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陈彦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302759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而言,由于市场的不完善,通货膨胀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焦点。以通胀预期为全书基础,本书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研究、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研究。
本书适用于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也适于从事经济管理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阅读。
前言
编 通胀预期
章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
1.1 引言
1.2 通货膨胀预期的度量与计算
1.3 预期的长期性质:理性预期检验
1.4 预期的短期性质
1.5 结论
第2章 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各种因素
2.3 实证分析
2.4 稳健性检验
2.5 结论
第二编 形成机制
第3章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3.1 引言
3.2 文献综述
3.3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四因素模型
3.4 数据和数据处理
3.5 通胀预期的定量估计
3.6 经验研究
3.7 结论
第4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设定
4.3 数据及数据处理
4.4 计量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经验解释
4.7 结论
附录
第5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
5.1 引言
5.2 文献综述
5.3 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经验研究
5.4 结论及展望
第6章 通货膨胀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相同吗
6.1 引言
6.2 数据与群体划分
6.3 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与福利成本
6.4 实证研究
6.5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7章 “超额货币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7.1 引言
7.2 模型构建与求解
7.3 数值分析
7.4 结论
第8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
8.1 引言
8.2 当前通胀的主要特点
8.3 当前通胀形成原因分析
8.4 计量分析
8.5 结论
第9章 我国物价形势与预测:2008~2009年
9.1 物价的形势与特征
9.2 物价变动的机制分析
9.3 物价走势预测:VAR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
9.4 政策建议
0章 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10.1 引言
10.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10.3 信心能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吗
10.4 企业家信心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动物精神的视角
10.5 结论
第三编 治理政策
1章 货币供应量能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吗
11.1 引言
11.2 数据处理
11.3 向量自回归模型
11.4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
11.5 结论与政策含义
2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一种推测:来自于调查数据、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和时变参数的证据
12.1 引言
12.2 计量模型
12.3 通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度量
12.4 实证分析结果
12.5 货币政策规则结构性变化的稳健性检验
12.6 结论
附录一 参数估计结果
附录二 基准货币政策规则添加滞后通货膨胀率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3章 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
13.1 引言
13.2 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
13.3 经验研究的文献回顾
13.4 经验研究的缺陷与理论的再思考
13.5 中国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13.6 结论与政策含义
4章 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与宏观调控策略研究
14.1 引言
14.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14.3 我国通货膨胀的长期特征
14.4 我国2007~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14.5 我国近期会发生通货膨胀吗
14.6 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物价措施的必要性
14.7 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基本政策框架
参考文献
陈彦斌,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实验班项目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系统首席专家,国家农业部“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研究
拿到这本《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我最期待的部分莫过于“治理政策”这一章节。毕竟,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一个国家如何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这其中的智慧和博弈值得深入探究。这本书是否会对中国过往的通胀治理政策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评价?例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采用了哪些主要的调控手段?是依靠利率、汇率的调整,还是通过行政性的价格管制,抑或是采取供给侧改革来缓解压力?更进一步,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局限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进行细致的评估?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了解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权衡利弊,做出艰难决策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对未来通胀治理政策的展望充满了好奇。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新兴的经济挑战,中国将如何继续创新和完善其通胀治理体系?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政策发展的大致方向,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
评分《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这个书名,让我想起许多关于经济运行的疑问。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治理政策”部分尤为期待。毕竟,理论的最终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我一直好奇,中国在应对通货膨胀的漫长历史中,究竟是如何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的?这本书是否会详尽地回顾和分析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治理策略?比如,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方面,是否会深入剖析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等操作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范围?在财政政策层面,政府是通过增税减支来抑制总需求,还是通过结构性财政政策来缓解供给侧的压力?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对这些政策进行“优劣”的评价,分析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例如,在面临输入性通胀时,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是否存在一些“两难”的困境,使得政策制定者进退两难?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理解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潜在的挑战需要我们为之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这绝对是一本能够直击核心问题的著作。我一直对宏观经济学充满兴趣,特别是关于通货膨胀这样影响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议题。书名中的“预期”二字,立刻让我联想到行为经济学中关于个体和群体心理如何影响市场价格的微妙之处。究竟是什么样的预期会像催化剂一样,推动着通货膨胀的形成?是公众对未来物价上涨的信心,还是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又或者,这种预期是如何被政策信号所塑造和引导的?这本书似乎想要深入剖析这个“预期”的黑箱,展现其在通货膨胀链条中的关键作用。再者,“形成机制”更是直接点出了研究的深度。通货膨胀并非无源之水,它的产生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因素。这本书是否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维度去解读?例如,是否会分析货币超发、成本推动、结构性失衡、外部冲击等多种可能的原因,并一一梳理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汇聚成滚滚的通胀洪流?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过去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通胀风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就点燃了我对中国经济深层运作的好奇心。我一直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而通货膨胀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深思的议题之一。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对于“预期”的深入探讨。现代经济学早已认识到预期的重要性,它们如同经济的“指南针”,深刻影响着投资、消费乃至货币政策的效果。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哪些因素塑造了公众和企业的通胀预期?是宏观经济数据、政府的政策表态,还是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证研究,来量化预期对通胀的实际影响程度?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更清晰地理解预期在通胀形成链条中的“始作俑者”角色。同时,书名中的“形成机制”也预示着该书并非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致力于挖掘通胀背后的深层逻辑。它是否会系统性地梳理导致通胀的不同路径,例如货币供应的扩张、供给侧的瓶颈、成本的传导,或是结构性的失衡?我期待看到一种清晰的、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因素是如何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相互作用,最终催生通货膨胀的。
评分不得不说,《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这个书名,简直像一本经济侦探小说,让我迫切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一直觉得,通货膨胀就像一种看不见的“税”,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购买力,让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贬值。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在抽丝剥茧,试图揭开这个“经济之谜”的神秘面纱。我特别好奇的是,书里会如何解释“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大家普遍认为物价要涨,然后就争先恐后地去抢购,结果真的把物价推高了?还是某些“大人物”或者“机构”释放了某些信息,让大家产生了不一样的预期?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来佐证这些理论。比如,会不会提到某个时期,大家对某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有着非常强烈的预期,然后就发生了什么大规模的囤积或者抛售?另外,“形成机制”这个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研究会非常扎实,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东西。它会不会把通货膨胀的发生,拆解成一个个小的环节,比如生产、流通、消费,然后分析在每一个环节上,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这就像是解剖一个复杂的经济体,找出导致“生病”的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