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标准汇编 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

电磁兼容标准汇编 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著
图书标签:
  • 电磁兼容
  • EMC
  • 标准
  • 广播电视
  • 电子产品
  • 测试
  • 规范
  • 第二版
  • 行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质量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46949
商品编码:296924439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标准汇编 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

定价:72.00元

售价:49.0元,便宜23.0元,折扣68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06646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磁兼容(EMC)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包括信息、电工、电子、通信、材料、结构等学科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率资源条件下,各种电工、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可以相互兼容,而不致引起性能降低的应用科学技术。
在我国,电磁兼容问题已广泛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电磁兼容认证工作已开展多年,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已发布一百多项,涉及电工、电子、电力、通信、信息技术、广播电视、车辆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为我国各行业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并有
力地促进了电磁兼容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广大电磁兼容技术人员的要求,2002年,我们组织选编了《电磁兼容标准汇编》,将这些电磁兼容标准分卷结集出版,以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此套汇编出版的宗旨是以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为导向,推动我国EMC认证工作的进行并有助于推动我国EMC标准和国际EMc标准的接轨。

目录

GB/T 9383——999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3836——2000 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附修改单)
GB 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6787——1997 30 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16788——1997 30 MHz~1 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抗扰度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18655——2002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Z 19871——2005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机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19954.1——2005 电磁兼容 专业用途的音频、视频、音视频和娱乐场所灯光控制设备的产品类标准部分:发射
GB/T 1 9954.2—2005 电磁兼容 专业用途的音频、视频、音视频和娱乐场所灯光控制设备的产品类标准第2部分:抗扰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磁兼容标准汇编: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汇集了与广播、电视产品相关的系列电磁兼容(EMC)标准,为广播电视设备的设计、生产、检测及市场准入提供了权威的技术依据。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更新与完善,更紧密地贴合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国际标准要求,旨在帮助从业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从而确保广播电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避免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问题,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和接收,维护公众的信息安全和收视权益。 核心内容阐述 本书的编纂紧密围绕广播电视这一特定领域,聚焦于其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容性。具体而言,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广播电视产品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概述: 介绍广播电视领域电磁兼容标准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及基本构成。 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IEC、CISPR、ETSI、GB/T等)在广播电视产品应用中的关联与区别。 阐述本汇编第二版在标准更新、收录范围、内容侧重点等方面的改进和特点。 2. 术语与定义: 详细解释电磁兼容(EMC)领域的核心术语,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干扰(EMI)、电磁敏感性(EMS)、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骚扰(Disturbance)、豁免(Immunity)、抗扰度(Immunity)、端口(Port)、射频(RF)、接地(Grounding)、屏蔽(Shielding)、滤波(Filtering)等。 针对广播电视产品特性,明确界定与信号传输、接收、处理相关的特有术语,如:射频输出端口、视频/音频信号接口、天线接口、电源端口、数据接口等,并给出清晰准确的定义,为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3. 发射骚扰(EMI)标准: 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 详细介绍针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如电视台发射机、基站)的辐射发射限值要求。 阐述接收设备(如电视机、调谐器、接收天线)对外部空间的辐射发射限值要求,重点关注可能对其他无线电设备造成干扰的杂散辐射。 规定了相应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设备以及测试距离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例如,针对天线端口和非预期辐射源的测量方法。 传导骚扰(Conducted Emission): 电源线传导骚扰(AC Power Port Conducted Emission):详细列出广播电视设备电源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涵盖了频率范围内的骚扰电压限制。 射频端口传导骚扰(RF Port Conducted Emission):针对广播电视设备特定的射频端口(如天线输入/输出端口、电缆电视接口等),规定了传导骚扰的限值和测量要求,以防止设备自身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连接线缆向外传播,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信号线/数据线传导骚扰(Signal/Data Port Conducted Emission):对于通过信号线或数据线进行通信的广播电视设备,也规定了相应的传导骚扰限值,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强调了LISN(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等测试装置的选择与使用。 谐波电流和闪烁(Harmonic Current and Flicker): 针对部分广播电视设备,特别是具有功率转换功能的设备,会引用相关的谐波电流和电压闪烁标准,确保其不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 4. 