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方便快捷的水能 | 作者 | 袁飞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42419330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页码 | 14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由于现阶段广大青少年对绿色新能源认识比较单一,甚至相当匮乏,多数人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新能源的推广认识和绿色低碳生活的实现,基于熟知绿色新能源知识和提高低碳意识已成为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是一个关于水能的创新资源。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重点讲述了新能源知识和新能源推广应用,知识版块设置合理,方便阅读、理解与记忆。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难得的能源环保书籍,希望《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能为你带来绿色能源环保知识,让你在新能源推广应用之路上,为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一起加油。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生命之源——水资源 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水 一、水与水循环 二、水资源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简述 一、水资源分布 二、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第二章 永不衰竭的水能资源 节 什么是水能 一、水能资源概述 二、河流水能资源分布 第二节 水能创造的奇迹 一、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二、奇特的钟乳石 三、水冲出的平原 第三节 水能的开发方式 一、水能资源的开发 二、水能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水力能发电 节 水力发电概述 一、水力发电 二、水电站 三、水电站经济运行 第二节 世界水电发展 一、亚洲的发展状况 二、欧洲 三、中南美洲 四、北美洲 第三节 小水力发电 一、什么是小水力发电 二、小水力发力的构成 三、小水力发电站的开发 四、小水力发电的经济效益 第四节 抽水蓄能水电站 一、什么是抽水蓄能水电站 二、抽水蓄能电站构成 三、抽水蓄能电站特点 四、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发展 第五节 水电站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一、坝式水电站 二、引水式水电站 三、梯级水电站 第四章 水能的综合利用 节 古代水能的利用 一、水车 二、水排 三、水磨 四、筒车 第二节 水能灌溉 一、水能灌溉的历史 二、灌溉水源 三、灌水方法 四、节约水灌溉 第三节 防洪与治涝 一、防洪重要性 二、防洪措施 三、治涝 第四节 水能在其他领域的利用 一、水产养殖 二、水上运输 三、水能利用新发明 |
| 编辑推荐 | |
| 水,无懈可击;水,无不渗透。这就是水,它用柔弱的,往往也是刚劲的力量,发出世间强音!如何领略水的威力?水又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答案就在《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里——一个关于水能的创新资源。《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难得的能源环保书籍。 |
| 文摘 | |
| 《绿色新能源科普知识馆:方便快捷的水能》: 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和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统,这就是水圈。某一时刻储存于水圈内水体的总储量约为1386000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储存133800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96.5%;其他各种水体储量只占3.5%;地表水和地下水各占50%左右。地球水总量中,含盐量不超过1克/升的淡水仅占2.5%,即35000万亿立方米,其余97.5%均为咸水。这35000万亿立方米淡水,有68.7%被固定在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中,有30.9%蓄存在地下含水层和冻土层中,而湖泊、河流、土壤中所容纳的淡水只占0.32%,相当于全球水储量的0.008%。 2.水循环地球水圈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互相交换,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运动过程。地球上的水之所以能够循环,内因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外因和动力则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大的水循环是从海洋蒸发开始的,蒸发的水汽风行云移,输送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一部分可以深入到大陆的内部;一部分还留在海洋的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降到大陆上的雨雪,经植物截留、地面汇流、土壤入渗等环节,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通过河流与地下途径流回海洋,这种统一的、巨大的,连续不断的动态系统,是水循环的基本模式。 实际上,在水循环过程中,由于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和径流过程是复杂的和交错进行的,因而地球上的水循环又可以分为外循环(或大循环)和内循环(小循环)。由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降落到地面上。 …… |
| 序言 | |
《方便快捷的水能》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充满了想象空间。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在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宝藏。水,这个看似平凡的物质,它的能量潜力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我总觉得,我们对水能的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型的水力发电项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创新性的视角,去探索水能的各种可能性。特别是“方便快捷”这个形容词,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暗示着一种更加灵活、更加普遍的水能利用方式,或许能够克服传统水能发电的一些局限性。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介绍一些小型化的、模块化的水能发电技术,甚至是能够集成到日常生活中、建筑中的水能系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如何实现“方便快捷”的水能提取和输送的详细解释,以及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前景,比如为偏远地区提供能源,或者作为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导览,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水能新世界。
评分《方便快捷的水能》这本书,它书名的组合就足够吸引人了。在我看来,能源的利用,往往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投入,而“方便快捷”这个词,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在关注着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技术。水,这种无处不在的资源,其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但我总觉得我们对它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或者说,不够“方便快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创新性的水能利用方法。或许是某种新型的能量转化技术,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地从水体中获取可用的能源,又或者是一些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的设计,让水能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能源选择。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介绍,关于这些“方便快捷”的水能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又能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例如解决偏远地区的电力问题,或者为小型设备提供动力。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水能的另一面,一种更贴近我们生活、更易于实现的可能性,那将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探索。
评分一本关于水能的书,名字叫《方便快捷的水能》。我是在书店偶然看到的,当时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总觉得“方便快捷”这个词和“水能”放在一起,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合。我平时对新能源技术也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能够切实改善我们生活的技术。我一直觉得,水,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其蕴含的能量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目前可能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比较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反而给人一种专业、扎实的感觉。我翻看了目录,看到里面涉及到不少关于水能利用的原理、技术以及一些实际案例的介绍。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讲解清楚水能是怎么被“方便快捷”地利用起来的。我很好奇,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让水能的使用变得如此简单高效,又或者是不是有什么非常接地气的应用场景,让水能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提供便捷的家庭能源,或者是解决偏远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我们看到水能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分这本名为《方便快捷的水能》的书,在我看来,挑战了人们对传统能源获取方式的固有印象。我一直认为,能源的获取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技术和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但“方便快捷”这个词,却预示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水,作为地球上最充沛的资源之一,其潜在的能量价值不可估量。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方便快捷”与“水能”这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介绍一些突破性的技术,能够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简单方式,利用水来获取能量。比如,一些能够直接从流动的水体中高效提取电能的装置,或者是一些能够利用水温差、潮汐等自然现象的创新能源解决方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展示这些“方便快捷”的水能技术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是如何为个人、社区甚至更广泛的区域带来便利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这本书,如果能打开我对于水能利用的新视野,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当我第一次拿到《方便快捷的水能》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即打开阅读,而是放在床头柜上,时不时地会瞥一眼。这个书名,总是在不经意间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常常在想,“方便快捷”这样的词语,究竟能和“水能”产生怎样的联系?是不是意味着某种革命性的能源技术,能够让我们像拧开水龙头一样,就获得清洁、高效的能源?我一直在关注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为环境带来积极影响的新能源。水,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普遍的物质,它的能量潜力绝对是巨大的。然而,我们目前对它的利用,似乎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比如水电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水能的固有认知,揭示一些鲜为人知,或者尚未普及的先进技术。我期待着,它能详细阐述那些让水能变得“方便快捷”的科学原理,也许是一些微型化的水能发电装置,或者是能够直接从水体中提取能量的新型材料。我还想知道,这些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成功的应用案例,能够证明它的可行性和普适性。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水能有一个全新的、更具象化的认识,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