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文学的足迹(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
定价:49.80元
作者:卞毓麟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28621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为一门古老又神秘的科学,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折射了人类的发展史,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是如何诞生的?谁首先测量了日月距离、地球周长?*早的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张天文照片是如何拍摄的?大家熟知的公历是哪位教皇颁布的?……《天文学的足迹》以编年体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回溯了从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2000年期间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和辉煌成就,以及天文学家的巨大贡献。
星空浩翰无穷,宇宙广袤辽远。尽管地球只是浩淼宇宙中一颗极其普通的行星,但却因为孕育了的非凡生命,使得人类能傲视整个宇宙并质疑其中的一切。本书将青少年读者追寻前人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和感悟,漫游在宇宙中,摘取*璀璨的星辰。
内容提要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分册,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叙说人类历史上20 000年来*重大的科学发现。本丛书为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
丛书各分册均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以科学发现的历史为主,兼及科学机构的兴衰、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社团的变迁等。丛书通俗易懂,对于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元,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自1956年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成果卓著,1982年与陈景润、潘承洞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8年起,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现称“华—王方法”),成果获1990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等重大科技奖励。
王元院士对数学科普倾注了大量心血,1994年出版科普代表作《华罗庚》,此书2002年获得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王元院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的历程,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一书的副主编。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星际旅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科普说教,而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我尤其喜欢他对早期天文学家们探索过程的描绘,那些充满好奇、坚持不懈,甚至带有几分浪漫主义色彩的求知精神,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迷人的时代,亲眼见证着人类对宇宙理解的每一次飞跃。书中穿插的许多插图和图表,都极具匠心,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抽象的原理,更增添了视觉的冲击力,让那些原本可能难以想象的天体现象变得触手可及。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黑洞形成的那一部分,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循序渐进的解释,将一个令人敬畏的概念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种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叙事手法,着实令人赞叹。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天文学发展史的梳理,以及这些发现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和自身在其中位置的方式。它不仅仅罗列了一系列的天文成就,更深入地探讨了每一个重大发现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现代宇宙学的进展,作者层层递进,清晰地展现了人类认知边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拓宽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宇宙膨胀”理论的那部分内容所震撼,它颠覆了我过去对宇宙静止不变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最终的命运,这种宏大的视角带来的思考,远超出了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它促使我重新审视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不断重塑我们的世界观。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的书籍最难得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传递信息。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天文学的知识,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赞歌。书中对每一位伟大天文学家的介绍,都不仅仅聚焦于他们的科学成就,更展现了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挑战权威,最终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挖掘,让我感到非常鼓舞。特别是读到伽利略为了捍卫自己的科学观点所经历的磨难时,我深切体会到了科学探索道路上的不易,以及坚持真理的伟大。这本书让我明白,天文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的进步,更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精神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天文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智慧与勇气的书。
评分作为一个对宇宙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在这方面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天文学的魅力。书中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作者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理概念时的耐心和细致。例如,在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将这些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我能够理解它们的重要性以及天文学家们为何如此着迷于它们的探索。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奇妙的天文世界,让我对那些遥远的星辰大海充满了更深的兴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吸引人,深邃的宇宙背景图片搭配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浩瀚星空的无限遐想。拿到手里,纸质的触感温润而厚实,翻阅时没有廉价的油墨味,这点让我很欣慰,毕竟阅读体验的好坏,细节之处往往决定了关键。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页边缘泛着微微的金边,在灯光下折射出一种低调而奢华的光泽,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艺术品。它给我一种“物有所值”的感觉,不仅仅是内容,单是这精心雕琢的外在,就已经足够让人心生喜爱,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探寻其中隐藏的知识宝藏。这种对书籍本身质感的重视,也预示着作者和出版社对内容的严谨和对读者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