不管以何種方式接近大自然,豐富的自然知識仍是*重要的*步,沒有知識的基礎,感動都不過是短暫的,無法真正落實。自然知識宛如第三隻眼,可以讓人真正看見大自然,隨時隨地體驗大自然之美。
就像平凡的每一天,因為聽得到大自然的聲音,而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會。季節的腳步、生命萬物的循環,就在每天的風聲、雨聲、落葉聲,而每一次體驗都讓人覺得原來自然可以這麼有趣。記得以前在學校上自然課時,總覺得跟日常生活毫不相乾,課本裏提到的盡是一些永遠看不到的異域動物或植物。其實自然教材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關鍵隻在於看不看得到,但願大傢耐心且滿懷欣喜地上完這100堂課,相信會對大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認識。
目錄
目 錄
作者序
前言 自然可以這麼有趣
都市自然教室
傢庭環境
公園綠地、水池
行道樹
街道路燈下
學校校園
溪流、河邊
農田、菜園
郊區山林、步道
1月自然課堂
鷺鷥傢族
黃葉的無患子
蟑螂檔案
鼕夜裏的颱北樹蛙
羅非魚
火斑鳩與珠頸斑鳩
筆筒樹
2月自然課堂
雁鴨傢族
颱灣樹蛙
鍾花櫻桃的春天
油菜花田
金銀花
傢八哥與八哥
紅楠的鼕芽與新葉
通泉草的訊息
樹上的舉腹蟻巢
3月自然課堂
傢燕築巢
愛的棕背臭蛙
紫色花海的苦楝
燃燒的火焰——木棉
春天草地小野花
紅翅綠鳩的呼喚
筆管榕的新芽
貓咪的房事
4月自然課堂
颱灣藍鵲
盤古蟾蜍與黑眶蟾蜍
叉尾鬥魚與食蚊魚
藍尾石龍子
油桐花季
相思樹與木炭
行道樹的新葉
杜鵑花季
5月自然課堂
楊梅開花與結果
五色鳥求偶築巢
螢火蟲季
泥蜂築巢
金綫蛙
壁虎
住傢的螞蟻
螳螂
海芋的葉與果實
非洲大蝸牛
臘腸樹的黃金雨
6月自然課堂
喜鵲臨門
蜻蜓與豆娘
夜晚的皇蛾
金龜子的迴憶
月桃
翡翠樹蛙
颱灣龍蜥
榕果滿樹
中杜鵑的巢寄生行為
鳳眼蓮
福壽螺
鳳凰花開
7月自然課堂
諸羅樹蛙
鳳頭鷹
獨角仙與鍬甲
竹葉青與翠青蛇
長喙天蛾
賞蓮季節
蟋蟀與螽斯
菜園裏的菜粉蝶
蝗蟲
8月自然課堂
薑花
大帛斑蝶
人麵蜘蛛
夏日蟬鳴
沼蛙
都市三俠
誘人刺莓
桑葚
居傢附近的蕨類
黑冠鳽
9月自然課堂
颱灣欒樹的盛宴
大捲尾的天空
天牛
流浪狗的歲月
彈琴蛙
窯烤地瓜
10月自然課堂
鞦夜的鳴蟲
黑短腳鵯
賞鷹季
蓑蛾
巨無霸牛蛙
五節芒
可食用的菇類
落葉樹的觀察
巢蕨
赤腹鬆鼠
11月自然課堂
撿鬆果
紅尾伯勞與棕背伯勞
澤蛙
颱灣芙蓉
巴西龜與黃緣閉殼龜
鼕天菜園裏的小菜蛾
12月自然課堂
紫蝶幽榖
闊褶蛙
鼕天的鶇科鳥類
枯葉蛺蝶的僞裝術
作者介紹
著者張蕙芬,1961年生於颱北,颱灣大學園藝係畢業,現為大樹文化總編輯。投身齣版編輯工作20餘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梁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齣版工作。著有《颱灣野花365天鞦鼕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鑒》等書。
攝影師黃一峰,金鼎奬*美術設計、*圖書雙料得主。成長於繁華的都市,卻擁有一雙善於發現自然野趣的眼睛。集寫作、繪畫、攝影、藝術設計、空間視覺設計等多重創作人身份於一身,專注於將自然素材作為創作元素,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化成活潑的自然創作。現為自然野趣工作室創辦人,著有《自然野趣DIY》等書。
插畫師林鬆霖,1962年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擅長自然生態插畫,畫風寫實,繪作《獨角仙》曾獲小太陽*插畫奬。在《颱灣野生賞蘭大圖鑒》《颱灣蜥蜴大圖鑒》《颱灣蜥蜴自然誌》《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等書中擔任繪圖工作。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改變我觀察世界方式的書,而《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課》恰好做到瞭這一點。我一直以為自然就是遙不可及的,但這本書卻將觸角伸嚮瞭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我每天上班路上的街道,到我周末常去的公園,都變成瞭充滿奧秘的課堂。 書中有一章講到“城市裏的光汙染對生物的影響”,我以前隻是覺得晚上太亮瞭,但作者卻詳細分析瞭這種光汙染如何乾擾昆蟲的導航,如何影響鳥類的繁殖,甚至還提到瞭它對人類睡眠周期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追求的便利和繁榮,是否也在無形中傷害著我們身邊的自然。還有“城市裏的聲音地圖”這一章節,我從未想過聲音在城市裏也能構成一種“生態”,作者通過對不同區域聲音的分析,展現瞭城市生活的復雜性,也暗示瞭環境噪音對生物的影響。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抱著一種“都市自然?能有什麼意思”的心態。結果,它狠狠地打瞭我的臉,而且是那種讓你心甘情願被打的驚喜。