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策略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韩世坤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010037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本书对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企业并购浪潮的特征、动因、绩效、产业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并购后的整合战略、并购双方企业的价值评估、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由并购而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对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紧密联系我国企业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的实际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序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章 绪论
节 研究动因与研究对象、范围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不足以及打算
第五节 进一步的限定及有关范畴的说明
第二章 全球企业并购的理论透视
节 全球企煤并购的动机理论
第二节 全球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
第三节 企业并购理论的总体评价及其展望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特征
节 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第六次并购浪潮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节 全球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全球企业并购的现实动因分析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绩效评价
节 正面影响
第二节 负面影响
第三节 企业并购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四节 企业并购绩效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及其演变趋势预测
节 组合预测建模思路
第二节 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格局
第三节 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格局演变趋势预测
第七章 全球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战略
节 并购高发生率与低成功率
第二节 企业并购后整合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 并购整合战略实证研究及启示
第八章 并购中公司价值评估
节 价值评估模型述评
第二节 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
第九章 全球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
节 跨国并购风险识别
第二节 跨国并购同险控制
第三节 跨国并购风险评价
第十章 全球企业并购与反垄断战略
节 反垄断理率剖析
第二节 反垄断实践与绩效评价
第三节 典型产业和企业反垄断案例分析
第四节 反垄断战略
第十一章 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对WTO的必然选择
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企业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企来跨国并购的制约因子辨识
第四节 支撑体系建设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突破口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本书相关的科研论文
后记
韩世坤,1967年6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理学学士、企业管理工程硕士以及武汉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自1992年先后任职于武汉证券公司和宏湖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策钊多家企业发行新股并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和
这本书的书名《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90年代,这是一个全球经济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便捷,跨国并购的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分析那个年代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的大趋势和特点的?它是否会涉及到具体的并购案例、并购的驱动因素、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以及对整个产业格局产生的影响?更令我关注的是,书中“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这一部分。那个时期,中国企业刚刚开始“走出去”,对于跨国并购可能还比较陌生。这本书提出的“框架”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企业在那个时代是如何进行战略选择的?它是否会分析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独特挑战,比如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国际化视野的不足,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企业早期跨国并购的生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时中国企业的并购逻辑和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窗口。
评分从书名《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来看,这本著作似乎是一部相当扎实的学术研究。我对“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这部分尤其感兴趣,因为那是一个充满了巨变的时代,冷战结束,全球化进程加速,许多跨国巨头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性并购。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宏观地描绘出那个年代全球并购市场的全景图,包括并购的驱动力、主要模式、热门区域和行业等。更吸引我的是“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这一部分。9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作者是如何将全球并购的宏观研究与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的?那个所谓的“框架”究竟是什么?是理论模型,还是方法论?它是否能够解释中国企业在那个特殊时期,如何在资源、经验、信息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跨国并购决策,并取得一定成效。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例如文化冲突、信息不对称、监管差异等,并探讨作者提出的策略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中国企业在90年代的跨国并购经历,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因为这涉及到一段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中国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间跨度的,以及在这个时间段内,全球的企业并购呈现出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它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因素、技术进步、贸易自由化等对并购活动的影响?我尤其对“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部分充满期待。90年代,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它们的跨国并购行为,一定充满了探索和试错。书中提到的“框架”,是否是一种分析工具、一种理论模型,或者是一种实操指南?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企业在那个相对封闭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是如何进行并购决策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所面临的独特优势和劣势,以及作者提出的策略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书中能通过一些详实的案例,来印证和解释这些策略,那将极大地提升其阅读价值,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这部分,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的年代。90年代的并购,不像现在这样信息透明、渠道多样,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从历史的角度,梳理那个时期全球并购的大趋势,比如哪些行业最活跃,哪些国家是并购的热点,以及背后驱动这些趋势的因素是什么。然后,它又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企业,探讨在那个全球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海外,进行跨国并购的。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尤其有价值,因为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书中会分析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财务评估等方面的挑战吗?它提出的“兼论框架”是否能为中国企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会不会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些早期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又或者,有没有一些惨痛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深度分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一眼看去就带着一股学术研究的严谨和深度,尤其是“兼论框架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策略”这一点,非常吸引我。90年代,恰逢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起步阶段,那个时期的跨国并购,一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的经验。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那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的并购行为的。是通过宏观经济数据,还是微观的企业案例?又或者是结合了两者?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个年代的并购动机,是出于规模扩张、技术获取、市场渗透,还是为了规避风险?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他们的并购策略又是如何形成的?是模仿学习,还是凭借独特的优势突围?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框架”的论述,这个框架是否具有普适性,或者是否是针对特定区域和行业的?它又能为当下的企业提供怎样的借鉴意义?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案例分析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经典案例的深入剖析,了解其背后的决策过程和实际效果,甚至反思其中的得失。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变革时代的经济图景,并从中汲取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