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2版)
定价:49.00元
作者:王大勇 吕德和 梅墨生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4077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集内功、技击推手、养生为一体;是道、武、医的结晶 收入李经梧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
内容提要
李经梧(1912~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太极拳家。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本书为《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2007年版)、《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2010年版)的续篇,集中收入了李经梧学习并传授的陈式和吴式太极拳械的主要套路。内容有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吴式太极拳、剑、刀,太极推手和太极杆,同时也收入了李经梧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
目录
编者前言原序一王培生
作者介绍
吕德和,1955年生,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教授太极拳。现为秦皇岛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在德国、澳大利亚分别创办“德和国际太极拳学院”,多次在全国、省级太极拳比赛中获奖。出版有《传统陈吴太极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从李经梧先生遍习太极拳械。曾出任河北省武术协会委员、秦皇岛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秦皇岛市太极拳研究会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夺得,并有多人获评武术段位六段、七段。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梅墨生,1960年生,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家内丹学者胡海牙先生弟子。现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武当百杰、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科学与养生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七段。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编著有《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其业绩载入《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辞书。
李树峻, 1942年生,李经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训。现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武术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两次获得北京市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退休前为618厂下属101厂厂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像某些流于表面的介绍性文字,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核心精神的挖掘层面。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的论证支撑。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技艺传承中那些微妙之处的捕捉,那些非语言的、需要长期体悟才能领会的精髓,作者却能用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勾勒出来,让即便是初窥门径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练习方式,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理解上的偏差和练习中的滞后。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理论的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哲学思考、历史考察与实践指导的综合性著作,它促使你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生命的微观体验连接了起来。它没有将“大师”的神坛化,而是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有困惑有坚持的真实个体。通过对他们日常训练、生活片段的描摹,读者得以窥见伟大技艺背后所付出的无数平凡的汗水与心力。这种“去神化”的处理方式,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亲近,极大地激发了普通练习者的共鸣和学习热情。它告诉我们,卓越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的必然结果。阅读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所学技艺的理解深度,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待学习和生活应有的那份敬畏与谦逊。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行云流水,充满了书卷气,但绝不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一流,该详尽处笔墨酣畅,该收束时则点到为止,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典故和名人轶事时,手法非常高明,既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融入了个人见解,使得文本的层次感非常丰富。特别是对几位关键人物性格侧面的刻画,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挣扎与坚持。读起来感觉非常畅快,不像是在啃“硬骨头”,更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促膝长谈,他将毕生所学和感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这种轻松愉悦又不失思想深度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到内页,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息。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字体的选择也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丝毫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版式设计上下的功夫,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量的充实,又使得整体看起来疏朗有致,非常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尤其是那些插图和历史照片的排版,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内容有力的补充,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神韵精准地捕捉了下来。可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厚重历史感和艺术价值。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十足的享受,让人忍不住想把它陈列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摩挲品味。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我注意到许多细节的考证,涉及了不同版本之间的比对、口述历史的交叉验证,以及对一些模糊记载的审慎处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全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大大提升,让人在引用或参考时能够充满信心。它不仅仅是对某一位前辈的简单记录或歌颂,而是一次严谨的、多维度的历史重建工作。对于希望深入探究这一武术流派历史脉络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或高度整合的参考资料。它填补了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空白或误区,为后续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其学术贡献是显著且值得称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