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風水文化
定價:39.9元
作者:高友謙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801307835
字數:250000
頁碼:3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風水文化》是一部對風水現象進行全方位、多學科分析的書。在紛亂繁雜的風水現象中,我選擇瞭十大領域:一、風水原型——分析風水現象産生的文化背景,並對龍鳳圖騰、洪水傳說等文化之謎進行特色的破解;二、風水流變——分析風水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闡述風水與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三、風水美學——分析那些隱蔽於風水術中的自然美學原理;四、風水建築——分析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選址、城市規劃、庭院布局等方麵的影響,評價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五、風水科學——分析風水中的科學原理以及風水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功能;六、風水巫術——分析風水中迷信成分較多的鎮宅巫術的功能、類彆及鎮宅原理;七、風水政治——分析風水在古代中國王朝政治中的法統功能及種種錶現;八、風水名流——分析論述曆史上有名的風水先生的職業、生平、學說及特點等,為全麵認識風水現象提供大量信息資料;九、風水諸俗——分析風水民俗在地域播遷過程中所錶現齣的種種差異;十、風水批判——分析論述古今中外人們對風水的各種批判,並就“批判什麼”、“禁止什麼”、“繼承什麼”,逐樣做齣詳盡迴答。
目錄
作者介紹
高友謙,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委員會理事,1984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係,先後在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和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房地産與住宅研究所所長助理。現任北京雅捨房地産谘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顧問,對建築風水與傳統人居文化有較深造詣。著有《中國風水》、《中國建築方位藝術》、《房地産行意經》、《地産營銷培訓指南》等。
文摘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西周虢國墓地北側,就發掘齣一套罕見的早期“鱗施”實物——“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麵罩是用製成的眉、目、口、鼻、耳等形狀的玉片,用絲綫綴於織物上,覆蓋於死者麵部。玉佩組飾則是由7件玉璜,佩以對稱的瑪瑙與琉璃串連綴而成,掛於死者頸部而達膝下。據專傢推測,這可能就是金縷玉衣的祖型。①
然而,古人何以要實行“鱗施”之製,用“玉衣”及其祖型“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來做殮具呢?依我看,答案隻能是:他們要麼期望死者投胎再生,像魚那樣在水裏——它象徵著母體——遊來遊去;要麼期望死者化龍升天;而“化龍”和“再生”之間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如前所述,早在6000多年前,“仰韶人”就意識到瞭水的象徵意義,隻不過由於當時他們尚未掌握對無色、無嗅、無形的物質——水——進行直接錶現的手法,所以就在裝殮夭摺小兒的甕棺蓋上繪上“人麵魚紋”,以此象徵其重歸投胎再生。由此,筆者嚮考古學界一獻芹萍:“人麵魚紋”纔是“金縷玉衣”等各種“鱗施”之製的祖型,而“綴玉麵罩”則是其間的一個過渡形式。——和漢族人的觀念有些相近,赫哲族人也認為,陰間和陽間以“三銀彼拉”(即漢語中的“河”)為界,河的那邊是陰界,這邊是陽界。達斡爾人也有類似思想。隻不過他們不像漢人那樣在這條界河之上架構一座“奈何橋”,一勞永逸地讓所有的亡靈都步行而過,而是不厭其煩地在每一位死者的手中都放上一把槳,讓他們單個擺渡而去。
——在雲南德昂族人的語言中,棺材的含義是“船”,意思是供死者靈魂渡仙河之用。棺木視死者傢境而定。富裕者請漢族或本民族的木匠做木棺,形如船式,貧苦人傢用竹篾編製。在葬俗中,人將咽氣,便把一枚銀幣放入死者口中,作為過仙河時的擺渡費。由此推測,這種船棺很可能就是後來端午節民間用來競賽的龍船的原型。因為端午節本是一個凶日,自周代起,民間即有忌五月五日的習俗。在此時節,競賽龍舟,很可能是齣於厭勝送殃的考慮;其次,此項競賽據說是為紀念大詩人屈原,而屈原乃懷石投江而死,原無棺木可享,故競賽龍舟,也許是為瞭嚮屈大夫爭獻渡“河”之具,以錶敬意;再者,屈原為戰國時人,將龍舟與屈原聯係起來,很可能意味著此種民俗源於戰國時代。
——在廣西壯族、毛南族中,流行一種“買水洗浴”的葬俗:當人斷氣時,就放炮三響,接著,孝男孝女號啕大哭。然後,“由鄰居兩個人共抬一隻水桶,手執一串榖穗、香、紙錢和一條毛巾等物,到水井或山塘邊,嚮井裏或塘裏投下一兩分錢,為死者買沐浴水。”①沐浴水隻取一大碗,而白布巾則留於井邊。
——“紅”、“白”聯稱,皆作喜辦,對此,許多人錶示不理解。其實,視死如生,乃至祭死祝生,正是人類死亡觀的精髓所在。比如土傢人的跳喪鼓,前半夜是祭祀類舞蹈,後半夜則是歡樂的求偶類舞蹈瞭。哈尼人的所謂“打磨撮”亦與之類似。哈尼人寨中如死瞭老人,附近百十裏村寨的男男女女都趕來“打磨撮”,當低沉悲愴的哀歌告一段落後,挑逗或纏綿的情歌聲立即取而代之。在此種氣氛中結成的新歡或舊好們,“化悲痛為力量”,相繼聯手退場,去找適宜的地方,為部落和民族創造新一代成員。②
……
序言
風水原型
1.生死相隨
2.女人·建築
3.洪水新說
4.龍鳳彆解
5.風水釋義
6.青烏·青鳥
7.隱喻泄秘
風水流變
1.聚落發生學
2.“宅丘”、“胥宇”與“蔔宅”
3.秦漢:風水理論的創世年代
4.《堪輿金匱》與《宮宅地形》
5.齣世·移情·風水
6.風水一語的由來
7.隋唐五代的風水
8.分流與定型
風水美季
1.山水美學掠影
2.風水美學原理:屈麯生動
3.風水美學第二原理:端圓體正
4.風水美學第三原理:均衡界定
5.風水美學第四原理:諧和有情
6.陰宅和陽宅的審美異同
7.怡和身心有風水
風水建築
1.風水·宅基選址
2.風水·城市規劃
3.風水·庭院組閤
4.風水·開門修造
5.風水·徽派建築
風水科學
1.堪輿、六壬式盤與製圖學
2.指南針的發明究在何時?
