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彩色圖解中國結
:45.00元
售價:32.9元,便宜12.1元,摺扣73
作者:陳佳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349149
字數:350000
頁碼:4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陳佳主編的《彩色圖解中國結》收錄瞭近300好學實用的中國結的製作方法,詳盡地嚮讀者介紹瞭現代人生活中的中國結,從手鏈、項鏈、發飾、古典盤扣、耳環、戒指到手機吊飾、室內掛飾、汽車掛飾都有不同的作品分列。書中由淺入深、從易到難,搜羅各種特色結型,以*詳實直觀的步驟圖,*準確簡明的文字解說,將常用的基礎結一一展現。書中*配以結與結組閤的美麗大圖,讓你看得清,學得快。隻需一兩分鍾,你就可以學會一種結。把每一個富於變化的結銘記於心,學會之後便能夠開始創作。*難能可貴的是,編者擷取前人的智慧,根據每一個成品結的造型為其取瞭優美的名字,並附上深遠的寓意,希望讀者在學習編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手工藝愛好者量身定做的!《中國結》這個名字,簡單直接,但背後的故事卻足以讓人沉醉。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一場視覺和實踐的雙重盛宴。我想象中的“彩色圖解”,一定意味著豐富多樣的色彩運用,或許會根據不同的結法和寓意,推薦不同的色彩搭配,讓編織齣的中國結更具藝術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包含從入門到進階的完整教程,讓新手可以從最基本的結法開始,循序漸進地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技巧。比如,如何打齣飽滿流暢的結,如何控製絲綫的鬆緊度,如何處理結尾,這些都是實踐中非常關鍵的細節。這本書如果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地指導,甚至提供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那簡直是太完美瞭。我甚至幻想,書中還會附贈一些基礎材料包,讓讀者拿到書就可以立即動手實踐,而不是為瞭找材料而費心。
評分拿到《中國結》這本書,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小時候奶奶編織的那些小物件,紅紅綠綠的,掛在窗戶上,掛在門把手上,總能帶來一種溫暖而喜慶的氛圍。這本書的標題——“彩色圖解”,瞬間就勾起瞭我對童年美好迴憶的漣探。我深信,一本好的圖解書,不僅僅是提供冰冷的步驟,更重要的是能夠傳達一種情感,一種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和傳承。我腦海中勾勒齣這本書的模樣:每一頁都色彩斑斕,不是那種俗氣的艷麗,而是帶著中國傳統色彩的溫潤和雅緻。圖片應該非常細膩,能夠捕捉到絲綫纏繞的每一絲細節,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打結的動作。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展示成品,更能深入淺齣地講解每一個結的象徵意義,比如“萬字結”代錶萬事如意,“祥雲結”寓意吉祥,這些文化內涵的解讀,能讓編織過程變得更加有意義,也更能激發讀者的創作熱情。
評分這本書剛拿到手,就被它那樸實無華卻又充滿古韻的書名吸引瞭——《中國結》。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僅僅是封麵上那精緻的中國結圖案,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一直對這些流傳韆年的手工藝品充滿瞭好奇,它們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吉祥寓意的寄托。聽聞這本書的圖解非常精美,我猜想裏麵應該會詳細介紹各種中國結的打法,從最基礎的流蘇結、平結,到復雜的盤長結、藻井結,甚至是那些隻有在特定節日纔會齣現的吉祥結,都會一一呈現。我尤其期待它能配上清晰易懂的步驟圖,哪怕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一步一步跟著學,最終編織齣屬於自己的心意之結。這本書或許還會涉及中國結的起源、發展以及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這些曆史的脈絡和人文的思考,同樣讓我躍躍欲試,想要去瞭解這些“結”背後的故事。
評分拿到《中國結》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各種與“結”相關的畫麵:節日裏懸掛的燈籠上精巧的流蘇,長輩送給我帶有祝福語的小掛件,甚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繩結。這本書的“彩色圖解”幾個字,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中國結這個古老藝術的探索之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究竟會為我揭示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我猜想,這本書的圖解會非常細緻,或許會用動畫的形式展現打結的過程,或者用多角度的圖片展示關鍵步驟,讓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不太常見的中國結,那些造型獨特、寓意深遠的結,它們或許是某個地區特有的,或者是某個曆史時期流行的。瞭解這些“冷門”的知識,對我來說就像在挖寶一樣,充滿瞭驚喜和發現的樂趣。
評分《中國結》這本書,光聽名字就充滿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我一直覺得,中國結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用絲綫編織齣美好的願望和祝福。這本書的“彩色圖解”定位,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本精美的畫冊,每一頁都充滿藝術感。圖解部分一定非常直觀,可能還會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解釋每一步的要領,以及打結時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絲綫的方嚮、力度等等。我希望書中還能介紹一些與中國結相關的文化故事,比如某個節日習俗中中國結的使用,或者某個朝代中國結的發展演變。這些文化背景的介紹,能讓讀者在學習技藝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結的文化內涵,從而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