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宇宙起源 |
| 作者 | 李杰信 |
| 定价 | 49.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 ISBN | 9787110089101 |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继《生命的起始点》出版后,《宇宙起源》又是一本李杰信在有关起源科普知识的力作。与低能量拖拖拉拉的生命起源繁杂不定的过程相比,宇宙起源时的能量高、时间短,过程利索,一步到位,理解起来看似简单得多,但其实不然。 本书以“静止的宇宙”为切入点,利用“宇宙膨胀”一章,先将现代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寻,从头到尾简略地叙述一遍。从“宇宙有多大?”章起,开始细述宇宙起源的故事。李杰信写的,就是这个有趣但无奈,无始又无终的宇宙故事。这是当下人类所知道的完整的宇宙故事。 |
| 作者简介 | |
| 李杰信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管理硕士,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物理学博士。先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太空研究,后调任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以“特殊科技人员”身份,担任太空任务科学家,管理太空科学飞行实验任务至今。 |
| 目录 | |
| 章 静止的宇宙 第二章 宇宙膨胀了 第三章 宇宙有多大? 第四章 超均匀 第五章 宇宙电磁微波 第六章 黑体辐射 第七章 不均匀 第八章 平直 第九章 黑暗的宇宙 第十章 暴胀 第十一章 何去何从 第十二章 后记——神话国 |
| 编辑推荐 | |
| 20世纪初,哈伯发现宇宙是膨胀的。从膨胀的宇宙往回看,体积一路变小,*终会缩到小得不能再小。那一天就该是宇宙的生日,宇宙的起始点。这么大块头的宇宙,缩到一小丁点的体积,温度和压力都应向无穷大方向攀升。在这样一个难以想象的高温高压状态,合理推测,宇宙生日哪天,就该有个大爆炸,即大霹雳。1965年,天文学家们竟然听到了宇宙在138亿年前爆炸时残留下来的微弱回音。这个纤细的宇宙婴啼以电磁微波现形,性质诡异,人类竟半世纪之功,前后送了三个昂贵的科学卫星上天,搜集了大量宇宙在大霹雳时遗存下来的**手证据。在这本书中,李杰信抽丝剥茧,以易懂的科普语言,带领读者去解读这份*古老的宇宙起源秘籍,进而和读者一起欣赏,在量子力学的操控下,深植在宇宙演化基因中丽质天生的缺陷美。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我们为何存在?我们从何而来?这些看似形而上的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似乎也找到了某种程度的解释。它让我理解到,我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宇宙演化长河中的一部分,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可能在遥远的过去,是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是星辰消亡后遗留的。这种与宇宙的深刻连接感,让我觉得生命既渺小又伟大。书中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讨论,更是将宇宙的神秘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组成成分的神秘物质,究竟是什么?它们又在宇宙的演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未解之谜,反而让这本书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拥抱未知。我喜欢这种开放性的探讨,它没有试图用单一的理论来束缚读者的思维,而是鼓励我们带着好奇心,去追寻真理的脚步。
评分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仰望星空,却能听见那些遥远星系发出的低语。它让我明白,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书中对宇宙未来的预测,无论是无限膨胀还是大坍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宇宙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的存在是否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这些宏大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宇宙。它让我意识到,科学探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事实,更在于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挑战我们的固有观念。书中对宇宙常数的讨论,以及它如何影响着宇宙的命运,都让我觉得,即使是微小的数值差异,也可能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宏观规律的洞察,都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叙述能力赞叹不已。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宇宙观。它打破了我对宇宙的日常认知,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神秘的世界。从量子涨落到宇宙暴胀,从原初核合成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每一个概念都像是一扇门,打开了我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科学史的梳理,它展示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来,从对宇宙的朴素认知,到建立起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这种历史的视角,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科学成果,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人类知识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书中对观测证据的引用,以及它们如何支持了理论的提出,都让这本书充满了说服力。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尽管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它让我对宇宙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读完一本关于宇宙起源的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虽然没能完全解答我心中所有关于“从无到有”的终极疑问,但它提供了一个宏大而令人敬畏的视角。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并非永恒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且充满戏剧性的演化过程。从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开始,经历了一系列我们难以想象的物理变化,才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恒星和行星。书中对于早期宇宙的描述,那些微观粒子如何相互作用,能量如何转化为物质,光子如何传播,以及宇宙背景辐射的意义,都让我对科学的严谨和智慧深感震撼。虽然很多概念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吃力,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尽可能地将复杂的理论具象化。尤其是在描述宇宙膨胀以及第一批恒星的形成时,那种史诗般的画面感,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感受着宇宙从无到有的壮丽篇章。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被带入了亿万年前的宇宙,见证了星系的诞生与碰撞,黑洞的形成与吞噬,以及生命演化的种种可能性。书中对于不同宇宙学模型的介绍,从最初的稳态宇宙到大爆炸理论,再到各种修正和补充,展现了科学认知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任何一种理论描绘成绝对的真理,而是强调了科学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使是对普通读者来说,书中关于物理定律如何在宇宙早期建立,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结构,都进行了生动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宇宙大爆炸后不同阶段的详细描述,从夸克时期到强子时期,再到轻子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过程和特征,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宇宙图景。尽管某些概念对我而言仍然复杂,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努力让科学变得易于接近,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