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可不知的2008个奥运常识
定价:36.00元
作者:檀明山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75229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与奥运同行,为奥运加油!
《不可不知的2008个奥运常识》分为奥运常识篇、奥运由来篇、奥运历程篇、奥运项目篇、奥运明星篇和北京奥运篇6个部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介绍百年奥运的壮观场面和奥林匹克永恒的魅力,揭示百年奥运 “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使广大读者对奥运会的概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将提高你对奥运会的兴趣和认识,激发人们为振兴中华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可不知的2008个奥运常识》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是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有益读物。
内容提要
奥运会不仅展现了无数体育健儿龙腾虎跃的英姿、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进步、友谊与和平的不懈追求。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把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五环旗帜下,把现代科技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不断地向前推进。
2001年7月13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日子——北京取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选择了北京,北京迎来了奥运,这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8年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百年奥运的历史,了解人文奥运的精神,特编辑出版《不可不知的2008个奥运常识》这本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风格,透露出一种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不失大众读者的亲近感。我注意到,在引用数据或历史事件时,作者团队似乎做了大量的交叉比对工作,使得书中的结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我个人对奥运会的历史沿革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追溯2008年北京奥运的渊源时,并没有草草带过,而是用了一种“回溯式”的结构,将北京奥运放在整个现代奥运史的脉络中进行审视。这种对比和参照,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百年奥运,百年梦想”这句话的重量。特别是书中关于火炬传递路线的详细描述,那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几乎让我感觉自己也参与了那场全民的狂欢。每一站传递的独特意义,每一位火炬手的感人故事,都被精心编排,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国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厚重却又不失活泼的字体排版,搭配上一些年代感的奥运经典瞬间的剪影,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泪水的2008年。我记得当时正值青春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奥运这样全球瞩目的盛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装帧质量,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晰度,都透露出一种用心和专业。我期待它能像一部时光机,带我重温那些赛场上的高光时刻,那些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瞬间,不仅仅是金牌的数量,更是背后付出的汗水和不屈的意志。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当年赛前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运动员为了站上那个舞台,克服了多少伤病和心理压力。那种文字的力量,远比单纯的赛果记录要深刻得多,它关乎精神,关乎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杂着纸张特有的味道,让我瞬间沉浸其中,仿佛能听到鸟巢里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那是一种混合了期待、紧张和最终释放的复杂情绪,这本书的开篇设计,无疑成功地完成了唤醒记忆的第一步。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信息密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每一页都塞满了丰富且经过考证的细节,但奇怪的是,它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费劲,反而有一种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的魔力。这种“干货满满又不失趣味性”的平衡,绝对是作者驾驭材料功力的体现。比如,书中对奥运场馆建筑设计特点的解析,简直是建筑爱好者的福音。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漂亮”或“宏大”的形容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鸟巢”和“水立方”背后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工程技术。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那些小知识卡片,它们像是散落在主线剧情中的“彩蛋”,比如某个项目中对器材规格的精确说明,或者某个国家代表团的特别服装定制故事。这些小小的插叙,如同精美的点缀,让整体的阅读体验如同品尝一道层次丰富的盛宴,让人在满足于主菜的同时,也能细细品味那些精心准备的配料。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立体化”。它没有将焦点仅仅锁定在赛场中央的那枚金牌上,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图景。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描绘的是一个完整的“2008年北京之夏”,一个城市如何通过筹办奥运会,在城市面貌、公共服务和市民精神面貌上发生的深刻变革。书中对当时城市交通系统的升级、环保举措的推行,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体育纪念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微型史志。它让我意识到,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它更是一次对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综合能力的全面“大考”。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充实和有意义,仿佛合上书本时,我已经完成了一次知识的深度洗礼,对那一年所发生的一切有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他眼中那届奥运会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体育项目时的叙事切换,那种从田径场上的速度与激情,瞬间跳转到水立方内的力与美,过渡得自然流畅,毫无生硬感。这种切换体现了作者对奥运全貌的深刻理解,不仅仅聚焦于那些“流量最高”的项目,而是给予了每一个参与者和每一个项目平等的尊重。比如,对于一些相对冷门的赛事,作者似乎投入了更多笔墨去描绘运动员们为了参与进来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被打开了,不再是单纯的奖牌榜的复述。我读到一些关于志愿者服务的章节时,深有感触,那才是奥运精神最光辉的一面——无私奉献和国际友谊。作者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描绘了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年轻面孔,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用最朴实的微笑搭建起了北京与世界的沟通桥梁。这种对“人”的关注,远比那些冰冷的数字更有温度,也更耐人寻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