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
定价:33.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0.6元,折扣67
作者:(美)蒙克 ,王德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086043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宣布以1630亿美元时代华纳。人闪惊羡地称合并后的公司为传媒界的“超级航母”。
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又改成时代华纳,而公司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的时代华纳的标志。
“我从业没哭过,但是现在我经常哭泣。”
——杰里·李文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宣布以1630亿美元买下时代华纳。这则新闻太疯狂了,让人不敢相信。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的并购案,是一个“可怕的超级并购”和“勇气与荣誉的结合”,该“世纪大并购”堪称“地球与网络的超级联姻”,美国在线是个网络新贵,它买下了世界上*的娱乐传媒公司。
两年后,迷雾散去,股东的2000亿美元财富就消失在网络空间了。由于涉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财务状况。时代华纳“永远的天才”杰里·李文失去了工作,丧失了声誉。美国在线的理想主义史蒂夫·凯斯被近离开了他创办的公司。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又改成时代华纳,而公司的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的时代华纳的标志。时代华纳公司仍是目前世界上*的媒体娱乐公司。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合并史上*的失败案例。蒙克用她所知道的每个细节刻画出整个崩溃的过程。
本书旨在认真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详细调查已经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细节。
序
部分 “永远的天才”从时代公司到时代华纳(1923-1998)
章 时代帝国的崛起
第二章 时代华纳
第三章 李文时代
第二部分 网络牧童的闯入:美国在线(1985-1999)
第四章 凯斯与美国在线
第五章 “皮特曼时代”
第三部分 大买卖: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1999-2000)
第六章 美国在线的橄榄枝
第七章 并购之路
第四部分 “坚持就是胜利”(2000-2003)
第八章 并购进行时
第九章 艰难的磨合期
第十章 李文时代的结束
第十一章 媒体帝国的陨落
后记
致谢
妮娜·蒙克:《名利场》杰出的编辑。她原来是《财富》的高级作家,曾在纽约《时代》杂志、《纽约客》和《福布斯》上发表过作品。她出生于加拿大,目前居住在纽约市。
坦白说,这本书的标题《抢滩传媒的傻子们》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大的期待,我以为会是一本略显八卦的商业分析。但实际阅读后,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它的深度和广度深深折服了。作者的写作功力非常了得,他能够将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即便是我这样对金融领域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书中对于企业文化差异如何成为并购“定时炸弹”的剖析,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总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就能将两个企业整合在一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员工士气的关键因素。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结尾处对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思考,他提出的观点既有前瞻性,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对未来充满思考。
评分我一直对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转型充满了好奇,所以当看到《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这本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场并购案的了解。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商业案例课,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展开的。作者并没有堆砌枯燥的数字和理论,而是通过对关键人物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他们当时的心境、决策过程中的疑虑以及最终的选择。读到那些曾经被视为“神话”的企业家们,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面前,所表现出的脆弱和犹豫,真的让我感觉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特别是书中关于“协同效应”被过度解读和市场预期被无限放大的部分,让我深刻理解了盲目乐观和群体思维的可怕。这本书提醒我,在追逐潮流和拥抱变革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审慎评估风险,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它让我对“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数字,更包括长期的品牌、文化和人才积累。
评分我一直觉得,像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这样的巨头合并,应该是一场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棋局,最终的结果也应该是理性的商业决策。然而,这本书《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它更像是一出充满戏剧性的肥皂剧,其中充满了人性的弱点、错误的判断和难以预料的转折。作者的叙事非常巧妙,他能够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商业案例,描绘得扣人心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协同效应”的探讨印象深刻,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1+1大于2”的设想,在现实中是如何被一一击碎的。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规模和扩张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企业最核心的价值,以及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资本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如果缺乏对人性、对市场、对企业自身特点的深刻理解,那么再大的投入也可能化为泡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对一次并购案的了解,它更让我对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本悬疑小说,只不过它讲述的是真实的商业世界。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在揭开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我一直认为,大型并购案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市场时机和战略布局,但《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彻底刷新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有时候,一场并购的成败,可能就取决于某个关键人物一念之间的犹豫,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判断失误。书中对当时市场环境的描绘,那种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和对互联网无限潜力的盲目崇拜,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股狂热的浪潮中,有多少人被裹挟着前进,又有多少人因为看到了暗礁而选择退缩。作者在细节上的挖掘非常到位,那些来自内部人士的爆料和回忆,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商业世界里,有时候“聪明”可能会被“贪婪”和“傲慢”所蒙蔽,而那些看似“愚蠢”的选择,或许才是真正能避免巨大损失的关键。
评分这本《抢滩传媒的傻子们》真的让我对商业世界的复杂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像这种大型并购案,无非就是一些聪明人之间的商业博弈,最后胜者为王。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有时候“聪明”和“糊涂”之间的界限其实非常模糊,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成功”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代价和无奈。作者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将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这场世纪联姻的幕后故事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那些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商业巨头,在书中却展现出了普通人般的挣扎、误判和情感纠葛。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企业文化冲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种截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一个新的躯壳里相互排斥、摩擦,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裂痕,读起来真是令人唏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并购,更是关于人性、关于时代的洪流,以及在巨大的商业浪潮中,个体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帝国,是如何在内部的裂痕中走向衰败的。它让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新闻”,有多少是被精心包装过的,又有多少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正在被忽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