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服飾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李瓊
齣版社:農村讀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4852731
字數:
頁碼:1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五十六個民族,五韆年丈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土地。文化豐富多彩,民俗異彩紛呈。《中華服飾》冠名中華,為弘揚我華夏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精華,傳承我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但實準在《中華服飾》中窮盡所有民族、所有地域、所有風俗、所有……故隻能擷取滄海之一粟.將我們所親身感受過的、研究過的收錄其中。在此,沒有對任何未述之族、之地、之俗有所忽視.我們希冀在續集中盡其所能盡收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內容提要
泱泱中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五十六個民族,五韆年文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土地,文化豐富多彩,民俗異彩紛望,本套叢書由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教授組織編寫。冠名中華,為瞭弘揚我華夏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精華,鄶我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中華民族五韆年文民史中的民眾精華,講我民風,揚我民德,全景展示民族文化中的民風民俗,圖文並茂,真實可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生活在雲南東川一帶的彝族和鶴慶彝族支係白依人的青年,格外垂青當地特有的火草領褂。這種火草褂子是用野生勾苞大丁草屬的葉子背麵的白色絨狀物紡織而成,古樸莊重,美麗大方,同時又因火草難求、製作工藝繁瑣費時,因而顯得彌足珍貴。東川一帶的彝族小夥子以能穿上一件火草褂子走親訪友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火草是生長在橫斷山脈山間的一種草本植物,每株小草有四至五片尖矛狀的葉子,草葉僅長10厘米左右,葉子的背麵有一層黃白色的細毛,可以撕下,形似棉紙,收下曬乾後,用作火鐮打火用的火絨,因此被稱為火草。每年夏末鞦初,當滿山遍野都被火草覆蓋的時候,彝族小夥們就背上背簍上山采集火草,然後由姑娘們把采集來的火草撚成細絨,和細麻綫撚在一起,用土法織成火草布,再縫製成領褂。這種火草領褂厚實縝密,穿在身上保暖透氣,經久耐磨,顔色黃白,在陽光下有耀眼的光澤,而且越洗越白,雨水淋不進去,是一種鼕暖夏涼的純綠色服飾。
但是“櫻桃好吃樹難栽”,要織成一件漂亮的火草領褂,需要花費巨大的心血。織火草褂子有七十二道工序,其復雜可見一斑。首先就說采集韆萬片火草葉,就需要跑遍九坡十八嶺。由於火草較小,采集夠做一件褂子的火草要付齣艱辛的勞動,有的傢庭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勞作纔能完成。更不用說將白色柔軟的縴維毛剝下來,紡成綫、織成布的工序,更是繁瑣異常。一般從采集火草葉到製成火草褂子。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正因為火草衣的來之不易,所以姑娘們往往把自己製作的火草衣贈送給意中人,作為“定情衣”,而小夥子則以能穿上火草褂子而自豪。
火草衣男女皆穿,男子一般穿用四幅白色火草布縫製成的長襟衫,而婦女則喜歡將火草布染成彩色,縫製成長襟裙。
序言
序
一·展示民風的名片
閤儒傢禮法的深衣
帔帛和雲肩
的魚皮衣
關東軌靴
火草衣
艷麗奇異的惠安女裝
狩獵民族的獸皮服飾
古老的樹皮衣
越來越有韻味的旗袍
二·傳遞愛情的信物
荷包
手帕
中國結
“韆層底兒”和綉花鞋墊
腰帶
肚兜
頭花
簪釵
戒指
腰刀
三·隨身攜帶的靈器
保延壽命的長命鎖
鎮邪的虎形服飾
通神的玉佩
靈器滿身的藏裝
保平安的勾尖綉花鞋
驅魔的“雞冠帽”
救命的木梳
護身的手鐲
避蛇的花紋
四·人生角色的標誌
裝扮區彆年齡
服飾區彆身份
五·穿在身上的曆史
敘錄遷徙的往事
記敘重要曆史事件
記錄抵禦外敵侵擾的戰爭
烙印遠祖的記憶
六·傳誦動人的故事
撒尼姑娘的花包頭
布朗女人的三尾螺銀簪
基諾族的條紋衣飾和日月花飾
阿細人的花腰帶
毛南族的花竹帽
彝族姑娘的錦服
納西婦女的羊皮披肩
傈僳族姑娘的“歐勒”帽
白族姑娘的鳳凰帽
維吾爾族姑娘的“艾迪萊絲”綢
苗族的花衣
主要參考文獻
《中華服飾》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服飾的認識,從零散的片段上升到瞭一個係統性的認知。它打破瞭我之前對古裝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服飾設計的精妙和曆史的厚重。書中對不同民族服飾的介紹,比如濛古族的袍服、藏族的藏袍、苗族的銀飾服飾等,更是讓我領略到瞭中華民族大傢庭的豐富多彩。作者在描述這些民族服飾時,不僅介紹瞭其獨特的外形和裝飾,還深入挖掘瞭它們與自然環境、生活習俗、宗教信仰之間的緊密聯係。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苗族服飾中精美絕倫的銀飾,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苗族人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每一種飾品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徵意義。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也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自豪。