豁免/抗扰度(EMS/Immunity)标准: 静电放电(ESD): 详细规定了广播电视产品应对静电放电的能力要求,包括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的测试电压、放电模型、测试点以及性能判据。 强调ESD对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和用户体验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相应的防护设计原则。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Immunity): 针对广播电视产品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射频干扰源(如手机、Wi-Fi、广播电视发射信号本身、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等),规定了不同频段和场强的抗扰度要求。 详细阐述了场强生成设备(如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喇叭天线)的使用要求,以及在屏蔽室或开阔场地中的测试配置。 明确了性能判据(Performance Criteria)A、B、C等,用于评估产品在射频干扰下的表现。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B)抗扰度: 描述了电力线、信号线等可能遭受的快速瞬变脉冲的特点,并规定了相应的测试电压、脉冲发生器设置以及测试方法,以评估产品对这类干扰的抵抗能力。 浪涌(Surge)抗扰度: 针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可能遭受的雷击或开关操作产生的浪涌冲击,规定了不同等级的浪涌电压和电流测试要求,以及测试方法。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Conducted RF Disturbance Immunity): 规定了当射频信号通过连接线缆(如电源线、信号线、天线馈线)耦合到设备内部时,设备应具备的抗扰度能力。 详细描述了耦合/去耦网络(CDN)、电磁钳(EM Clamp)等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 工频磁场(Magnetic Field)抗扰度: 对于在强工频磁场环境下工作的广播电视产品,如靠近高压输电线路或大型变压器的设备,会引用相应的工频磁场抗扰度标准。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波动(Voltage Dips, Short Interruptions and Voltage Variations)抗扰度: 描述了电网供电不稳定可能对广播电视产品造成的影响,并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条件和性能要求。 5. 特殊标准与应用: 广播电视产品特有的EMC要求: 重点关注那些对广播电视信号质量有直接影响的EMC指标,例如: 电视机(包括CRT、LCD、LED、OLED等):关于图像和声音的显示与接收质量在EMC测试中的性能判据,如图像失真、雪花、声音异常等。 数字电视接收机(DVB-T/T2, DVB-S/S2, DVB-C, ATSC等):对数字信号接收性能的影响,如星座图质量、误码率(BER)的变化、解调能力等。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天线系统):对其输出信号的纯净度、杂散辐射的控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有线电视设备(Cable TV equipment):如Cable Modem、Set-top Box等,对其接口(如RF接口、Ethernet接口)的EMC要求,以及在同轴电缆传输中的串扰控制。 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切换台、编码器、解码器、调音台等):对其内部信号完整性和外部接口的EMC要求。 无线麦克风、监听耳机等相关音频设备:在无线传输中的抗干扰性能和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潜在影响。 智能电视、网络电视、OTT盒子等:这些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EMC要求外,还需满足相关的IT设备EMC标准,以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类型广播电视产品的EMC标准引用: 根据产品的功能、功率、工作环境等,详细说明应参照执行的具体标准条目。例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字电视接收机标准可能略有差异,本书将予以说明。 EMC测试设备的选用与配置: 提供在广播电视产品EMC测试中常用的测试设备清单,如频谱分析仪、接收机、场强仪、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EMC测试软件、LISN、CDN、EM Clamp等,并说明其选型原则和技术参数要求。 EMC实验室的建设与认证: 简要介绍EMC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屏蔽室、开阔场地、接地系统、环境控制等,以及实验室的认可与认证要求。 6. EMC设计与改进: EMC设计原则: 提供广播电视产品在设计阶段应遵循的EMC设计原则,例如:良好的接地设计、屏蔽设计、滤波设计、PCB布局与布线优化、元器件选择、信号完整性设计等。 强调“早期考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EMC设计理念。 常见EMC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结合广播电视产品的典型EMC问题,如辐射超标、敏感性不足、信号干扰等,提供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通过结构改进、电路优化、器件替换等方式来解决EMC问题。 EMC预测试与认证流程: 指导用户如何进行EMC预测试,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改进。 阐述产品获得EMC认证的市场准入流程,包括型式试验、工厂检查等。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设计工程师、研发人员、生产制造工程师、产品测试工程师、质量控制人员、EMC实验室技术人员、认证机构专家、以及对广播电视产品电磁兼容性有需求的广大技术从业人员。同时,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研究者,本书也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书价值 《电磁兼容标准汇编: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通过系统汇集和详细解读行业标准,有效降低了广播电视产品从业人员在理解和执行EMC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它不仅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必备工具,也是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准入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本书的学习和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广播电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认证失败,从而节约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广播电视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深蓝色的背景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一眼就能看出是技术类的专业书籍。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它的厚度吸引了,感觉内容肯定非常扎实。作为一名长期在电子设备行业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深知电磁兼容性(EMC)对于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广播和电视这类对信号稳定性要求极高的产品。这本书的标题——“电磁兼容标准汇编 广播、电视产品类卷(第二版)”——精准地命中了我的需求。我期待它能系统地梳理和整合当前最新的行业标准,希望能为我们日常的设计和测试工作提供一个权威的、一站式的参考指南。我翻阅了几页,感觉排版清晰,目录结构合理,对于查找特定标准或法规非常方便,这比我们过去分散地在各个官方网站和文档里大海捞针要高效得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各个测试项目背后的原理和要求,从而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能有效规避潜在的EMC问题,避免后期返工带来的时间和成本浪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想,对于所有涉足视听电子设备制造和研发的同仁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

