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基于3S技术的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
:79.00元
售价:53.7元,便宜25.3元,折扣67
作者:石雷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38591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103kg
《基于3S技术的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是中国重要对外植物检疫线虫,可导致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Pine wood nematodedisease),在国内外均被列为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其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播速度快,发病症状表现类型多,早期诊断难的特点,因此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新发疫点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后期呈现大跨度、长距离、跳越式的扩散,外围新疫点相继增多的流行特点。2004年,松材线虫病开始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发生,为云南省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敲响警钟。目前,云南共有针叶树种6科20个属,63种左右(包括变种)。其中大面积分布的松属(Pinus)树种有云南松(P.yunnanensis)、思茅松(P. kesiya Royle ex Gordon var.langbianensis)、高山松(P.densata)等,均为松材线虫寄主。开展松材线虫病的风险评估研究,消除或减少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是保护云南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保障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石雷所著的《基于3S技术的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在100m空间尺度下,通过调查、采集、建模、模拟等手段,建立了林分结构、气象分布、环境因子分布、人为活动因子分布的地图层。在实现各个层次因子影响或作用的计算机模拟后,依据专家打分,建立基于各级指标多因子影响层次分析模型,并以100m的空间栅格表达这些因子,在GIS系统支持下,实现各个因子的风险概率分布地图的叠加计算,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处理,后得到连续化、精细化的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云南省38.7%国土面积处于松材线虫病发生的较高风险区,34.51%针叶林分布区处于较高风险区。每个县级单位内,位于不同生态格局上的松林都有不同的风险值,这与松林离疫区、交通要道和居民区的距离有关,也与山地微气候等有关。利用云南省两个疫点发生的实例,通过计算验证本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由于本风险评估模型的风险值可计算到每一个栅格点(大约1hm2),这种风险测报值可以落实到具体林地,因此,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森防部门的预防方案制定、防治措施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扑朔迷离的生态环境中投下了一束清晰的光,让我看到了应对松材线虫病这一严峻挑战的希望。“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这几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前沿性,而将它们应用于“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这样一个具体且紧迫的问题,则更显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我是一名对环境保护和科技应用交叉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我迫切希望了解书中是如何将这些高科技手段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比如,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阐述遥感技术在监测松材线虫病初发病灶、评估病害发生程度、以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如气象、地形、土壤、林分结构、交通网络等)进行病害传播风险建模和预测方面,又会有怎样的创新之处?而全球定位系统,在辅助野外调查、精确采集疫情数据、以及为GIS分析提供空间基准方面,将扮演何种关键角色?更令我期待的是,“风险评估”部分。它是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评估框架,不仅能识别出高风险区域,还能深入分析导致风险的驱动因子,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认识和应对云南省松材线虫病的威胁,为守护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仿佛一道神秘的密码,揭示了隐藏在云南壮丽山川背后的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松材线虫病的威胁。作为一名关心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普通读者,我怀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好奇心翻开了它。我了解到,松材线虫病是近年来对我国松林造成毁灭性破坏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而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的生态屏障,其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解释清楚,为什么松材线虫病会如此可怕?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对云南的森林生态系统又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风险评估”这个概念,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它究竟是如何衡量的?哪些因素会被考虑进去?有没有具体的案例研究,能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风险评估的实际意义?我对书中“3S技术”的应用也充满期待。它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更早、更精准的预警,让我们能够提前布局,将损失降到最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乃至我们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参与到这场抗击松材线虫病的斗争中来,共同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实在太有吸引力了!“3S技术”、“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立刻勾勒出一个非常具体、也非常紧迫的科研场景。作为一名对生态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都略有了解的读者,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把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三大“3S”技术,融会贯通地应用到松材线虫病这样一个棘手的病害治理上来。云南省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高原、山地、盆地交织,这无疑为3S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但也可能带来更精细化的监测和预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具体的3S技术应用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识别病害早期迹象,如何通过GIS平台构建空间数据库和进行风险模型分析,以及GPS如何在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中发挥作用。此外,对于“风险评估”这一核心内容,书中会采用哪些模型和指标?是基于单因子还是多因子耦合?评估结果又将如何指导实际的防治工作?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技术细节,并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给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那它绝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无论是对于林业科研人员、病虫害防治工作者,还是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评分这本《基于3S技术的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松材线虫病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和快速的传播性,给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敏感的云南省,其防控更是刻不容缓。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尖端的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传统的植物保护和林业管理相结合,构建起一套全新的风险评估体系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3S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传播路径分析以及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术路线。例如,如何利用遥感影像捕捉病害发生后的光谱变化?如何通过GIS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如气象、地形、林分信息等,构建精细化的风险评估模型?GPS在野外实地调查中的作用又有多大?此外,我更关注书中关于“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它是否能够超越简单的“发生”与“不发生”的判断,更深入地揭示疫情传播的驱动因素、易感区域的分布特征以及潜在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科学、高效、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框架,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评分坦白说,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一本硬核的科研专著”。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林业部门工作的一线人员,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很多时候,高深的理论和技术离我们的实际操作还有些距离。但“松材线虫病”这个关键词,立刻让我警觉起来,这可是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而“3S技术”和“风险评估”,又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3S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警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来识别早期病灶?如何通过GIS平台构建动态的疫情传播模型?GPS在巡查和数据采集中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这些细节对于我们一线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很关注“风险评估”的部分,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高风险区域,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差异化的防治策略。我们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实操性强的技术和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是我们基层林业工作者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