3.先發現氧氣:堪輿傢
4.風水中的氣象學
5.風水中的水文學
6.神煞分布中的統計規律
風水巫術
風水政治
風水名流
風水諸俗
風水批判
附錄
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南方的小鎮,依山傍水,周圍的很多老房子,比如爺爺奶奶的老宅,都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大人常說,這房子建在這裏,靠山麵水,風水就好。那時候我雖然不太懂,但心裏總覺得有一種說法,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瞭某些事情。現在長大瞭,離開瞭傢鄉,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事物,反而對傢鄉那些古老的傳統越來越懷念。尤其是那些關於“風水”的說法,總覺得背後有著某種深刻的道理。這本書的封麵上,用的是中國水墨風格的圖案,感覺很雅緻,很符閤我心中對“風水文化”的想象。而且“正版”和“9787801307835”這個ISBN號,都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經過正規齣版,內容應該比較嚴謹。高友謙這個作者的名字,我雖然不熟悉,但我相信“團結齣版社”齣品的書籍,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入地瞭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人與自然是如何和諧共處的,以及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對“風水”這個詞兒又敬又怕,總覺得它帶著點神秘主義的色彩,甚至有時候會和一些迷信的說法聯係在一起。但同時,我又不得不承認,中國傳統文化中,風水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滲透到建築、城市規劃、甚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麵。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風水文化》,直接點明瞭主題,而且強調瞭“文化”二字,這讓我覺得作者可能不是在教人如何“趨吉避凶”,而是更側重於探討風水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它所承載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比如陰陽五行、天人閤一的觀念很感興趣,我想知道風水文化是如何將這些哲學思想具象化、實踐化的。高友謙這個名字我之前沒怎麼聽說過,但他能齣版這樣的“正版”書籍,想必是有一定的學術造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個更加宏觀、更具文化深度的視角來理解風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些操作性的層麵。
評分初次接觸風水,完全是齣於好奇,想瞭解一下那些傳說中的“龍脈”、“陰陽平衡”究竟是怎麼迴事。這本書的書名《中國風水文化》聽起來就很全麵,而且是“正版”,感覺質量有保證。封麵設計也很有中國傳統韻味,讓人一看就覺得沉靜下來。我平時是個比較理性的人,對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抱有審慎的態度,但又忍不住想探究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某種邏輯,或者說,古人是如何觀察自然、認識世界的。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友謙,我不太瞭解這位學者,但“團結齣版社”這個名字聽起來挺正規的,也增加瞭一點信任感。拿到書後,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涵蓋瞭風水的曆史淵源、基本原理、流派介紹等等,感覺內容很豐富,不像市麵上那種泛泛而談的書。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一些具體的風水理論,比如如何看地勢、如何辨彆吉凶,甚至一些簡單的居傢風水布局的建議。總的來說,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為我這個風水小白打開一扇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窗口。
評分近來,我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非主流”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比如堪輿、命理等等,而風水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我一直認為,所謂的“風水”,並非僅僅是迷信或者玄學,它更可能是一種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樸素觀察和總結,是一種樸素的生態觀。而《中國風水文化》這本書,通過“正版”和明確的齣版信息,似乎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我好奇的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風水文化是如何發展的?有沒有一些經典的案例可以說明風水的實際應用?書中關於“高友謙”這位作者的介紹,雖然我還不瞭解,但我願意相信他能夠係統地梳理和呈現風水文化的脈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風水背後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環境觀念,甚至是心理學上的某些解釋。我不想讀一本教人如何“畫符念咒”的書,我想要的是理解風水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意義。
評分最近在整理書架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書,裏麵提到瞭很多關於“風水”的講究,比如“坐北朝南”、“明堂開闊”等等。這讓我對風水這個概念産生瞭更深的探究欲。雖然我不太相信那些過於誇張的風水故事,但我對古人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根據自然環境來安排居住空間、布置城市布局,並從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定感和歸屬感,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風水文化》,正是我想瞭解的。特彆是“文化”這個詞,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具體的“術”,更是關於風水所代錶的一種生活哲學和審美方式。作者高友謙,以及“團結齣版社”,這些信息都讓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有分量的。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風水理論的係統介紹,瞭解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的流派,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體錶現。我更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風水文化究竟是中國人怎樣的生活智慧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