评分

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跨部门沟通的人来说,技术文档的“可读性”和“通用性”同样重要。虽然它是针对专业工程师的汇编,但如果其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解释得足够清晰,也能方便地用于向非技术背景的管理层或采购部门解释产品为何需要进行某项昂贵的EMC测试,或者解释某一设计优化所带来的合规优势。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条文,而是能以一种更加“工程化”的语言叙事。比如,在解释某个电磁骚扰抑制技巧时,能不能附带一个简化的电路原理图,直观地展示“为什么接地不好会导致环路电流增大,从而辐射增强”?这种将理论、标准和实际工程解决方案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才能真正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应用热情。一本好的技术汇编,理应成为连接“标准要求”与“工程实践”之间最坚固的桥梁,让复杂的电磁兼容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学术殿堂。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提升行业整体技术素养的“教科书”。

评分

从市场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更新速度也很快,新的标准发布后,企业需要迅速响应。这本“第二版”的及时更新,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我观察到,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融合,很多视听产品也开始接入网络,这就引入了新的电磁环境——比如更复杂的无线通信干扰源。我非常好奇,这本汇编是否能将传统的射频抗扰度测试,与针对Wi-Fi、蓝牙等常见无线设备的新增或修订标准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很多时候,标准之间的交叉引用和冲突处理,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够对不同标准之间的兼容性、适用范围进行梳理和标注,甚至提供一个决策流程图,告诉工程师在特定产品场景下应该优先遵循哪个标准,那简直是无价之宝。它应该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抓住合规要点,避免因标准理解偏差而导致产品延期上市的“加速器”。这种对行业前沿动态的敏锐捕捉和整合能力,决定了这本汇编的生命力。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和执行层面的技术人员,买技术书最怕的就是那种“只说是什么,不说怎么做”的书。对于EMC这类测试密集型的领域,流程的精确性和可复现性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汇编”能够做到极其细致的描述。比如,对于传导骚扰测试,除了列出标准限值外,书中能否提供关于测试场地要求、关键测试点的选择、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耦合去耦网络(LCL/CLL)的具体建议?又比如,在辐射抗扰度测试中,调制信号的选取、扫描步进的粒度等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导致测试结果差异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详尽的“操作手册”一样,将那些隐藏在标准条文背后的“工程实践智慧”挖掘出来,分享给读者,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标准收录。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我身边指导,即使面对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广播设备型号,也能凭借书中的指引,制定出最可靠的测试验证方案。这种深度和实操性,才是衡量一本技术汇编是否卓越的关键。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方面的标准了解得比较零散,很多时候都是测试机构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缺乏一个宏观的、系统的认知框架。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很少有这样专门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广播电视)进行深度汇编的实用工具书。这本《汇编》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标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第二版”这个标签,暗示了它必然吸纳了近年来标准更新迭代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想象一下,随着5G、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的普及,对设备抗干扰能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旧有的标准可能已经无法完全覆盖新的场景。我特别关注它是否涵盖了最新的国际或国内对新型数字广播电视设备(比如IPTV机顶盒或专业发射设备)的EMC要求。如果这本书能够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测试流程,通过清晰的图表和案例进行阐释,那就太棒了。它应该不仅仅是供人查阅的工具,更应该成为指导我们进行设计优化、提升产品可靠性的“行动手册”。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从“被动合规”转变为“主动设计”,将EMC思维融入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