評分這本《中華服飾》的裝幀精美,封麵上的刺綉圖案就已經足夠吸引人。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中對曆朝曆代服飾的詳細梳理,從先秦的古樸莊重,到漢代的雍容華貴,再到唐朝的開放浪漫,每一頁都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年代。書中的插圖和復原圖都極其精細,色彩搭配和細節描繪都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感。作者在文字描述上也下足瞭功夫,不僅介紹瞭服飾的形製、材質、色彩,還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文化內涵、社會地位象徵以及禮儀規範。例如,在介紹明朝服飾時,作者詳細闡述瞭“補子”的意義,以及不同品級官員所佩戴的補子圖案所代錶的等級差異,這讓我對當時森嚴的等級製度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還提及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特色,展現瞭中華服飾文化的多元與包容。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服飾的圖鑒,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古代社會風情史,讓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滿足我視覺享受,又能提供深度解讀的中華服飾書籍。《中華服飾》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款式的服飾,更側重於講述這些服飾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瞭當時的社會思潮和審美趣味。比如,書中對宋代服飾的描述,讓我看到瞭不同於唐代的內斂與含蓄,以及那種精緻而素雅的風格,這與宋代文人追求的“理學”精神似乎有著某種不謀而閤。作者在分析時,還會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文獻,讓解讀更具說服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服飾與禮儀”的部分,它讓我明白,古人的穿著打扮並非隻是為瞭美觀,更是身份、權力、宗法等級的象徵,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這本書的學習過程,與其說是在看書,不如說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古人的智慧進行碰撞,體驗到瞭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
評分這本書《中華服飾》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魅力的視覺世界。其最令我贊嘆的是,它在呈現精美服飾的同時,並沒有忽略那些更為細微卻至關重要的元素。例如,書中對不同時期織錦、刺綉工藝的詳細介紹,從針法、紋樣到所使用的顔料,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我瞭解到,古代的染織技術已經達到瞭令人驚嘆的高度,許多流傳至今的紋樣,如龍紋、鳳紋、祥雲紋等,都蘊含著吉祥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書中的圖片質量非常高,很多都是文物級彆的藏品,清晰地展示瞭服飾的質感和工藝細節。而且,作者在解讀服飾的流變時,會將服飾的變化與社會經濟、對外交流、甚至是哲學思想的發展緊密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服飾背後錯綜復雜的曆史脈絡。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穿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這樣穿”,它打開瞭我認識中華文明的一扇新視角。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中華服飾》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像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畫麵感。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廊,親眼見證瞭曆代服飾的變遷。書中不僅有對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服飾的描繪,也關注到瞭平民百姓的穿著。例如,對宋代女性日常服飾的描寫,就非常細膩,讓我們看到瞭那個時代普通女性的穿著風格和生活氣息。作者在處理不同朝代和地域的服飾時,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其演變脈絡和風格差異,並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闡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清朝馬褂、旗袍的演變過程的解讀,它既有滿族服飾的特色,也融入瞭漢族和西方服飾的元素,體現瞭文化的融閤與創新。這本書讓我感到,中國古代的服飾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達到瞭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很多設計理念至今仍有啓發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