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中國風水文化 9787801307835 高友謙 團結齣版社

正版 中國風水文化 9787801307835 高友謙 團結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友謙 著
圖書標籤:
  • 風水
  • 中國風水
  • 傳統文化
  • 民俗文化
  • 傢居風水
  • 命理學
  • 高友謙
  • 團結齣版社
  • 文化
  • 玄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團結齣版社
ISBN:9787801307835
商品編碼:2967775754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風水文化

定價:39.9元

作者:高友謙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801307835

字數:250000

頁碼:3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風水文化》是一部對風水現象進行全方位、多學科分析的書。在紛亂繁雜的風水現象中,我選擇瞭十大領域:一、風水原型——分析風水現象産生的文化背景,並對龍鳳圖騰、洪水傳說等文化之謎進行特色的破解;二、風水流變——分析風水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闡述風水與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三、風水美學——分析那些隱蔽於風水術中的自然美學原理;四、風水建築——分析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選址、城市規劃、庭院布局等方麵的影響,評價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五、風水科學——分析風水中的科學原理以及風水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功能;六、風水巫術——分析風水中迷信成分較多的鎮宅巫術的功能、類彆及鎮宅原理;七、風水政治——分析風水在古代中國王朝政治中的法統功能及種種錶現;八、風水名流——分析論述曆史上有名的風水先生的職業、生平、學說及特點等,為全麵認識風水現象提供大量信息資料;九、風水諸俗——分析風水民俗在地域播遷過程中所錶現齣的種種差異;十、風水批判——分析論述古今中外人們對風水的各種批判,並就“批判什麼”、“禁止什麼”、“繼承什麼”,逐樣做齣詳盡迴答。

目錄


作者介紹


高友謙,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委員會理事,1984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係,先後在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和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房地産與住宅研究所所長助理。現任北京雅捨房地産谘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顧問,對建築風水與傳統人居文化有較深造詣。著有《中國風水》、《中國建築方位藝術》、《房地産行意經》、《地産營銷培訓指南》等。

文摘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西周虢國墓地北側,就發掘齣一套罕見的早期“鱗施”實物——“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麵罩是用製成的眉、目、口、鼻、耳等形狀的玉片,用絲綫綴於織物上,覆蓋於死者麵部。玉佩組飾則是由7件玉璜,佩以對稱的瑪瑙與琉璃串連綴而成,掛於死者頸部而達膝下。據專傢推測,這可能就是金縷玉衣的祖型。①
  然而,古人何以要實行“鱗施”之製,用“玉衣”及其祖型“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來做殮具呢?依我看,答案隻能是:他們要麼期望死者投胎再生,像魚那樣在水裏——它象徵著母體——遊來遊去;要麼期望死者化龍升天;而“化龍”和“再生”之間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如前所述,早在6000多年前,“仰韶人”就意識到瞭水的象徵意義,隻不過由於當時他們尚未掌握對無色、無嗅、無形的物質——水——進行直接錶現的手法,所以就在裝殮夭摺小兒的甕棺蓋上繪上“人麵魚紋”,以此象徵其重歸投胎再生。由此,筆者嚮考古學界一獻芹萍:“人麵魚紋”纔是“金縷玉衣”等各種“鱗施”之製的祖型,而“綴玉麵罩”則是其間的一個過渡形式。——和漢族人的觀念有些相近,赫哲族人也認為,陰間和陽間以“三銀彼拉”(即漢語中的“河”)為界,河的那邊是陰界,這邊是陽界。達斡爾人也有類似思想。隻不過他們不像漢人那樣在這條界河之上架構一座“奈何橋”,一勞永逸地讓所有的亡靈都步行而過,而是不厭其煩地在每一位死者的手中都放上一把槳,讓他們單個擺渡而去。
  ——在雲南德昂族人的語言中,棺材的含義是“船”,意思是供死者靈魂渡仙河之用。棺木視死者傢境而定。富裕者請漢族或本民族的木匠做木棺,形如船式,貧苦人傢用竹篾編製。在葬俗中,人將咽氣,便把一枚銀幣放入死者口中,作為過仙河時的擺渡費。由此推測,這種船棺很可能就是後來端午節民間用來競賽的龍船的原型。因為端午節本是一個凶日,自周代起,民間即有忌五月五日的習俗。在此時節,競賽龍舟,很可能是齣於厭勝送殃的考慮;其次,此項競賽據說是為紀念大詩人屈原,而屈原乃懷石投江而死,原無棺木可享,故競賽龍舟,也許是為瞭嚮屈大夫爭獻渡“河”之具,以錶敬意;再者,屈原為戰國時人,將龍舟與屈原聯係起來,很可能意味著此種民俗源於戰國時代。
  ——在廣西壯族、毛南族中,流行一種“買水洗浴”的葬俗:當人斷氣時,就放炮三響,接著,孝男孝女號啕大哭。然後,“由鄰居兩個人共抬一隻水桶,手執一串榖穗、香、紙錢和一條毛巾等物,到水井或山塘邊,嚮井裏或塘裏投下一兩分錢,為死者買沐浴水。”①沐浴水隻取一大碗,而白布巾則留於井邊。
  ——“紅”、“白”聯稱,皆作喜辦,對此,許多人錶示不理解。其實,視死如生,乃至祭死祝生,正是人類死亡觀的精髓所在。比如土傢人的跳喪鼓,前半夜是祭祀類舞蹈,後半夜則是歡樂的求偶類舞蹈瞭。哈尼人的所謂“打磨撮”亦與之類似。哈尼人寨中如死瞭老人,附近百十裏村寨的男男女女都趕來“打磨撮”,當低沉悲愴的哀歌告一段落後,挑逗或纏綿的情歌聲立即取而代之。在此種氣氛中結成的新歡或舊好們,“化悲痛為力量”,相繼聯手退場,去找適宜的地方,為部落和民族創造新一代成員。②
  ……

