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 9787508604374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 978750860437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蒙克,王德伦 著
图书标签:
  • 传媒并购
  • 美国在线
  • 时代华纳
  • 互联网泡沫
  • 商业案例
  • 公司战略
  • 媒体史
  • 经济史
  • 科技并购
  • 失败并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04374
商品编码:296579052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

定价:33.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0.6元,折扣67

作者:(美)蒙克 ,王德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086043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宣布以1630亿美元时代华纳。人闪惊羡地称合并后的公司为传媒界的“超级航母”。
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又改成时代华纳,而公司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的时代华纳的标志。
“我从业没哭过,但是现在我经常哭泣。”
——杰里·李文

内容提要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宣布以1630亿美元买下时代华纳。这则新闻太疯狂了,让人不敢相信。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的并购案,是一个“可怕的超级并购”和“勇气与荣誉的结合”,该“世纪大并购”堪称“地球与网络的超级联姻”,美国在线是个网络新贵,它买下了世界上*的娱乐传媒公司。
两年后,迷雾散去,股东的2000亿美元财富就消失在网络空间了。由于涉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财务状况。时代华纳“永远的天才”杰里·李文失去了工作,丧失了声誉。美国在线的理想主义史蒂夫·凯斯被近离开了他创办的公司。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又改成时代华纳,而公司的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的时代华纳的标志。时代华纳公司仍是目前世界上*的媒体娱乐公司。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合并史上*的失败案例。蒙克用她所知道的每个细节刻画出整个崩溃的过程。
本书旨在认真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详细调查已经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细节。

目录


部分 “永远的天才”从时代公司到时代华纳(1923-1998)
章 时代帝国的崛起
第二章 时代华纳
第三章 李文时代
第二部分 网络牧童的闯入:美国在线(1985-1999)
第四章 凯斯与美国在线
第五章 “皮特曼时代”
第三部分 大买卖: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1999-2000)
第六章 美国在线的橄榄枝
第七章 并购之路
第四部分 “坚持就是胜利”(2000-2003)
第八章 并购进行时
第九章 艰难的磨合期
第十章 李文时代的结束
第十一章 媒体帝国的陨落
后记
致谢

