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搶灘傳媒的傻子們: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
定價:33.00元
售價:22.4元,便宜10.6元,摺扣67
作者:(美)濛剋 ,王德倫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086043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國在綫宣布以1630億美元時代華納。人閃驚羨地稱閤並後的公司為傳媒界的“超級航母”。
2003年9月17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宣布將公司名稱又改成時代華納,而公司標誌也從原先的美國在綫的標誌改為閤並之前的時代華納的標誌。
“我從業沒哭過,但是現在我經常哭泣。”
——傑裏·李文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國在綫宣布以1630億美元買下時代華納。這則新聞太瘋狂瞭,讓人不敢相信。媒體稱,這是有史以來*的並購案,是一個“可怕的超級並購”和“勇氣與榮譽的結閤”,該“世紀大並購”堪稱“地球與網絡的超級聯姻”,美國在綫是個網絡新貴,它買下瞭世界上*的娛樂傳媒公司。
兩年後,迷霧散去,股東的2000億美元財富就消失在網絡空間瞭。由於涉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的財務狀況。時代華納“永遠的天纔”傑裏·李文失去瞭工作,喪失瞭聲譽。美國在綫的理想主義史蒂夫·凱斯被近離開瞭他創辦的公司。2003年9月17日,美國在綫-時代華納宣布將公司名稱又改成時代華納,而公司的標誌也從原先的美國在綫的標誌改為閤並之前的時代華納的標誌。時代華納公司仍是目前世界上*的媒體娛樂公司。
(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忠實地記錄瞭美國閤並史上*的失敗案例。濛剋用她所知道的每個細節刻畫齣整個崩潰的過程。
本書旨在認真解讀美國在綫-時代華納並購案,詳細調查已經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細節。
序
部分 “永遠的天纔”從時代公司到時代華納(1923-1998)
章 時代帝國的崛起
第二章 時代華納
第三章 李文時代
第二部分 網絡牧童的闖入:美國在綫(1985-1999)
第四章 凱斯與美國在綫
第五章 “皮特曼時代”
第三部分 大買賣: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1999-2000)
第六章 美國在綫的橄欖枝
第七章 並購之路
第四部分 “堅持就是勝利”(2000-2003)
第八章 並購進行時
第九章 艱難的磨閤期
第十章 李文時代的結束
第十一章 媒體帝國的隕落
後記
緻謝
妮娜·濛剋:《名利場》傑齣的編輯。她原來是《財富》的高級作傢,曾在紐約《時代》雜誌、《紐約客》和《福布斯》上發錶過作品。她齣生於加拿大,目前居住在紐約市。
坦白說,這本書的標題《搶灘傳媒的傻子們》一開始並沒有讓我産生太大的期待,我以為會是一本略顯八卦的商業分析。但實際閱讀後,我不得不承認,我被它的深度和廣度深深摺服瞭。作者的寫作功力非常瞭得,他能夠將復雜的技術、經濟和管理問題,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呈現齣來,使得即便是我這樣對金融領域並非專業人士的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書中對於企業文化差異如何成為並購“定時炸彈”的剖析,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總覺得,隻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就能將兩個企業整閤在一起,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企業文化並非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和員工士氣的關鍵因素。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結尾處對未來傳媒行業發展的思考,他提齣的觀點既有前瞻性,又充滿瞭對現實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曆史,更讓我對未來充滿思考。
評分我一直覺得,像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這樣的巨頭閤並,應該是一場精心策劃、步步為營的棋局,最終的結果也應該是理性的商業決策。然而,這本書《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番景象。它更像是一齣充滿戲劇性的肥皂劇,其中充滿瞭人性的弱點、錯誤的判斷和難以預料的轉摺。作者的敘事非常巧妙,他能夠將原本可能枯燥的商業案例,描繪得扣人心弦。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協同效應”的探討印象深刻,那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1+1大於2”的設想,在現實中是如何被一一擊碎的。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在追求規模和擴張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忽略瞭企業最核心的價值,以及那些看不見的“軟實力”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它讓我意識到,資本的力量固然強大,但如果缺乏對人性、對市場、對企業自身特點的深刻理解,那麼再大的投入也可能化為泡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遠不止於對一次並購案的瞭解,它更讓我對商業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這本《搶灘傳媒的傻子們》真的讓我對商業世界的復雜運作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像這種大型並購案,無非就是一些聰明人之間的商業博弈,最後勝者為王。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有時候“聰明”和“糊塗”之間的界限其實非常模糊,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成功”背後,可能隱藏著我們難以想象的代價和無奈。作者以一種近乎紀錄片的方式,將美國在綫和時代華納這場世紀聯姻的幕後故事抽絲剝繭地呈現齣來,那些曾經站在聚光燈下的商業巨頭,在書中卻展現齣瞭普通人般的掙紮、誤判和情感糾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企業文化衝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種截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一個新的軀殼裏相互排斥、摩擦,最終導緻瞭不可挽迴的裂痕,讀起來真是令人唏噓。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場並購,更是關於人性、關於時代的洪流,以及在巨大的商業浪潮中,個體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看似不可動搖的帝國,是如何在內部的裂痕中走嚮衰敗的。它讓我開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的“新聞”,有多少是被精心包裝過的,又有多少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正在被忽略。
評分這本書真的像一本懸疑小說,隻不過它講述的是真實的商業世界。每一次翻頁,都仿佛在揭開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真相。我一直認為,大型並購案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市場時機和戰略布局,但《搶灘傳媒的傻子們》徹底刷新瞭我的看法。它讓我看到瞭,有時候,一場並購的成敗,可能就取決於某個關鍵人物一念之間的猶豫,或者是一個小小的判斷失誤。書中對當時市場環境的描繪,那種普遍存在的樂觀情緒和對互聯網無限潛力的盲目崇拜,讀起來令人不寒而栗。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股狂熱的浪潮中,有多少人被裹挾著前進,又有多少人因為看到瞭暗礁而選擇退縮。作者在細節上的挖掘非常到位,那些來自內部人士的爆料和迴憶,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真實。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在商業世界裏,有時候“聰明”可能會被“貪婪”和“傲慢”所濛蔽,而那些看似“愚蠢”的選擇,或許纔是真正能避免巨大損失的關鍵。
評分我一直對互聯網行業的崛起和傳統媒體的轉型充滿瞭好奇,所以當看到《搶灘傳媒的傻子們》這本書名時,立刻就被吸引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一場並購案的瞭解。它更像是一堂生動的商業案例課,而且是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展開的。作者並沒有堆砌枯燥的數字和理論,而是通過對關鍵人物的深入刻畫,展現瞭他們當時的心境、決策過程中的疑慮以及最終的選擇。讀到那些曾經被視為“神話”的企業傢們,在巨大的壓力和誘惑麵前,所錶現齣的脆弱和猶豫,真的讓我感覺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特彆是書中關於“協同效應”被過度解讀和市場預期被無限放大的部分,讓我深刻理解瞭盲目樂觀和群體思維的可怕。這本書提醒我,在追逐潮流和擁抱變革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審慎評估風險,不被錶麵的繁榮所迷惑。它讓我對“價值”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財務上的數字,更包括長期的品牌、文化和人纔積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