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流光溢彩的中华民俗文化(彩图版)《朴素浑成的民间歌谣》
定价:25.00元
作者:阚男男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534507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歌谣是一门民间艺术,它不但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还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浓缩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民间歌谣是发自人类内心的呐喊、赞美、哭诉、祈祷,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用朴素的艺术表达出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它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是千百年来我们内心深处原始的冲动及延续和展现。
目录
章 民歌足富有生命力的口头创作
民间歌谣种类繁多
民间歌谣句式多种
民间歌谣表现手法繁多
有特色的地域民歌——楚地歌谣
有特色的地域民歌——吉林民间歌谣
有特色的地域民歌——潮汕歌谣
陕北民歌——陕北大地上绚烂的花
第二章 民歌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上海港码头号子
青浦田山歌
民歌宝藏的瑰宝——五句子山歌
龙骨坡抬工号子
梁平抬儿调
鞍子苗歌
木洞山歌
南溪号子
川江号子
石柱土家哕儿调
徽州民歌
潜山弹腔
石台唱曲
贵池民歌
铜陵牛歌
第三章 民间歌谣是朴素的艺术表达
巢湖民歌
当涂民歌
舟山渔民号子
嘉善田歌
畲族民歌
高邮民歌
海门山歌
南乡田歌
吕四渔民号子
邵伯秧号子
金湖秧歌
第四章 民间歌谣有着特殊的节奏与韵律
兴国山歌
万载纸棚山歌
安打鼓铲山歌
铜鼓客家山歌
二塘长工山歌
九江山歌“三声腔”
惠东渔歌
沙田民歌
中山咸水歌
梅州客家山歌
瑶族蝴蝶歌
第五章 民间歌谣是一门有价值的科学研究
那坡壮族民歌
侗族大歌
龙岩山歌
二声部山歌“双音”
儋州调声
崖州民歌
花瑶呜哇山歌
嘉禾伴嫁歌
洞庭渔歌
靖州苗族歌鼟
莞六章 民歌是促进文学大众化途径之一
安乡硪歌
澧州夯歌
澧水船工号子
八十八行
向坝民歌
房陵锣鼓歌
吕家河民歌
黄河号子
西坪民歌
黄河船工号子
商城民歌
第七章 民歌起源于人类相互交流的需要
河曲民歌
信阳民歌
左权开花调
长海号子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
蒙古族民歌
长白山森林号子
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
仁寿抬工号子
巴山石工号子
竹麻号子
彝族阿都高腔
第八章 民歌曲调抒情优美、感情朴实
福宝高腔山歌
滚板山歌
巴山背二歌
布朗族弹唱
昆明调
怒族民歌“哦得得”
独龙族民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彝族海菜腔
傈僳族民歌
蒙古族呼麦
侗族琵琶歌
黎平侗族大歌
靖边信天游
府谷山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并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也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是以一种跳跃式的、碎片化的方式,将一个个鲜活的民俗片段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会在某一页停下来,被一张精美的图片吸引,然后顺着图片旁边的文字,开始一段关于某个节日、某个手工艺、或者某种民间习俗的奇妙旅程。这种阅读方式,有点像是在逛一个充满惊喜的市集,每一个摊位都展示着不同的宝藏,等待着你去发掘。我喜欢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它打破了传统阅读的线性思维,让我的思绪自由驰骋。书中对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从服饰的纹样,到食物的烹饪,再到歌谣的韵律,都力求真实还原。它就像一个显微镜,将中华民俗的细微之处放大,让我们得以窥见其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时而生动形象,时而又充满诗意,仿佛每一段文字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它让我感受到,中华民俗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生生不息的生命体。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但这种疏离并非源于对内容的排斥,而是一种对于过往时光、对于曾经熟悉事物的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它似乎在尝试着唤醒我内心深处某种被遗忘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对某种失落的纯粹的怀念。书中的某些篇章,读起来像是翻阅一本褪色的老相册,里面的人物和场景都带着模糊而温柔的光晕。我努力去捕捉那些细枝末节,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描述,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薄薄的纱。这种感觉有点像在听一首古老的歌谣,旋律优美,但歌词已经无法完全理解,只能依靠情绪去感受。我能辨认出它所描绘的场景,例如那些古老的习俗,那些朴素的劳作,但总觉得缺少了亲历者的温度,缺少了那份融于生活、融入血脉的真实感。它似乎在提醒我,有些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而我们或许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抓住。这种略带伤感的情绪,反而让我更加认真地对待书中的每一个字句,希望从中找到一丝连接,找到一份共鸣,哪怕只是一瞬的闪光。
评分这本书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有些干涸的心田。打开它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不是书本的油墨香,而是一种久违的、温暖的情感。它没有刻意去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追求标新立异的观点,而是用一种朴实无华的笔触,描绘着那些在岁月长河中被珍藏下来的歌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注入的深厚情感,那是一种对故土、对乡亲、对过去时光的眷恋。读着那些歌谣,仿佛回到了童年,听着奶奶在灶台边哼唱的曲调,看着父亲在田埂上挥洒汗水的身影。每一首歌谣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蕴含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代代相传的情感寄托。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正是这种细微之处,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会停下阅读,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出歌谣描绘的场景:黎明时分,村民们开始劳作的号子声;节日庆典,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丰收时节,感恩祈福的虔诚祈愿。这些歌谣,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根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民俗”的含义,它不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古董,而是鲜活的、流淌在血液中的生命力。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在字里行间流淌。它没有像许多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那样,过于强调历史的厚重感或者说教式的解读,而是用一种更加轻松、更加充满活力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俗的独特魅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民俗文化的由衷热爱,以及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读者的迫切心情。书中的例子信手拈来,却又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它让我意识到,民俗文化并非只存在于遥远的过去,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歌谣的解读,我仿佛听到了普通人民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刻意去追求学术上的严谨,而是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触动读者内心的情感。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民俗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部分,看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勤劳智慧的精神特质。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优秀作品。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却又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距离感,反而充满了亲切与惊喜。那些精美的彩图,简直就是眼睛的盛宴,每一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无论是古朴的建筑,还是精巧的手工艺品,亦或是节庆时人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都被镜头捕捉得栩栩如生,色彩饱和而富有层次,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细品。然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将视觉的享受与文化的解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展示美,更是在引导我去理解美背后的内涵。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展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那些曾经辉煌又鲜活的中华民俗。我看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感受到了节日庆典的热烈氛围,体会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娓娓道来。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就隐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深入探寻,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