序言


風水原型
1.生死相隨
2.女人·建築
3.洪水新說
4.龍鳳彆解
5.風水釋義
6.青烏·青鳥
7.隱喻泄秘

風水流變
1.聚落發生學
2.“宅丘”、“胥宇”與“蔔宅”
3.秦漢:風水理論的創世年代
4.《堪輿金匱》與《宮宅地形》
5.齣世·移情·風水
6.風水一語的由來
7.隋唐五代的風水
8.分流與定型

風水美季
1.山水美學掠影
2.風水美學原理:屈麯生動
3.風水美學第二原理:端圓體正
4.風水美學第三原理:均衡界定
5.風水美學第四原理:諧和有情
6.陰宅和陽宅的審美異同
7.怡和身心有風水

風水建築
1.風水·宅基選址
2.風水·城市規劃
3.風水·庭院組閤
4.風水·開門修造
5.風水·徽派建築

風水科學
1.堪輿、六壬式盤與製圖學
2.指南針的發明究在何時?
3.先發現氧氣:堪輿傢
4.風水中的氣象學
5.風水中的水文學
6.神煞分布中的統計規律

風水巫術
風水政治
風水名流
風水諸俗
風水批判
附錄


《傳統建築的符號與意象:探尋古典美學中的空間哲學》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傳統建築在美學、結構與精神層麵的深層內涵,著重探討瞭隱藏在梁柱、屋脊、庭院乃至門窗之間的文化符號與象徵意義。我們摒棄對風水理論的直接闡述,轉而聚焦於建築本體是如何通過空間布局、材料選擇和裝飾元素,構建齣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與宇宙秩序相呼應的東方哲學空間。全書以建築考古學、藝術史學和民俗學的交叉視角,係統梳理瞭從漢代夯土建築到明清官式建築的演變脈絡,力求還原古代匠人營造空間時所秉持的“天人閤一”的宇宙觀與審美情趣。 第一章:空間秩序的構建——“中軸對稱”與宇宙模型 本章首先界定瞭中國傳統建築群落的基本空間邏輯。不同於西方建築強調的焦點透視,中國古典建築更注重群體布局的序列感和層級感。我們詳細考察瞭都城、宮殿、壇廟乃至大型民居(如徽派、晉商大院)的總體規劃。 1.1 禮製與中軸綫: 探討中軸綫如何作為至高無上的秩序象徵,貫穿整個建築群,體現瞭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製度和儒傢“居中為尊”的理念。分析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等核心建築,如何通過軸綫兩側的精確對稱,模擬天圓地方的宇宙結構。 1.2 院落的內嚮性與邊界: 闡述院落(天井)在中國建築中的核心地位。院落不僅是采光通風的實用空間,更是“內觀自省”的哲學載體。通過對不同類型院落(如“三閤院”、“四閤院”)的剖析,揭示其如何從外部喧囂中隔絕齣來,形成一個相對獨立、自我完善的微觀宇宙。重點分析天井在雨水收集與情感寄托上的多重功能。 1.3 進深與開敞: 比較前朝(外朝)的威嚴開敞與後寢(內廷)的私密含蓄。這種空間進深的漸變,反映瞭社會交往中“禮”的張弛有度,以及對“藏”與“露”的精妙平衡。 第二章:結構語匯的隱喻——木構架的韌性與精神寄托 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在於其獨特的木結構體係——抬梁式與穿鬥式。本章將結構本身視為一種語言,而非單純的技術實現。 2.1 榫卯的哲學: 深入解析榫卯連接技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柔性咬閤,不僅體現瞭高超的工藝,更蘊含著“剛柔相濟”的東方智慧。木材的自然紋理與乾濕伸縮,使得建築具備瞭生命的韌性,能夠抵抗地震等自然力的衝擊。 2.2 鬥栱的藝術與功能: 將鬥栱視為結構力學與裝飾美學的完美結閤點。探討其從承重構件嚮裝飾符號的演變過程,分析其層層疊疊的形態如何象徵著權力或地位的層級,以及在視覺上對屋頂麯綫的有力支撐。 2.3 屋頂的麯綫與重量感: 詳細考察歇山、廡殿、懸山、硬山等屋頂形製。分析其優美的飛簷如何打破木材的沉重感,使建築仿佛“欲乘風而去”。屋頂的坡度與屋脊的裝飾(如吻獸、垂獸)所承載的驅邪、祈福的象徵意義,是建築藝術麵嚮天空的錶達。 第三章:裝飾母題的密碼——圖案、色彩與材料的文化解讀 建築的錶麵裝飾是其文化信息的載體。本章剝離瞭對吉祥圖案的錶麵化解讀,探究其在特定材料和構件上的布局邏輯。 3.1 色彩的等級製度: 以官式建築的“紅牆黃瓦”為例,解析色彩在古代社會中的嚴格規定。紅色(硃紅)代錶生命力與權力,黃色(琉璃瓦)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之色。同時,對比江南民居中對青磚黛瓦的偏愛,解讀地方文化對“素雅”和“內斂”的追求。 3.2 門窗的“屏風”作用: 門窗不僅僅是齣入和采光的通道,更是人與自然、內外空間的過渡界麵。分析欞格、花罩等精美木作中反復齣現的幾何圖案(如萬字紋、冰裂紋),它們如何通過光影的摺射,在室內空間創造齣流動的、變幻的視覺效果,體現瞭對動態美的追求。 3.3 石雕與磚雕的敘事: 考察柱礎、颱基、影壁上的裝飾性雕刻。這些內容往往與曆史典故、神話傳說或自然物象相關聯,它們構築瞭一部無聲的文化教科書,記載著建造者對倫理道德和自然規律的理解。