我以前總覺得自然就是遠離塵囂的,是那些我隻有在紀錄片裏纔能看到的東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自然就在我身邊,就在我呼吸的空氣裏,就在我每天經過的街角。 特彆喜歡作者在寫“城市裏的植物多樣性”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他不僅僅是列舉瞭城市裏常見的樹種,還會去分析它們為什麼會在特定環境下生長,它們如何與城市中的其他生物互動,甚至還會介紹一些被我們忽略的,但卻頑強生存的野草。還有“城市裏的昆蟲世界”那一部分,我以前隻知道蚊子和蒼蠅,看瞭這本書我纔知道,原來城市裏有那麼多有趣又重要的昆蟲,它們在城市生態中扮演著多麼不可或缺的角色。這讓我開始對那些不起眼的小生命颳目相看。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真的太獨特瞭!我一直認為“自然”就是郊外的森林、山川和大海,但這本書告訴我,我們生活的城市裏,也充滿瞭值得我們去發現和學習的自然知識。我以前從未想過,像路邊的野草、牆縫裏的小蟲子,都隱藏著它們自己的生存智慧。《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課》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身邊的自然”。 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關於“城市裏的雨水收集係統”那一章,作者不僅僅介紹瞭它的功能,還分析瞭雨水如何影響城市裏的植物生長,以及如何為一些小生物提供水源。還有“城市裏的風”這一章節,我從來沒想過風在城市裏也有這麼多門道,它如何塑造建築的形態,如何影響植物的分布,甚至如何影響人們的情緒。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瞭“學問”,隻是我以前沒有發現而已。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自然類的書籍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總覺得那些要麼是關於遙遠的熱帶雨林,要麼是深邃的海洋,離我的生活太遠瞭。《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課》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城市就是水泥、玻璃和瀝青的堆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城市生態的另一麵,原來我們腳下的每一塊土地,我們頭頂的每一片天空,都孕育著生命。 書中有很多章節讓我印象深刻,比如講到“公園裏的秘密”的那一部分,作者通過觀察幾處城市公園,揭示瞭這些看似平凡的綠地如何成為各種生物的庇護所。我特彆喜歡他描述的關於“城市裏的鳥類遷徙”的章節,以前我總覺得鳥類遷徙是個很遙遠的事情,但作者用非常翔實的例子說明瞭,即使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裏,也有不少候鳥會路過、停留,甚至在這裏安傢。這讓我開始留意身邊飛過的鳥兒,也開始思考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脆弱的生命。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太驚喜瞭!一直以為“都市自然”是個有點抽象的概念,沒想到作者竟然能把這麼貼近我們生活的東西講得如此生動有趣。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隨便翻瞭幾頁,就被那個關於“城市裏的蜂鳥”的章節吸引住瞭。我以前隻知道蜂鳥很小,但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它們如何在鋼筋水泥的縫隙中尋找花蜜,如何在高樓林立間穿梭,甚至還分析瞭它們為什麼會選擇在城市裏繁衍生息。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天生活的環境,原來我們身邊真的隱藏著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生命奇跡。 書裏還有講到“城市裏的夜行動物”,以前我總覺得晚上除瞭貓頭鷹和蝙蝠,城市裏也沒啥彆的動物瞭。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生物在夜色中悄悄活動,比如各種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甚至還有一些城市特有的“夜間居民”。作者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動物,還深入分析瞭它們如何適應城市的燈光、噪音和人為乾擾,甚至還探討瞭城市規劃對這些夜行動物的影響。這讓我對“都市自然”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城市並非隻有人類的活動,還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態係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