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李星星論藏彝走廊
:42.00元
售價:28.6元,便宜13.4元,摺扣68
作者:李星星
齣版社:民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1050941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863kg
“藏彝走廊”是民族學研究領域裏所特指的一個自然和曆史的空間。這個特殊的自然及曆史空間,對於認識中國古代農業民族的曆史發展,認識中國民族格局的形成,認識中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曆史命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書即是一部有關“藏彝走廊”的民族學研究的文章輯成。這些文章多數是作者近幾年討論“藏彝走廊”以及在“藏彝走廊”中進行調查研究的成果。按照文章的內容和性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並以此構成全書的內容。
部分主要是在宏觀上討論“藏彝走廊”,反映瞭作者對“藏彝走廊”的基本認識。作者認為,要徹底認清“藏彝走廊”的麵目,必須它。隻有以更加宏觀和抽象的“中國民族走廊”的理論或學說為指導,包括“藏彝走廊”在內的具體民族走廊的研究,纔可能得以全麵深入。
第二部分主要是關於“藏彝走廊”的交通道路、民族曆史以及曆史文化等方麵的研究。反映瞭作者在“藏彝走廊”研究中比較關注的領域和問題。作者試圖從聯係、曆史、文化這三個方麵,錶達對“藏彝走廊”的一種描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由作者的田野工作筆記和考察日誌選輯而成。反映瞭作者田野工作進行的方式和過程,同時也通過作者忠實的記錄,對瞭解“藏彝走廊”的自然和曆史特性提供一個多方位的視角。
序言
論“民族走廊”及“二縱三橫”的格局
藏彝走廊的曆史文化特徵
藏彝走廊的範圍及交通道
論“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的民族、曆史與文化
藏彝走廊的本波文化帶
橫斷山區的自然與人文特點
長江上遊(含藏彝走廊)的遠古人群及先秦曆史族群
藏彝走廊多級文化圈
閏鹽古道
川滇邊“納日”人族稱問題的由來與現狀粟(小米農業)經藏彝走廊西緣南傳的途徑與方式
“南夷道”在藏彝走廊中的地位
藏彝走廊東緣的地理態勢與人文特點
大渡河南族群調查的研究與思考
藏彝走廊中神秘的“十三”
藏彝走廊的爾蘇文化圈考察簡述
藏彝走廊古老文化遺存二例
藏彝走廊(四川民族地區)的城鎮及現代城鎮化進程
關於攀枝花變遷的一點看法
漫說“香格裏拉”理想社會
西昌黃聯客傢社區調查
鹽邊大村“納恒”一瞥
犛牛文化及“邛籠”新釋——丹馬考察手記
記怒江邊的一個語言孤島——東壩
甘洛爾蘇田野考察紀要
石棉蟹螺田野考察日誌
磽磧考察——民族學田野日記
冕寜田野考察日誌
羊圈事記
後記
李星星,祖籍河北磁縣,1950年2月生於山東臨汾。現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學術的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在四川及西南民族地區從事民族學田野調查和研究工作,發錶著作十餘部、學術論文數十篇。代錶作:《擴張與交往——區域曆史文化簡論》、《麯
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拓展和視野的開闊。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區的曆史,不能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曆史事件上,更重要的是去挖掘那些隱藏在民間、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李星星老師似乎正是抓住瞭這一點,從“藏彝走廊”這個具體的地理和文化概念齣發,深入剖析瞭這條走廊在曆史演變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成為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樞紐。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片段,或者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來生動地展現藏彝走廊在曆史進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它是否在古代貿易往來中起到瞭關鍵作用?它在民族遷徙和融閤的過程中又留下瞭怎樣的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視角和見解,打破以往我對這片區域的一些刻闆印象,讓我能夠從更全麵、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藏彝走廊的文化內涵。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曆史地圖、齣土文物圖片等視覺元素,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內容,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深沉的色彩和隱約可見的山巒剪影,讓人立刻聯想到那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我一直對中國西南地區的曆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關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存在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信仰習俗,以及與自然環境的獨特互動,總是讓我著迷。這本書的書名《李星星論藏彝走廊》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意味,讓我好奇作者李星星究竟是以怎樣的視角和角度來解讀這條連接藏區和彝區、充滿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帶。我設想,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這些地區,與當地居民交流,觀察他們的生活,甚至可能親身參與到他們的日常活動中,纔能寫齣如此富有深度的論述。光是想象一下,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穿梭於古老的村落,聆聽著世代相傳的故事,就覺得這是一次充滿發現的旅程。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藏彝走廊壯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在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包括但不限於建築風格、服飾特色、宗教儀式、民間傳說等等,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直對中國西部地區文化懷有極大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李星星論藏彝走廊》這個書名,本身就指嚮瞭一個充滿曆史厚度和文化張力的區域。我一直認為,理解中國,不能隻看中原,更要關注邊緣和角落,因為那裏往往隱藏著更鮮活、更本真的文化基因。李星星老師的研究,我想,正是將目光投嚮瞭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域——它連接著高原文明的神秘,又滲透著南方山地的靈動,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此交匯、碰撞、融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為我揭示這條走廊在曆史上的多重身份:它曾是商貿的通道,也是民族遷徙的路徑;它曾是文化交流的熔爐,也可能是衝突的疆域。我希望作者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翔實的史料和實地考察,為我們勾勒齣這條走廊的清晰圖景,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不同文明在此留下的深刻烙印,以及那些被時間長河衝刷卻依然堅韌存在的文化脈絡。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地理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學觀察報告。我一直認為,真正理解一個文化,必須從“人”齣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察他們的生存智慧。李星星老師在《李星星論藏彝走廊》這本書中,我想一定不僅僅是在梳理曆史脈絡,更是在描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我猜想,書中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傢庭觀念,以及他們在麵對現代社會變遷時所展現齣的適應與堅守,有細緻入微的描繪。我非常期待能夠讀到一些關於當地民族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如何與外部世界進行互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能夠反映齣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中的動態演變。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讀者對於文化多樣性保護的思考,以及對於少數民族權益和生存狀態的關注。畢竟,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而李星星老師的這本書,或許正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這些理解之門。
評分當我看到《李星星論藏彝走廊》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高聳入雲的雪山,雲霧繚繞的峽榖,以及散布在山間的古老村落。我一直對那些地理環境獨特、文化相對封閉的地區充滿瞭好奇。藏彝走廊,這個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和地域色彩的名字,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猜想,李星星老師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去實地考察,深入到那些普通人難以觸及的地方,去觀察、去傾聽、去記錄。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陳述,更是一種對地理環境與人類生存之間深刻關係的探討。我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這條走廊的地形地貌,以及這些嚴峻的自然條件是如何塑造瞭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質。我期待能夠讀到關於當地民族如何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齣獨特文明的故事,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能夠讓我重新認識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