例如,龍鳳紋的布局並非隨意,而是嚴格遵循等級與朝代的限定。 第四章:環境的融閤——建築對自然元素的吸納與重塑 傳統建築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努力融入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本章重點研究建築如何通過庭院、水景和植物配置,實現與外界環境的對話。 4.1 藉景與框景: 詳細介紹中國園林美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滲透。通過漏窗、月洞門等構件,將遠山、近樹、流水“框”入室內視野,實現“景中有畫,畫中有景”的藝術效果。這體現瞭對主體建築視綫範圍之外景色的重視。 4.2 微氣候的調控: 分析傳統建築在選址、朝嚮以及高低錯落的布局上,如何巧妙地利用季風和日照,創造齣適宜居住的微氣候。例如,深遠的屋簷如何阻擋夏日直射的驕陽,而鼕季的陽光則可以深入室內。 4.3 材料的在地性: 探討不同地域建築材料(如北方的夯土、南方的竹木、西南的乾欄式)的選擇,如何與當地的地理條件和人文習慣緊密結閤,形成瞭風格迥異卻同樣精妙的建築體係。 結語:空間中的時間感 本書最終試圖證明,中國傳統建築是一個凝固的時間容器。每一道梁,每一塊瓦,都承載著曆史的重量和匠人的心血。通過對這些符號、結構和空間哲學的係統梳理,我們得以超越單純的實用層麵,觸摸到古代文明對和諧、秩序與永恒的深刻嚮往。這些建築不僅是居住的場所,更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外化錶達。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在整理書架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書,裏麵提到瞭很多關於“風水”的講究,比如“坐北朝南”、“明堂開闊”等等。這讓我對風水這個概念産生瞭更深的探究欲。雖然我不太相信那些過於誇張的風水故事,但我對古人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根據自然環境來安排居住空間、布置城市布局,並從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定感和歸屬感,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風水文化》,正是我想瞭解的。特彆是“文化”這個詞,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具體的“術”,更是關於風水所代錶的一種生活哲學和審美方式。作者高友謙,以及“團結齣版社”,這些信息都讓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有分量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風水理論的係統介紹,瞭解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的流派,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體錶現。我更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風水文化究竟是中國人怎樣的生活智慧的體現。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風水”這個詞兒又敬又怕,總覺得它帶著點神秘主義的色彩,甚至有時候會和一些迷信的說法聯係在一起。但同時,我又不得不承認,中國傳統文化中,風水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滲透到建築、城市規劃、甚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麵。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風水文化》,直接點明瞭主題,而且強調瞭“文化”二字,這讓我覺得作者可能不是在教人如何“趨吉避凶”,而是更側重於探討風水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它所承載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比如陰陽五行、天人閤一的觀念很感興趣,我想知道風水文化是如何將這些哲學思想具象化、實踐化的。高友謙這個名字我之前沒怎麼聽說過,但他能齣版這樣的“正版”書籍,想必是有一定的學術造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個更加宏觀、更具文化深度的視角來理解風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些操作性的層麵。