作者介绍

妮娜·蒙克:《名利场》杰出的编辑。她原来是《财富》的高级作家,曾在纽约《时代》杂志、《纽约客》和《福布斯》上发表过作品。她出生于加拿大,目前居住在纽约市。

文摘


序言



《巨头联姻的迷思:重塑媒介版图的时代回响》 2000年,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 euphoria 之中,一场被誉为“世纪之恋”的商业并购震惊了世界。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强强联手,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市值叠加,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媒体格局、技术革新与内容价值的宏大实验。这场并购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融合内容创作的王者与分发渠道的先锋,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数字媒体帝国,预言并引领着下一代的信息传播方式。然而,历史的洪流却以其不可预测的力量,将这场雄心勃勃的结合推向了意想不到的深渊,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商业教训和对媒体演进的深刻反思。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这场被誉为“21世纪最糟糕的商业交易”背后的复杂成因与演变过程,而非简单地记录事件本身。我们将剥开华丽的表面,探寻驱动这场世纪联姻的深层动因,以及在技术变革的洪流中,传统媒体巨头与新兴互联网力量碰撞出的火花与裂痕。 第一章:梦想的起点——科技狂潮下的乐观主义 在世纪之交,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AOL,作为当时最大的在线服务提供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无可比拟的渠道优势,被视为通往数字未来的桥头堡。人们普遍认为,掌握了分发渠道,就掌握了未来的媒体命脉。与此同时,时代华纳则代表着传统媒体的巅峰:从电影、电视、音乐到出版,其内容 IP 库丰富得令人咋舌。其旗下的华纳兄弟影业、HBO、CNN、时代杂志等品牌,在全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场并购的逻辑似乎完美无瑕:AOL 的技术和分发能力,加上时代华纳的优质内容,将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无所不包的数字媒体生态系统。设想中的场景是,用户只需通过 AOL 的平台,就能无缝访问时代华纳旗下所有精彩内容,而时代华纳的内容也得以通过 AOL 的网络触达更广泛的受众。这场联姻被描绘成一场“内容与技术的终极融合”,是传统媒体向数字时代转型的必由之路。 我们将在本章中,细致还原当时的市场环境、科技氛围以及参与者们的宏大愿景。探究是什么样的乐观主义情绪,让两家行业的巨头,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变革时期,做出了如此大胆而又仓促的决定。我们将审视当时的技术预测,以及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理解,来理解这场联姻的“合理性”。 第二章:裂痕的萌芽——文化与价值的错位 然而,当“内容”与“渠道”的结合真正落地时,现实的复杂性开始显现。AOL 的企业文化,充满了硅谷式的速度、创新和颠覆;而时代华纳,则是一家根植于传统媒体的、更为稳健和注重流程的公司。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摩擦。AOL 的高管们,习惯了互联网行业的快速迭代和激进扩张,而时代华纳的管理者,则更看重内容的稳定产出和品牌价值的维护。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直接反映在公司治理、决策机制和战略方向上。AOL 试图将互联网的“免费”和“互动”模式强加于传统媒体内容,而时代华纳则难以割舍其对内容版权和商业模式的既有认知。双方在战略优先级、资源分配以及对未来盈利模式的判断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章将聚焦于并购后双方内部的权力斗争、战略方向的分歧以及由此产生的沟通障碍。我们将深入分析,当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商业逻辑碰撞在一起时,是如何一步步蚕食这场联姻的根基。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与内容的结合,更是一场关于组织融合的严峻考验。 第三章:泡沫的破灭——估值陷阱与商业模式的重塑 促成这场并购的,除了技术和内容的协同效应,还有当时互联网泡沫带来的高估值。AOL 以其高昂的股价,似乎给了时代华纳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合并条件。然而,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AOL 的市值大幅缩水,这场“均富”的合并,瞬间变成了“高溢价收购”的烫手山芋。 更重要的是,双方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都未能形成清晰而可持续的认知。AOL 依赖广告和订阅费的模式,在内容免费化的浪潮中显得脆弱不堪。而时代华纳的内容,虽然价值巨大,但在数字化的分发渠道上,却未能找到有效的变现途径。人们期望的“数字媒体帝国”,并未如愿以偿,取而代之的是传统媒体盈利能力的下滑,以及数字业务的持续亏损。 我们将审视这场并购背后的金融逻辑,深入剖析互联网泡沫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重点关注双方在评估资产价值、预测未来盈利能力以及探索数字商业模式上的失误。本章将揭示,在科技浪潮的喧嚣中,对商业本质的忽视,往往是导致宏大设想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时代的印记——反思与启示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最终以惨淡收场告终。这场轰动一时的联姻,不仅未能实现其宏大的目标,反而成为了商业史上一个著名的反面教材。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战略决策的复杂性与风险。 然而,这场失败的并购并非毫无价值。它为后来的企业并购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内容与技术的真正关系,以及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它也促使媒体行业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重塑自身,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从这场并购中汲取经验教训。探讨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企业如何才能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分析,这场并购的失败,是如何间接推动了后来各种新兴媒体模式的兴起,以及其对整个媒体行业生态格局的深远影响。 《巨头联姻的迷思:重塑媒介版图的时代回响》将带您走进一场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从宏观的产业趋势到微观的企业决策,全方位地解读这场定义了互联网时代初期媒体格局的世纪并购。它将为您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商业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历史的回响如何塑造我们今天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标题《抢滩传媒的傻子们》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大的期待,我以为会是一本略显八卦的商业分析。但实际阅读后,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它的深度和广度深深折服了。作者的写作功力非常了得,他能够将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即便是我这样对金融领域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书中对于企业文化差异如何成为并购“定时炸弹”的剖析,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总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就能将两个企业整合在一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员工士气的关键因素。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结尾处对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思考,他提出的观点既有前瞻性,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对未来充满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转型充满了好奇,所以当看到《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这本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场并购案的了解。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商业案例课,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展开的。作者并没有堆砌枯燥的数字和理论,而是通过对关键人物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他们当时的心境、决策过程中的疑虑以及最终的选择。读到那些曾经被视为“神话”的企业家们,在巨大的压力和诱惑面前,所表现出的脆弱和犹豫,真的让我感觉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特别是书中关于“协同效应”被过度解读和市场预期被无限放大的部分,让我深刻理解了盲目乐观和群体思维的可怕。这本书提醒我,在追逐潮流和拥抱变革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审慎评估风险,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它让我对“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数字,更包括长期的品牌、文化和人才积累。

评分

我一直觉得,像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这样的巨头合并,应该是一场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棋局,最终的结果也应该是理性的商业决策。然而,这本书《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它更像是一出充满戏剧性的肥皂剧,其中充满了人性的弱点、错误的判断和难以预料的转折。作者的叙事非常巧妙,他能够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商业案例,描绘得扣人心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协同效应”的探讨印象深刻,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1+1大于2”的设想,在现实中是如何被一一击碎的。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规模和扩张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企业最核心的价值,以及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资本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如果缺乏对人性、对市场、对企业自身特点的深刻理解,那么再大的投入也可能化为泡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对一次并购案的了解,它更让我对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真的像一本悬疑小说,只不过它讲述的是真实的商业世界。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在揭开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我一直认为,大型并购案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市场时机和战略布局,但《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彻底刷新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有时候,一场并购的成败,可能就取决于某个关键人物一念之间的犹豫,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判断失误。书中对当时市场环境的描绘,那种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和对互联网无限潜力的盲目崇拜,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我仿佛能看到,在那股狂热的浪潮中,有多少人被裹挟着前进,又有多少人因为看到了暗礁而选择退缩。作者在细节上的挖掘非常到位,那些来自内部人士的爆料和回忆,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商业世界里,有时候“聪明”可能会被“贪婪”和“傲慢”所蒙蔽,而那些看似“愚蠢”的选择,或许才是真正能避免巨大损失的关键。

评分

这本《抢滩传媒的傻子们》真的让我对商业世界的复杂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像这种大型并购案,无非就是一些聪明人之间的商业博弈,最后胜者为王。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有时候“聪明”和“糊涂”之间的界限其实非常模糊,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成功”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代价和无奈。作者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将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这场世纪联姻的幕后故事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那些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商业巨头,在书中却展现出了普通人般的挣扎、误判和情感纠葛。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企业文化冲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种截然不同的基因如何在一个新的躯壳里相互排斥、摩擦,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裂痕,读起来真是令人唏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并购,更是关于人性、关于时代的洪流,以及在巨大的商业浪潮中,个体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帝国,是如何在内部的裂痕中走向衰败的。它让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新闻”,有多少是被精心包装过的,又有多少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正在被忽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