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
:23.00元
售价:15.6元,便宜7.4元,折扣67
作者:刘庆刚,晏建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11206
字数:26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本书是在经过多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岗位需求、生源的具体水平情况,专门为高职高专机电专业编写的《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教材。本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的学习教材。
本书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对原有的《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力本位”的职业指导思想,倡导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经过努力,编写出《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教材。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1 本教材强调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应用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
2 本教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并贯穿全书。各任务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方式进行。
全书共分五个工作任务,各任务以低高不同的实际产品制作为目标,以任务为核心。提供任务资讯、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方案等,后对任务的完成进行检查与评价。在任务评价完毕后增加了练习与提高的模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他转行做技术支持已经快十年了,但一直抱怨基础知识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新的集成电路封装和焊接工艺。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他后,他反馈说,这本书在描述元器件的物理特性时,特别注意到了不同封装形式带来的实际影响,比如引脚电感的变化,这在高速电路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细节。这本书对“制作”和“调试”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割裂理论和实践。比如,当它介绍一个滤波电路时,会紧接着讨论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由于焊点质量、元件引脚长度等带来的寄生参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最终的滤波效果。这种对“制造偏差”的充分考量,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直线飙升。它似乎在提醒读者:电路图只是理想世界,真正的工作发生在你的焊台和面包板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感。它很少使用那些浮夸的形容词或者过于学术化的术语堆砌,读起来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阅读那种枯燥的“技术白皮书”的感觉。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研究一个低功耗设计,尝试优化一个稳压模块的静态电流。我翻到这本书里关于晶体管偏置的讲解部分,发现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热漂移和饱和区的工作点选择,一下子就把我卡住的思路打开了。这种将复杂概念“口语化”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它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确保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感到挫败。它让人感觉,电子制作和调试,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关键在于找到那个对的路子和对的引导者。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电子爱好者来说,工具书的选择就像是找一个耐心的导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非常尊重读者的学习节奏。它似乎知道,有些读者可能对某一个特定模块(比如单片机接口或传感器信号调理)特别感兴趣,而对其他内容不那么熟悉。因此,它的章节划分做得非常清晰,知识点的组织逻辑性极强,你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速定位到你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调试环节的处理方式。很多技术手册只会告诉你“如果输出电压是X伏,那么电路是正确的”,但这本书会列出一系列“如果出现Y现象,可能是Z原因导致的”的排查清单。这种故障诊断的思维框架,对于初学者建立自信心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堆砌知识点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故障排除指南”,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像个老手一样去思考和验证。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工作台上那些杂乱的实验数据和旧的电路板,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的某个章节,关于电源纹波抑制和EMI/EMC基础的论述,真的让我茅塞顿开。过去处理电源噪声问题时,我常常是靠“试错法”,换了好几个电容或者加了几个磁珠,运气好的话能解决问题,运气不好就只能加班加点。但这本书里清晰地阐述了不同频率噪声的传播路径和主要的抑制手段,它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引导读者去追踪干扰源,而不是盲目地堆砌元器件。特别是它对PCB布局的探讨,提到了地线设计、走线宽度和阻抗匹配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这些都是在一些入门教材里几乎不会深入讲到的“硬核”内容。这本书没有炫耀高深的数学推导,而是将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立即应用的准则。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干净”的信号和“稳定”的电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很多其他技术书籍带不给我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心思,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蓝灰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宋体字,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踏踏实实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快餐”读物。我特意去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覆盖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识别与选型,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特性分析,都有涉及。尤其是它对一些经典电路,比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加入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记得我之前在学校里学这些内容时,总是感觉书本上的公式和实际动手操作之间有一道鸿沟,但这本书似乎特别注重弥合这种差距。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把那些晦涩难懂的电路原理,一步步拆解成读者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流程。而且,从排版来看,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这对于我们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率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教会你如何搭建电路,更在于培养一种严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工程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