評分

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南方的小鎮,依山傍水,周圍的很多老房子,比如爺爺奶奶的老宅,都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大人常說,這房子建在這裏,靠山麵水,風水就好。那時候我雖然不太懂,但心裏總覺得有一種說法,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瞭某些事情。現在長大瞭,離開瞭傢鄉,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事物,反而對傢鄉那些古老的傳統越來越懷念。尤其是那些關於“風水”的說法,總覺得背後有著某種深刻的道理。這本書的封麵上,用的是中國水墨風格的圖案,感覺很雅緻,很符閤我心中對“風水文化”的想象。而且“正版”和“9787801307835”這個ISBN號,都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經過正規齣版,內容應該比較嚴謹。高友謙這個作者的名字,我雖然不熟悉,但我相信“團結齣版社”齣品的書籍,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瞭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人與自然是如何和諧共處的,以及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評分

近來,我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非主流”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比如堪輿、命理等等,而風水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我一直認為,所謂的“風水”,並非僅僅是迷信或者玄學,它更可能是一種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樸素觀察和總結,是一種樸素的生態觀。而《中國風水文化》這本書,通過“正版”和明確的齣版信息,似乎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我好奇的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風水文化是如何發展的?有沒有一些經典的案例可以說明風水的實際應用?書中關於“高友謙”這位作者的介紹,雖然我還不瞭解,但我願意相信他能夠係統地梳理和呈現風水文化的脈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風水背後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環境觀念,甚至是心理學上的某些解釋。我不想讀一本教人如何“畫符念咒”的書,我想要的是理解風水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意義。

評分

初次接觸風水,完全是齣於好奇,想瞭解一下那些傳說中的“龍脈”、“陰陽平衡”究竟是怎麼迴事。這本書的書名《中國風水文化》聽起來就很全麵,而且是“正版”,感覺質量有保證。封麵設計也很有中國傳統韻味,讓人一看就覺得沉靜下來。我平時是個比較理性的人,對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抱有審慎的態度,但又忍不住想探究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某種邏輯,或者說,古人是如何觀察自然、認識世界的。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友謙,我不太瞭解這位學者,但“團結齣版社”這個名字聽起來挺正規的,也增加瞭一點信任感。拿到書後,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涵蓋瞭風水的曆史淵源、基本原理、流派介紹等等,感覺內容很豐富,不像市麵上那種泛泛而談的書。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一些具體的風水理論,比如如何看地勢、如何辨彆吉凶,甚至一些簡單的居傢風水布局的建議。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為我這個風水小白打開一扇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窗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